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功课集|2018小结
2018就要结束了,在山中小城生活又一年。
每日穿过车来车往的马路,我有时也会想,自己怎么会在这里呢?当春末的芒果和扁桃花开满整个大院,孩子在冬天暖阳下的甘蔗田里开心的奔跑,或者晚上抱个懒人沙发去天台躺平看星星时,会恍惚间忘记身处何处,也觉得在这里的每一天一定是命运的别样馈赠。
有时会和朋友讨论在哪里生活才好或者什么样的环境适合创作的问题,而现在越来越倾向于远离大城市,这背后可能存在着几种心态,一种是城市的资源太多,现在的我还没有“站在马屁股上的苍蝇”的能力,身处喧嚣中会不自觉产生焦虑,在心容易和外界黏连的阶段,远离城市其实是创造修行的便利;另一种就是我没有什么一定要在城市才能实现的,其他地方也可以。也感喟,网络让我可以做到肉身真正长时间的远离城市,生活在更加清凉的别处。
觉得山里更好,更适合现阶段的我,也并不是心态淡然了,而是在这里更接近真实的生命状态,更舒服。前几天去爬山,走的那条路鲜有人走,爬到山顶从高处望下去,行人如蝼蚁,看起来大地之上并无新意。唯有当几缕炊烟盈盈飘过时,可以遥想一家人围桌饭余闲来说笑觉得饶有乐趣。
阳光透过云的缝隙照射下几束光的时候,觉得人间真似剧场。回来时,又去了另外一座山,偌大的桉树林里没有路,带路的人用镰刀砍矮身边的苍耳,我们才又艰难的爬了几个小时。在林中,可以有效的忘记自己,得到真切的放松。
很多时候当周围的扰动因素太多,我们很难观看自己的真实。而当我们静下来时,一个小小的声音或者念头都可以观察得到,很多事情太用力就容易错过。
这一年,工作、画画依然是日常要做的功课,专心于一项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是我的安宁时刻。
2018,收获了几本书,还有几个新朋友。年初,《乌头花开》出版,接着我的绘本《蔷薇朵朵》《樱桃树下》《小满》也出版了。
之后又画了与菱儿老师的《乌头花开》同是校园三部曲《狗牙花开》和《猫薄荷》,最近在校订中,即将出版。
在此期间,画了另外一本刘兴诗老师的《蛇宝石》。这是一个由一颗宝石展开的关于人性的贪欲、付出、轮回的故事,非常奇幻瑰丽又充满智慧。
另外,还画了曹文芳老师的一本儿童小说《丫丫的四季》。看到河滩、果园、吃撒子,想起了小时候。
在年初,画了敖德老师写的《一棵会走路的大树》,讲的是一棵大树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它历经艰险,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安身之地。敖德老师说,这也是他来北京追求梦想的实现过程。
《一棵会走路的大树》插图
和小象汉字合作的两本童谣书,非常可爱,感谢小象的各位。
下面的这本绘本《当小鹦鹉遇到小老虎》在画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些曲折,一直没找对感觉。还是要在画前提醒自己要谨慎的去选择绘制的故事内容,画的时候警醒意识不要混沌化,这背后也是对自己的了解度的问题。
去年画的这本孩子们写的诗歌集《这不是童诗集?》也出版了。感谢亲爱的刘小D。
未使用的一张插图,我还蛮喜欢的
之前和童子合作的诗集,书刚收到,也算今年的收获之一吧。
和小十月的几次碰撞,童子总是能给我好诗,让我自由发挥。
感谢老朋友读友、亿童、郎朗、混童话的持续信任。
正在进行的新故事,是和Peter Lai合作的《霜姑娘》,也是第一次跨界合作,我的文图和Peter先生的音乐,希望能碰出新的火花。
今年,还做了几场小展览:
“成长·童画”分享会
山林即客厅
年初开始恢复写公众号,今年零零散散的写了二十几篇,希望明年更加勤奋一些。“分享”也是2018的关键词,写出来确实比单纯去思考让想法更肯定,讲出来更是印象深刻。事实上,我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去对待去分享的,这让我在利他的基础上更好的培养了一点点出离心。2019年,无具体计划,继续日常创作,继续分享快乐。
2018历史文章(点击题目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