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72小时科学之问!光明科学城与青年科技人才双向奔赴
72小时同吃同住挑战命题
院士、行业大咖、专家指导
……
和光明君一起走进这场
光明科学城与青年科技人才
双向奔赴的活动
又一批青年人才齐聚
光明科学城再次实力“出圈”
7月21日——25日
“光明向未来”
第二届青年科学家节
全球青年人才72小时创新极限挑战
在光明科学城举办
来自全球的59位青年科技人才进入科学赛跑时间,以“72小时同吃同住、践学研用一体”模式,共同挑战命题,攻破课题;以72小时的极限挑战和科学实战凝聚青年人才发展共识,为光明科学城注入青年人才的创新源动力和科学探索的极限能量。
才聚光明
全球青年人才收货满满
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5周岁的光明科学城,已从萌芽到绽放,正值大干快上、求贤若渴用人之时,也是人才大有作为的用武之地。
本次活动选题坚持“四个面向”,聚焦生命科学领域,最终由光明科学城各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提出的生命科学领域25个命题中,综合选手选题报名意向和专家论证筛选,确定了“如何知道动物在想什么”“如何将AI技术融入到疫苗产业应用”“对于实体肿瘤如何进行免疫治疗”“中医经络理论的生理基础”等四大命题。
围绕四大命题,59名青年人才分为12支队伍,各小组配备由院士、行业大咖、专家学者、知名投资人等组成的30多位导师团,72小时里,各位导师一对一进行线上线下辅导30余场,选手们经历了破冰团建、团队研讨、导师辅导、调研座谈、走进光明、极限冲刺项目评比等环节,形成了优异的课题成果。
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张明杰指出
科学面前是人人平等的,科学研究不论年龄、不论资历、不论地域,72小时极限挑战正是体现了这一科学平等的理念,呼唤着热爱科学、投身科学、关注科学的科学家、挑战者们同吃同住,体验探索科学研究的快乐。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王博士表示
“72小时创新极限挑战活动以科研为主题,有大牛导师的指导,在仪器设备的供给上也很充沛,我在活动中能专心做实验,有不懂的还可以向导师请教,很好地解决我科研中的难题。”
香港大学李同学表示
“72小时创新极限挑战活动的选题吸引了我,选题涉及AI领域和医学领域,我特别好奇将科技运用到医学领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所以我毅然决然地来了。活动中在不同专业方向的视角下,我看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路径,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和解决科研问题的思路。”
科学是永不落幕的璀璨星河,光明是驶向未来的科学方舟。本次活动,评选了“最佳合作单位奖”“最佳出题人奖”“最佳团队奖”三大奖项。其中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湾实验室、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荣获“最佳合作单位奖”。
才长光明
健全青年科技人才引进培养机制
举办光明科学城急需紧缺人才“招贤令”暨第二届“万名博士聚光明”活动,130余名博士受邀到光明进行考察,最终意向签约率达80%。组织开展“湾区院士光明行”等活动,9名院士专家现场与光明区达成建设联合实验室和联合培养、引进人才等4项合作意向,目前香港大学与综合粒子研究院已完成人才引进。每半个月定期举办左岸半月谭系列活动,激发光明科学城“第一资源”更大活力,为区内2000余名高层次人才搭建与政府部门对接交流的平台......这些含金量满满的活动,是光明扩大优质朋友圈的佐证。
活动的背后是完整的特色人才引进培育体系的构建。推进“人才高地计划”系列政策落地实施,出台全市首个青年科技人才培育专项,完善重点领域基础性人才引进机制,深化人才评价、项目组织、经费管理等机制改革,打造最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加快科学家谷建设,高标准建设光明科学城人才港和国际人才街区,设立青年创业基地,青年人才驿站等服务空间,为人才打造一流环境。并在全国首创合成生物领域与脑科学领域的专项扶持政策,《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正式实施,将人才发展写进特区条例,强化人才政策与服务保障。
依托重要平台载体引才,光明科学城发挥科研院所、高精尖技术支撑平台集群优势,强化以才引才,加快推进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南方科技大学光明高等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建设。支持深圳湾实验室强化优秀科学家的亲身示范与信用背书作用,直接对接海内外优秀人才,目前引进科研团队100余支,90%的课题组长来自全球顶尖高校,具有海外经历人员超过200人,人才数量质量在广东省同类研究机构中遥遥领先。
据悉,光明科学城集聚了9+11+2+2,一共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汇集了20余支院士团队,2000余名高层次人才,承接国家省级重大科技攻关任务147项,获得市级及以上科技奖项37项。今年上半年,累计支持涉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科技型企业家等多类人才超210人,资助金额2800万元。其中,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投身基础研究,涉及青年科技人才、出站博士后170余名,生活补贴1800万元,为他们捂热基础研究“暖板凳”。
才享光明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当茅洲河蜿蜒流淌,科学公园芳草萋萋,地铁6号线穿行而过,一个个重大项目正在落地建设,一座座高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时......光明正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我1994年大学毕业来到光明,当时这里还是一片农场,十分荣幸在职业生涯中见证了光明科学城的崛起。”卫光生物董事长张战在接受采访时说。正是因为形成了适宜生长的气候,森林里才会长出大树。光明区厚植适宜人才发展成长的沃土,为人才成长提供前沿视角,大力营造适宜人才发展环境,一个生机勃勃、葱茏繁茂的人才之城正破壳而出。
“在光明,我们科研人员的子女入学得到了良好的解决,同时也有优质的医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我们十分安心。”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邵佳航博士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深二代”,他曾经认为光明区是遥远的“深圳西伯利亚”,如今这里已是极具魅力的宜创宜业人才乐土,而这离不开教育、医疗等民生福祉持续完善和供给。
近年来,光明区委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努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光明教育实现了一系列零的突破: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筹)先后落地开办;成立了11个基础教育集团、7个学前教育联盟,是全市公办学位最宽松的行政区之一。
宜居宜业宜游
是光明区的一城多面
在光明科学城
遇见科学、美和幸福
这里有宽裕的人才住房,光明区现有各类公共住房项目83个,房源共约8.7万套,是深圳人才住房主要建设区和供应区之一。
这里有优质的医疗配套,现有3所三甲、研究型医院,总床位数超1万张。
这里有便利的交通设施,目前有2条高铁、2条地铁、6条城市轨道,实现与深圳中心区、宝安国际机场、前海蛇口自贸区“30分钟交通圈”。
这里有一流的生态环境,全区279座公园星罗密布,是全国首批8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之一。
这座科学城
是一流人才聚集地
是科技工作者的“梦家园”
正在人才驱动下
向世界一流科学城和
深圳北部中心的目标阔步前行
内容来源:深圳商报
编辑:麦泳妤
校审:刘越 邓红丽 谢燕丽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
推荐阅读
① 更新!经典话剧、专场音乐会、攀岩比赛……光明本周文体活动等你来
② 模拟飞行驾驶、听博士讲课……光明少年走进夏令营探索科学奥秘
③ 进度约60%!光明这个公园一期工程项目预计年底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