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分钟读懂元宇宙

崔哥看世界 崔博效率手册 2022-06-12

近期关于“元宇宙”的讨论越来越热烈,资本市场上相关概念股扶摇直上,众多互联网巨头也开始摩拳擦掌,争先抢后发布产品、宣示战略、设立部门,各式各样的课程、书本、教程纷纷出炉。我也经常接到一些朋友的询问:到底元宇宙是啥?


下面尝试用简明扼要的方式回答这方面的常见问题,帮助大家快速了解“元宇宙”的来龙去脉。


1. “元宇宙” 到底是什么?


一位老师开玩笑说,一个新概念刚出来的时候,一般可以用三朵“云”来形容:不知所云、众说纷纭、云里雾里对于“元宇宙”来说,可能也是如此,目前比较公认的定义有两个:


维基百科:

元宇宙(Metaverse)指一个未来持久化和去中心化的在线三维虚拟环境。此虚拟环境将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眼镜、增强现实眼镜、手机、个人电脑和电子游戏机进入人造的虚拟世界。元宇宙已在某种有限的形式中存在于VRChat等平台中或Second Life等游戏中。元宇宙在电脑游戏、商业、教育、零售和房地产领域都有明确的用例。大规模采用元宇宙的最大限制来自于目前与实时虚拟环境交互所需的设备和传感器的技术限制。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

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 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

简单而言,我把它归结为以下四点:


  • 元宇宙是个虚拟空间(跟我们日常生活的物理世界有所不同);

  • 虽然虚拟,但是它提供了沉浸式体验,让人身临其境(有别于电脑上的二维、三维显示界面);

  • 它还让人可以互动、社交、工作、生意,最重要是可以“赚钱”(如果白天照常上班,下班回来用会“元宇宙”,那只是单纯的网络游戏);

  • 在互动方式、身份认定等方面,和现实世界既相关,又不同(否则就只是微信三维版了)。


当然,这还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其内涵也在持续丰富、变化之中。


2. “元宇宙”不是什么?


如果我们认为“元宇宙”会成为未来社会、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那么它和其他一些概念有什么区别呢,或者说,它不是什么?


  • “元宇宙”不是网络游戏


“我的世界”、“Second Life”等游戏早就打造出了在游戏中创造内容、社交互动的模式,也不乏很多支持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 )、MR(混合现实)的游戏(如一度火热的“精灵宝可梦”),但是它们并不完全符合“元宇宙”的要求:

  1. 受众有限——主要是年轻人

  2. 任务指定——脚本是写好的

  3. 和现实生活无关——最关键的是,不能工作、做生意、赚钱,这意味着这必然是一个低频使用的场景。


  • “元宇宙”不只是虚拟现实


一般我们所称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是对现实的仿真、模拟甚至控制,相关的VR、AR、MR(统称为“XR”)技术的发展让其在科学研究(如了解人体构造)、工业设计(如设计机械结构)、商业销售(如体验房屋户型)、社交互动(如在线会议)、数字孪生(如城市管理)等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最近有新闻报道,苹果也将在未来几年中推出自己的VR眼镜。


不过,“虚拟现实”更多的是一种技术手段,它是元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入口,但是并不足以涵盖元宇宙的所有层面。


3. “元宇宙”的发展趋势,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


如上所述,元宇宙可以说是互联网的下一个发展阶段。它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工作甚至整个社会都带来巨大的变化:


  • 人们可以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协作相关)转移到元宇宙中进行,真正做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方面的代表是Facebook公司推出的Horizon Workrooms和微软的Mesh;

  • 很多现有的社会运作方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商业、地产、教育、购物等等,人们都可以直接在线上完成所有购买和体验,不过对于某些行业可能是利空,例如对于实际房地产的需求将会降低;

  • 在“元宇宙”中如何“赚钱”?这需要新的经济模型的设计和金融工具。这方面出现了一些尝试,例如“GameFi”和NFT等。

  • 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元宇宙”如何互通?将来可能会出现多个“平行宇宙”,它们之间的通信和交互会成为重要的需求。

  • 人们可能会主动或者被迫地,将越来越多的时间用于“元宇宙”之中。在我看来,物极必反。将来,或许“线下”,反而会成为奢侈品。


4. “元宇宙”的建设、落地,需要哪些条件?


要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需要大量的技术条件,其中包括:

  • 用于入口的虚拟现实(XR眼镜、手套、物联网设备)和脑机接口(特斯拉提出了相关产品);

  • 用于高速计算的庞大算力(游戏引擎,云计算算力,人工智能/NPC);

  • 用于在虚拟环境中实现身份认证和交易的信息安全、区块链技术(尤其是其中的NFT,近期我会再写一篇《三分钟读懂NFT》)。


但是更重要的是,人类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则,例如:

  • 治理规则:如何监管、决策;

  • 社交规则:如何互动、交流;

  • 商务规则:如何赚钱、花钱;

  • 技术规则:如何体验、参与;

  • 内容规则:如何创作、建设;

  • 安全规则:如何认证身份、保护隐私。

 

5. 市场中冒出了很多主打“元宇宙”概念的企业,它们都是做什么的?


