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博效率手册

其他

数学家陶哲轩:“ChatGPT的作用是提供灵感,而不是答案”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好几次,我问GPT一些问题时,我不满意它输出的结果。但是,这些结果却能诱发我找出更接近正确的答案。
2023年4月24日
其他

创作者在AI时代需要牢记的十个原则

随着ChatGPT、AutoGPT、HuggingGPT这些工具的不断推出和层层迭代,很多创作者开始担心,AI不仅仅替代一些基础的重复性工作,还会(甚至已经)把触手伸到人类的创造领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实践,作为一个公众号、视频、书籍的创作者,我有了下面这几点感受,总结为以下十条原则,也许对所有需要创作的知识工作者有用,无论你创作的是文案、代码、设计图,还是播客、稿件、发言稿、方案等。AI将不断升级,势不可挡,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唯一区别只是有些好用,有些不太好用,但是随着AI、大模型变成一种“新型基础设施”,好用的应用会逐渐渗透到每个角落。内容的人性化,超过自动化和个性化。自动化和个性化是AI的强项,即自动地生成大量有针对性的内容,但是要真正做到打动人,需要“人性化”。这方面,人类创作者依然有优势(不过,这种优势不一定能存在太久)。竞争优势来自于稀缺性。如果每个人都能使用一个工具,那么这个工具就不是竞争优势,例如筷子。如果每个人都会使用AI工具,那么这个优势也就不会明显。至少在目前,“未来已来,只是并不均匀。”
2023年4月17日
其他

OpenAI首席科学家ILya访谈录

Blue(即“深蓝”,IBM的国际象棋机器人,在1997年击败了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如何让机器“学习”,看起来是一个难以解决的谜题。我真的对“学习”非常非常感兴趣。我最大的幸运是,Geoff
2023年4月11日
其他

AI大模型的发展趋势和区块链技术类似

根据我的观察,AI大模型的发展,开始遵循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趋势:开始时候,有一个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主流公链(ChatGPT),然后开始涌现出各种不同特性的公链,如以太坊(MJ,Berd,文心,通意),然后由开始出现整合不同LLM的“跨链”(如Huggingface和微软推出的HuggingGPT):​对于需要保护数据隐私的企业和政府应用,开始出现Fabric为代表的联盟链和私链(如可以私有化、轻型部署的羊驼、小羊驼等)。​技术路线的走向都趋同,但是迭代速度从年,缩短到了月、周。我的人工智能系列文章:从ChatGPT的成功看中美创新模式的差异ChatGPT的AI安全之道奥数题总教练:“GPT-4的做法就是刷题”ChatGPT背后的“四大金刚”AIGC和企业级应用的融合正在加速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普通人和企业如何拥抱ChatGPT带来的巨变三分钟读懂新一代人工智能——ChatGPTChatGPT是人类进入AI纪元的首个“杀手级应用”“困难的问题容易解决,简单的问题最难解决”我看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现状中国企业开发类ChatGPT产品的主要难点一分钟学会AI绘画和创作
2023年4月9日
其他

ChatGPT的AI安全之道

近期,关于ChatGPT在数据采集和使用方面有安全隐患的报道层出不穷。4月6日凌晨,OpenAI在官网发布了《Our
2023年4月7日
其他

奥数题总教练:“GPT-4的做法就是刷题”

GPT-4发布后,美国奥数队总教练、卡耐基梅隆大学数学系教授罗博深表示,它将导致人类社会的教育发生根本性改变。​这位数学家认为,这个几乎是用“刷题”的方式喂大的人工智能的到来,意味着人类的刷题时代即将成为历史。作为教育者,老师们要想不被被淘汰,必须学会改变教育的方式,培养孩子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接受“知识分子”采访时表达了以下主要观点:ChatGPT是一个语言模型,它做的事情就是先收集很多语料和数据,如果你开始和它对话,它就会开始计算,根据数据库里已有的对话,回答什么词或者句子是概率最高的,也就是从人的角度看起来最自然的。这不是创新,而是刷题,GPT-4就是现在世界上最会刷题的东西。因为它的做法就是和刷题一样,先吸收所有的例子,所有过去的考卷,所有过去的解法,再找出最合适的答案。刷题就是这样的逻辑。有很多学生,他们准备考试的方法就是把所有的题型都练足够多次,希望考试的时候每一道题,都是他见过,并且练过很多次的题型,这样就能用最自然的方法把它做好。在这种模式下,孩子只会像一个机器人,而不像一个有智力的人。靠刷题取得成绩,只需要看过足够多的题型,有很强的记忆力。但他没有获得真的知识,不是在动脑,也不会带来新东西。在GPT-4出现之前,ChatGPT在数学上的表现并不算好。我过去的想法是,ChatGPT会比较适合艺术、文化那些没有特定标准的学科,但对于STEM这种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学科,影响不会特别大。现在我已经改变了我的想法,因为GPT-4能做到很多ChatGPT以前做不到的事情。美国教育界对ChatGPT的争论很多,尤其是关于如何管理ChatGPT。有人很积极拥抱ChatGPT,认为这会改变课堂,给一些没有教育资源的人机会。有的人认为这会导致作弊,应该限制甚至禁止它在学术圈和课堂里的使用。我的看法是,ChatGPT带来的变化其实是不能避免的,所以也不需要去禁止它。需要的是改变规则,建立一个比较健康的架构。未来的孩子,需要的是能够想出新办法的能力,不可以只是做以前别人做的东西。我们不能像ChatGPT一样,只是说出最普通、最自然的的句子,应该想到那些没有人想到过的句子才对。改变教育的方式,我觉得是越早越好。现在我有一些教小学和初中生锻炼思维的项目,选择他们,是因为他们的想法还没有被定型,还很有探索和学习的欲望。老师们要想不被被淘汰,就要改变教育的方式,培养孩子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去孩子的大脑装了很多“电话号码”,现在不需要“电话号码”了,我们要利用这些空间。应该少教一些知识点,多花一点时间在思维的培养上。我真的建议,如果我们要教下一代的孩子,我们必须花够时间教那些孩子如何思维、如何创新。我的人工智能系列文章:从ChatGPT的成功看中美创新模式的差异ChatGPT背后的“四大金刚”AIGC和企业级应用的融合正在加速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普通人和企业如何拥抱ChatGPT带来的巨变三分钟读懂新一代人工智能——ChatGPTChatGPT是人类进入AI纪元的首个“杀手级应用”“困难的问题容易解决,简单的问题最难解决”我看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现状中国企业开发类ChatGPT产品的主要难点一分钟学会AI绘画和创作
2023年3月28日
其他

ChatGPT背后的“四大金刚”

​这张照片展示的是ChatGPT的创建者OpenAI团队:(左起)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以及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科弗。1​.
2023年3月19日
其他

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

今天收到OpenAI的邮件:OpenAI正式开放了ChatGPT的调用API,每一千个分词(token,平均约为单词的0.75长度)0.002美元。同时还开通了用于文字语音转换的Whisper
2023年3月2日
其他

中国企业开发类ChatGPT产品的主要难点

简单谈一下我为什么不看好国内的GPT-like
2023年2月16日
其他

ChatGPT是人类进入AI纪元的首个“杀手级应用”

这是“崔博谈ChatGPT”系列的第四篇文章,前面三篇为:1、三分钟读懂新一代人工智能——ChatGPT;2、从ChatGPT的成功看中美创新模式的差异;3、普通人和企业如何拥抱ChatGPT带来的巨变昨天,有一个朋友让我用一句话总结ChatGPT的角色,我的结论是:ChatGPT人类进入AI纪元的首个“杀手级应用”。刘慈欣在《流浪地球》、《超新星纪元》和《三体》等小说中,把人类所处的阶段,按照面临的主要问题、矛盾和挑战,划分为若干纪元(era)。例如在《三体》中,依次为公元纪元、危机纪元、威慑纪元、广播纪元、掩体纪元、银河纪元等。(同为《三体》粉丝的读者请在这里握手)OpenAI推出的ChatGPT之所以在过去几个月中在全球掀起了一波巨浪,在于它以一己之力把AI的交互性提高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真正地进入到了企业、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每个行业、每个个人,都不得不认真地考虑这个问题:怎么样应对、把握和拥抱,AI技术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可能意味着AI纪元的到来。AI在过去几十年中的快速发展(请参阅拙文《我看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困难的问题容易解决,简单的问题最难解决”》),虽然引起了学术界、工业界的普遍关注和应用,但是最大的难点在于:缺乏“杀手级应用”(killer
2023年2月11日
其他

