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德绍中国女留学生被杀案】内政部长的位置还能坐得稳吗?

2016-06-10 德国华商



 

全文转自同名博文,博主周磊系《华商报》“深度德国”的专栏作者

 

最新追踪报道

 

我先简单地回顾以及总结一下这几天的主要新闻报道,然后再作一些分析。

 

1.6月4号,男嫌疑犯父母在家后院新开了一家酒吧。次日,内政部长(注: 文中所说的内政部都是指萨安州内政部,不是联邦内政部!)将男嫌疑犯继父,既警察局局长革职(想知详细内容请查看上篇)。理由: 后果严重的信号以及不符合警察局高层人士在道德要求与模仿上的准则

 

2.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简称萨安州)警察工会主席Uwe Petermann对内政部的这项措施没有异议。

 

3.在德绍市以及附近地区并不是首次发生外国人遇害事件。这也不是首发的荒谬事件。据德绍市多元社会研究中心负责人,Razak Minhel称,移民有一种不安全感,另外再加上对警察局和检察院的猜疑。他本人也觉得不 舒适( „Es gibt Unsicherheit bei den Migranten, gepaartmit „Misstrauen gegenüber der Staatsanwaltschaft und der Polizei“. Er selbstfühle sich „nicht wohl“.“)。

 

4. 来自德绍地区的联邦绿党议员SteffiLemke说:萨安洲内政部和司法部在此次(李同学遇害)事件上的行动添加了额外疑问。比如,为什么到星期一才革职警察局局长?为什么德绍市检察院刚开始便说男嫌疑犯父母没有丝毫被调查的依据(„DieVorfälle werfen sowohl mit Blick auf das Agieren des Innenministeriums als auchdes Justizministeriums etliche Fragen auf. Sie lauten, warum der Polizeicheferst am Montag abgesetzt wurde und warum die Dessauer Staatsanwaltschaftanfangs erklärte, es gebe nicht den geringsten Verdacht gegen die Eltern,Ermittlungen behindert zu haben.“)。

 

5.德绍市的黑暗史,比如:

 

a.2000年,一名来自莫桑比克人(名叫Alberto Adriano)被一群喝醉酒的极端右翼分子在该市公园殴打致死。

 

b.2005年,一名来自塞拉利昂的难民(名叫Oury Jalloh)在警察局囚室被火烧死。(注: 此案至今都没有干净地结案,依然还有很多不解的疑惑。)

 

c.2008年,一名流浪汉被杀。

 

d.2012年,一名中国人在距离德绍市25公里外的Köthen市被五名男性虐待。攻击者被审讯,后来又被释放。此事引起大学以及大学生的强烈抗议。

 

现已被开除的警察局局处长之前曾说过: 我们有什么感受并不重要,女留学生的死亡更令人痛苦,因为这是不能弥补的(„Wiees uns geht, das ist jetzt nicht so wichtig.“ Denn der Tod der Studentin sei„viel schmerzhafter, weil nichts wieder gutzumachen ist“) 。但前几天却兴高采烈地开酒吧庆祝。(注: 难道这也是他表达痛苦的方式? 不解。)

 

最有意思的还是《中德意志网》的这篇名为  作出了后果严重的错误„Es wurden folgenschwere Fehler gemacht“评论,作者叫Lars Geipel。注意,这是一篇评论,不是新闻报道。他只代表该作者的个人观点,既不代表该报社,也不代表所有德国人。你既可以同意,也能反对他的观点。

 

核心内容如下:

 

自李同学遇害后此案本身又独立展开了更广的延续,以致引起社会和政治上的爆炸性关注。

 

萨安州的公安机关和司法部门在人们心目中所丧失的信任是非常可怕的。其责任必须要在内政部和司法部中寻找。

 

案件调查过程从一开始就漏洞百出。比如

 

1.距离尸体只有一步之遥的案发现场居然没被发现。

 

