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牛继广:拐弯处抹角

2017-05-11 牛继广 当代作家


  

原创文章丨稿费你做主


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中,徽商可谓浓墨重彩的一笔。徽商的开拓、诚信、崇文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都令后人望其项背,而他们创造的财富更是富甲天下。徽商中的男子从十二三岁就飘泊在外闯荡商海,虽然离乡背井,但乡土情结却如日益积累的家财,沉甸甸地压在他们流浪的心头。于是,在徽商的故乡, 一座座高雅而又朴素,气派又不张扬的高墙深院先后崛起,逐渐形成了富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极具江南韵味。粉黛搭配的淡雅,让人心绪平静,不会再有黄白之欲的疲劳;高深的院墙,即给留守的妇孺筑起安全的屏障,又能在密集的民居内遭火时不至殃及四邻。这些都显示着徽派建筑的人文性。然而,引起我深思的却是其小巷中的拐角。


南方的小巷,曲折、幽深而又狭窄,小巷中的拐弯处,棱角突出的墙角总是威胁着行人。可是在徽商的建筑群里,每到小巷的拐弯处,那墙角却从一人多高的下面抹去了。导游在解说辞中谓之“拐弯抹角”。


在拐弯处抹去墙角,使狭窄的小巷有了宽度,让行人经过不再畏惧,即是相向而行的荷担者在此相遇,也可侧近墙角,轻松避让。我钦佩徽商的品德。腰缠万贯却不张扬乡里,抹去墙角给予路人方便。在拐弯处抹去墙角,诠释的是徽商的经营与人生哲学。


在历史上,有一个著名故事叫“负荆请罪”,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完璧归赵后加官进爵,这让居功自傲的老将军廉颇心中很不平衡。于是,老将军处处与之相难,可是蔺相如从大局着眼,总是处处谦让。廉颇幡然悔悟后,赤臂负荆向蔺相如请罪,终于将相言和。将相相遇的拐弯处,蔺相如抹去了自己的“ 墙角”,让廉颇的嫉妒与不平顺畅地转过弯来。这一抹,让强秦不敢再小视弱赵。


红军反围剿时,王明依仗着共产国际,把自己在欧洲学到的所谓正宗的马列经验,像坚硬的墙角一样,挡在这个历史的拐弯处。结果,致使红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迫使红军走上了二万五千里艰难的长征之路。当时,红军的力量还很薄弱,革命的道路也如小巷般曲折狭窄,在这样的拐弯处张显,能不受到重创吗?可以想象,如果王明能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在这个历史的拐处抹去自己的墙角,那中国的历史将是另一翻景象。


何止国运,其实我们的人生不也是一条曲折幽深而又狭窄的小巷吗。在别人的拐弯处,你肯定碰过墙角,而自己是否也把墙角突兀在了小巷中呢?嫉妒、攻击、冲突,在拐弯处遭遇墙角,原本顺畅的行程便受挫了。我还能忆起小时候村里上学路上的几个拐角,土墙的已经圆滑,砖石的也没了棱角。何必等到碰撞呢?何不抹去墙角避让冲击,化怒气为平和,让冤家成朋友。抹去墙角,所有路过者不会生畏、不会受阻、更不会受伤,这样的拐角更能赢得路人的贴近。


我更加钦佩徽商了。他们贾而好儒,崇文尚学,深悟儒家思想的真谛,不仅运用于商业中赚取了财富,更融入到生活细节里张显了人性。在人生小巷的拐弯处,抹去墙角,就会避让出生活顺畅与和谐。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