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婧晓:在无常的流逝外寻求生命的永恒

2017-11-18 婧晓 当代作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重庆森林》王家卫



孔子看流水,曾发出感叹,他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作者单就从“逝”这一字感受出背后隐藏的毁灭与空虚。


可生命本来就是场有去无回的流水宴,每天来来往往的看客最后都悉数成了过客,能够陪我们承载得了那些风风雨雨的渡船人不是在迷雾里失了路就是在停泊靠岸后各奔东西。


从此一别又是数十载,再见面恐怕又经历了一番世事沉浮。


可生命本就是无情的,生活中的每一次急性演出都没有留给我们预先打草稿的机会。所以台上的故事是最真实动人的演出。每个跳进戏里去演好角色的人们,或是站在一旁闲观的鼓掌观众,他们的欢笑酣畅或是悲伤绝望对于那个当下而言永远只会出现一次,且很具有意义。


公园茶室里湖心小筑内谈笑风生的茶客棋友,带着孙子外孙女在儿童游乐设施上洒下欢声笑语的老一辈们,三两个银发朋友结伴互相诉说着家长里短的,来回在步行道上蹒跚踱步听着怀旧金曲的,偶尔从芦苇丛里飞出来一两只麻雀到处啄食.....


在我们最不经意留意的某一天,这些寻常琐碎的发生,这些个生活中普普通通的细枝末节,就在时光长河里映衬着周遭刻下了历史的印记。以身边的一景一物,天气变幻,碰到的不同的声音人脸,看到的事情发生,作为不可替代的证人,见证了那段时光内某个角落发生过的事情。


将来若再回到这块地方或是类似的,只需一点点的声音话语显现,或是情景再拟就可以在我们的大脑中勾勒出某年某月的电影情节。即使记得没那么清楚,也会听到某种联结记忆画面的声音在提醒你,哦,原来我好像来过这里,看到些什么令我感觉很舒服很愉快。



其实,很多时候,人的思想联觉大概就是出于这样一种远方的情感呼求吧。


目前就呈现在我面前的一大片绿油油的芦苇荡,湖面上闪烁着波光粼粼的倒影,行人来来回回的散步走动,粗糙的鞋底与地面产生的摩擦声,与外面的汽车引擎制造的噪音浑然和谐地成为一体。


脚下的荷花池只剩一堆光秃秃,干瘪的蜷缩的叶片,风吹动起来,飘来几处黄叶与之作伴,许是体会到它们的寂寥,头顶上时不时飞过几只喜鹊,栖落叶盘上,啼鸣几声然后兀自飞去。


再过几年,或许眼前的这一切都会因公园的拆除而变得不复存在,毕竟如今因拆除而不复存在的东西实在太多,多的已经记不清了。童年吃过小吃的街道,和好友一起嬉笑的林荫道,那排象征过往美好的旧物小店,总会在历史的变革下荡然不存,留给我们的只是一抹抹甜到深处的回忆。


过去的终究会成为过去,这些都是生命必然进行的。就像秋刀鱼会过期,保鲜膜会标有明显的保质期,任何事物都会在一定环境的演变中渐渐褪去本来的光泽,等到新的元素生出来取而代之。


我们不能保证每一天见到的事物,遇到的人都合乎我们的预想符合完美,我们也不能奢求路过的某些人某些事因为喜欢因为在乎,就想让时间停止在某一刻,或者镜头再来一遍,无限次回味。


生命的意义在于在流水的逝去中学会拿的起放的下,既懂得珍惜又不惧失去,在日新月异的大千世界活一份坦然和舍得,活好当下的那份本真和纯粹,即使岁月如梭,最终变了很多,我们也无愧于心,潇潇洒洒。


我想,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在不断逝去的生命外寻找另一种有生命,有质量,有味儿的一种延续和永恒吧。


▋作者:卿本佳人,笔名婧晓。理性感性混合的写手,微信公众号专栏作者,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多发于各微信公众号,作品刊登于《北京晚报》,在繁杂的尘世怀着不食人间烟火的心。微信号:joanne958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