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全国命名为官庄的有好几处,一般只有两种解释,第一,在这个地方出过大官,故而起名叫官庄。其二是这个地方的田地属于官方,租给当地民众耕作。而醴陵官庄是出过大官,还不止一位。同盟会的元老、北伐抗日名将、湖南和平起义领袖、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副主席程潜就出生在醴陵的官庄。还有一位就是毛泽东在湖南一师的“大小同学”、原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主席程星龄。问题是,醴陵的官庄之名与这两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却没有任何关系。
醴陵的官庄在元明时期民国《醴陵县志》就有迹可循,据《醴陵市志》记载:清康熙二十一年醴陵设东南西北4乡,下设30都、108境。二都下面设罗坪、五石、崂山、官庄四境。也就是说,醴陵的官庄之名在清康熙年间就被官方采用,可以追溯到元明时期。在元明清时期,我们都无法找到醴陵官庄出过大官的任何记载。也就是说在程潜、程星龄之前,醴陵的官庄似乎没有出现过大官。那么醴陵的官庄水库下面是否埋藏了另一个谜语,是不是那里的耕地有属于官方的呢?坐着游艇,瞩目四望,绿绿的山还是那么高,一个接一个的水巷摆在这个人工湖的四面八方。怎么看也看不出这个人工湖的下面,会有一个被历史掩盖的农场。
据一老人的介绍,在这个人工湖的底下,确实被掩盖了一条农场,程潜的老家就在这条农场的正中央。“北门一出到湴塘,枫树桥上好歇凉,花草桥来又五里,边河直上黄哒咀,五石窑前株抱樟,一十五里到官庄……”这首流传在醴陵民间的诗,我们可以看出官庄在醴陵的地理位置。
官庄现在还有一条水泥路链接浏阳,可通长沙,据熟悉官庄的老人介绍其实这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古道。在现在的醴陵人看来,官庄属于山区,接浏阳的普迹。不管是从地理位置,还是官庄老人的介绍,以及相关的史料,都没法澄清这个被人工湖掩盖的农场,在元明清时期是否属于官方。也有传说称,元末陈友谅据江西称帝时与朱元璋决战,此地一村庄遭血洗。明初赣粤闽等地移民至此,见到人被杀光,屋被烧光之惨状,故称此地为‘光庄’。移民以后,人口日增,,官绅辈出,始取近音字改称‘官庄“。以这个传说来说明醴陵官庄这个名字的来历,它的真实性没有任何书籍记载,也经不起分析论证。估计醴陵这一官庄的命名只能是一个留给历史的谜语,或许这个谜语的背后还有官庄命名的另一种解释。
官庄人还向世人抛出另一个无法解释的谜语,在官庄人看来,官庄的大佛寺也是曹洞宗鼻祖无住禅师昙晟所建,而且大佛寺先于云岩寺。他们认为,那些来拜曹洞宗祖先的高僧,拜错了地方。关于这一点,我们似乎找不到任何史料记载。
在醴陵一直流传着血洗湖南的传说,对于这个传说的真实性,《醴陵市志》及相关的史书没有任何记载。唯一的依据是元末明初,醴陵人口下降了将近一半。据相关记载,在元末年间,醴陵爆发了大瘟疫,这才是醴陵人口在元末年间下降的真正原因。依此推断,官庄之名,起于元末明初年间,不是陈友谅与朱元璋血洗了那里的某个村庄,而是瘟疫致使此地某个村庄的人口全无。明初移民见此惨状,故把此地起名为“光庄”。 随着历史的变迁, 人口日增, 始取近音字改称“官庄”之名,这样推断官庄之名的来历,还是有些历史印记的。不过,这只是从历史印记中得来的一个推断。真实的历史,估计永远将淹没在官庄人工湖的水底,每天随着碧波下的鱼儿游玩嬉戏。
(二)
醴陵官庄这个人工湖,不仅掩盖了一个地名的由来,还淹没了程潜的老屋。
程潜作为国名党一级陆军上将,在民国期间竞选过副总统的人物,在官庄至今流传他许多的传说。有一天,程潜母亲坐在家门前,一团红火突然补向她的怀里,程潜就出生了。为什么程潜在北伐时期一路披荆斩棘,势如破竹。遇见孙传芳,却被孙传芳打着丢盔弃甲,大败而归。官庄人的解释是,因为程潜是蜈蚣虫精变的,那团扑向程潜母亲怀里的红火就是蜈蚣,为此害怕鸡,而孙传芳属鸡,是鸡精转世。这个传说说明官庄人传承了我们民族那份神奇的想象力之外,我们似乎还能看到一些什么?
在“大跃进”那个年代,湖南为了响应中央实现了对江河、湖泊水情的控制,消除洪涝灾害,达到灌溉、发电等综合的目的,牵动了几个县的人力,在官庄这个山区建起了水库。筑大坝这个词就像公社这类词汇一样,是我们上一辈人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太阳下,月亮前,七八个男人提起一方石头,提起“哎呦”一声,放下“哎呦”一声,那一首打俄歌,在他们粗犷声中,在那方巨石提起落地之间,响彻官庄整个山谷,一圈接一圈回声在官庄历史的天空中回荡。
在两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个水库,就涉及移民问题,在那场悲壮的大移民中,民国时期就有“湖南家长”之称,时任湖南省省长的程潜也牵扯其中,因为程潜有一座老屋就在水库的中央,只能淹。官庄人告诉我,在水库水浅的时候,还能见到程潜老屋的基脚。据他们讲,为建这个水库,程潜起先并不自愿,毛泽东亲自做了程潜的工作。修完水库,沿着水库两边修路,又要搬程潜家的祖坟。据说当时醴陵的领导找到程潜请求批示,程潜的批示是:坟可牵,路可弯。结果是坟牵了,路没弯。官庄人还说,建完水库之后,程潜私下回来了一趟,在一个月高风清的夜晚,带着他的侄儿,登上官庄水库的大坝,望着这一片汪洋,长叹一声后,转身离去,从此再也没回过官庄。一直到1968年离世,官庄人也没有盼到程潜回乡的身影。
当然这只是一些传说,只能是建官庄水库时留下的谜语。这些谜语的背后,那个时代官庄人,似乎在向历史述说着什么?据官庄的一些老人介绍,程潜在官庄还有一栋老屋,就在现今官庄镇的那条街上,什么时间什么原因毁的,我们找不到任何记载,只是一些老人说是毁在文革这个时期。不过现今还能找到遗址。
从官庄至今流传的程潜的故事里,虽然悲壮,悲壮中透着那么几份凄凉,但是可以看出,程潜那幅在各种政治风云中的腰板,依然挺立在官庄水库广阔的碧波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