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稻草
有的老师参加10多次考试,考上皆大欢喜,没考上继续备战,“感觉转正成了临聘教师唯一出路”
而与老陈这样的中老年临聘教师不同,一些年轻的临聘教师则在考虑,如果政策实施前没有考取正编教师就转行,不会接受社会购买的方式。
教龄才4年的林萍(化名)已参加六七次正编教师招考。林萍说,这并不算多,有的老师参加10多次考试,考上皆大欢喜,没考上继续备战,“感觉转正成了临聘教师唯一出路。”
林萍对新政的出台还没有很深刻感受。相对而言,她更关心像她这样的临聘教师,干几年里能不能考上做正编教师。“考了五六次了,都没考上,有一次进入到面试,最后还是被刷了下来。”29岁的林萍是深圳人,小学、初中、高中都在深圳上学,之后考到外地一所大学读师范专业,毕业后回深,在某个新区当上一名美术临聘教师,一做就是4年。
当老师这个梦想,一是源于兴趣,二是因为自己来自一个书香世家,从小耳濡目染。林萍所在学校,美术学科只有1名正编教师,其余3人都是临聘。而在去年,全校美术教师只有3名,这把林萍他们忙得够呛。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学校临时安排一名其他学科的教师兼美术教学。到今年,学校再增加1名美术临聘教师,这一情况才得以好转,“虽说是副科,但还是很缺老师,如果只有那1名正编教师,根本忙不过来。”
林萍很难想象,如果把所有临聘教师辞掉,只有正编教师会怎样。她感到,在身份上,学校对待临聘教师和正编教师并没什么区别,不过具体到薪酬待遇,临聘教师和正编教师还是有差别,每个月工资会少两三千元。现在,林萍担任美术学科组长,但在评优、评职称方面,她仍然没有什么机会。合同每年一签,虽目前也相对稳定,但以后会不会有变数,林萍心里有些忐忑。为此,她铁了心要做正编教师。
林萍前两年靠自己在网上查资料复习,但这种毫无头绪的备考,使得笔试基本是“打酱油”。到后面,她看到其他老师也有报考,并参加一些机构培训,感觉胜算更大,于是自己也去报名学习。6天的笔试班需要3000元,虽然贵了点,但林萍觉得“值”,一些解题技巧在考试中很管用。后来顺利进入面试,她又报了5000元的面试班,但这次体验就不尽如人意,结果没能通过。
今年7月的教师招考,林萍也参加了,前后准备了1个多月。那段时间,林萍每天下班后就是回家看书,平时在学校没课时翻翻复习资料。他们学校20多名临聘教师还组建了微信群,抱团交流经验,这其中有当了10多年的临聘教师。
对自己所从教的美术学科,林萍感到招考名额还是太少,竞争甚至比主科老师更激烈。目前考试结果还没公布,这一次要还考不上,林萍计划再考,如果接下来再考不上,那么就要考虑转行。新政过渡期间不能考上,林萍感到以后的机会将更渺茫,“个人还是希望继续走教师这条路,毕竟是自己的理想。”
按政策规定,深圳从2019年开始不再聘用临聘教师,晓诗并不想被社会购买服务。
“身份转变后感觉会没有保障,政策已出台也不可能更改,但自己年轻,可以选择和改变的机会还很多。”晓诗现在月薪5000多元,从小在深圳长大,虽然经济上不需要自己操心,但未来也是要考虑买房买车。
晓诗很年轻,才20出头,她现在正忙着考正编教师,“我给自己两年时间,如果没考上就转行。”其实正编教师招考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最近一次深圳市属(区属)公办中小学招考中,报考比例为12个人抢一个职位。如果没有考上,晓诗就决定转行。
让晓诗铁了心转正或转行,是另一位临聘教师的经历。“我认识一位临聘教师,老公做生意,结婚好多年都没生小孩,30多岁参加了好多次的正编招考。”晓诗说,这位临聘老师后来考上了,没两年都就生了孩子还买了房,“她当时和我说,没考上时,工资又不高,工作又没有保障,压力太大,不想要孩子。”
这让晓诗触动很大,也感到临聘这份职业所带来的焦虑和不安全感,“而且临聘教师如果教的时间越长转行可能性越小,很难在社会上找到合适岗位,只能在教育领域打转。”现在,晓诗一有时间就抽空看书备考,每天都要看半小时。“有时教完一天课累到不想说话,但还是会逼着自己看书。”晓诗说,这次要是没考上,还继续考,以自己的能力相信能有一天会考上。
如果深圳没有合适的职业平台,晓诗也会考虑其他城市。“父母也可以跟着自己一起过去。”对未来,这位年轻的女孩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