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学家陶哲轩:“ChatGPT的作用是提供灵感,而不是答案”

崔哥看世界 崔博效率手册 2023-04-25

陶哲轩 (Terence Tao) 是当今数学界的摇滚巨星,24岁成为UCLA教授,31岁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茨奖。他是美国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的成员,负责向白宫提出与AI有关的政策建议。

不同于刻板印象里的数学家总是孤独、与世隔绝,陶哲轩大量与人合作研究,乐于在网络上发表想法。

前几天,他就ChatGPT对他的作用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到:

我觉得AI工具是坎宁汉姆定律定律的一种变体:在网上得到正确答案的最好方法不是提问,而是张贴错误的答案。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好几次,我问GPT一些问题时,我不满意它输出的结果。但是,这些结果却能诱发我找出更接近正确的答案。 


最终,我只从GPT产生的文本中借用一两个句子。然而,如果没有GPT产生的文本作为提示(prompt),我想我的灵感就不会被启发,也无从产生我的答案。

陶哲轩

陶哲轩认为,表面上,我们是通过向GPT提问获得答案。事实上,GPT产生的文字,反过来可以看成是AI对人类思考提供的提示词。

然后,陶哲轩会受到这个时常错误,但饶有趣味的提示启发,进而想出正确答案。这也就是坎宁汉姆定律的特点:错的答案引出对的答案。

我们不能完全相信网络上的观点,也不应全盘接受GPT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应该把它的回答视为建议和灵感的来源,而不是把所有的思考责任都转移到GPT身上。

这就是所谓的“批判性思维”。

保持这样的心态,就能更加发挥ChatGPT的价值。因为它的回答是基于大量训练数据,再加上一定随机性的回复。因此可以跳出我们独自思考时的框架,提供不一定正确,但有一定逻辑性的答案。这跟大脑在“发散模式”时寻求的灵光一现,有某种程度的相似。

《大脑喜欢这样学》这本书提到:大脑有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

前者是聚精会神,专心投入的状态,后者则常发生在散步、放松时。专注模式可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见树不见林。发散模式则让思绪自然漫游,容易产生灵感。

专注模式是一种全神贯注、专注的状态,而发散模式则常常发生在散步或放松时。专注模式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有时会把问题看得太局限。发散模式则让思维自由流动,容易产生灵感。

也许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读书或思考时被卡住,无法想出答案。离开房间走一走,喝口水回来,突然就想到解决方法。发散模式就是这种感觉,它可以让我们跳出框架,更加灵活地展开思考。

但即使在发散模式下,等待灵感降临也有点像玩彩票,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而在陶哲轩的手中,GPT就成为他发散模式下的得力伴侣。

如果你让ChatGPT解数学题,证明一个定理,或者找出相关文献,它未必能完全正确,但它的回答常常激发陶哲轩更多的灵感。它就像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朋友,陪你一起散步,边走边随意打字,有点不负责任的态度,想到什么就回答什么。

关于ChatGPT这项新工具到底该怎么使用,有各式各样的说法,世面上关于这方面的教程、指南、视频已经汗牛充栋,不计其数。

陶哲轩的使用方式让我们看到,不仅要问好问题,还要具备足够的判断力和联想力。在人脑的引导下,人类和AI互相启迪,就像一场双人舞,或许这才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人机协作模式。

我的人工智能系列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