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高一飞晚妈妈:遇名师见智性
遇明师见智性
飞晚妈妈
《五灯会元》曾言“燃灯者,破愚暗以明斯道”,人的一生中,最庆幸的莫过于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遇到明师,她可以让你在惶惑的现实空间里,不再迷惘,不再恐惧,坚定地听随内心的声音,走向属于自己的方向。史老师予我,予飞晚皆有照亮的意义。
事实上,我已记不得什么时候或从哪里知道史老师,只记得从她的博文,她的微博,从她的书籍里极力的汲取营养,彻底颠覆了我的教学观。教育,首先应是一种唤醒,更是一种生活!这其间,有生命拔节的美妙声音,有思维碰撞的耀眼火花,有师生真情交流的馥郁芬芳。这在史老师的写作课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她是如何做到让孩子们从“无话可说”到“不吐不快”呢?
这与史老师的教育理念不可分割,即尊重每一个生命。她遵循了尊重孩子的发言权的原则,把说话、写作的权利归还给孩子自己,让他们成为自己写作的主人,鼓励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书写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不矫饰,不虚伪。有了这一前提,孩子们就有了欲说的冲动。然后再引领他们去感受生活,思考现实,做一个有温度也有深度的社会公民。
在这次寒假论说文读写课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史老师的功力。
且看这一课程选用的素材:
第一讲:上官木子《人文素养比数理能力更基础》、龙应台《政治人的人文素养》
第二讲:龙应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曹德维《角色意识与主体性》
第三讲:柏扬《丑陋的中国人》肖雪慧《公民诞生的条件》
第四讲:赵汀阳《精神的故乡》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第五讲:勒尼.德汉德《自由的精神》 林达《罗伯特议事规则》
第六讲:富兰克林 .罗斯福《论四大自由》 林贤治《自由与恐惧》
第七讲:郝铁川《论法短文两篇》李金声 蔡玉明张丽钧 三则故事
第八讲:李永君《欧洲人的权利意识》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
第九讲:高健平《帕尔梅墓前的沉思》丁林《美国的希望工程》
谢泳 吴兴人 余杰 短文三篇
第十讲:黄仁宇《孔孟》鲍鹏山《黑暗王国里的残烛》(节选)
梁治平《传统文化的更新与再生》 余世存《汉语的人心》
当我们看完这个书单时,很难想象这一寒假这些初高中学生,浸染在如此丰溽的土壤里,会开出怎样丰饶的花。史老师以这些精神高地引领孩子们去思考“人文素养的养成”、去直击社会现状“雾霾环境污染状况的认识”、转而思考“人是会思想的苇草”,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你有思想,有灵魂,让孩子们努力成为有独立意志的青年。我想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最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应该让语文课,成为一门有意义的课,成为思考开始的地方,成为智慧和人性流淌的港湾,成为引领学生拥有精神勇气的动力所在。
对于我家孩子而言 ,史老师是一个让自己活得很灿烂的人,她真实,她自信,她有激情。课堂上的歌声,温婉的上课语调,爽朗的笑声,让孩子觉得可亲可接近。飞晚是一个有想法,思想较锐利的孩子,常有得不到理解认可的苦恼。而参加了史老师的网课后,仿佛找到了知音,有一次很认真的对我说“史老师,理解尊重我”,当我听到这些话时,无比感激又无比庆幸。
寒假的课程她一次都没有落下,包括除夕夜,早早的等在了电脑旁,聆听读书会。寒假里史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认真思考,全部完成。且写得不亦乐乎,声称这是她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听说有春季课,立马要求我们替她报名,买来相关的书籍,只是开学后学业较重,无法全心全力的完成课程的学习。
但我相信那里有她愿意付出,值得学习的精神归属之地。我从我们间的交流中已“看见”她思想的拓展,她会觉知自己不能沉迷刚刚获取的成绩或排名,会去追问活着的目的。史老师春季中学生综合读写课程中关于生与死的抉择,关于人生价值观的思考及引领正潜移默化的进行着。
我常想,一个被点燃的生命,会有多么强大的潜力去实现自我的价值。教育的意义不就是如此吗?当我们悲叹体制内各种弊端时,可想我们可以为我们身边的孩子做些什么,哪怕是一句话,一本书,一堂课……
写在后面
伴随着薛之谦的这首《绅士》,让我们跟随飞晚的这篇“简书”,一起重温我们的寒假中学生论文读写课《叩响命运的门》之1月27日之赠送课《鸡窗开书卷,读书迎新年——读书过除夕》:
请习惯于这种妙不可言的相逢
飞晚
五湖四海,大江南北,我们为何如此邂逅?仿佛是一场妙不可言的等待,等待一个钟声的响起,于是我们开始了一场妙不可言的相逢,用文字相逢,用信仰相逢,用我们柔软的声音相逢,用我们的温度,点亮了谁的心……
借我一场年华,借我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借我温软的思绪,借我一个夜晚,那是最后的夜晚,我们走向了明天。
我执拗如谁,安静如谁,噙含纸墨余香的温度。于是,我们走近了一个有着温和星光的良夜。
———题记
