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致学 :青涩的团委书记

刘致学 当代作家 2021-12-11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酷爽一夏



毛主席说:农村是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公社工作和生活的时候,经常想到这句话。当上公社团委书记后有了一个平台,就想着要有所作为。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熟悉农村和农村青年,工作起来上路就比较快,新点子、新想法不断涌现。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各干各的活,相互之间来往少了,大队、生产队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大为下降,农村团组织开始变得软弱涣散,为了吸引青年到团组织周围,便于教育,各级团干部们想了不少办法。上级团组织提倡搞“青年之家”,把已经分散了的青年重新聚拢在一起搞活动,但在县里却没有人动,大家都没有见过什么“青年之家”,不知道怎么弄。农村条件差,大队部除了几间房子几件破桌椅外就剩下一个大而空的院子了,但是没有它法,只有因陋就简,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想点子做文章。我按着自己对“青年之家”的理解在黄庄庙大队搞起了试点,其实就是腾出来几间房子,用水泥涂抹出一块黑板,把大队部里的长木板平放起来架成矮课桌,伐倒后做建材用的大树轱辘横放当椅子用,从乡农技站、文化馆请人在晚上给青年们讲农业技术和文化知识,简陋的夜校便开张了。又骑自行车跑了几十里,到地区和县里有关部门去讨要征集来一些书籍,做了两个书柜,算是图书室。在大队院子里平整场地作球场、把树干立起来做篮球架,用水泥和砖头砌成乒乓球台使用,买点羽毛球拍、象棋、军棋、扑克牌等等,体育活动场所也完成了。大队下面的生产队里以青年头儿(乡下的青年自然领袖)和文化青年为核心,在他们的家里成立“青年文化活动点”,作为“青年之家”的延伸。臆想中的“青年之家”就这样囫囵吞枣地建立起来。青年们慢慢地越来越多向团组织靠拢,一向冷清的大队部里热闹了,散漫的人们聚集起来,开始学文化搞活动,村里乱七八糟的事情逐步减少了,有了正气,干了正事,领导和群众对这样的做法从冷眼相看到热心帮助,有了支持态度。搞了俩仨月,急着把这个简易模式向全乡十六个大队进行了推广。由于是全县首家独创,团县委抓住这个典型在黄庄庙大队召开了现场会。我还从来没有开过这么大规模的会议,于是我们连夜突击布置,缺啥补啥,把原来没有上墙的规章制度、课程表、活动日程表、标语口号等等写到大红纸上,贴到教室内外、图书室里。第二天上午,现场会如期召开。参观时,一个细心的外单位团委书记看到写规章制度的那张红纸有点透湿,就把那张纸掀起来一角,一摸却摸了一手浆糊,他“扑哧”一声笑了:“以为这制度定了好长时间了,原来是才贴上去的”,一下子把我弄了个大红脸。


事后不久,公社党委也召开了全社“青年之家”现场会,巡回检查各个大队的建设情况。来到张楼大队,由大队支书和小学校长分别介绍青年之家和青年农民夜校情况,大队支书是个老油条,真的假的说得声情并茂,弄的很像回事。小学校长却没见过这么多眼里的大领导和社队干部,吓得脸色煞白,腿直打哆嗦,还没有开场说几句,就口吐白沫车轱辘话来回转,双腿瘫软,晃了起来,要晕倒,只好中止汇报,被人搀扶了下去,极大地影响了现场效果。我在台下呆坐着,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没有一点办法,只有气鼓鼓的干瞪眼。


张湾大队团支书是位年轻姑娘,腼腆温柔,不会大声说句话,工作总是推不动,这个地方的“青年之家”也一直建不起来。看她工作不得力,拖了全社的后腿,我们便去张湾村找大队支书商量推动的办法,主要是想让大队支书调整她,换一个能力强些的男青年来当团支书。到了大队部,女团支书见我们来了,慌着端茶倒水,跑前跑后地安排饭菜,热情接待,这一热情弄得我们团委几个人涨红着脸,咋也张不开嘴说正事儿了。正在尴尬的时候,大队通讯员过来递给我一个小薄笔记本,说是村里的一个女孩儿送给我的,我问是谁,他说不知道她的名字,女孩儿说我曾经在中学教过她,看到我来到张湾,想送我点东西表表心意,把笔记本放下就跑了。这算是把话题叉开了,一来二去,东拉西扯,等到吃了午饭,也没有把调整女团支书的意见向大队提出来。等我们离开时,大队支书问,还有事儿没有?我们几个憋了再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吞吞吐吐,欲言又止,还是不好意思说出换人的想法。看到女团支书微笑着送我们,我们哭笑不得,像是做了一件很对不起人的事情一样,几个人脸皮一样薄,回公社一路无话,很是郁闷。