普通人和企业如何拥抱ChatGPT带来的巨变

这是我关于ChatGPT的第三篇文章:1、三分钟读懂新一代人工智能——ChatGPT;2、从ChatGPT的成功看中美创新模式的差异昨天这篇文章阅读量较高,昨晚的一个聚餐前,大家也让我先给大家讲讲ChatGPT的来龙去脉。在此过程中,我一直在持续思考它对于普通人和产业的意义:1、按照微软总裁纳德拉的说法,ChatGPT的出现,是“知识工作者的工业革命”。但是,目前的ChatGPT(或者谷歌Bard等GPT-like产品)在距离微软所提倡的负责任AI(“Responsible
2023年2月8日
其他

从ChatGPT的成功看中美创新模式的差异

我在大约三个月前撰写了文章《三分钟读懂新一代人工智能——ChatGPT》,当时ChatGPT的用户刚刚突破一百万,相对来说还较为小众,在资本市场还没有引起关注和追捧。三个月后,这个产品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按照瑞银的统计,月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了一亿。如果有投资者在三个月前开始布局,收获会是比较大的。这可能告诉我们:1、ChatGPT的迭代优化模式中引入了用户反馈机制(每个回答右侧有两个手势图标,可以点赞或者差评),因此,用的人越多,样本越多,反馈越多,机器人就越聪明,这构成一个正向循环的飞轮。某种意义上,这上亿用户都在为OpenAI免费打工。2、初创企业和产品,在推出之后的前几个月非常关键:能否走过“死亡之谷”,前期种子用户的体验决定了能否形成“病毒式传播”,继而进入大众视野。过去这个周期可能需要几个月、几年,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可能就是几周甚至几天。3、如果看好一个产品、方向、赛道,最直接的介入方式是参与相关的资本化产品。先机稍纵即逝,需要我们持续“keep
2023年2月6日
其他

三分钟读懂核聚变

12月5日,美国能源部宣布,在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所设立的国家点火装置(NIF)中,首次实现了可控核聚变的“净能量增益”,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全球科学界、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到底什么是核聚变?“净能量增益”意味着什么?人类真的从此进入了“无限能源”的阶段了吗?下面我尝试用“三分钟读懂”的风格,以问答的形式,给大家介绍这方面的基础知识。首先,到底什么是核聚变?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提出了质能方程E=mc^2,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质量,c表示光速,即质量和能量之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相互转化。由此基础上,人们得出了核能的原理,即通过质量的损失,来获得能量。核能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获得:1、一种是核裂变,即把一个重元素裂变为两个轻元素。简单计算可知,一克铀235的裂变,可以产生810亿焦耳的能量。这就是原子弹和核电站的工作原理。2、另外一种是核聚变,就是从两个轻元素聚变成一个重元素。最为常见的是氘(Deuterium)和氚(Tritium)聚变,形成成氦,如下图所示(即3H+2H→4He+n+17.6MeV):其中氘和氚都是氢的同位素,氘可以从海水制备。氚则一般从核反应制得,用中子轰击锂可产生氚。核聚变损失的质量比核裂变大,所以释放的能量更大。事实上,核聚变反应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它是恒星(例如太阳)的能量来源。核聚变也是能源发展的前沿方向,被视为未来社会的“终极能源”。如果人类可以掌控这种能量,就能摆脱目前地球的能源与环境危机困扰。“终极能源”听起来太诱人了,那要通过核聚变获得能源,主要难点是什么?核能虽然原理清晰,但是实现起来,关键在于“可控”两个字,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报道,都会加上这个名词。原子弹(核裂变)和氢弹(先核裂变再核聚变)是已经实现的用途,但是我们显然不可能每次通过炸弹去产生能源。对于核裂变而言,也就是核电站,人类基本基本做到了可控(注意“基本”这个词,2011年的福岛核电站因为海啸产生泄漏的场面还历历在目),但是它的主要问题是:1、需要的铀和钚等重元素在自然界非常稀缺;2、这些元素的半衰期长达数万年,导致核废料无法妥善处理。相比之下,核聚变有两个显著的优点:1、需要的原料可以通过海水和核反应获得,相对容易得多;2、氘和氚的半衰期只有几十年,所以不会导致长期的核废料问题。不过,核聚变的触发条件要求非常高,需要极高的压力或者上亿度的温度才能实现,因此主要发生在太阳这样的恒星。这就是实现核聚变的最大难点,在不使用氢弹这样的触发条件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可控的核聚变条件?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磁约束法,就是将核原料约束在一个强磁空间内,不接触任何物体,然后通过电磁加热,在等离子体条件下达到聚变条件,如下图所示:另一种是惯性约束法,就是在极短的时间让极强的激光轰击核原料,让核原料的瞬时压强或者温度达到聚变条件,这就是此次美国NIF团队所采取的方法,如下图所示:那么美国能源部这次发布的新闻,到底意味着什么?北京时间12月13日,美国能源部宣布,下属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国家点火设施(NIF)的一个团队,采用上面所提到的“惯性约束法”,首次成功在可控核聚变反应中“点火”。12月5日,研究人员将
2022年12月19日
其他

三分钟读懂新一代人工智能——ChatGPT

2022年以来,AI开始在很多贴近消费者的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一分钟学会AI绘画和创作》,很多朋友纷纷尝鲜。在美国科罗拉多博览会的年度艺术比赛中获奖的AI绘画《太空歌剧院》最近一个月以来,OpenAI公司推出的智能机器人ChatGPT,又在科技界刮起了一阵旋风,很多人都开始积极尝试,连世界首富马斯克也参与其中。这些,都属于从AI绘画、AI制作视频、“虚拟人”等延续形成的“AIGC”(AI
2022年12月12日
其他

五分钟读懂联邦学习

在此前的“三分钟读懂”系列中,我介绍过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信息、NFT等热门话题,尝试用尽可能浅显易懂的语言,说明一些相对较为复杂的概念。今天将重点介绍“联邦学习”这个在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隐私计算领域(后续我也会单独撰文)引起广泛关注的技术。一、“联邦学习”
2022年10月27日
其他

我们身边的“时间黑洞”

最近有本畅销书《人生只有4000周》,谈论如何充分把握自己有限的时间。的确,时间就是生命。我们都希望把大把的时间用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而把在不喜欢、不愿意做的事情上浪费的时间最小化。但是事实上,我们身边有着大量的“时间黑洞”,在吞噬着我们有限的生命和精力。过去我写过一系列这样的文章,但是随着思考的深入,这个列表也在不断延伸。下面是我目前观察到的各种黑洞,也欢迎大家到评论区补充:1、“无效社交”,即大量多人参加的、缺乏主题的、没有实质性讨论的社交活动,典型如各种饭局,费时、费钱、伤身;2、浪费时间在网上辩论,试图说服认知不同的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只是呈一时的口舌之快。“人不会被唤醒,只会被痛醒。”没有几个人会因为网上的短暂交流改变自己的观点。3、把时间用于各种没有“复利”的任务上,而不想办法形成可以重复使用、积累的成果。不能重复利用,就无法形成模式,综合起来,时间成本就极高。做了一项工作,即使频率并不高,但是如何可以就此做成自动化脚本、写下经验、分享感受,那么也是一种“复利”。4、不注意保重身体,没有牢记“管好嘴、多迈腿”的建议,遇到小病也不及时检查,导致疾病缠身、心烦气躁,依然是:费时、费钱、伤身。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5、在错误的方向上,犹豫不决,投入越来越多的“沉没成本”。这表面上,是不走运、不公平、不。。。但是内心里,是自己缺乏纠错的能力,怪不得别人。英谚曰:“对于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2022年10月26日
其他

“知道”和“了解”之间的区别

物理学家费曼曾经在BBC的一段访谈中提到小时候的一段经历:周一,爸爸们都回纽约上班了,我们小孩子在田野里玩。一个小伙伴问我:“你看!你知道那是什么鸟吗?”我说:“我可不知道。”他得意扬扬地说:“这是布朗鸫。”
2022年10月9日
其他

