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其林:我们拜错了祖宗

2017-03-21 陈其林 当代作家


  

原创文章丨稿费你做主


陈姓是大姓,若按人口来说,目前是中国的第五大姓。


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舜,也称虞舜,生于姚地(今河南濮阳),以地取姓为姚。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纣以后,建立周朝,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妫满,封他在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舜帝的后裔,妫满子孙有以国为姓的,这便成为陈姓的由来。


春秋末年,陈国被楚国灭。战国末年楚顷襄王迁都于此,为楚都。秦国将此置为陈县,初归豫州颍川郡管辖。三国时期,刘备的刘豫州之名,皆出自于此。故,有天下陈姓源出于颍川之说。



在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为纪念陈国,以国号陈为姓。据史料载:其一迁居陈留,出自陈哀公之子留。其二迁居阳武,出自陈潜公之长子陈衍。其三迁居固始,出自陈湣公次子温的后裔陈琏。还有一支,是陈完的后裔。公元前707年,陈国发生宫廷内乱,太子陈免被其叔父陈佗所杀。后宣公太子,御寇,被宣公宠妃谋杀;陈完和御寇相好,恐祸及自身,便离陈国出走,投奔齐国,史称“完公奔齐”。完公奔齐后,齐桓公要拜他为卿,陈完推辞,齐桓公就封他为管理百工的官“工正”,并赐给他很多田地。他的后代以"田"为姓,这也是"陈田一家"的由来。传到九世的田和而代齐,成为了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从而,陈完成为了战国时齐国田姓始祖。


东汉时期,一位叫陈实的人,系胡公满之43世孙,为太丘长,人称“陈太丘”。为我们留下“颍川世泽,太丘家声”的陈氏义门。


宋嘉佑七年(1062年),由于陈氏族人过度集中,形成了地方政府的压力,有碍于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时,朝中的文彦博、包拯等大臣合议,宋仁宗准奏,决定采取双分流的办法。是年七月,由宋仁宗御赐编号,将家族财产列为291份,将陈氏分流至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广西、江苏、广东、福建、山东、上海、天津等16个省,入住的地方达290处,致使陈姓义门遍植于全国各地。


在宋以前,湖南醴陵的陈姓没有搬迁过来的记载,最早的搬迁的来醴陵的一支,即是在宋淳祐年间,自广东兴宁到此的。自元代起到清乾隆年间,从河南,江西,福建,广东等地搬来醴陵的陈姓一共有28支。



据《魏书·官氏志》记载:五代北魏鲜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定族姓时,于公元496年改为单姓陈姓。蒙古族也有陈姓,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满族陈氏 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姓,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姓,仍属满族。另外哈尼族、侗族、土家族、壮族、黎族、彝族、朝鲜族、白族、高山族等几十个少数民族都有陈姓。


自宋到清来醴陵的29支陈姓只有这样的解释,有的是来自于陈姓的分支再分支,也有来自于各少数民族的,有一支来自于河南颍川,属于没有争议的正统陈姓。那么,醴陵29支陈姓里,是否有来自于陈姓义门呢?


那么,我们这支陈姓来自于什么地方呢?又是什么时候来湖南醴陵的呢?


源于解放后,我们这个国家信奉的是马克思主义,祠堂也被征用,后被毁,没有留下族谱,只能口头相传。从父辈的相传里,获知,我们来自于河南颍川,是元末明初时期,从河南颍川搬迁到醴陵的大石桥,后代再搬迁到醴陵夏坪桥世居的,这似乎成了一个难以更改的定义。据说,早些年,还有人去了河南颍川拜祖的。我们这一支陈姓真实的历史又是怎么样的呢?



据民国《醴陵县志》记载:元至正年间,即:公元1341年至1368年,陈审先,后人称审先公,自河南杞县来到醴陵的油溏、大石桥落户,后代在醴陵的丁家坊、八里坳、夏坪桥、东冲铺、耿境、豆田世居。醴陵大石桥这一支,发展到民国时期,有祠堂十所,七次修譜,人口已达到一万五千人。那么,这一支陈姓,不是来自于河南颍川?而是来自于河南杞县,这么多年来,醴陵大石桥发至醴陵夏坪桥的这一代人拜祖拜错了地方,不仅是这一代,就连他们的父辈也拜错了?


