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里的遂川情缘
◆ ◆ ◆
原创文章丨稿费你做主
外公是一名老革命,今年已有89岁高龄,每每回吉安看他,聊起我在遂川的工作,他就会一直与我叨唠不停,除了叮嘱我要公正执法、为人要秉直刚正外,说得最多的还是留在他记忆中的遂川情。
1937年的冬天,日军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国的土地,战火燃烧到大江南北,素有“鱼米之乡”的江西等地也不能幸免。先是日军不断空袭,造成大量居民伤亡。到1939年3月,南昌沦陷,赣州也相继沦陷了。江西省会城市迁至吉安,吉安成了抗日的大本营,抗日救亡运动在吉安这块红土地上风起云涌。时年13岁的他,受到进步思潮影响,在就读的阳明中学(白鹭洲中学前身)组织了青年进步社,出版报,办校刊,印传单,宣传抗日救国思想。1940年,品学兼优的他被扶元中学(国民政府高级将领刘峙所办)高中部录取。1941年,因形势发展变化,日军步步紧逼,学校被迫迁往遂川县西郊岭上村。在这里,他渡过了两年的美好时光;也就是在这里,他立下了投笔从戎的爱国志向。在这里,他结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同学;在这里,他有幸聆听到人生导师胡会浦(中共地下党员)对生命的阐释。桃花源的溪水边,留下了他光脚勤奋读书的身影;泉江畔的柳树下,回响着他与同学们兴奋地关于救国卫家的辩论声。
1942年,遂川机场建成,成为盟军和中国空军对日空战的基地,也成了日本侵略者的眼中钉。日军频繁出动战机轰炸砂子岭飞机场,他因此也成了抢修跑道的军民队伍中的一名志愿者,经常出入于生死线上。
1945年,他以知识青年身份参加了中国青年远征军,在军营的熔炉中淬炼自己;在嘉兴军官学校,他拼命汲取知识的营养,期盼有一天能在抗日的战场上建功立业。青山处处埋忠骨,正气浩然存天地。终于,盼来了日本投降的时刻,他象千千万万个普通中国人一样,在寒风中挥泪告慰在这场战争中失去的亡灵,为饱受蹂躏的祖国山河不再受外侮而挺直了脊梁。
1946年,他感到国内战争的乌云笼罩在自己的眼前,挥之不去。此时此刻,他才真正理解了外祖父辞去高官厚禄回归故里,潜心育人的良苦用心。他再次来到遂川机场,凝望日军投下15000枚炸弹留下的累累伤痕,沉思了许久。
1948年,重回到求学之路上,他谢绝了刘峙的许诺与挽留,专心地攻读学位。再回原点,他在胡会浦老师的引导下,终于走上了革命之路。
1949年,解放吉安、组建专署,在工作上他兢兢业业,殚精竭虑,甘做铺路石,他负责的财贸口在为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上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文革”期间,因为正直,他拒绝领导的“浮夸”,因为秉直,他得罪权贵,被错划右派,但他始终相信,邪不胜正,平反的日子终将到来。
改革开放、平反、退休,他平淡地走过了后来如水般的日子,只有我还在静静听着他讲着曾经的往事,就象静静的泉江水,眷恋着过往的溪水,一路向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