三分钟了解量子信息科学的基础知识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名单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荣膺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用纠缠光子进行的实验,建立了贝尔不等式的反例,并开创了量子信息科学”。关于这次评奖中涉及到的“量子信息科学”,正巧我最近在为参加“未来科技大赛”的同学们,做一个关于量子信息技术进展的报告。因此,下面我尝试用尽量简短、简洁(放心,没有公式)的方式,介绍量子信息的一些基础知识:1、量子是一个数学概念,而不是一个物理概念,并没有一个实际的粒子叫做量子。例如,光的最小离散粒子是光子,所以光子就是光的“量子”。2、虽然量子力学比起相对论知名度要小得多,但实际上就与我们日常生活所在尺度的关联度而言,量子力学更为密切,我们今天用的电脑、手机、通信,都是量子力学的成果。3、量子力学起源于1900年,由德国科学家普朗克提出,之后由波尔、爱因斯坦、狄拉克等人发扬光大。最近刚刚度过100周岁生日的杨振宁先生提出的“杨-米尔斯理论”里面是近七十年来量子力学领域的最重要成果。1927年的第五届索尔维会议,集中了1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量子力学和信息技术的交叉学科叫做量子信息,它的核心原理包括叠加、测量和纠缠(此次获奖成果就是与“纠缠”有关)。主要应用包括量子计算、量子加密通信和量子测量。5、量子计算并不适用于普通问题甚至大多数问题,而只适合一些特定的问题例如加密学中常用的大数分解。用量子计算解决加减乘除问题,不是用杀鸡用牛刀,而是效率还不如普通计算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互相补充的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可以参见我之前的文章《五分钟读懂量子计算》)6、我们今天所用的大部分国际计量标准,例如秒和距离,都采用了量子测量的结果。例如,世界上最精准的原子钟——锶原子光晶格钟,其稳定度已达10-18次量级,这相当于160亿年不差一秒。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的锶光钟实验室7、量子加密通信可以实现香农所谓“绝对安全”的通信,即结合了对称密码机制和非对称密码机制的优点,又可以发现中间有无窃听。我国的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就是用于远距离的量子加密通信,负责人是潘建伟院士,他也是此次获奖的奥地利塞林格教授的学生。8、关于“量子纠缠”,有很多神话,例如可以把一个人、物体瞬间转移到另外一个地点,这些(至少目前)是不符合量子纠缠原理的。量子纠缠的直接应用叫做“量子隐形传态”:以不高于光速的速度、破坏性地把一个体系的未知状态传输给另一个体系。注意,速度不能高于光速。第二,状态是未知的,已知的状态、形体是不可能传输的。第三,是破坏性的,即只能移动,不能复制。
2022年10月5日
其他

找到自己的“主要矛盾”

最近在阅读一本小说时,看到一个情节。公司领导秘书上任之后,周围的各种明枪暗箭防不胜防,秘书惶恐不安,老总给他下了一个定心丸:处理好主要矛盾即可。对于秘书来说,主要矛盾就是他和老总之间的关系,其他相对都不重要。只要把这一条理顺了,其他自然都会平息。对于我们做事业、做企业、做工作而言,也是要把握主要矛盾。我由此也体会到为什么过一段时间,政府文件里面也要强调,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譬如对于企业来说,主要矛盾是“成本不断高涨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问题。那么这点就是最重要的,简单来说,就是要“多赚钱,少花钱”。其他各种相关的活动、评价,相比之下,都不是主要矛盾。对于一个员工来说,主要矛盾可能就是“自身能力和领导要求”之间的矛盾。把领导的要求落实到位,就是最大的矛盾。其他的,也都是次要的。只要把自己的能力提升上来,把工作做好,其他方面自然会逐步改善。否则,面上做得再好,没有业绩、没有成果,也是白搭。对于学生来说,主要矛盾就是“有限的时间和更多的成果、更高的成绩”之间的矛盾,心思都应该用于解决这个矛盾。主要矛盾解决好了,其他矛盾可能会改观,可能不改观,都不重要。再由此就想到冯唐老师著名的三句人生箴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不着急,是对过程的尊重。知道一件事情有其规律,有其周期,不要操之过急,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尽人事,听天命。不害怕,是对结果的尊重。世间万物成败有数,我们努力,只是在几十个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中的一个,还有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不害怕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结果,都坦然面对。不要脸,这是最难做的,是对自我的尊重。也就是别人不论怎么说,外界如何评价,特别是负面的说法,都微笑面对,不以为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毫不影响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从“主要矛盾”这个角度上,理解冯唐说的“不要脸”,就是我认准了我的“主要矛盾”,去攻克、去战斗、去努力。在这过程中,其他人的评价、观感,可能各种各样,但是只要不涉及到我的主要矛盾,都完全可以忽略。这是今天的一点思考。下面问题来了,对于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你面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
2022年10月2日
其他

一分钟学会AI绘画和创作

AI绘画是今年来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常用的工具包括DALL-E和Stable
2022年9月25日
其他

兰小欢:光伏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以下摘自兰小欢教授关于政府、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著作《置身事内》。光伏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里的跌宕起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案例,书中做了详细分析,这是总结部分,尤为精彩:如果承认全球变暖事关人类存亡,那就必须发展可再生能源。即便不承认全球变暖,但承认我国传统能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构成了国家安全隐患,那也必须发展新能源。但传统能源已经积累了多年的技术和成本优势,新能源在刚进入市场时是没有竞争力的。就拿十几年前的光伏来说,度电成本是煤电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若只靠市场和价格机制,没人会用光伏。但新能源的技术升级和成本下降,只有在大规模的生产和市场应用中才能逐步发生,不可能只依靠实验室。实验技术再突破,若没有全产业链的工业化量产和技术创新,就不可能实现规模经济和成本下降。研发和创新从来不只是象牙塔里的活动,离不开现实市场,也离不开边干边学的企业。所以新能源技术必须在没有竞争优势的时候就进入市场,这时候只有两个办法:第一是对传统能源征收高额碳税或化石燃料税,增加其成本,为新能源的发展制造空间;第二是直接补贴新能源行业。第一种办法明显不够经济,因为在新能源发展早期,传统能源占据九成以上的市场,且成本低廉,对其征收重税会大大加重税收负担,造成巨大扭曲。所以更加合理的做法是直接补贴新能源,加速其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待其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成本逼近传统能源之后,再逐渐降低补贴,同时对传统能源征税,加速其退出。因此无论是欧美还是日韩,光伏的需求都是由政府补贴创造出来的。中国在开始进入这个行业时,面临的是一个“三头在外”的局面:需求和市场来自海外,关键技术和设备来自海外,关键原材料也来自海外。所以基本就是一个代工行业,处处受制于人。但当时光伏发电成本太高,国内市场用不起。在地方政府廉价的土地和信贷资源支持下,大量本土光伏企业在海外打“价格战”,用低价占领市场,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技术创新,逐步进入技术更复杂的产业链上游,以求在产能过剩导致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但由于最终市场在海外,所以一旦遭遇欧美“双反”,就从需求端打击了全行业,导致大量企业倒闭。但企业不是“人”,不会在“死”后一了百了,积累的技术、人才、行业知识和经验,并不会随企业破产而消失。一旦需求回暖,这些资源就又可以重新整合。2013年以后,国内市场需求打开,光伏发展进入新阶段。因为整条产业链都在国内,所以同行沟通成本更低,开始出现全产业链的自主和协同创新,各环节共同优化,加速了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这又进一步扩大了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好地打开了国外市场。2018年以后,不仅欧洲“双反”结束,低价高效的光伏技术也刺激了全球需求的扩张,全球市场遍地开花。我国企业当年开拓海外市场的经验和渠道优势,现在又成了它们竞争优势的一部分。从光伏产业的发展来看,政府的支持和补贴与企业成功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欧美日等先进国家不仅起步早、政府补贴早,而且企业占据技术、原料和设备优势,在和中国企业的竞争中还借助了“双反”等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但它们的企业最终衰落,纷纷退出市场。无论是补贴也好、贸易保护也罢,政策最多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一些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但政府不能帮助企业克服最大的不确定性,即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发展出足够的能力和竞争优势。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保护和补贴政策最终会变成企业的寻租工具。这一点不仅对中国适用,对欧美也适用。但这个逻辑不能构成反对所有产业政策的理由。产业发展,无论政府是否介入,都没有必然的成功或失败。就新能源产业而言,补贴了虽然不见得会成功,但没有补贴这个行业就不可能存在,也就谈不上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摆脱对补贴的依赖了。从光伏产业的发展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东亚产业政策模式”的另一个特点:强调出口。当国内市场有限时,海外市场可以促进竞争,迫使企业创新。补贴和优惠政策难免会产生一些低效率的企业,但这些企业在面对挑剔的海外客户时,是无法过关的。而出口量大的公司,往往是效率相对高的公司,它们市场份额的扩大,会吸纳更多的行业资源,压缩国内低效率同行的生存空间,淘汰一些落后产能。当然,像我国这样的大国,要应对的国际局势变幻比小国更加复杂,所以不断扩大和稳定国内市场,才是行业长期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若地方政府利用行政手段阻碍落后企业破产,就会阻碍优胜劣汰和效率提升,加剧产能过剩的负面影响。近期文章:怎么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形成“信息闭环”——提高微信沟通效率的方法商务交流,喝咖啡、吃饭还是喝茶好?如何成为一个像激光一样专注的人(上)如何成为一个像激光一样专注的人(下)如何日拱一卒,做时间的朋友?人脉是双向奔赴,不是苦心经营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下)纳瓦尔:“把自己产品化”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写好产品介绍和企业BP的“独孤九式”三分钟读懂NFT和数字藏品如何增加自己“被运气砸中”的几率
2022年9月20日
其他

