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高:遥远的杨先生
01
其实那时,杨先生已经去世好多年了。
大姐叫杨锁英,她说:我小的时候,母亲经常说,西山里又有人到村里找杨先生了,杨先生的骨拾也已经干了几十年了,西山里的人们还没忘记他,这人真的是吹出去了。大姐不由地笑了,说村里人认为会说,就是会吹会谝。
黄文村的老年人也说:杨先生在世的时候,经常笑着对人们说,走出南洼里,人称我是杨先生,回了黄文村,人称我是杨谝子。
大姐接着说:我小时候,也碰过一次。大中午的快一点了,一个自称是从高庙山下来的人,进了俺家院里,问这是杨先生家?奶奶颤颤巍巍地从老屋里出来,说是哩。那人又问在家哩?奶奶说早就去了地里了。那人说那我坐在这儿等等。等了好长时间了,还不见回来,那人说杨先生给人看病是好把式,地里受活也能行?这大吱牙晌午的,还在地里受哩?也不回来吃饭?奶奶长叹一声,说回不来了,回不来了。那人才一脸的寡白,说哦哦,是已经埋在地里了,回不来了。奶奶又长叹了一声。那人说杨先生可是个好人啊!大麦郊,高庙山上的人,但凡让杨先生看过病的人,都念他的好哩!
说这话的时候,大姐也已经七十多岁了。
02
五哥叫杨广昌,春天一过,就引上我,满城里,找杨家上了年纪的人坐,找姓杨家上了年纪的远亲近邻聊。找年轻村长一起回段封古村,看杨家在老村里的旧窑老院。他还给我找来《段封杨氏家谱》、《段封杨氏重修家谱》、《黄文村志》,让我研究、挖掘杨先生的事迹和故事。
妻子娘家人丁兴旺,他们兄弟姐妹共有九个,男的五个,女的四个,大家坐在一起,谈起杨家的历史往事,都对自己的爷爷杨先生充满了敬仰。
杨先生的事情,似乎已经很遥远了……
石像山人冯举人济川先生民国十五年在《杨氏家谱序》里说:段封村杨氏是明朝天启年(公元1621年)从薛颉岭界岭头迁来的,后来也有迁到南沟底村的。杨氏的祖坟在凤台山,占地五十余亩,西至凤尾沟,故名凤台茔。“杨氏始迁分四支,奈为中俸为大宗,其讳子威者为老俸,讳景洪者为东俸,讳演者为西俸,则小宗也。”
老俸二世祖子威到四世廷字辈,延续至五世希字辈、六世朝字辈、七世伏字辈、八世彦字辈,直至九世玘字辈玘昌者,下至元全,下至德泰,有三子即盛刚、盛殿和盛嶺。盛嶺生子天富,已是十三世也,已经是大清的天下了。
在道光年间(公元1821至1850年)生活的杨氏十三世祖,天富先生已经是一个“杨先生”了,望闻问切已经很有一套了。先生长年累月研读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自治一种叫“镇静安眠丸”的丸药蛋子,专门治睡不着觉的病,效果奇特的好。《金匮要略》里讲:“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酸枣是西部山区多见的一种植物,红亮亮的,比一般的枣儿小得多,甜中带酸,具有养肝宁心、开胃健脾、敛汁理气、延年益寿的功效。杨开富先生把秋后的酸枣仁晒干,磨碎,与其它中药相配,制作成中成药丸,专治民间那些因脏躁、舌红苔少、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言行失常、哈欠频作的睡眠不实者,反映极佳,流布久远。
段封村里的老年人说:传说段封村过去建有魁星楼,风水好,出文人,出先生。不知在甚时,邻村在对面山上建了一个笔塔,在顶端还放了一把羊钎。从此风水破坏,段封里就出的都是放羊的、受苦的。