2.检察院刚开始所实施的公关工作策略是 „什么都不说“(Nichtsagen)

 

3.一直到《中德意志报》发布消息,报道死者身上发现第二人DAN时才导致男嫌疑犯主动去警局。

 

4.德绍市检察院在对待死者父母的态度上是丢人的。

 

5.比特曼缺乏敏感度。

 

6.内政部长废除男嫌疑犯继父,既警察局局长一职是出于道德和模范上的原因。这个理由成立得合理吗?如果不是内政部的犹豫不决和司法部的不作为,局面或许不会被恶化。当确认男嫌疑犯是谁,他和警局有哪些关系时,有关部门应该当机立断地把检查工作转移到另外一个独立检察院。这样就可以解除男嫌疑犯父母是否干预调查此案的推测。但内政部与司法部严重地低估了此次案件的辐射度。

 

7.如今,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在民众心目中的信誉度已经一败涂地,现在能做的也只是限制损害。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出真相,将真凶绳之于法。为了今后杜绝重复类似的难堪状况,公安机关,司法机关和有关部门的危机处理和公关工作都必须要反省。

 

现在轮到我分析了。既然是分析,这也只是表达我个人的观点。你可以同意,但也可以反对。

 

整体上讲,我很认可这位评论员的观点。我在过去篇幅中也提到过。比如,司法部的不作为行为有可能会引起司法丑闻便是其中一说。但司法部不是我今天想说的。今天想聊一聊内政部以及内政部长在此扮演的角色。

 

首先,一切要从比特曼的新闻发布会开始说起。自新闻发布会后,内政部把德绍市警察的调查权转交到哈勒市警察局。毫无疑问,这个做法是对的。如果内政部长Stahlknecht不这么做,大家必定更加怀疑德绍市警察局对此案调查的独立性,因为嫌疑犯的继父是局长。但是,仅仅转移警察局,而不对男嫌疑犯继父作调查便很难让人理解。

 

第一:  如果不对作为局长的继父调查,就意味着他没有可疑之处。那么可信赖的具体依据又是什么?关于这一点,内政部尚未具体声明(最起码我没有看过类似报道!或许有,但被我看漏了)。

 

第二: 转移警察局是为了保证调查的独立性,不代表德绍市警察局所有人员都是嫌疑犯。针对男嫌疑犯继父调查既能起到避嫌的功能,又可以避免遭到公众舆论(不必要)的猜忌。它不代表男嫌疑犯继父一定有嫌疑。初步调查不等于定罪!某非其中有难言之隐吗?我想,其中一个原因或许是内政部长严重地低估了该事件的范围。在今天(6月9号)中午召开的议会内政委员会会议时 -假如内政部长亲临现场 – 各党团的议员们会质问他,让他给出有说服力的答案。为什么刚开始只转移了警察局,而没有针对男嫌疑犯继父作调查?

 

第三: 如果内政部长给出的理由不被议员所接受。他们很有可能对他施加政治上的压力。(这里务必要注意一下。据我所知,绿党议员Sebastian Striegel(我上周专门对他做了采访)将在内政委员会会议上质问内政部代表(有可能还是部长本人)。他到时候的态度会是如何我不清楚。毕竟他们两人都同属联盟执政党,在一条线上。但是,左党党团(在野党)的态度便不会那么温和。社民党(联盟执政党)保持什么态度我至今未知,也从来没有看到类似报道(据我所知,社民党至今还没有对此案公开表态过)。《选择党》(在野党)的态度暂时不祥。)政治压力也有大小之分。这个要取决于议员们的态度和决心!据称,在上次萨安州议会大选时,现任内政部长一度被视为该党首席候选人。这就意味着,他将来有可能会成为州长的接班人人选之一。

 

第四: 为何内政部长在周一才革职男嫌疑犯继父的局长职位?(理由是道德和有失模仿行为)。他现在才开始说,马格德堡检查院已经采取调查,其父母是否有包庇的嫌疑。万一被查出有嫌疑依据,并且被证实,那么最终由谁来负责呢?换句话说,男嫌疑犯继父曾经的确干预过针对他继子的调查工作。今后或许还会被判刑。那就意味着内政部长包庇了一名罪犯的说法便成立。接下来又会如何?我可以试着作个推测:

 

· 内政部长还有威严继续出任该职位吗?