如何增加自己“被运气砸中”的几率

无论是做销售、做业务,还是需要扩大自己的市场、拓宽自己的职业路径,“运气”是一个毋庸讳言的重要因素,例如今天突然有一个客户提出需求,或者有一个久未谋面的朋友联系要求采购产品,亦或是某个企业突然伸出橄榄枝,这种因素往往是事先难以预测的,我们貌似都可以归结到运气的成分。那么,怎么提高自己“被运气砸中”的几率呢?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悖论”,既然说“运气”,自然就是随机的、离散的、不可预测的,但是我们也的确看到,有一些人可以用更好的几率获得更多的机会,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工程师Aaron
2022年9月19日
其他

形成“信息闭环”——提高微信沟通效率的方法

这是这个关于“如何提升微信沟通效率”系列的第二篇。今天介绍一个非常简单,而又实测有效的方法,即尽快形成“信息闭环”。例如,如果有人在工作时间给我发消息给我:“崔博,你什么时候有空?”常见的回答可能是:“现在忙,过会再说。”(一个非常开放式的回复)对方马上可能信息就会接踵而来,例如“那下午怎么样”、“傍晚有无时间开会”……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另外一种回复,就是在一开始,就不要模棱两可,而是:“你好,我现在时间还比较紧张。我下午3:00~4:00之间有空的,届时可以跟你讨论问题,如果是要问昨天的会议记录可以在哪里找到,我们也可以到3:00的时候再集中讨论。”再比如,再回答一个问题时,在对话中说到:“那个方案还是有点问题。”对方的回答马上就来了:“是哪个方案?哪个部分?什么问题?”其实这都是完全可以预料到的。那就不如一开始就说:“那个关于x主题的方案,目前的0.5版本存在结构不清、文字不规范和版面不美观的问题。请在x月x日前更新完毕。”这就是形成“信息闭环”,即从一开始,就尽可能多地把对方需要的信息给到位,避免了你来我往的时间浪费。有时候,甚至可以预判对方的交流意图,直接把相关的信息说明。这样的回答,表面上看会多花一点时间,但因为反正要回复,那么这样的回复,其实最大可能地避免了后续不断的反复确认。简单而言,就是把话一次说清楚,少说废话、空话,就可以早点形成“信息闭环”,完成/结束一段对话,让我们可以继续将宝贵的时间用于阅读、思考和创造。近期文章:怎么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商务交流,喝咖啡、吃饭还是喝茶好?如何看待“痛苦的意义和挫折的馈赠”如何成为一个像激光一样专注的人(上)如何成为一个像激光一样专注的人(下)如何日拱一卒,做时间的朋友?人脉是双向奔赴,不是苦心经营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下)纳瓦尔:“把自己产品化”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数字藏品市场,下一步往何处去?“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写好产品介绍和企业BP的“独孤九式”三分钟读懂NFT和数字藏品
2022年8月25日
其他

提高微信沟通效率的三种方法(上)

最近写了几篇关于如何提高专注力的文章,还制作了详细解说的小视频,但是有不少朋友给我留言,表示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且不说其他,单就每天回复各种突如其来的微信消息而言,就是一个时间的无底洞,让人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要小看每次回一个消息所用的时间,人的大脑有所谓的“情景暂留”机制,当我们从日常的阅读、工作和思考中抽离出来去回复消息时,再回到原先的工作状态,需要一段“切换时间”才能恢复,这都是没有必要的浪费。下面我介绍几个提高微信交流效率的方法,让你重新夺回对自己时间的控制权,主动决定包括微信在内的社交媒体如何占用你的注意力。实践证明,这些努力不会是徒劳的,你的主动权比你想象的要大。一、让对方在提问、联系之前做更多准备工作,避免闲聊很多职场人士、商务人士都是非常乐于加微信、交朋友的,因此经常会在各种材料、网页最后,留下自己的二维码,这显然是工作的需要。也有一些创作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读者、观众的反馈。但是在加强外界交流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闲聊”所带来的时间流失。发信息、提问题的人可能并不需要花多少时间,但是回复往往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因此,可以在和对方建立联系时,加上这样的一个提示:如果你有让我感兴趣或者眼前一亮的点子、问题或者机会,可以通过微信或者邮件发送给我。由于工作繁忙,我只会回应那些契合我的日程安排或者符合我个人兴趣的信息,敬请谅解。这种方法叫做“发信人过滤器”,让发信息的人,先对自己的想法做一次过滤:我提的想法,是否足以让对方感到有兴趣回复?我的问题对于对方是否有意义?我是不是已经先通过搜索引擎等方式做了必要的准备?更有甚者,博客作家安东尼奥
2022年8月22日
其他

商务交流,喝咖啡、吃饭还是喝茶好?

在商务交流时,是选择喝咖啡,吃饭,还是喝茶?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交流”有两层:形式和内容。我的建议是:内容越干越好,形式越轻越好。在初步交流时,我觉得,能喝咖啡解决的,尽可能不要吃饭。喝咖啡,就是认识、聊事,一般一杯喝完,再续一杯概率不大,在有限的时间内,讨论更加聚焦。绝大部分的商务交流,一杯最多两杯咖啡的时间,足够了解。咖啡馆环境开放,随时可走,降低交流阻力(一言不合,也可以随时撤退、毫不尴尬)。如果谈得兴起,需要进一步交流,既可以在咖啡馆简餐,也可移步到餐厅。吃饭的话,则需要妥善订好地点、时间,需要考虑各自的口味差异,而且坐下来就不大可能马上走,还有等菜时间,几个小时是少不了的,适合长时间的、相对宽泛的交流。因为花的时间肯定多,所以一次可以安排人多一些,这样效率高一些。有些饭局还需要喝酒(有小酌和大酒区别),进入容易轻许承诺、大话不断的亢奋阶段,因此不适合谈具体细节(说了也不一定算数)。喝茶,则适合比较长时间的深入交流,甚至具体到一些细节、条款。当然也有一些朋友,不喜欢咖啡馆的环境,茶馆、茶室相对安静。在收到商务邀约,或者需要发起商务会面的时候,不妨根据实际情况,在这三种方式之间灵活选择,而不是不分轻重缓急,千篇一律都是提议吃饭或者咖啡。以我自己为例,经常有朋友约我吃饭时,我都会提议:能否咖啡馆喝杯咖啡即可?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形式的商务交流形式,我有朋友就提倡一边跑步、散步或者打球,一边谈事,这也是一种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最近的两篇文章《如何成为一个像激光一样专注的人(上)》和《如何成为一个像激光一样专注的人(下)》受到了不少朋友的喜欢,我也专门拍了两段小视频,供大家参考、指正:近期文章:怎么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如何成为一个像激光一样专注的人(上)如何成为一个像激光一样专注的人(下)如何日拱一卒,做时间的朋友?人脉是双向奔赴,不是苦心经营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下)书评:《曾国藩传》纳瓦尔:“把自己产品化”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数字藏品市场,下一步往何处去?“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写好产品介绍和企业BP的“独孤九式”三分钟读懂NFT和数字藏品
2022年8月19日
其他

如何成为一个像激光一样专注的人(下)