果真到了杨氏十四世祖开栋手里,低头硬受一辈子,家里的事务领不起来,是个没出息的人,日子是越过越紧巴,生了立山、立名、立望等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缺吃少穿,根本顾不上让孩们识文断字。段封村里的人说,开拣生了四个儿,大的好说,能说会道;二的好唱,爱唱戏曲;三的好抽,给人家顶门立户,学会了抽洋烟,没治下家务;四的好争,睁眼血旺,在村里好打路底不平。
大姐杨锁英说:立山就是爷爷,家中老大,字文良,周围十村八里的人都叫杨文良先生,杨先生。
二哥杨广华说:爷爷小时候可苦了,听段封村的人说,到八岁了,还穷得穿不上裤子,大夏天还赤身裸体地在院子里跑,看见邻院一家有钱家的孩子,正端着一碗白面拔鱼儿吃,爷爷走过去看了一眼,那孩儿抬起头,看了他一眼,说杨文良,你不要看,你呀,恐怕至死也吃不上我的这一碗饭。爷爷跑回去,扑在他母亲的怀里大哭起来,他母亲问你哭甚哩?爷爷爬在他母亲的怀里,牙关咬得紧紧的,一句话也不说。
五哥杨广昌说:爷爷长大了,跑兑九峪镇,以打麻绳、贩卖粮食为生,见自已的父亲领不起家,做为长子要掌全家的事务,他父亲不让。爷爷说,你要不让我管,我就到五台山出家了。他父亲只好让他掌管。
03
杨文良娶的黄文村姓武家的女儿。姓武家的没有儿子。杨文良结过婚,生下大儿子杨运怀都四岁了,才搬到黃文村,成了倒插门女婿。但是,杨文良一心想在黄文村活出个人样来,在这里做出一份姓杨家的事务来。
一日,杨文良收拾父亲的东西,从一个陈旧的包袱里翻出一本纸质发黄的麻纸书来。他揣在怀里,跑到段封村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父亲说那是你爷爷留下的一本医书。杨文良的眼睛大亮,说我爷爷就是杨天富,这是他留下的医书?
杨文良这时才后悔自己一字不识。但他从此下决心,自己一定要读通读懂爷爷留下的这本医书。他不因自己年纪大才识文断字而羞耻,做完生意上的事情之后,就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他到私塾学堂窗下偷偷听课,先生讲的字,读的音,默默地记在心里。他给村头的老中医挑水担炭,让人家教他识字念书。因为缺钱买不起纸和笔,他从村外自家地里挑回一担又一担的土疙瘩,用它在院子里的石板地上写,写先生讲的字,写老中医念的书,写满院子了,用扫帚把它们扫成堆,用箥箕倒掉,再继续写。写了一院子再写一院子,倒了一箥箕再倒一箥箕。就这样,功夫不亏有心人。他能读通《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了。他能把《七侠五义》的故事给人们讲的留连忘返。他能把爷爷留下的医生读懂了。他能把能找到的借到的医书都读通了。杨先生,就是这样勤奋刻苦地炼出来的。
黄文村里的老年人说:杨先生是位奇人,一生有三绝,一为中医刮沙拔罐针炙,二为易经绝活打卦,三为秧歌高手,随时随地编创,口齿伶俐,出口成章。
杨先生深钻细研爷爷留下的那本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又精心研习《黃帝内经》《本草纲目》,在老祖宗以酸枣仁为主的“镇静安眠丸”的基础上,配制各种类型的丸药蛋子,调气血主治男人病,调月经主治女人病,加上刮沙、拔罐、针灸,穴中见针,针上加罐,效果奇佳。杨先生将人们吃罢核桃仁后中间那片薄薄的分心木,一一收拾回来,洗净,晒干,碾成末,配上山楂、陈皮、枸杞、黄芪、白芷、当归等不同的方子,制成“通祖续命丹”的药丸子,治疗严重失眠、气血津液亏损、肾虚遗精、盗汗头痛、活血补血,月经不调、尿频尿急,效果极好,深受阳泉曲、西辛庄、交口、大麦郊和高庙山一带的老百姓欢迎。