 

· 这种失职会让人产生对他判断力以及能力的怀疑

 

· 选民还会接受他吗?他还有更远大的政治前途吗?

 

· 总之,他的位置还会坐得稳吗?

 

(注: 以上均是我的个人假设。不排除假设有误的可能。)

 

简而言之,在今天中午11点钟举行的内政委员会会议后或许有答案。由于此案存有太多的疑点和巧合,对很多事情以及案件的发展无法做精确地推测。也是因为它本身的无法预测性,那就表示万事皆有可能。

 

在此我还想说两件事:

 

第一: 上周末在柏林举行的李同学追忆活动期间某位参与者接受德国记者采访时说道,由于默克尔总理将在6月12号访华,他不希望此次事件影响到中德外交关系。我并不反对别人对某事发表个人意见。我想说的是,我不赞同这句话。至今为止,李同学遇害案件还远不至于上升到国家级层面,影响到两国外交关系。中德两国的友谊之船哪那么容易翻?我强调: 是至今为止。我有以下理由:

 

1.目前主要怀疑男嫌疑犯父母是否干预调查而已,即便他们两都是地方性警察。

 

2.调查还在初期阶段,距离结案还远着呢。德国注重法律程序, 也会按照法律程序走。比特曼犯了错误,但他已经下台了。除此之外,我还看不出在程序上哪里有歧视死者的做法。

 

3.地方性公安和检查机构的表现让人怀疑和质疑。但是州立总检察院,内政部和司法部已经介入此案。他们又没有说嫌疑犯无罪,包庇嫌疑犯。

 

4.现在议会也介入了。(希望)他们能起到监督的作用。

 

5.德国所有媒体对此案持有批判性态度。《中德意志报》甚至天天追踪报道。我至今还没听说过哪家媒体报道说此案是没有疑点的。

 

6.华人对此案也提出很多疑问。在德国各大城市最主要的地点举行追忆李同学活动。我似乎还没有听到类似活动被哪个市政府所拒绝的。

 

7.说穿了,他首先是一起德绍市公安和检查机构丑闻,其次是萨安州司法和内政丑闻,还算不上全德国性丑闻。当然了,在国际舆论上,此次案件会影响到德国的形象。仅仅从形象上的担忧而言,谁最怕?德绍市最怕。

 

总之,它目前还不会涉及到中德外交关系!

 

第二:  自从李同学遇害后,很多城市都举行追忆活动。因此在微信上建了很多活动群。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它在某种意义上也体现出了在德华人的公民社会。这个值得我点赞!很不幸的是,我也看到让我非常失望的一幕。居然有人在追忆李同学活动群里发广告。广告词的第一句还是以来此接地气开头的。我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反应便是: 你真TMD无耻(抱歉,我说脏话了)。多余的我也不想说,大家可以自己想象。希望今后大家避免类似愚蠢的动作。

 

原文出处:

 

1.   http://www.stern.de/panorama/gesellschaft/mord-in-dessau--das-sind-die-grossen-raetsel-6887552.html

 

2.   http://www.berliner-zeitung.de/panorama/mordfall-yangjie-li-dessauer-polizeichef-unter-vertuschungsverdacht-24186642

 

3.   http://www.mz-web.de/dessau-rosslau/yangjie-li---leitkommentar-zum-mordfall-es-wurden-folgenschwere-fehler-gemacht-24188310




专栏作者周磊之前的报道请点击:

【中国女留学生被杀案】总检察院的决定有哪几层含义?

【德绍中国女留学生被杀案】柏林追忆活动(及组织者名单),追踪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