在《如何成为一个像激光一样专注的人(上)》中,我们介绍了提高关注力的三个技巧,并分享了一个工作流程图。今天,我们接着探讨其他几种有助于提高关注力的方法:4、增加离线时间,减少上线时间。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想象,在互联网进入中国的初期,即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这段时间,“上网”是一件非常具体的事情,因为平时你都是在“线下”的,等到打开电脑、启动“猫”(modem)、输入账号密码,才算“上网”。现在随着通信成本的降低和移动设备的普及,随时随地在线已经成了“标配”,但是带来的后果就是我们的精力会随时被突如其来的通知、信息、新闻打乱阵脚。结果就是,有些人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是在飞机上关机的时间。专程为了完成一项工作而买张机票既没有必要又成本过高,其实不妨让自己一天有一段时间,进入“离线”状态:提前告知同事、朋友,譬如早上八点到九点半,或者下午四点半到五点半,是自己的离线时间,需要集中精力思考问题、阅读材料和规划未来,请勿打扰。事实上,一些社会学家做了这方面的实验,原先以为别人会因此感到麻烦(因为无法得到及时回应),但是实验结果显示,很多人都欣赏这种行为,甚至也开始积极采用。5、训练自己的专注和思考能力。很多人在反思自己没有达到某个目标,或者完成某个任务时,经常总结的原因是:我就是不够专注,或者没有足够的时间专注于这件事情。这个结论的一个前提,是:只要我有时间、决心,我就可以专注。但是心理学家的分析表明,在现在这种被微信、抖音、新闻等媒体导致“碎片化”的时代,很多人的心理甚至生理上,已经“无法专注”。显然,“专注力”,成为了一个需要训练才能获得的能力。这需要我们有意识地找机会专注思考。具体来说,怎么办呢?我的一个建议是,用对一个特定问题、任务的思考,填补自己的零散时间。每天的零散时间,包括等电梯、排队、散步等等过渡时间,大部分人会完全本能地拿出手机,用漫无边际的聊天、新闻和视频,把这些难得的喘息、思考时间填满。我们可以每天给自己定一到两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再放到这样的零散时间里来思考。例如:下一个报告、文章的主题和结构,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自己的理财规划等等。甚至可能的话,随身带个小本子,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我就从这样的“无聊”时间中,收获了很多好点子、好想法。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逐步积小成多,锻炼、打磨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即专注力。很多朋友在工作中采用的方法是
2022年8月8日
其他

如何成为一个像激光一样专注的人(上)

如果你的工作是开发、写作、创作、设计和规划,可能都可以归入“知识工作者”的范畴。对于知识工作者而言,围绕自己工作和努力的方向,进行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往往是取得突破性成果、获得成绩的必要途径,也就是所谓的“深度工作”,甚至是进入“心流”的状态。如果你的工作岗位是销售、管理等以和人打交道为主的工作,要做到深度的、独立的工作是比较难的,因为不可避免地需要及时回应客户或者下属的需求和联络,但是即使这样,和别人做到“深度交流”,也是获得信任的必要手段。但是,要做到这样的“深度”,何其难也!看看我们周围,就算是等电梯、排队的几分钟时间,大部分人也会用无所不在的手机填补自己思考、观察的时间。所消费的内容,大多是交流和内容(文章、视频等)。是否必须?大多数时候不是,但是人们已经习惯于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而不是回归到思考。甚至“无聊”,即没有目的的思考(Unconscious
2022年7月29日
其他

怎么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我们在制定目标时,很容易制定类似这样豪情万丈的目标:今年我要减肥10公斤。今年我要赚1000万。今年我要发表5篇高水平论文。今年我要。。。实践证明,大部分这样制定的目标往往最终都很难实现。为什么呢?《深度工作》(Deep
2022年7月25日
其他

如何日拱一卒,做时间的朋友?

不知不觉之间,“崔博效率手册”这个公众号上的原创文章已经达到了400篇,加上非原创的55篇(主要是一些阅读笔记、经典引用等),开始时较为零散,逐步聚焦到了工作效率、创新创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双碳这几个我比较感兴趣的主题上。最早的文章发表于2018年4月6日。这四年多以来,随着短视频的兴起,根据统计数据,公众号的总体阅读量实际上是在下滑的,或者说,微博/小红书、短视频和公众号这几种不同媒体的受众开始越来越泾渭分明。相比之下,这个公众号的订阅人数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已经从开始时的几十人,增长到了今天的近7000人。作为“长期主义”的奉行者,我一直相信无论选择哪种渠道、哪种方式,关键在于持续输出优质的、有价值的内容。而这个过程中间,受益最大的是我自己,因为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对日常思维的梳理、总结和提炼。这是昨天一位读者跟我的交流:这样的评价是对写作者的最佳奖赏。下面我对这400篇原创中的一些精华文章做一些分类,后续我还会在繁忙的工作、写作(我的相关书籍也会陆续出版)、生活之余,继续通过这个公众号平台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思考和作品,让我们一起,“做时间的朋友”。一、创新创业相关文章一切均可重构“别把自己当回事,把自己做的事当回事”企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员工写好产品介绍和企业BP的“独孤九式”魔鬼在于细节——谈商务文档的写作创业的五个核心问题什么是“平台”?少,即是多人为什么会盲目自信?——从达克效应谈起宅男的逆袭——“喜鹊造字”的创业历程如何选择创业的方向人脉是双向奔赴,不是苦心经营从一次项目评审看数据中心领域的创新热点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如何看待一个创业项目曾国藩和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管理者是一个纠结的角色”服务大型客户的难点和方法避免事无巨细的“微观管理”激励员工的五项原则互联网服务企业发展的“五段论”管人和技术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区别技术和商业的关系二、工作效率相关文章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变老的关于花钱的十八条建议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架构师设计产品的“十二军规”系统设计的十条原则关于系统设计的两点思考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下)纳瓦尔:“把自己产品化”“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一种大幅提升英文阅读速度的神奇方法物理学家费曼的“四步学习法”疫情下企业该做的三件事情疫情下个人应该做的三件事情乔布斯关于成功的十五个要诀“随时准备回答所有问题,是愚蠢的绝对标志”从“管团队”到“带团队”给高中生的三点建议三分钟学习如何加强英语口语谈几点个人应对危机的感受什么是科学的讨论方式三、数字化转型相关文章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转型,而不只是数字化三分钟读懂NFT和数字藏品三分钟读懂大数据分析三分钟读懂大数据三分钟读懂元宇宙三分钟读懂DEFI三分钟读懂REITs三分钟读懂物联网三分钟读懂央行数字货币三分钟了解“中台”三分钟了解区块链四、绿色低碳相关文章关于碳减排、碳资产和碳交易的若干问题解答三分钟读懂碳排放权交易“全人类的红色警报”一分钟读懂氢能源要点五、知识科普和书评书评:《曾国藩传》科学家可能找到了挽救老年人听力的方法“人到中年新陈代谢变慢”
2022年7月17日
其他

人脉是双向奔赴,不是苦心经营

最近我发表过《纳瓦尔:“把自己产品化”》,介绍了硅谷著名创业者、企业家纳瓦尔的一些精彩言论。下面是他的另外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访谈:总结一下就是:在我们的商业社会中,人脉、关系的作用,被夸大了。沉下心来做出好的产品(这个产品包括能力、技术、实际商品、作品),有一定的客户群,各种伙伴、投资人都会蜂拥而至。相反,在产品还没有打磨好之前,参加很多会议、加上很多微信、挂上很多头衔,也不一定能带来收益,因为你没法给对方带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因此,与其花心思经营人脉,不如退而结网,“深度工作”(最近我在读《深度工作》这本书,稍后会专门围绕这个主题写几篇文章),通过深入的学习、思考,形成自己的“杀手锏”。对于再好的资源,也应该保持“我帮你”,而不是“我求你”的心态。求,靠“刷脸”,短期行为、不可持续、成本极高。帮,是双向奔赴、互为助力,才有可能长期持续。商业社会的正常关系,应当为此。近期文章: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下)书评:《曾国藩传》纳瓦尔:“把自己产品化”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数字藏品市场,下一步往何处去?官方的免费合同范本网站上线了“唐山围殴”事件暴露出的法律困境女性如何避免陷入“唐山围殴”事件中的险境“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写好产品介绍和企业BP的“独孤九式”三分钟读懂NFT和数字藏品
2022年7月15日
其他

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在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网络、数据、服务建设工作,其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敏感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情况,必须高度加以重视。
2022年7月14日
其他

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下)

在上一篇中,我们讨论了核心竞争力中的第一点:学习能力。但是,学习能力只是基础,因为只有学了有用,才有价值。学得好,不代表用得好。很多在学校成绩很高的同学,到了工作岗位上并不一定表现出色。在软件行业,有一些在面试时通过提前大量刷题取得高分的同学,在真正进入项目、实现需求的时候,代码可能写还是一团糟。因此,下一个关键的能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其中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三个部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1、发现问题资深工程师和初级工程师的一个主要区别,就是对一个看似简单的设计或者架构,能否觉察到其中可能隐藏的问题。这方面没有捷径,只能依赖于不断地学习、试错、复盘和总结,了解已有的案例,慢慢积累自己看待问题的全面性。不过,这种经验的积累,并不跟时间呈线性关系。很多人工作了十年,但是因为不善于总结经验、举一反三,其实只是把工作的第一年,重复了十遍。也有一些年轻人善于总结,而且经常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相当于给自己的时间加上了“杠杆”。2、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root
2022年7月4日
其他