至今,在这一带还流传着许多关于杨先生治病救人的故事--
一年冬天,杨先生背着他那两个褡裢布袋子来到了西泉古镇的东庄沿村,村头的王老汉叭哒叭哒地抽着旱烟锅子四处张望,见了杨先生连连感叹,说可把你等来了,杨先生。杨先生问他怎么了。王老汉唉声叹气说一秋天的不利索,先是腰腿疼痛,接着是睡不着觉,一黑夜一黑夜的睡不着,越睡不着越急,才尿尿也多了,想尿尿不出来,睡下了又急尿了,难活煞了,这可咋办哩?杨先生朝他笑笑,拍着他的肩膀说别着急,有的是办法,回家里号脉。王老汉听他这么一说,心里不急了,拉着他就回到窑里。杨先生给他号脉详细问了情况,说你多吃核桃,把吃核桃剩下的分心木收起来,每天用大约三克的分心木,泡水早晚各喝一大杯,特別是晩上睡觉前的一小时喝上一杯,很快就好了。过了有四五天,王老汉找到还在村里窜户看病的杨先生,说能睡着了,也不经常尿尿了,好得多了。杨先生对他说心里别急,过两天就腰腿也不疼了,歇歇心心睡好觉,就甚病也没有了。王老汉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是神!
大麦郊镇上有一位妇女,因为丈夫经常耍钱赌博,她劝说又不听,两口子经常因此吵架。一日妻子又骂丈夫,丈夫有些烦躁,一怒之下就搧了她一巴掌。妻子气闷之下,得了大肚病,肚子大如鼓,硬硬的,下不去。这下可把丈夫急坏了,急忙到兑水峪镇找杨先生。恰好在桃红坡的路上碰上走村串户行医的杨先生了。杨先生问明了情况后,走进路边的草地上,很随意地挽了几把野草,给他包好,说你赶紧回去,每天在你女人面前,洗净,用慢火煎煮,你千万不能发火,不能不耐烦,每天你要亲自给你女人侍奉饮食,然后就是一心一意地煎药,一天上午、下午、晚上各喝三次,记住,一天喝九次。这男人说好好。杨先生说你先回去这么办,过几天,我到了你村里,再细看。五天后,杨先生刚进大麦郊,这男人就找来了,说杨先生,俺女人的大肚病好了,我按你的吩咐回去就办,果然不到四天,俺女人的病就好了。那男人走后,身边的人瞪大眼问道,杨先生,你用地里的野草也能治病?杨先生笑着说,病刚刚得了,也不是什么大病,用不着吃药,我主要是用野草让他去煎药,尽心尽力,天天侍奉,平其心而和其气,就足以治好她的病了。
沟南村有一位年轻的妇女,看得看得快生孩子了,却在临盆分娩时一下子昏厥过去了,长时间都醒不过来。家里的人着急得不知该怎么办,眼看媳妇已昏死,便一边准备后事,一边打发邻居到黄文村找杨先生。邻居在黄文村等了一上午,才等回来了从兑九峪赶集回来的杨先生。杨先生一进门,把那两个褡裢布袋子往肩上一背,就跟上他往沟南村赶。杨先生一到这家,就坐下,给这妇女号脉,详细问其情况。问清情况后,他拿出几根银针,在油灯前加热去菌,几次针刺妇女腹部后,这位年经的妇女居然苏醒过来了,接着又安全分娩,生下个胖胖的小子。全家人感激不尽,好奇地问杨先生,这是怎么回事呢?媳妇生孩生得好好的就昏厥过去了?杨先生说这是肚子里的小儿握住母亲的心了,所以就闷绝昏厥过去了,针刺之后,小儿的手松开了,母亲自然就无事了。不信,你们看看,小儿手上一定有针刺的痕迹?家人拿起婴儿的小手一看,果然如此。他们惊叹杨先生的诊断这么高明,针灸又那么精准。
