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2月2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顿悟天地之心 | 文礼晨话·学生引言(代晓龙同学)

泰顺县文礼书院 文礼书院 2021-12-21



编者按:

每周六上午8:30,在“文礼晨话(点击蓝色字可进入“文礼平畴·书院晨话”平台学习)开始时,书院班的学子都会为晨话做开场主持。本平台特开设“文礼晨话·学生引言”专栏,精选学生引言以飨读者。以下是预科甲班代晓龙同学在第141期晨话直播现场做引言。



尊敬的先生,敬爱的老师,在座诸位以及正在线上收看直播的师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是孔元2572年,公元2021年10月9日,农历九月初四,欢迎大家相聚于第141期文礼晨话的课堂。
 
十月份的节气“寒露”已成为了昨天,这时乡里的稻谷都早已丰收了,如果大家看过牟先生的《五十自述》,就会觉得这才是我们心中的秋天。为何如此说呢?因为在文学家的笔下,秋天总是肃杀的、萧瑟的,所谓的悲秋。这都是人的心理之感受,当我们面对外在事物时,我们的心灵是什么样,外在事物就呈现成什么样,如果借用康德的知性之立法性来说就是:“知识成立的条件就是知识对象成立的条件。”也就是说,外在事物是因为面对我们的心灵才如此如此地表现的。像刚才所谓的悲秋,在一个生命力匮乏,生命被拔了根的人,是最容易感受到的,看到秋天惨淡之色,便容易感到萧条之意,令人凄凄切切。但是,如果是一个生命力健旺、有文化传统滋养的人,如果只是一个季节,是很难让他,有这一种悲凉之感的。譬如一个传统的朴质的农民,秋天对他来说,只是一个丰收饱满的季节,无所谓悲,也无所谓伤,因为他的生命有根扎在土地里,更何况一个可以接通文化慧命的读书人呢!经过文化义理的洗礼而启发内心深处的光辉,自觉而发。这样一个人,他有无穷的理想要追求,有无穷的感动在心中发生,内心深处有无穷的跃动,“恻然有所觉,揭然有所存”,便无所谓春秋冬夏,整个是一片生机盎然——真是一仁者之生命。“仁者”,用明道先生的话来说,便是:“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以感通为性,以润物为用”;如果用先生的话来说——用季谦先生的话来说,便是:“活转心灵,春天常在”!

我们在此相聚,就是希望通过先生的讲学而觉醒我们原本内在本有生机的仁,觉醒那个本有生机的内心,做一个仁者,过一种仁者的生活。而这讲学,其实不是讲先生的学,而是讲圣贤之教;其实也不是讲圣贤之教,而是讲天地之道;其实也不是讲天地之道,而是讲你,讲你的心。愿你在生命中:志于道,据于德;愿你在生活中:依于仁,游于艺;愿你不辜负天地的美意,也不辜负自己的期待。
 
在此山中听讲,就是以自觉自我生命之根为第一要务,以上接文化民族生命,以期顿悟天地之心。而我文礼学子首先便要如此看待自己,把自己当做一个有真性情的人来看待,也必定要把自己当成大才来看待、来培养,把心中的理想落实,就凝聚在当下,书院才会因我们而存在。因为,先生说:“书院的主体是学生,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我们能够真正地进德修业,书院才能够真实地存在。如此,一切困难才能够真正地得到解决,而不只是暂时的。这才是目的王国,而且,我们希望是永恒的目的王国。《中庸》讲:“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道,一定要有人才能行,一定要有人,才能真实地表现。所以,愿众位师友,都能于先生的讲学中明白自己,从意义看到人生,有道可行,而且精进不已,不仅安定自己,也必定要还清明于天下。

下面,让我们恭请先生升座。

相关阅读:

 文礼晨话|季谦先生详解《传习录》(扫码收看每周六直播课程或视频回放)

 文礼常谈 | 实践与工夫

 文礼常谈 | 江流石不转

● 文礼问学 | 从明哲理到立大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