书评:《曾国藩传》

在紧张、繁忙的疫情和工作之余,读完了张宏杰老师的《曾国藩传》,合卷沉思,心潮澎湃。正如作者在最后一段精彩的评述中所言:“曾国藩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人的意志力所能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证明了一个人意志力的局限。”
2022年7月3日
其他

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

经常有朋友会问我,如何提高自己在职场、商场中的价值。对于任何一个个体而言,我觉得,都可以有一种“甲方”、“乙方”的思维:对于自己的客户,你是“乙方”,你出售的是自己(或者公司的)产品、服务,换来的是收入和利润;对于自己的雇主、领导、老板,你也是“乙方”,你出售的是自己的能力、经验、时间、资源,换来的是薪酬、分红、待遇和机遇。那么,从乙方角度来说,想让自己这个“产品”在市场中卖得更好、更贵,无非就是要增强核心竞争力。按照刘润老师最近文章中的说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或者用老话说,就是“多、快、好、省”。可是话说起来简单,面临着竞争如此激烈的商场、职场,怎么才能增强
2022年7月1日
其他

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礼貌”(manners),现在无论是在中国的学校教育、职场还是日常生活当中,被提及的频率跟过去相比明显降低了。记得我小时候(80、90年代),社会上经常会有一些围绕着礼貌、礼仪的宣传活动,现在可能大家认为社会发展水平已经足够高,人的礼仪、修养也自然水涨船高(“仓廪足而知礼节”)。这话可能对,也可能不对,因为至少在我所看到的范围,依然存在很多不礼貌的行为。事实上,“礼貌”的作用可能被低估了。甚至,现在变得更加重要了。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我们很难深入、从容地了解一个人,甚至跟很多人连面都见不到,只能“线上”,这时候我们接触人的感受,往往就来自于对方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礼貌、细致、修养。一个小小的细节,可能就会导致印象的大打折扣。尤其是对于不礼貌的人或事,绝大部人只会看在眼里,不会指出来或者纠正(可能只有父母会这样做),但是在心里默默会下一个评价。那么,在一个逐步数字化,甚至“元宇宙”都开始浮出水面的时代,如何回归基础,做一个有礼貌、有修养的人呢?下面是我在生活、工作中感受到的一些不礼貌的行为,和相应的建议,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1、注意守时。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一个人有多守时,就有多靠谱》。最理想、最礼貌的做法,是在约定的时间,提前三到五分钟抵达现场,或者进入线上会议室。太早了也不合适,因为对方可能还没有准备好。迟到几分钟,也许还可以解释,迟到十分钟以上,基本上这个见面、会议就可以取消了。很多人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成年人,不应该找理由。迟到了就是迟到了,事实上是潜意识的一种选择,即这个会面不够重要。2、注意身边的人和环境。虽然现在已经有所好转,但是依然可以在很多交通工具上,看到一些用手机外放音乐、视频,自己沉浸其中、不亦乐乎的人。这样的行为在很多人眼里,会列入“根本无法接触”的类型。还有一些例子:在洗手间,洗完手之后,两手乱甩,水花四溅,周围的人避之而不急。(为什么不用纸巾或者烘干机呢?)到一个地方工作、学习、吃饭,走的时候留下一堆垃圾,混乱不堪。(在油田上工作的一个重要准则,是到客户地点以后,“走的时候要恢复到来的时候的样子,甚至更加整洁”,所以每次我们工程结束之后要花费甚至几个小时的时间打扫现场。这体现的是专业程度和对客户的尊重)参加线上会议时,在自己不说话时一直开着麦克风,周边嘈杂背景音给其他参会人员造成影响。(特别是在嘈杂环境下,只有说话时候才开麦,否则静音)不要插队。(不光是自己不要插队,对于插队的人还要坚决斗争。为自己权利据理力争,这也是一种“礼貌”。)3、多说“谢谢”、“对不起”。我们小时候都受过这样的教育,但是成年以后,让很多人说出“对不起”这三个字,好像要做出很大的决心,有时候甚至只用沉默来代替。其实,“谢谢”、“对不起”、“抱歉”,类似于人际关系中的“润滑剂”。适当地、真诚地表示自己的感谢和歉意,并不会让自己显得“动辄得咎”,而是能表现一个人的修养和细致。说者有心,听者留意。短短的几句话,实在是非常有用的“人际关系工具箱”。4、注意线上交流中的礼仪。微信这样的社交工具现在几乎成了我们与人交流的主要界面。那么,在微信上表现出自己的修养,也成了一门学问。尽可能不要发大段的语音,特别是客户、上级或者比较重要的人。这种行为特别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现在很多输入法都支持语音转换文字,已经做得相当好了。当然也有一些老年人,因为打字不方便,这肯定是可以理解的。我个人有时候因为在路上或者时间仓促,需要回语音,也会提前向对方致歉。收到消息之后,无论多忙,可以迟一点,但是一定要有所回复。其他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例如餐桌礼仪、对服务人员的尊重,对女性、小孩的尊重等,以后有机会我再另文撰写。写完这几条,我自己看着也感觉有点惭愧,因为很多时候自己也会做不到。正所谓“知耻近乎勇”,意识到不足,也许就是改进的第一步。当然可能也有朋友说,在这个新鲜事层出不穷、新浪潮日新月异的时代,惦记这些小事情,你这人真是有些“矫情”。也许的确如此,不过在我看来,管它数字化也好、元宇宙也好,在任何时代,我们每个人,首先是一个“人”,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意身边的这些细节、感受,人性使然。
2022年6月28日
其他

纳瓦尔:“把自己产品化”