西泉古镇王才堡村有一位在河北张家口做买卖的商人,经常感到头痛头昏,头晕目眩,有时候疼得必须用布将头裏紧,才能好受些。这年夏天,,他的头晕头痛病又犯了,疼得在这炎热的夏季也得用布裹头。他在当地找了一位名医给看。人家诊断后对他说,脑髓已空,无药可救了,你赶快起程,或许还能活着赶回老家。这人听了医生的话后,急忙收拾家当,迅速起程。回到老家王才堡后,正好听说杨先生在西泉一带进村串户,游走行医。家人就将死马当活马医,找到杨先生求救。杨先生仔细号脉,问明情况后,说病症是险,但还可救。病人眼晴大亮。杨先生给他开了一付升阳补髓的大剂量药,并让家人在村里找七顶年轻力壮后生戴过的衬帽,并且是油腻愈重愈多愈好。杨先生叫家人将这些衬帽用开水煮,将煮过的浓汁再与煎好的药一起服用。结果服用了一剂,就病情大减。杨先生又开了几付用核桃分心木、酸枣核仁、陈皮等配成的中药,每天早晚各喝一大杯,说只要能好好睡觉,很快就好了。果然,这位商人按要求服了十天,就恢复了健康。
04
《黄文村志》第十六章“人物”中写道:“杨先生能说会道,善解人意,游走四方,为人解困治病,调理情绪,活跃生活,断解疑难,留下英名,是黄文村杨氏开门立祖之贤才。”
如今,黄文村杨家人丁兴旺,事业发达。五哥杨广昌更是不忘先祖循天救人之美德,劳身费心,殚精竭虑,深钻细研贤祖杨天富、杨文良给后世遗留下来的“杨先生”品牌——杨氏中药养心健身体系,已经研发出的蕴含中华千年中医药治失眠经典成方产品“安神助眠茶”,由核桃分心木、酸枣仁、陈皮等十三味草木植物精制配成,可强肾健脾,促进周身血气改善,固肾涩精,利尿清热,缓解痛经,医治腰腿疼痛,对多梦易醒、夜起难眠有明显改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睡眠质量,有助于人的心身健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杨先生,虽已久去遥远,但他的精神并不遥远,拳挙治病救人之心并不遥远。
轻轻拿起这袋“安神助眠茶”,我们就能亲身感受到杨先生的那颗滚烫发热的温暖之心。
▌作者:马明高,山西孝义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夏衍电影学会会员,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影视剧作理论专业委员会理事、山西省电影家协会理事,吕梁市作家协会、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孝义市作家协会主席,鲁迅文学院第三届高研班学员。在《人民文学》《中华文学选刊》《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文学报》《黄河》《海燕》《青年作家》《当代作家评论》《百家评论》《小说评论》《黄河文学》《山西文学》《名作欣赏》《山西日报》等报刊发表有小说,散文,文学评论六百余万字。创作的电视剧《田野的风》《柳镇细雨》《百岁老人侯佑诚》《酸枣坡》《黄土歌谣》等在中央一套黄金时段、中央八套、中央十一套于各省卫视出播出。出版有长篇小说《颤动与叹息》、中短篇小说籍《尴尬之后是沧桑》,电视文学剧本集《田野的风》、电影戏曲广播剧本集《城市与人》 ,评论著作《马烽电影艺术论》《电视美学》《怀抱佛心,柔情和浪漫》《清欢中的悲悯与忧伤》,散文随笔《黑夜里我睁大眼睛》《生命之旅》《事物风景和人》《思想集》《漫步时光》《漫话孝义》《徜徉孝河》《乡音老腔》《故园风物》等18部著作,荣获全国优秀电视剧奖、全国优秀电视艺术节目一等奖,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和赵树理文学奖等奖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