为此,就有了猜疑,这一支是不是来自于少数民族的陈姓呢?如果是汉族,拜颍川,有天下陈姓源出于颍川之说,那么他们也没拜错。


《史记:陈杞世家》有载:公元前478年(二十四年),楚惠王复国,举兵北伐,杀死陈愍公,于是灭掉陈国占为楚有。至此,陈国灭亡。公元前454年,即楚惠王之四十四年,楚灭掉杞国。也就是说,陈国与杞国,前后被楚国灭了,陈国与杞国的土地从而连成了一片。看到这段记载,大家应该有了些许欣慰。或许是那段时期,楚国人相互搬迁,颍川这个地方的人,搬迁到了杞县这个地方。为了纪念陈国,取名姓陈,或者本身就是姓陈。这样一看,我们这一支还是来自于颍川。只不过我们的先祖陈审先不是来自于颍川,而是我们先祖的先祖早在楚国时期就来到了杞县,再从杞县搬迁来到醴陵的?


秦置颍川郡,管辖面积包括今天河南省的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禹州市、登封市、长葛市等地,其中也包括杞县。那么,说我们大石桥发至夏坪桥这一支来自于颍川,也没错。但是杞之名早在商朝时就立有杞国,远早于颍川之名,故,民国《醴陵县志》才有我们这一支陈姓来自于河南杞县的记载。醴陵29支外迁到此的陈姓,也确实有一支来自于颍,不过不是颍川,而是来自于颍州,是陈才堂,后人称才堂公,元末自河南颖州迁至醴陵沩山落户,后人在醴陵大屏山、豆田、擂鼓桥及萍乡等地世居。 



颍川之大,涉及到今天河南的半个省,秦置颍川郡时,治所在今天河南禹州市境内。


众所都知,宋代以前,我们没有被少数民族统治的历史阶段。但是,三国归晋,晋灭,我们还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时期,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胡乱华”,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差点灭种。


从种种迹象来看,我们这一支陈姓,说来自于“天下陈姓源自于颍川”的颍川,也没错,但是那是广义的颍川,狭义的说法是,我们这一支来自于河南杞县。杞县的陈姓来自于哪个先祖?是不是来自于某个少数民族?我们的祖地到底在哪?


写到这,我们就要回到宋朝,包拯管理的开封府这一时期。北宋时,开封府下辖十七县,虽然没有杞县之名,但宋朝时雍丘县,治所在今河南杞县。也就是说,杞县属于开封府管辖之列。那么我们再要回到东汉时期,一位叫陈实的先祖,系胡公满之43世孙,为太丘长,人称“陈太丘”。为我们留下“颍川世泽,太丘家声”的陈氏义门。从这,我们可以想一下宋淳祐年间朝廷分流陈姓全国16个省290处的事情。有记载,开封陈姓与杞县陈姓同属一家。也就是说,我们同属于陈姓义门,先祖是陈实陈太丘。只是我们不是宋朝朝廷分流过来的,而是元正至年间,即1341年至1368年间自发来醴陵油溏、大石桥落户的,第二代就开始分流到醴陵的丁家坊、八里坳、夏坪桥、东冲铺、耿境、豆田居住,发展至今。


陈其林

陈其林,湖南醴陵人,大专学历,从1994年开始在《青春诗歌》《山花》《中国文艺》《湖南文学》《中国产经新闻报》《中国组织人事报》等刊发表作品计两百余万字。出版诗集《红房子》《谢谢你》,曾主编出版《瓷城精英》。在《炎黄春秋》《特被关注》《中国网》《今日头条》《株洲日报》等发表红色文化研究文章百万余字。现为中国当代作家协会副理事长,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耿飚将军研究会会长。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