在中信最近出版的《纳瓦尔宝典》中,收集整理了硅谷知名天使投资人纳瓦尔的智慧箴言录,尤其是关于财富积累和幸福人生的原则与方法。纳瓦尔•拉维坎特是硅谷知名的天使投资人,投资过推特、优步等知名科技公司,同时也是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创办了股权众筹平台AngelList事实上,除了之前读过的《穷查理宝典》(参阅《崔哥荐书——《穷查理宝典》》)、《人性的弱点》、70岁凯文凯利的103条人生建议(一)以外,我一直对于这样的鸡汤书籍敬而远之,因为我觉得往往空谈居多,而经验必须由大量的实践得来。不过,对于翻开这本被称为数字时代《穷查理宝典》的书,我发现其中干货不少,应该说和我的很多认知非常契合,然而又用更加简明扼要的方式加以总结,非常值得一读。下面摘录一部分其中关于财富、创业和职业的一些建议,尤其是其中关于“专长、责任感和杠杆作用”的推崇,以及“把自己产品化”的总结,都发人深省:十三四岁时,我就给自己列出一系列原则。30年来,我一直谨记这些原则,也在生活和工作中践行这些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愈加擅长观察企业,并从中找到最能创造财富的杠杆支点,然后抓住这部分财富:追求财富,而不是金钱或地位。财富是指在你睡觉时仍能为你赚钱的资产。金钱是我们转换时间和财富的方式。地位是你在社会等级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创造财富和坚持道德标准是可以兼得的。如果你内心鄙视财富,财富就会对你避而远之。无视一味追求社会地位的人。他们获得地位的手段就是攻击创造财富的人。依靠出租时间是不可能致富的。你必须拥有股权(企业的部分所有权),才能实现财务自由。获得财富的一个途径,就是为社会提供其有需求但无从获得的东西,并实现规模化。选择一个有长期发展前景的行业,找到可以长期合作的人。互联网极大地拓展了职业空间,但大多数人还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培养迭代思维。生活中所有的回报,无论是财富、人际关系,还是知识,都来自复利。选择聪明过人、精力充沛的商业伙伴,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正直诚信。不要跟愤世嫉俗和消极悲观的人合作。他们的预言会自我实现。学会销售,学会构建,两技傍身,势不可当。用专长、责任感和杠杆效应武装自己。专长指的是无法通过培训获得的知识。如果社会可以培训你,那么社会也可以培训他人来取代你。要想有所专长,就要追求真正的兴趣和热爱,而不是盲目追逐热点。累积专长的过程,对你而言就像玩耍,对他人来说则很吃力。专长的传授需要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完成,而无法通过学校教育完成。专长往往具有高度的技术性或创造性,不能被外包或自动化。培养责任感,勇于以个人名义承担商业风险。社会将根据责任大小、股权多少和杠杆效应回报你。(参见我之前的文章《什么是“企业家精神”》)要想获得财富,就必须充分利用杠杆效应。商业杠杆来自资本、劳动力和复制边际成本为零的产品(代码和媒体)。资本是指金钱。要想获得融资,需要运用自己的专长和责任感,并表现出良好的判断力。劳动力杠杆就是让别人为你工作。这是最古老、争夺最激烈的一种杠杆。拥有劳动力杠杆会让你的父母觉得你很了不起,但不要过度追逐劳动力杠杆。资本和劳动力是需要获得许可才能使用的杠杆。人人都在追逐资本,但得有人愿意出资。人人都想领导他人,但得有人愿意追随。代码和媒体是不需要许可就能使用的杠杆。这两个杠杆是新富阶层背后的杠杆。你可以创建软件和媒体,让它们在你睡觉时为你工作。如果不会写代码,那就出书、写博客、做视频、录播客。杠杆是判断力的倍增器。判断力从经验中来,但可以通过学习基本技能快速建立起来。没有所谓的“商业”技能。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商业杂志和商业课程上。学习微观经济学、博弈论、心理学、说服术、伦理学、数学和计算机。读比听快,做比看快。你应该忙得没时间社交,但依然把日程安排得井然有序。设定一个大胆的个人时薪,并严格执行。如果解决一个问题节省的成本低于时薪,那就忽略问题;如果外包一项任务的成本低于时薪,那就选择外包。工作时要拼尽全力,毫无保留。不过,共事的人和工作的内容比努力程度更重要。在自己选择的职业领域里做到全球顶尖。不断重新定义自己的事业,直到理想成为现实。世界上没有快速致富的教程。即使有,那也只是提供教程的人想从你身上赚钱。运用专长,发挥杠杆效应,最终你会得到自己应得的。当你终于变得富有时,你会意识到,这并不是你最初的追求。但这是后话,此处暂且不提。总结:把自己产品化。这句话有两个重点,一个是“自己”,一个是“产品化”。“自己”具有独特性,“产品化”是发挥杠杆效应;“自己”具有责任感,“产品化”需要专长。“自己”其实也具有专长。因此,这两个重点就可以概括上述所有的理念。如果想要实现致富的长期目标,你就应该问问自己:“这是我真正想要的东西吗?我的规划目标是我真正想要的吗?”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再问问自己:“我实现产品化了吗?我实现规模化了吗?我选择规模化的方式是劳动力、资本,还是代码或媒体?”由此可见,“把自己产品化”这个阐述方便简单,便于记忆。“把自己产品化”很难。所以我才说“把自己产品化”要花几十年——并不是要花几十年执行,而是要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思考:我能提供什么独特的价值?
2022年6月25日
其他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在商业世界里,企业家/创始人、职业经理人、专家教授,各自扮演着什么角色?企业家/创始人,需要拥有的是“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说白了,就是冒险的精神。按照罗翔老师的说法,最大的美德就是勇敢。在商业世界中,最稀缺的,是敢于冒险的精神和人。职业经理人再善于管理、专家教授再头头是道,他们之所以不是企业家,就是因为他们不敢冒险。(当然在敢于承担风险的时候,他们也会成为企业家)。有的人说,某某会的,我都会,某某企业家做的,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是,他敢于承担的风险,你敢不敢承担?这就是企业家的特点,也是整个社会最稀缺的资源。当然,这种冒险,并不一定是盲目的、孤注一掷的,最好是基于一定理性判断的冒险。职业经理人,则是在最大的风险已经有人承担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目标、路径和框架,把企业管理好、经营好、发展好。最忌讳的是,觉得自己可以做个好的职业经理人,就一定能够做好老板、创好业,不一定,因为如上所述,如果你没有承担风险的能力、经验,风险可能把你压垮,让你动作走形。专家、教授,优势在于用严密的逻辑分析问题、解读事件,特别是给出专业的建议。但是,不要指望专家、教授可以给你指出发财的道路。首先,如果他们知道,他们也许自己就去干了。其次,“发财的道路”并不是现成的,一样要冒风险。我们在大学、MBA的课堂里,经常看到老师给挣得比自己多的学生,讲解如何赚钱,如何避免风险。这并不是没有意义,而是老师善于用逻辑去分析、诠释复杂的现实世界。但是,千万别指望专家、教授就一定能做好生意。事实上,甚至很可能会把生意做砸。这是商业世界中的三种典型角色,各有定位、各有优势,都不可或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角色,对自己、别人的定位,都要有清晰的认识。千万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我能干好这个角色,就一定能干好另外一个角色。近期文章索引:“唐山围殴”事件暴露出的法律困境女性如何避免陷入“唐山围殴”事件中的险境写好产品介绍和企业BP的“独孤九式”商务文档写作的
2022年6月22日
其他

数字藏品市场,下一步往何处去?

我近期撰写的《三分钟读懂NFT和数字藏品》,得到了一些媒体的转载和很多朋友的关注,近来,正如我之前所预测的,这个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各种IP产品高频度发行)、监管加强的情况,如腾讯在6月20日宣布,在微信公众平台《行为规范》增数字藏品交易行为相关条款,提供数字藏品二级交易服务将被封号。在初期的喧嚣即将过去之际,数字藏品的商业价值或者发展路径到底在哪里?我想,可以从其三个属性谈起:1.
2022年6月21日
其他

官方的免费合同范本网站上线了

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上线了官方的、免费的合同范文网站,为很多需要在工作、生活中寻找合同模板的朋友,解决了燃眉之急,而且还提供了很多非常周到的功能,值得推荐。网址是:https://cont.12315.cn。界面非常清爽,输入关键词搜索即可,打开高级检索,可以按照地区、分类精确查找。以最为常见的租房合同为例,过去大家有时候就是在百度上搜索一个,很难保障其中涵盖了必要的细节。在上页中搜索“房屋租赁合同”,或者直接点击常用关键字中的“租赁”,就可以打开房屋租赁合同的示范文本,可以下载Word或者PDF。注意上图中的“风险提示”,这一点非常重要。显然合同模板无法满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需求,所以如果要对模板内容做任何修改或者补充,就必须留意其中可能带来的风险。在搜索结果的“地方合同示范文本”中,也可以看到各地的模板文件。之前我在文章中还介绍过《快速获取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方法》,越来越多的官方服务网站的上线,看来已经成为重要趋势,将有助于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业务规范性和合规意识。崔博效率手册:
2022年6月16日
其他

“唐山围殴”事件暴露出的法律困境

围绕唐山事件,昨天讨论了如何普通人避免陷入险境、如何应对危机等。注意到,网上还有很多声音,有对当地公安的出警、执法力度,表示不满,有认为当时在现场的人,为什么不上去制止。下面的评论来自于微博“皇城根下刀笔吏”:个中原因,比较复杂,难以一一阐述,但是现行的法律法规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如果不进行一定调整,未来可能还会发生类似的悲剧。以故意伤害罪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以伤害结果为导向的法律条文,定义为: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达到致人轻伤、重伤或死亡的程度。即:只有给对方造成了严重伤害后果,才构成触犯该罪,而如果没有给对方造成严重伤害后果,则不触犯该罪。司法实践中,一般以是否构成轻伤为界限。也就是说,如果嫌疑人把对方打成了轻伤,才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如果没把对方打成轻伤,则一般不会构成故意伤害罪,公检机关不会启动执法和公诉程序,把他扔到监狱里。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法律规定,让很多作恶之人钻了空子。也让很多受害者,面临带有不确定性的不安全感。比如,假设某个女性受到别人滋扰甚至性骚扰,对方死皮赖脸、恶言相向,甚至动手动脚、追逐、推嚷等,报警了之后,公安会怎么处理?答案是,公安可能不会怎么处理。因为公安先会看是否造成这个女性受害者人身伤害,尤其要看是否造成实质性伤害,有无达到轻伤标准。如果没有,大概率会被认定为普通的治安纠纷,要么当场警告或教育几句,要么可能行政拘留几天(最高十五天),到期了又给放出来。这种处理方法,对于有正经工作,有点心理和良知底线,要面子的人来讲,可能的确有用。但是对于一些社会混混或者涉黑人员来讲,可能一点作用都不会有。因为人家本来就是混子,没啥正经工作,关几天算啥呢。而在司法实践中,构成轻伤有多难呢?下面摘抄几个伤情鉴定标准规定,供大家直观感受一下。以颅脑、脊髓损伤为例,满足以下条件的,才构成轻伤二级:头皮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
2022年6月13日
其他

