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案例 | 职校生因迷恋打网络游戏偷钱,引发人身伤害如何处理?
编者按
校园安全是每所学校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的宣传和预防校园安全,职教圈特邀请学校安全教育专家王立杰老师给我们带来安全教育案例集,每周六准时给大家带来有关安全教育的案例,敬请关注!
说明:本系列案例均为真实事件,希望给读者以警示。
案例回放:
欣某,是某职业学校的学生,父母在外打工,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买了手机,他就在手机上玩一些小的益智游戏。长大一些,他就去网吧玩游戏,成绩一度下滑。到了职业学校之后,寻找时间去网吧打游戏。慢慢的,家里给的零花钱,已经无法满足他上网打游戏的需要。一天晚上接近12点了,他从游戏厅里出来路过旁边一家超市,店主好像在里面摇椅上睡着了。欣某慢慢的走进超市,在收银台翻找钱。不料惊醒了店主,欣某很恐惧,拿起身边的凳子朝正想起身的店主砸了过去。店主的头被砸破了,流血倒在了地上,欣某害怕的跑了出去,在村外庄稼地里躲了一天一夜,后来回家后投案自首了。
事故分析:
这是一起职校生因迷恋打网络游戏引发的案件,涉及故意伤害他人,是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相关调查机构的统计结果表明互联网用户的低龄化趋势愈加明显,这就说明,明确互联网的危险对于未成年人是很重要的。互联网的内容丰富庞杂,良不齐,有的。对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构成了潜在的威胁,特别是一些青少年沉迷网游,荒废学业。长时间到网吧玩游戏,需要费用,上网者就会想方设法去弄钱,很容易发生偷盗、撒谎、骗钱等事件,严重的还会发展到抢劫等违法行为。也有一些人,终日沉浸在虚幻的网络世界里,精神恍惚,与现实脱离,甚至痛失生命。
案例启示: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净化网络环境,推广文明上网,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有效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社会问题,新闻出版总署组织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专家、教育工作者、家长等共同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出《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该系统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诱因,利用技术手段对未成年人在线游戏时间予以限制,作为实施“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的实际举措之一。为更有效地在未成年人中实行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新闻出版总署又组织有关方面制定配套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要求各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在所有网络游戏中开发设置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并严格按照配套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加以实施。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教育与管理。用一些案例告诉学生,上网要有节制、有选择,不要打网络游戏,尤其不能上瘾,将注意力和精力多用于学习文化知识和和提升专业能力上面。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学校还要尽量多安排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有所获。通过学校的有益活动,可以减少学生因无聊和刺激而去网上游玩的时间和意识,特别是一些充满着暴力色情内容的视频小说网站等,严重毒害了未成年人年龄的身心健康。
家长也要对孩子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有的家长不了解网络,也就无法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可以和教师经常交流,关注孩子的成长。还有些家长本人就迷恋游戏,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打游戏的有利条件。当意识到孩子有网瘾之后,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制止,懊悔不已。网络的时代,家长应该加强学习,增加亲子关系,让孩子多接触现实的社会,而不是只沉溺于虚幻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