公社的工作主要是在村里开展,公社干部主要是去村里指导督促,督导的场所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到大队部见面,第二是到支书家喝酒,喝得高兴了再谈事。刚当上团委书记时,到村里开展工作不是那么顺手,老支书们不太热乎,老是应付我,把我当小毛孩儿耍。后来公社老领导指点说,要是不会喝酒、酒量小,喝不过大队支书,他就不把你当回事儿,不会认真给你干工作,要学会喝酒划拳,把气氛搞热闹了,他把你当哥们,再说事儿就好办了。但那时大家工资低,街上也没酒馆,干部之间只有到了春节才相互宴请,锻炼酒量和练习划拳的机会并不多。于是,只好常常一个人在宿舍里拿左手和右手比划对练,练划拳,练指法,让双手灵活起来,左手当对手,右手当自己,一个脑袋指挥两只手轮番对阵,常常不分上下。另外一个办法是多往村里跑,下乡能吃到鸡,还能锻炼酒量,还能推动工作,领导眼里又非常勤奋,就这样慢慢把酒量锻炼起来,把人老练起来。现在的酒量和拳法还是那个时候打下的基础,一般情况下还真能对付呢。“青年之家”搞好了,名声也传出去了,就成为了团县委、团地委、团省委的典型,省地县各级领导经常来公社团委检查指导工作。上午看完试点,中午一般都在公社大食堂吃饭,多是一只大搪瓷洗脸盆盛满炖好的鸡子,每人一碗捞面条,没有酒,也没有别的菜,吃完饭就走人,还要留下饭钱。一次团省委郭书记来考察,饭后,他喊我:”小刘,上我的车,再下乡一起转转。”这是我第一次坐上县委书记以上官员才有资格坐的高级吉普车,十分激动,又得劲儿又排场,在车里老伸头往外看,总想让熟人看见我在车上坐着,一直到晚上还在回味那种坐小车的感觉。小时候,看到乡间小路上跑的小车,里面坐着官员,心里不平衡,就老是指着喊着:看啊!看啊!卧鳖车儿(豫南乡下对小汽车的别称,带不敬之意),卧鳖车儿!变相地骂领导官员们。其实自己倒一直想坐一坐,感觉一下是啥味儿。没想到,这时自己也梦想成真,坐上了这种“卧鳖车儿”。公社大队干部们性情直率,言语粗鲁,说话不干不净地带把儿,男女干部间玩笑开得大,动作幅度也大。一开始很不习惯,一听到他们之间开玩笑说荤段子就脸红发烧,张嘴结舌,这一关不过,就和他们有距离。你说话不带脏字,文绉绉的,书面语,大道理,老百姓听着怪怪的,觉得是个书生,认为你讲话不过瘾不到位,他们反而不爱听。面对群众的时候,就不如那些土生土长的老干部们大刀阔斧,老干部谈天说地,日爹骂娘,高声大嗓,哄着糊弄着,一会儿就引发哄堂大笑,能够迅速地吸引群众,常常是吵着骂着就把问题解决了。在公社工作期间一直没有把这一关过好,妇联主任半真半假地说我:你不是咱这小地方的人儿,你是坐大机关的料儿。本是一句无意间调侃的话,不想却一语成真,被她言中了,两年后,团省委选拔部分基层团干部充实机关时,让我坐吉普车的郭书记真的把我选进了团省委这个“大机关”。此后,我接受领导的信任,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任职,尽力为社会的发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几十年过去了,这段青涩的团委书记岁月成了我职业生涯中最珍贵的回忆。这是我从政的起点,也是我一心为公的初心的诞生地。邻近退休,回忆职业生涯,虽无惊天动地的大作为,但几十年如一日,勤勉踏实,自觉无愧于人生, 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也衷心希望有社会理想的青年一代能够弯下腰来,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去,深入基层了解民心。



猜你喜欢:

刘致学 :父亲的饺子

领导本色

柴静 :一百年前的领导干部(1)

柴静 :一百年前的领导干部(2)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