目前跟元宇宙相关的企业,主要业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建设基础设施

    • VR眼镜、感知手套等 

  • 开发元宇宙平台

  • 协助内容创作

  • 促进社交协作

  • 打造“虚实融合”的场景


其中的代表性企业和产品包括:

  • Facebook/Meta:企业级交互应用“Horizon Workrooms”

  • Epic Games/中青宝等:网络游戏、网络体验

  • 腾讯/Discord:网络社交

  • 微软:游戏、增强现实、企业服务


不过在这个早期阶段,的确值得仔细分析,哪些产品是真的符合人性、提升效率的,哪些只是蹭热点、抢流量的。


6. “元宇宙”是从哪里来的?


下面捋一下“元宇宙”概念的时间线:

  • 1990年,钱学森先生在信件中提到了虚拟现实技术未来在“虚实结合”方面的发展愿景,提出了“灵境”的概念,可谓是“元宇宙”理念的鼻祖。

  • 1992年,Neal Stephenson在科幻小说《雪崩》本书中中首次提出了“Metaverse”一词。这是一个虚拟城市,其中的土地可以被购买,并在上面开发建筑。Metaverse的用户可以通过高质量的个人虚拟现实眼镜,或通过高质量的公共虚拟现实眼镜进入,并与彼此或软件客户端进行交互。

  • 2000年到2020年:种营造了虚拟世界的多人网络游戏开始盛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微软的“My World”和Linden Lab开发的“Second Life”。

  • 1999年到2003年:电影《黑客帝国》三部曲上映,其中描述了一个灰暗的未来:人类的肉体通过营养液存活,而精神困在一个名为“矩阵”(Matrix)的元宇宙里,而智能机器“母体”在利用人类的身体作为能量来源,同时分散人类的注意力。

  • 2011年科幻小说《头号玩家》和同名电影描述了2045年的世界被能源危机和全球暖化所笼罩,造成广泛的社会问题和经济停滞。大多数人逃避现实的方式是通过VR眼镜和有线手套进入名为“绿洲”(OASIS)的元宇宙。OASIS既是一个大型多人在线游戏,又是一个虚拟社会。


用小说、故事或者影视作品来分析现象和趋势,的确是一件“不太靠谱”的事情,因为它们属于“言论”范畴,而不属于事实。但是,对于目前“元宇宙”这个前瞻性概念的诞生和演变而言,这些科幻作品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所以我用它们作为时间的索引。


到了今年,Facebook公司发布了长篇视频,宣布全面向元宇宙转型,并更名为Meta,为日益内卷的互联网行业乃至于更加广泛的商业市场、舆论场,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和市场。之后,微软、Epic Games、腾讯等等技术企业都开始躬身入局。


7. 为什么“元宇宙”今年一下子“火“起来了?


上面谈了元宇宙过去多年的发展历史,那么为什么,今年一下子“火”起来了?下面是我的几点分析:


  • 技术进步

云宇宙的发展需要很多技术条件,包括AI、XR、高速网络、区块链等,这些技术在这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和一些实际的落地案例,组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可能的想象空间。


  • 资本出口

放眼望去,人工智能、电商、社交、短视频、O2O等等赛道,都已经进入了一个“内卷”的阶段。不要误会我,这些行业发展得都很好,但是一旦进入了看实际成效的阶段,前期的想象空间也就大大缩小了。下一个十倍、百倍的“新兴增长点”在哪里?资本为了高额回报在寻觅,已有的技术企业也担心错过下一波趋势而广泛布局。


不过这里,我经常想到的一句话是K.K.的名言:在创新这件事情上,“钱”的作用被高估了。


我们都认为只有投入巨资才能创新,但是如果这样的话岂不是所有的创新成果都被大公司垄断了,而事实并非如此。


  • 疫情发展

新冠疫情从去年以来,加快了很多产业、企业从线下向线上的迁移。既然越来越多的工作、交互可以在线完成,越来越多的生意可以远程达成,有没有可能完全到另外一个虚拟空间去生活、工作、娱乐?这种潜移默化的想法,从客观上推动了“元宇宙”的加速到来。


8. “元宇宙”对于个人或者企业有什么机会和价值?


最后,“元宇宙”的提出和发展趋势,对于个人或者企业意味着什么呢?我们能否把握其中的机遇,并且回避可能的泡沫和陷阱呢?


在今天的互联网行业和舆论中,“元宇宙”几乎成为了当红不让的热门话题。不过,我们可能要注意,不要一窝蜂地跟随一些热点走,有人还记得当年Facebook提出的Libra计划吗?当时引起了多少热度、流量和讨论,可谓盛况空前、万众瞩目,但是至少从目前来看,它又成了一个昙花一现的产品(现在改名为Diem)。


因此,对于元宇宙,我的建议是:

  • 对于企业,可以关注“虚实结合”的场景,看看如何和自己的现有业务结合,真正凭借元宇宙这股“东风”提升客户的体验,创造产业价值;

  • 对于投资者,要注意辨别任何一个技术概念在早期的喧嚣和泡沫,找到其中可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方面具备长期潜力的企业,例如为元宇宙提供引擎、算力和底层服务;

  • 对于个人,不妨“keep eyes open”,拥抱变化,同时多看看较为深入的分析文章、论文,不被一些暂时性的夸大所迷惑。阿玛拉定律(Amara's Law)曰:对于新事物,我们往往会高估其短期影响,而低估其长期作用。“元宇宙”也是如此。


还有,别忘了关注、转发本公众号“崔哥效率手册”,后续我还会对元宇宙中涉及到的具体技术和概念做深入的介绍和分析。


本公众号的三分钟教学系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