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林:芈月、芈姝楚国是否真有其人
随着电视剧《芈月传》的播出,芈月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王太后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为什么说,芈月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王太后呢?那么,我们就先要说说《芈月传》里的那个芈月的原型是谁,还要把她身边的人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分清楚,特别要搞清她在秦王朝廷时的人物关系,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多少都会有虚构的成分。据《史记·秦本纪》记载:“八月,武王死。族孟说。武王取魏女为后,无子。立异母弟,是为昭襄王。昭襄母楚人,姓芈氏,号宣太后。武王死时,昭襄王为质于燕,燕人送归,得立。”从这我们可以获悉,在公元前307年8月,秦武王过世,秦武王娶的是魏国的公主为后,没有儿子,只好立异母的弟弟赢稷,就是秦国历史上的秦昭襄王,也称秦昭王。武王异母是楚国人,姓芈,就是后来的秦宣太后。秦武王死的时候,昭襄王赢稷还在燕国为人质,燕国人把他送回了秦国,才得以立为王。
那么秦武王这位来自楚国姓芈的“异母”是谁呢? 她来自楚国,因为政治联姻,嫁给了秦武王父亲秦惠文王。她在秦惠文王时期被称为“芈八子”。为什么叫芈八子呢?据记载,对古代后宫的管理,是从周朝开始的,周朝把后宫立为六官、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后宫建置与天子外廷的官僚机构是相对应的。先秦延续了这个制度,名称做了改变,把后宫分为八级: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可见,这位芈姓秦武王“异母”在秦惠王时期地位极低,并不受秦朝廷待见。这是为什么呢?在我看来,芈八子在秦国的地位,同秦国与楚国的外交是有关系的,说明他们在秦惠文王时期,或者更早,秦楚两国关系,远不及魏国。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王的王后是魏国人,那么秦惠文王呢?他的王后也是来自魏国,叫魏纾,好像秦魏两国的政治联姻是有着良好传统的,魏国嫁到秦国的公主,在秦国后宫所获得的等级,其他国家也是不能比的,也说明秦魏两国在那个时期的关系,正行进在蜜月期阶段。这个魏纾,也就是《芈月传》电视剧里那个芈姝,并不是来自楚国,也不姓芈,而是姓魏,是魏国人,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为了更引人入胜,他们的搬迁技术是建筑师都学不来的。电视剧芈姝这个人物,是魏纾与芈八子的结合体。应该说,这两个历史人物的一些事情与人物品性还被编剧拆开,组织到了成其他人物身上,合情使用了。
从秦魏联姻,嫁给秦国大王都为王后的热乎劲看,这两个国家的关系楚国是望尘莫及的,按这个理,秦国不管出现什么变故,怎么也轮不到楚国姓芈的儿子来做这个秦王。事情的转机就发生在秦武王身上,秦武王是个争强好胜之人,在位从公元前310年至公元前307年,据《史记· 卷五·秦本纪第五》记载:“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也就是说在公元前307年的时候,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时与乌获、孟贲比赛举鼎,结果两目出血,折断胫骨。当天晚上,秦武王因流血过多,气绝而亡,这时候秦武王只有二十三岁。应该说,在那时期秦王朝的后宫也上演了一出“楚魏之争”的大戏。历史上,有一个人成为了芈八子的得力助手,谁呢?他就是魏冉。据《史记: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第十二》记载:“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也就是说,魏冉那时候已在秦国有相当的实力,不仅能够左右秦王朝的决策,还能“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那魏冉为什么要帮芈八子呢?他又是芈八子的什么人呢?据《史记》:“宣太后二弟:其异父长弟曰穰侯,姓魏氏,名冉;同父弟曰羋戎,为华阳君”,也就是说,他是芈八子两个弟弟中的一个,魏冉与她同母异父,魏冉为长,芈戎为次。
