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经典| 时空·对视:地安门中央军委宿舍楼
《重读经典——向前辈建筑师致敬》一书,是由崔愷院士发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多位中青年建筑师在院庆70周年之际,研读17座前辈设计的经典建筑并撰文而成的合集。自出版以来,深受院内外同仁的关注和好评。我们将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逐一发布书中文章,向读者传播经典,向前辈致敬学习。
贾东东 摄
时空 · 对视
地安门中央军委宿舍楼
一合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持建筑师
[ 身临其境 ]
接到研读这座建筑的任务,我初到现场,才恍然大悟,原来经常路过这里,却从未意识到街道两侧有如此之规模的建筑。初春的北京,树叶还没有完全发出来,道路两侧的垂柳与桃花掩映,将大部分建筑体量遮蔽起来,只露出高处的屋顶塔尖与远处景山万春亭遥相呼应。从北京中轴线北侧的地安门大街向南望去,巨大的建筑体量被自我消解,视线越过树梢,尽是远远近近亭台楼阁组成的古都美景(图1)。不禁感叹,体量消隐的如此精巧,正是建筑师的设计巧思所在。
[ 回溯设计 ]
回到院里,我翻阅了项目的图纸扫描文件和设计者——我们院的陈登鳌总建筑师当年发表的文章,又有幸在建筑文化传播中心张广源主任的办公室目睹纸版影印本,建筑的立面图竟是一个加长的折页,很有视觉冲击力(图2、3)。
图1 地安门军委宿舍大楼南立面图
大楼选址位于景山北门地安门内大街东西两侧,每块用地为55米◊200米的矩形,拱卫着从故宫到鼓楼的北京中轴线北段。建筑周边环境优美,人文资源丰富,西有北海公园,南有景山公园和故宫博物院,北是明清皇城的北门地安门(图4、5)。建筑上人屋面高度为24米,屋顶塔尖40米。建筑风格为民族复兴主义,沿街两侧一字展开的白色楼体上各有三组高低不同的绿色琉璃攒尖屋顶;两栋大楼沿地安门内大街东西对称,同时自身以中心高起塔楼为轴,南北对称。
图4 区位分析图
图5 图底关系分析图
“当我开始设计地安门机关宿舍大楼时,思想上就把立面形式的处理放在第一位,于是把周围宫殿建筑上个人认为喜爱的东西,尽量运用它来装饰这个大楼,使之与古建筑物相配合。”
“由于建筑物很长,因此明确主从轴心,并强调特别需要丰富中心部分。为了使中心部分更加明显,在平面上将其推进10米,既增加了入口广场绿地,也使街道两边相对建筑之间,更显宽阔之感。”[1]
立面语言上,经过对栏杆、阳台、窗户等多种建筑元素的精心排布,以及体量转折部位仿汉白玉栏杆的外阳台处理,让原本形式单一的宿舍楼立面在水平方向有了虚实变化的节奏,加强中部的主轴心线,再一次化解了立面超长的视觉感受(图6)。
在军委宿舍的屋顶元素设计中,以中心塔楼为例。为了调整各段基座比例,“中心部分做地下室,一则有使用上的必要,二则使立面中心高拔部分有足够的台阶等来衬托其上下的比例,并加强其稳重的感觉。”[1]入口通过传统的门廊样式增加厚重感,门廊宽度突破两侧实墙区域。五层屋身段也通过两侧实墙夹出中间挑廊部分来强化中心性,垂直方向上做到中式元素从下到上的自然连接,水平方向上通过三段处理完成中心塔楼与两翼裙房的自然过渡,同时最高层的栏杆做了突出两侧的特殊处理,与下方门廊屋檐对其,完成节奏的呼应,同时调节了竖向视觉比例,使屋身段可以自然过渡到屋顶(图7)。由此,建筑师完成了对一个高塔+传统屋顶的重新演绎,立面比例协调,各种传统建筑元素活用为‘工具’,被灵活的安排在各个适当的位置。
屋顶细部的处理
军委宿舍的屋顶设计,整体来说采用了仿明清官式,包括额枋霸王拳出头、雀替样式,斗栱形制、彩画之类元素,但是有些地方则比较特殊,比如跳头采用翼形栱,就是混合了部分早期唐宋斗栱的语言(图8)。
图8 屋顶细部处理分析图
