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继广:我的偶像
学生问我的偶像是谁。我懵了。我从来没考虑过这个话题,一时间不知所措,竟无言以对了。
闲下来后,也开始寻找自己的偶像了。可在心灵的底片中,怎么也搜不到有哪位高大而光辉的形象曾经影响过自己。
原来我没有偶像。难怪人生如此平淡。
可是,我要找到自己的偶像,就算给学生一个交代吧。
于是想起了小时候。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只能勉强温饱,生活的艰辛和劳苦留在童年和少年的印象中,是刀刻一样的深。在地里干农活,总有一种怎么也捱不到地头的感觉。下午四五点钟,正是最累的时候,就会看到公路上有几位骑着崭新的自行车,穿着干净的浅色衣服的“公家人”。那是在乡里什么单位上班的。他们不用付出体力就能拿不菲的工资,是种地不可企及的。地里苦受的人谁不羡慕?看到他们,总会产生幻想:也穿着干净的衣服,骑着漂亮的自行车徜徉在乡间小路上……读初中时,这种羡慕就更强烈了。农忙放假,我们这些农家孩子都会和父母一起承受着体力和灵魂的煎熬。而那些家里没有地的老师,就可以闲在家里,可以在夕阳下散步,可以享受夏的清凉、秋的闲适。我渴望这种生活,它离我是那样遥远,却一直诱惑着我。
终于,我跳出了农门,挣脱了那令我害怕的劳累之苦。如果说那些曾经让我羡慕和诱惑过我的“公家人”是我的偶像,你觉得可笑吗?他们的确影响了我的人生的轨迹。
当了老师后,看到老教师们工作有方法教学有水平,自己却什么也摸不着头脑,心理不免恐惧。刚开始接触县里几位有名度的语文老师时,他们行云流水的示范课,理论联系实际的精彩点评,都需仰视。在他们面前,自己简直就是懵懂的孩童。一九九六年,在山东高密参加了省语文教学研讨会,有一堂示范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执教的是来自泰安的全国优质课一等奖李卫东老师。李老师在教学《听潮》一文时,由整体感知到深入理解的科学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大胆开放,品味语言与有感情朗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还有他不温不火、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引领我悟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于是,在以后的几年里,我获得了县、市优质课一等奖,省观摩课一等奖,多次在市县乃至全国的研讨会中执教公开课。今年,又在全省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做了专题报告并执教了公开课。每一次上课,我总是想到李卫东老师那节《听潮》。在他的启发下形成的我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随着对语文教学的深入思考而不断发展。
如果说,李卫东老师是我工作中的偶像,行吗?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瞎混了十几年,那股追求的热情逐渐降温后,对自己的认识也愈加清晰了,灵魂不知何时被北宋的苏东坡擒获了。苏学士身居高位而能立足平民,遭受谪迁而不阿谀逢迎,文章书画均流淌真情、工巧自然。他上有登龙之术,下可陪乞儿玩耍,无论身处何境,都能坦荡荡,每到一处就造福一方,从不戚戚于名利的得失。即使被流放到荒蛮的海外之地,也会有闲云野鹤的情趣。苏东破就是这样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他的一生都是一个天然的、绿色的自己,没有受到社会浑浊的玷污,用一生的坎坷和辉煌诠释了一个世间独一无二的苏东破。
世事的艰难,我会想到东坡的乐观;人事的复杂,就会想到东坡的率真;人情的冷暖,就要做到东坡那样坦然;工作的烦劳,就要像东坡一样心闲。苏东坡这个一千多年前的名字,融入了我的思想之中。
我是不是把苏东坡当成自己的偶像了?他不是小说中虚构的理想的人物,大量的史料都无可争议地佐证,苏东坡就是千年的真实。
如果我把这些人当成自己的偶像,你是不是会笑话我呢?可他们真的改变了我、启发了我、影响了我啊。
突然觉得,偶像不应该是虚无的崇拜,却应是生活的真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