那么这样一看,芈八子的人际关系就有点复杂了,在他与芈戎中间怎么冒出一个异父同母的弟弟来呢? 据相关记载,魏冉原在魏国,所以才会姓魏,后来到了楚国,史载为楚国人,再去了秦国为将。对于这个过程,《史记》上没有记载。芈姓是楚国的国姓,属于楚国贵族所有。所以,芈八子与芈戎是来自楚国的贵族、或者说是王族,这点是不容怀疑的,那时魏冉的父亲是谁?也就成了历史之谜。至于《芈月传》里所说的魏甲,可以说是电视剧虚构的人物,整个关于魏冉出生的故事都是虚构的。对于这种事,不要说先秦时期,就是到了汉代,汉武帝不也是有个异父姐姐么?应该说,在古代这种事,不稀奇,这是其一;其二,在中华文明里,有个比较重要的事项,人到了一定的地位就会害羞,就会用自己的地位来作为一块遮羞布,因此,也就形成了历史探秘这一学科。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芈八子与魏冉是异父同母的姐弟,还有一点也是有记载的:“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也就是说,秦国那个时期,芈八子的命运,秦昭王的命运,秦国的命运,都交织在魏冉身上来了,他因此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我们再回到芈八子为什么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王太后的问题上来。
前面我们讲过,她成为王太后的第一个条件是秦武王年纪轻轻的就死了,第二个条件是,她有一个在秦国已经相当有实力的异父同母的弟弟魏冉,她的儿子才得以上位,当了秦王,就是历史上的秦昭襄王。据《史纪·穰侯列传》记载:“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从这段记载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历史局面呢?秦昭王即位后,魏冉为将军,管秦王朝都城咸阳,在宣太后的指示下,为了消除未来的麻烦,通过季君之乱,把武王后赶回了魏国,昭王很多兄弟,凡是有不服的,有不轨之心的,都被杀了,威震了整个秦国,昭王年纪太小,由她母亲宣太后治理国家,由魏冉辅佐管理政务。据史载,宣太后管理朝政达四十年之久,还把她同父同母的弟弟芈戎也安排在秦国,一起辅佐朝政。那么魏冉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力呢?史载:魏冉,亦称穰侯,中国战国时代的政治家。原为楚国人,从秦惠王时期开始,就任职用事。立昭襄王时期,他受任为将军,因食邑在穰,号曰穰侯。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曾保举白起为将,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胜。在他协助秦宣太后执政时期,向东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 那么芈戎又是怎么来到秦国的呢?芈戎早年因在楚国犯罪,被迫出奔至东周。公元前307年,秦昭王取得秦王之位,由其母宣太后掌权。芈戎应太后之邀入秦为官,被封为华阳君。在秦昭王八年,即公元前299年,芈戎率秦军伐楚,一举攻下新城等八座城池。新城从此成了芈戎新的封邑,又称新城君。羋戎任将军一职之后,又被秦宣太后任命为左丞相,协助秦宣太后和魏冉执掌朝政。
也就是说,在秦宣太后执政期间,她的两个弟弟成为了她执政的重臣,他们对内对外都是团结一心的处理国家事务,击败强敌,扩大秦国的疆土,“使诸侯敛手而事秦”,秦国也是在这个时期从弱走向了强盛。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他们这“用人为亲”的政治集团又是怎么下台的呢?
秦宣太后执政四十年后,因为在她执政期间,诸侯各国出现了不搭理秦王,均认为秦王只是个附庸,什么事,都只找秦宣太后、魏冉与芈戎的朝局。据《战国策 秦策三》记载,第一个提出反对这种朝廷局面的是范睢,他对秦昭王说:外面只听说秦国有太后、穰侯、华阳君,而不晓得有秦王。能手握国政、独断专谋、操生杀大权的人,方称得上国君。如今你母亲宣太后专行无忌,穰侯遣使臣不上报,华阳也只按自己心意判决事务。国家有这些显贵操纵朝政,不出危险,是不可能的。功劳都是这三人的,自然天下只知这三人,不知秦国有秦王。他还说,可幸今日尚能看见大王孤立于朝堂,真担心将来秦国主持国政的君王,会不会是大王的子孙。听了这番话后:“秦王惧,于是乃废太后,逐穰侯,出高陵,走泾阳于关外。昭王谓范睢曰:昔者齐公得管仲,时以为仲父。今吾得子,亦以为叔父。”也就是说,范睢对秦昭王说了这番话后,秦昭王很害怕会出现范睢所说的局面,随后也通过一些手段,得到了很多大臣的支持,终于在公元前267年,解除了自己母亲的执政大权,废了秦宣太后,也驱逐了魏冉。秦昭王还对范睢说:当年齐桓公得到管仲,把他称为仲父,寡人今日得到先生,先生也是寡人的叔父啊,给了范睢很大的面子鼓励。史载:公元前262年芈戎也被逐到原本的封邑华阳,在回华阳的途中去世。从此,秦宣太后、魏冉、芈戎执政时代在秦国历史上彻底结束。
至于芈八子有没有芈月这个名字,源于她在楚国的记载稀缺,她到底来自于楚王王室,还是楚国贵族,都很难判断,故,芈月这个名字,也许只是电视剧的编导们,为了适合现代观众的口味,以月为名,帮她起了芈月这个名字,《史记》上,她的名字只有芈八子与宣太后。她在楚国的名字,只能有待历史学家们去考证。至于有人根据西安兵马俑出土的东西而推测秦宣太后为羋月之名,有一定道理,也有一定忌讳,因为中国对月的崇拜起源于原始时期,上古时代就有拜月的各类活动,在春秋战国时期,芈八子的身份真的适合以“月”为名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