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唐宋那样穿插在斗栱中,而是压在斗栱最上一跳之上,直接承挑檐桁。根据军委宿舍立面门窗拆除后暴露出的内部状况判断,混凝土梁与清式作法相似,出挑由混凝土斗栱支撑,而上方的椽子更像是木质,这种混凝土与木结构混用也是一种有挑战的设计实践(图9)。
方案过程中,陈总曾向梁思成先生征求过设计意见[1],不难看出,建筑师是在综合考虑文脉与传统建筑结构美感后,做出这一整体仿明清官式,但尺寸比例与局部细节接近唐宋样式的创造性设计。
[ 时代洪流 ]
图11 北京友谊宾馆,张镈设计,1954年(左)
图12 四部一会办公楼,张开济设计,1955年(右)
创作地安门军委宿舍楼时,考虑到其特殊位置,陈老先生选择了民族主义风格,过程中也广泛地听取了多方建筑专家的意见:“……北京市设计院张开济建筑师说:侧面扶梯间部分的墙面和角亭的关系处理不够自然,最好尽量使角亭下部墙面有中心地显露出来。中部顶层三个拱门如把它改用柱枋雀替连接檐坊,这样可使中心部分显得更高大。清华大学梁思成教授说:中部两旁多层阳台处,隆重色彩的处理应移到中心部分去,把中心主轴上更丰富起来……” [1]通过广泛听取意见,采纳传统建筑精华,军委宿舍完成后便成为了民族复兴主义代表作品。
1955年人民日报刊登了《两栋豪华的宿舍大楼》一文,文章如此列举军委宿舍的数宗罪[3]:
“这两幢楼房是建筑工程部设计院陈登鳌建筑师设计的。陈建筑师一接受设计这两幢楼房的任务,就把大楼的立面形式放在第一位。他想,大楼所在的地方是首都最幽美的风景区,西有北海公园,南有景山和故宫,而且都是金壁辉煌的古代建筑,如果不把大楼的立面形式处理的美一点,这和周围的风景很不相称。而且一定要“民族形式”,不然,大楼和那些生动、富丽、辉煌的古代建筑群比起来,情调太不协调。……
他有一个想法,在建筑物中住的人没有在建筑物外看的人多,因此就要特别注意建筑物的立面形式的美观。……
他研究了很多古代建筑立面形式的处理,尽量想办法吸取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来装饰这两幢大楼。考虑了几个方案,都不能使他满意,后来他又参考了我国其他地区古代建筑的宫殿、寺院、门楼和宝塔等资料,研究了它们的特点和风格,才设计出现在的样子。……
修建宿舍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居住方便安适。可是这两幢大楼的建筑者所注意的却不是这些。在这两幢大楼的每幢楼顶上,都修了三个古老样式的亭子。这是建筑师用很多古老建筑的宫殿、寺院和宝塔上面的花样装饰起来的,远远望去和景山上的亭子差不多,只是建筑的年代不同。……”
住在地安门大楼的居民曾回忆:
陈登鳌大师立刻得到了平反。苏联专家点名邀请陈登鳌参加中国建筑师代表团赴苏联考察访问;《建筑学报》邀陈登鳌著文,介绍自己有关“民族形式”的设计体会[5]。随后陈登鳌大师也主持了建国十周年的十大建筑之一北京站的设计工作,并向总理汇报设计方案,其结合民族特色的设计方案与严谨的工作态度受到了高度肯定(图13、14)。
图13 陈登鳌向周总理汇报北京站设计方案
图14 绘图时的陈登鳌总建筑师(画面前立者)
1990年代初,“夺回古都风貌”口号甚嚣尘上,当时北京市有关领导认为北京城市魅力丧失,“古都风貌今何在?多是豆腐块,麻将牌” [6]。所以必须在新建筑上增加民族传统形式用大屋顶之类的传统建筑元素去打破方盒子太多的局面,从而达到“夺”的目的。
在这样的行政指令下,一批所谓“夺式”建筑快速上马,不问时间、地点、条件,大量采用中国传统屋顶、亭子等元素。带有民族传统形式的建筑在1992-1994年间连续超过新建建筑总数的50%[7]。
因此,我们更多反对的是符号拼贴,描眉画眼式的仿古,赞成主动尝试,真正理解掌握传统精髓,并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运用,重新演绎的当代设计。正如关肇邺先生所言:
这一点在军委宿舍也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陈总通过对传统建筑尺度与细部的准确把握,结合现代功能需求精心设计,与周边的历史建筑和老城空间环境取得了完美和谐。
[ 登高望远 ]
项目位于地安门南侧,地安门被拆除后,由屋顶产生的有节奏的秩序感被弱化。在整体形态设计上,建筑所在位置当时因地安门的拆除弱化了中轴线原有的屋顶的节奏感,这一组新的建筑体量沿中轴纵深展开,通过角部和中部错落的屋顶,重新延续了北中轴线上的屋顶序列(图17、18)。
图17 1943年北京城市航拍照片(左)
图18 2021年北京城市卫星拍摄照片(右)
出于对传统建筑等级的理解,建筑师在屋顶制式上选择了四角攒尖顶,等级低于同处其轴线上的故宫,景山等建筑群常见的重檐歇山顶或庑殿顶;琉璃颜色则选择绿色,区别于故宫等皇室建筑的黄琉璃和普通民居采用的黑瓦,与中轴线北端的钟楼相同,在视觉通廊上起到了承接的作用,织补了从景山到钟鼓楼的中轴线序列的完整性(图19)。
从俯瞰视角来看,屋顶结合下方交通核布置,从而将设备机房、电梯井等藏于几个攒尖屋顶之下。从景山万春亭向北望去,并不会看见屋顶上的机房水箱等设施;其余平屋顶部分作为屋顶花园供人活动,侧面采用镂空女儿墙,既保持视觉通透,也丰富了立面语言(图20)。
考虑到街道的视距问题,几个攒尖顶的坡度都较常规比例要高,从立面图看觉得屋顶稍高,但从人视点看,则因视错觉而得到矫正,位于中轴视点可更明显的感知到几组尖顶对于景山万春亭和鼓楼的呼应关系(图21)。
图21 坡度更大的几组尖顶对于景山万春亭的呼应
汉白玉栏杆一直是宫殿之类高等级建筑采用的构件,除故宫外,也常见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公共景观,如金水桥,华表,永定门桥等。军委宿舍在立面上多处使用汉白玉栏杆作为装饰要素, 使得建筑的城市界面很地融入中轴线系统。在立面上,汉白玉栏杆也自然地与白色墙面融合。陈总用外廊与出挑阳台作为变化的要素,以栏杆、窗洞、实墙的穿插对比,形成了明确的虚实过渡关系,强调了中心对称高点以及两侧转角处的厚重感(图22)。
年仅35周岁的陈登鳌大师在同一时期还主持设计了北海军委大楼、军委三座门礼堂、军委西郊军训部大楼几个重要项目。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位建筑师能够承接多个重要军队建筑的设计,这种机会实在是凤毛麟角。同时期的北海原国防部大楼也是高层建筑加大屋顶的民族复兴主义风格,但与军委宿舍大楼相比,尺度把握略逊一筹,建筑与北海的五龙亭、白塔等几个重要的保护建筑在空间及形式语言的关系上,都不如军委宿舍大楼与景山得体(图23,24)。
图23 北海军委办公楼立面图
[ 博古论今 ]
当年类似筒子楼的平面格局早已不适合现在的居住需求;1990年代,大楼一层和顶楼曾有餐厅经营,是号称京城“软切第一家”的福满楼涮锅馆子,可算风风火火;2017年受部队清理三产影响被迫迁址。建筑宽大的走廊(图25)、挑高的层高,都很适合进行公建化的改造。如果能解决好产权和运营的关系,将其改造为公共性更强的酒店、办公或文化建筑,也许可以让两幢沉寂的建筑为城市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七十年后,回看陈登鳌大师设计的军委宿舍楼,无疑是北京中轴线这个最重要的历史轴线上精彩的一笔。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中国院的后辈建筑师从前辈那里传承了尊重历史、坚持创新的设计价值观,创作中不断推陈出新,在2008北京奥运会前后,李兴钢大师主持完成了奥运主体育场“鸟巢”、崔愷院士主持完成了奥运转播塔“玲珑塔”和象征五环的北京奥林匹克塔,续写着北京北中轴线上新的笔画。
