推进职业教育需求端与供给侧有效对接
教育部实施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简称“行动计划”),是未来三年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程中的又一里程碑。如果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是建造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巨轮”的“概念设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是“巨轮”建造的“总体设计”,行动计划则是“巨轮”建造与装配的“生产设计”。
全国船舶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按照“分段建造协调人”和受托“监造师”的角色定位,以发挥跨界平台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协同推动船舶行业高职教育创新发展。
完善涉船类专业结构。以涉船类优质专业建设为核心载体,以实现行业产业链与职业教育专业链、人才需求链与供给链有效对接为工作目标,以适应现代造船模式变革、支持绿色造船为导向,按照高职专业目录,引导高职院校聚焦船体总装、船舶动力系统装备制造、船舶电气系统设备制造、船舶电子与通信、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五大专业群,形成船舶工业产业群的全覆盖。
优化技术技能人才层次体系。发挥船舶工业系统普通高校、舰船研究院所、高职院校、超大型造船企业技工学校、大型企业培训机构等教育体系齐全的资源优势,依托工信部等政府主管部门、全国与地方两级船舶行业协会(造船工程学会)等行业组织,争取省级政府部门支持,着力协同推进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中职与高职、专科高职与普通高校、应用本科与专业研究生等四个层次有机衔接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和扩大优质专业教学资源。支持船舶工业聚集区高职院校开展骨干专业建设、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行业区域共享型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以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两个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为主体,涉船类省级及以上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基础,筹建全行业共建共享的“船舶资源馆”;以国家示范(骨干)校为主体,建设覆盖全行业的省级及以上师资培训基地;牵头组建船舶工业职业教育联盟(集团),以联盟(集团)为平台,协同推进职业教育层次体系的有机衔接。
共建开放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依托高水平高职院校,立足区域行业技术资源整合,组建一批开放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形成与高水平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中心相匹配的技术资源平台,增强高职院校技术服务能力,为船舶工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供系统支持。
合作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站)。发挥行指委组织资源优势,依托涉船类高职院校优质专业资源,根据区域船舶工业发展要求,合作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站)。
开展外向型技术技能培训。开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服务船舶企业“走出去”需求,为“走出去”企业海外生产经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
推进文化“三进”。以产教融合方式推进军工文化进校园,培育“国家利益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以校企合作方式推进行业文化进专业群,促进船舶工业行业文化进专业文化;以工学结合推进企业文化进课程尤其是实训教学课程,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培养职业精神。
完善质量保障机制。以行指委为平台,组织开展涉船类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探索实施专业认证。以行指委成员院校质量报告为基础,试点编发《船舶工业职业教育质量报告》《船舶工业职业教育发展报告》。
开展专业设置指导。发挥行业资源优势,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组织编制专业教学标准和实训教学条件标准,定期发布专业设置指导报告。
协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展现代学徒制研究,指导高职院校试点实施现代学徒制。协同高职院校探索举办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增强高职院校办学活力。
服务行业企业职工教育与培训。组织职业院校发挥资源优势,开发职业教育培训项目,鼓励企业外包职工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
协同组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大赛。组织全国高职院校参加“船舶主机和轴系安装”、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模”比赛等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大赛,不断提高赛项设计与组织水平。跟踪船舶工业技术进步,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实施行业技能大赛,促进赛项资源转化。
船舶行指委将充分发挥推进职业教育需求端和供给侧有效对接组织平台的作用,加强现代产业体系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船舶职业教育与船舶工业构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价值共同体”,为落实行动计划提供有效供给,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世界海洋强国建设、实施“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能力,为国家海防安全、海河运输、海洋开发提供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