女性如何避免陷入“唐山围殴”事件中的险境

这两天,一群暴徒在餐厅围殴几名女性的新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大众在表达愤慨的同时,也纷纷展开反思:如何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往深处看,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原因,例如目前的法律法规对于“自卫”和“围殴”的区分并不特别清晰,导致见义勇为者往往难以得到充分免责等。不过作为普通人,首先可能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避免自己或者亲友陷入这样的困境(即风险管理中的“Prevention”)。如果遇到了,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伤害、损失(“Mitigation”)。这个主题不仅适用于女性,应该也同样适用于男性。也建议有孩子的父母阅读。我曾经在中东油田上担任过基地的安全(HSE)负责人,当地面临着也门游击队的侵扰,女员工也曾经在陌生营地中遇到过骚扰,因此对于处理这样的情况有一些的经验。下面是我的几点建议:首先,要随时有保护自己的安全意识。在知乎、Quora这样的中外问答网站上,关于中国城市是否安全的回答往往都是非常正面的。依我看,这些答案都有一定程度的误导,正确的回答可能是:
2022年6月11日
其他

“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

老父亲从医生岗位退休后,在小院里开垦出了一小块菜地。他把年轻时下乡务农的经验,和多年来救死扶伤的手艺,用在了这块地的耕耘、种植上,再加上母亲每天的细心栽培,俨然成了一小块生机勃勃的“有机菜田”。这几天端午假期回到安徽老家,看到小菜园里,父母亲春天播种、辛勤种植的蔬菜已经枝繁叶茂,到了收获的季节。餐桌上品尝到这“自家出品”的果实,依稀有小时候的味道。摆上餐桌的青椒由此,我不禁想到胡适先生的名句“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没有日复一日的汗水和积累,就没有未来的收获、进步。工作、生活也如种菜一样,没有捷径可言,没有所谓的“人月神话”(软件工程领域的一个著名悖论),只能日拱一卒、积少成多。在抗战结束后,北京大学一位倍感苦闷、迷惘的大学生给胡适先生写了一封信,感到前途坎坷、未来暗淡。胡适先生在回复他的公开信中,提出了这个观点:正因为我们今日的种种苦痛都是从前努力不够的结果,所以我们将来的恢复与兴盛决没有捷径,只有努力工作一条窄路,一点一滴的努力,一寸一尺的改善。
2022年6月4日
其他

写好产品介绍和企业BP的“独孤九式”

我几乎每天都要看大量的产品介绍、解决方案、企业BP,慢慢总结出了一点规律,共分下面九个部分,不妨命名为“独孤九式”。一个好的产品介绍、BP,应该至少覆盖下面这些要点,不可或缺。其他的部分,属于锦上添花,可有可无,更没有必要做得花里胡哨、云里雾里。一、现在存在什么问题?(这是最重要、最体现水平的部分。如果这一点就没有想清楚,后面的就不要写了。可以参阅我的文章《创业的五个核心问题》)二、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什么?(文献、调研、访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切忌闭门造车)三、我们的产品,主要特征是什么?(规格、参数、解决问题的路径,不要夸大,不要违反广告法)四、跟市场上其他产品比,我们有什么优势?(一般来说很少有一件事情只有一家能做。别人是怎么做的,我们跟他们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应该选我们)五、用了我们的产品,客户可以得到什么好处?(用途方面,核心是“谁来用,怎么用,在哪用”三个问题;效果方面,核心是——“多、快、好、省”)六、为什么(只有)我们能做好这件事?1.
2022年5月31日
其他

三分钟读懂NFT和数字藏品

从去年以来,NFT和数字藏品成为了媒体上的热门词汇,很多媒体、品牌企业、活动主办方和艺术家,都开始积极发行自己的IP产品。对于这种新兴商品,很多人都在问,它到底是什么,跟过去的邮票、明星卡有何不同?还是按照老习惯,尝试用简约的文字,快速回答一些最常见的问题,
2022年5月28日
其他

一种大幅提升英文阅读速度的神奇方法

如果你在生活、工作中经常需要阅读大量的英文资料、文献、论文,特别是学生朋友们,那么如何提高英文阅读速度,往往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即使每个单词都认识,语法也不复杂的情况下,阅读英文的速度也通常慢于阅读中文的速度。如何大幅度提高英文的阅读速度?我最近看到了一个方法,推荐给大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但是的确有很多人感觉有所提升,特别是对于阅读短小精干的摘要或者观点。这种方法叫做:Bionic
2022年5月21日
其他

商务文档写作的 “21条军规”

关于创业:一切均可重构“别把自己当回事,把自己做的事当回事”企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员工魔鬼在于细节——谈商务文档的写作创业的五个核心问题什么是“平台”?少,即是多人为什么会盲目自信?——从达克效应谈起
2022年5月18日
其他

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化转型是今天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都非常关注的一个主题。到底什么是数字化转型?它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机遇?其中又存在哪些风险、挑战和“坑”?今天,我有幸受清华大学团委创业指导中心、清华大学学生创业协会和清华校友总会先进制造委员会邀请,给母校的师弟师妹们分享了主题为《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演讲。一个多小时的演讲结束后,我和三十多位同学做了热烈的讨论和互动,大家提到了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难点、建筑行业如何寻找数字化机遇等等问题,也给了我很好的启发。以下为演讲稿的内容,如果需要下载PDF文件,请在公众号后台输入“转型”:本公众号之前关于数字化转型的一些内容:“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转型,而不只是数字化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架构师互联网服务企业发展的“五段论”数字科技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2022年5月15日
其他

70岁凯文凯利的103条人生建议(一)

(4)今年,这位睿智的老先生,又来了!(这一年过得真快)下面是他在今年4月28日,70岁生日时最新发布的103条人生建议(103
2022年5月9日
其他

“技术管理者是一个纠结的角色”

近期收听了浪潮信息副总经理、技术总监兼高端服务器研发部总经理胡雷均先生关于研发、管理和领导的演讲,深受触动,下面是自己记录的一点笔记,分享给大家。关于技术管理者技术管理者是一个纠结的角色,既要懂技术,还要懂管理。技术是理性的,管理是非理性的,技术管理者要做出一个个挣扎的决策。而且技术管理者的这种挣扎是永远的宿命,只有退休了才会离开这种挣扎。技术人员容易认死理,只有0和1,而管理是灰度的,技术管理者不能上来就给人贴标签,不能上来就确定对错,要深入具体情况,慎重下结论。关于管理每个管理者都有盲点,要少说话,少对具体事情指手画脚,要充分授权。让小伙伴们给方案,看全面信息,最终做决策。要引入管理知识,植入到底层,让团队充分形成“共识”,“三观一致”。建立信任非常重要,要珍视信任,这样才可以做到“心无暇”。管理
2022年5月8日
其他

物理学家费曼的“四步学习法”

费曼是我最喜欢的物理学家,也写过好几篇关于他的文章:费曼:“只要我不能创造的,我就还不理解”别闹了,费曼先生!--纪念费曼百年诞辰今天谈谈他所提出的、著名的“费曼学习法”,其实就是四个步骤:第一步:选择一个想要学习的主题,开始阅读资料,熟悉相关概念和知识;第二步:假定一个对象,例如一个班级、一个孩子,或者一个不熟悉的朋友,开始讲解这个主题;第三步:在发现自己讲不下去、卡壳的时候,回去阅读原始材料,继续学习,循环往复;第四步:精简语言,进一步组织自己的知识体系。下面对每个步骤做分解:第一步:选择主题,展开研究。注意,“研究”并不意味着死记硬背,而是学习和理解原则,或者用流行的话说,“底层逻辑”。第二步:学习的最快方法是教别人。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个概念,甚至可以假装桌子上的卡通小人,就是你的教学对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尽可能简明扼要的语言,把复杂的概念分解为浅显易懂的例子。这样,有助于理解更深层次的知识,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第三步:找到不足之处,回去补课。在用简化的语言讲解概念时,很可能你就会发现,很多东西其实自己是没有理解透的,或者只是知道个大概。根据讲解中发现的不足,回过头去查找原始资料,填补知识空白。第四步:进一步简化自己的讲解,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就接着回到第二步、第三步,直到自己可以用非常直接的方式阐述一个复杂的概念为止。费曼在加州理工讲学费曼认为:真理存在于简洁之中。只有用简明、优雅的方式说明出一个概念,才有可能让人们真正理解。如果一个人倾向于把一件事说得很复杂,往往表明他缺乏对这件事的深刻理解。这也是我尝试在公众号中使用“三分钟读懂”的方式说明概念的原因,或者说,是我对于费曼学习法的实践。下面是我的“三分钟”文章系列:三分钟读懂元宇宙三分钟读懂个人养老金制度三分钟读懂氢能源三分钟读懂碳排放权交易三分钟的理发经济学三分钟读懂DEFI三分钟读懂个人破产三分钟学习如何加强英语口语三分钟读懂REITs三分钟读懂负油价三分钟读懂央行数字货币三分钟读懂大数据三分钟了解“中台”三分钟读懂物联网三分钟读懂区块链
2022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