收笔之后,又过地安门大街,初夏,枝繁叶茂,花团锦簇。登高景山,在万福亭上再次望向陈总曾眺望的方向。北京中轴线上,不同的时空在此重叠,明清时期的鼓楼、寿皇殿、1950年代的军委宿舍、21世纪的奥运转播塔、奥林匹克景观塔,共同与绵绵远山构成一幅无比美妙的景象(图26)。
[4] 重达. 从节约观点看"四部一会"的办公大楼[J]. 建筑学报, 1955(01).
[5] 文林峰, 文丽摄影.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大楼[J]. 城乡建设, 2021(20):28.
[6] 陈耀宗. 回忆少奇同志视察建设中的建设部大楼[C].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师龚德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7] 龚德顺. 繁荣创作与对中国现代建筑史的再认识[J]. 建筑学报, 1986(03).
[8] 梁思成. 建筑艺术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民族遗产的学习与运用的问题[R]. 北京:中国建筑学会成立大会专题发言, 1953.
[9] 龚德顺. 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 建筑学报, 1960(02).
[10] 邹德侬. 中国现代建筑史[M].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11] 崔愷. 追忆龚总[J].建筑学报, 2007(11).
[1] 陈登鳌. 在民族形式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体会【J】. 北京:建筑学报. 1954(02).
[2] 梁思成. 梁思成全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第五卷233.
[3] 朱波. 两幢豪华的宿舍大楼【N】. 北京:人民日报.1955-3-28.
[4] 吴雅山. 徐徐道来话北京【EB】.
https://mp.weixin.qq.com/s/BNig0AcqF2jLZhWHeRwsVQ. [2018-11-21]
[5] 廉正保. 建筑大师陈登鳌【J】.百年潮.2020(4):84-88
[6] 北京规划建设讯. 陈希同再谈“夺回古都风貌”【J】.北京规划建设.1995-02-08
[7] 张勃. 近二十年来北京建筑艺术的三种风气及其未来动向【J】.时代建筑. 2003(02):12-16
[8] 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J】.建筑学报. 1954(1)
[9] 关肇邺. 再从伦敦看北京——兼谈“夺回古都风貌”【J】.建筑学报. 1994(06):6-10
[10] 陈琳. 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已通过世界遗产中心格式审查【N】.新京报. 2021-12-02
[11] 谭威. 建国十年建筑思潮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06.
图1、6 、7、21、22 于海为摄
图2、3、16、17、19、20、23-25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资料
图4、5、8、9 陈祥飞绘
图10 《梁思成全集·第五卷》图11 https://www.meipian.cn/2ccutc5l图12 《中国现代建筑史》图13 《建筑大师陈登鳌》图14 《徐徐道来话北京》图15 《建筑笔录——黄建才画·建筑》图18 百度地图图26 于海为绘更多相关文章,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