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校年终考核请别忽视普通教师

2017-01-03 孟祥杰 职教圈

春播秋收夏耕耘,又近冬末收尾时。一学年终了,此时也正是各学校进行工作总结和对教师实施评比、考核之时,尤其是很多学校在对广大员工论功行赏之时,常常将目光集中于早已集光环与荣誉于一身的“明星”级人物身上。


此时,为了学校团队的来年发展,为“人尽其才”,让每位教师切实感受到“存在感”和“幸福感”,有几个问题似乎值得去关注和深思:


叩问之一:辞旧迎新之际,当年度模范者或单项优秀者名利加身、光环闪耀时,高高的荣誉台下会有更多与荣耀无关的人,学校管理者关注过、思考过此时他们的内心感受吗?一年一度的大评比氛围中,学校设置的各个项目是否做到了公正、全面与合理?通过这些促进举措,能激发教师“向先进看齐”的内心驱动力了吗?


叩问之二:当诸如ABCD的评比考核档次划出来后,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固有思维模式下,是否还存在处在最低档教师的内心却在隐隐作痛的现象?当直面学校中最重要也最活跃的发展要素——教师群体之时,假如还存在被冷落的落寞者或后进者,哪怕是只有一个,学校管理者是否也应该及时地送上必要的交流沟通或是关心慰藉呢?不少人常常感动于电影《一个也不能少》的唯美画面,在“人文关怀”的终极意义上,学校是否也需要做到“一个也不能少”呢?


和谐教育是教育发展的目标和理想,科学发展也是教育的发展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要求,在年终期末的表扬奖励过程中,教师常常被要求尽可能多地去激励每一名学生,多进行鼓励。同样的道理,站在一年一度的教师考核、评比节点上,学校管理者也应该有理由去反思:对于教师的年度表现,是否有必要对照相关标准,多去做些加法的考核,也即只要教师尽到了没有违反“规定”的职责,就应该给予他们相关的鼓励。同时,基于增强向心力、内驱力和减少内耗的考虑,学校管理者也有理由去深思:人为地、机械地规定每个表现档次的人数比例,是否远离了“和谐”与“科学”的涵义和精神呢?


对于每一位教育人尤其是管理者与决策者而言,一学年终了,对于教师群体发展成长的思考和作为,同样意味着对每一位教师作为“人”的意义上的尊重,对每一个普通生命价值的敬畏,对每一个平凡角色的劳动成果的敬重,对每一名作为千万分之一的教育要素的珍视。


毕竟,放眼新一年的工作,最广大的普通教师才是教育发展的最广泛也是最坚固的基石。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

延伸阅读

让职称评选成为一种情怀

 一年职称季的帷幕刚刚落下,对于评选职称的人们,几家欢喜几家愁。国家最新的职称评选要求注重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让专业技术人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耕专业,体现科学、客观、公正。


一般来说,除去教育这个行业,其他的事业单位因科室不同、岗位不同,只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轮到谁评职称,没有太大的分歧。教育行业则不然,涉及到千千万万干着同样工作的人,评职称则成了烫手的山芋,往往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状况。


职称名额现在已经“核岗到校”了,学校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教师要想参加职称评选,先要过学校内部这一关:学校先把符合条件的老师们排排队,按照分得的几个职称名额往上推荐。怎样排队?各个学校都把对教职工的百分考核作为唯一的依据。从理论上讲,学校的教职工考核方案是多方面征求全体教职工的意见,经全体教职工讨论通过的,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考核公平公正。但为什么教师对最后的考核结果存在很多的异议呢?


原来,在具体操作阶段,有很多细节和因素可以影响考核结果。第一,学校导向不同,直接影响考核结果。如,有的学校注重公开课、优质课等,就会在这个方面给予较高的赋分;有的学校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会在这方面赋分较高;有的学校会在卫生等方面注重,又会出现卫生方面赋分较高的情况;有的学校注重对外宣传,会对新闻报道等较为注重……每个学校的不同标准,让教师们觉得随意性太大。很多教师说,学校的百分考核,就看校长注重哪方面的工作了。第二,怎样鉴别各种证书的“含金量”。教育系统比赛较多,各种比赛教师都付出了心血,在百分考核中,每种比赛的赋分不一样,同样是上课,分为优质课、公开课、课程资源、优课、微课等,各种课的分数不同。有的学校会出现不管平时工作怎样,一年出去上一节省市级的公开课,一年的考核就能名列前茅了,严重影响其他教师的积极性。因为大家都知道,教师的公开课只是多人参谋,一人表演的课而已。这与真正的专家型教师上的公开课不可同日而语。至于各种发表论文的刊物、各种学生比赛的辅导等项目就更加鱼目混珠,难以鉴别。第三,学校的考核项目多,很多项目的考评标准完全是主观化的,卫生工作、歌咏比赛、军训、课间操、教学成绩、家访工作、学生纪律等等,都能成为考核的项目。如卫生检查,操场上的一片树叶都有可能让一个班级的卫生检查分数不尽人意。这种主观化的考评,让教师对考评结果存疑。第四,学校的教育工作和行政后勤工作怎样区分。很多省市的政策都倾向于一线教师评职称,如果学校后勤和行政人员评职称,则要达到一定的兼课量。就拿校长来说,平时忙于行政工作,兼课不大可能,但是,校长实行职级制,他们都是专业的教师,平时引领学校的教学工作,说他们没有兼课,不让评职称,似乎又不合理。每年的职称评选,一线教师对于行政人员和后勤人员评职称都颇有微辞(行政人员的考核分数一般会高于一线教师的分数)。


不可否认,职称可以激励着教师们更好地工作。但是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面对的是生龙活虎的孩子们,容不得半点马虎。在评价教师工作方面,不能唯成绩来论英雄,也不能随心所欲乱考核。各个学段、各个学校,都应根据自己的特点,用先进的教育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根据上级的职称政策,针对部分教师比较关注的问题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争取制订较为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推荐方案,让教师有专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职称评选由制度的高冷走向充满人文情怀的境界。


作者:谷锦燕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


大家都在看

高校教师考评,说“变脸”为时过早

近期职业教育类相关会议与培训信息合集

绩效考核如何做到让大部分教师满意?

中职学生--留学、就业、移民?关注“加国直通车”全搞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