在身旁电视机上嘻嘻哈哈热热闹闹播放着喧嚷的春晚,我早就已经厌倦了,为那图一时喧闹而藻饰的人群,灯火芬芳,我们似乎一直遵守着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守夜,守着春晚的夜,待那十二点的钟声响起。今夜,却不同而特殊。我本俗人,我不求高大上的过年方式,而今夜,着着实实是一场妙不可言的相逢。
01
明恩溥 《话说中国人》
这是读书会的开场白,老师挑选的是“知足常乐”这一篇章。
知足而常乐,是对我们这些热情容易冲昏头脑的年轻人很好的提示:这并不是说要安于现在,不求进取,而是一种温和的态度,不激进,不偏执,或许在我的理解下,更是一种享受当下,专注当下的心态。那么话说中国人,我们的弊病便是总是行走在命途的两端——过于“知足常乐”的人懒惰而形散,没有追求,自甘卑屈,那些嘴上说着从不“知足常乐”的人,却总是猛而激进,思虑过多,贪欲太多,而后误人误己……
我们常常以一种保守的姿态出现,即人生本该波澜不惊,水过无痕,我们按照别人给我们的轨迹长大,也就别人给予我们的规则下“常乐”,我想,我们该去追寻一种真实的快乐,只有如此,我们才可在到达内心愉悦时而真正知足……所以,我们需以一种合适的精神而存在,即知晓何时应该知足,而何时应该抛下知足的桎梏,而对于这种精神,我想我们应该成为自己的精神领袖,我们该知道,我们的生活,不是安放于纸间,也不存活于他人的口中,我们该将自己灼热的目光投身于我们有知的命运里,那才是自己知足常乐的生活。
02
土家野夫 《江上的母亲》
其实我不曾读过野夫的作品,而对于那个时代的疮痍和悲伤,我也不曾,也不能够去体会一遍了。我想历史也不会再次重演那段——偏执到极点,冲动、盲目而疯狂的岁月。有人评论,这篇文章让他们泪流满面,把泪流进心底……
这是一篇萦怀于心而又一直不敢动笔的文章,是心中绷得太紧以至于怕轻轻一抚就砉然断裂的弦丝,却又恍若巨石在喉,耿耿于无数个不眠之夜,在黑暗中撕心裂肺,似乎只须默默一念,便足以砸碎我寄命尘世这一点点虚妄的自足。
——土家野夫
寄命于尘世,我们有太多无可奈何。冰冷的水域中,投江丧命的母亲,仍在记忆中带着温暖和倔强,决绝的性子,注定了这终将是一个悲剧。她一生在剪断一种与国民党军剪不清理还乱的关联,而终将失败。家族中军人的戎马生涯,是这个女人悲苦的溯源,是孤苦的一生。她与她的父亲,恩断义绝,却不想在这个男人丧命后为他扶棺的人,是自己的被父亲抛弃的母亲……
你是不是军阀的女儿?
所有的真情,人性下的温度,都被这句话冰冷地覆盖,一个身份,一种血缘。生前遭受的迫害和耻辱,岂是所谓的平反能够偿还?
她的悲苦仍在继续……丈夫病重,儿子入狱,这个为了共和国事业不断奔走的女人,终要面对丈夫苟延残喘的生活,还有儿子不得不整日空对高墙无望——她真的已经衰老了,她害怕孤独,无常的一生耗尽了她的一切……她终于走了,却走失在自己的家国,走失在浩荡的深江。她清高的不苟世俗的一生,也会从容而尊严地赴死,那是她最好的归宿,也是她最悲的结局。
在经历了她坎坷备尽的生涯后,毅然地走向了深秋的长江。她是怎样走向那亘古奔流的大河的,她最后的回眸可曾老泪纵横,可曾还在为她穷愁潦倒的儿女忧心如焚。她把她的神圣母爱撒满那生生不息的浩荡之水,然后再将自己的苍老骨肉委为鱼食,这需要怎样一种勇毅和慈悲啊。她艰难的一跃轰然划破默默秋江,那惨烈的涟漪却至今荡漾在我的心头。
钥匙就在阳光里,而她永远走在了阴沉的浪涛下……
03
威廉^德廉谢维奇 《优秀的绵羊》
在反反复复惊叹《优秀的绵羊》思维之深刻,视角之独特时,“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深深印入脑海。钱理群先生曾经说过:“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确实,我们整个教育体制正在培养一群有毒的罂粟花,他们正马不停蹄地朝一个方向追求,而终将会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是不是行走于体制尖端学生的弊病?或许是的,我们试着将他们物化,寻求一个充足的平衡点和共同之处,他们看似精致地对生活有所追求,而整个评判体系给予我们的目光常常是狭隘的,所以浸润多久后,我们便只能看到自己,剪断自己的不合之处,打磨得几乎完美,符合标准。我们迫不及待地寻求结果,和结果背后的肯定,我们常常拼尽全力,急功近利,而不知体味生活和学习中的滋味……
哗然声下,理想主义的光辉何在?那么,一群拥有着理想主义的老师终究会擦着黑暗边缘带来光明,我们也会看到他们,重视他们,不禁被深深吸引。也许,存在的意义是人文所需,是我们的迫切渴求。
2017.01.28 21:50
是的,你没有看错。
除夕之夜,我们来自天南海北110人,一起分享大家所读之书,囊括古今中外,历时146分24秒。这节读书课,已经播放462次。而飞晚同学这篇随笔,是在次日晚发在简书上的。除夕夜之次,就是春节呐。
古人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呀!
再来欣赏一篇飞晚同学在我们的寒假课程结束、春季中学生综合读写课程上了前3讲之后,新学期的3月考场上一篇考场作文吧,满分60分,你看看你给多少分?
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朱向父母坦陈了自己酝酿很久的一个想法:辞职回家和父母一起养螃蟹。父亲觉得小朱好不容易读完大学,当了大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待遇又好,工作又体面;如果回家养螃蟹,这些不都白费了?母亲则建议小朱先跟着他们到蟹塘去体验一下。小朱抓了一天螃蟹,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蟹的辛苦。不过,他仍然觉得发挥自己的专长,做“电商”卖螃蟹也很有前景;如果成为镇里第一个卖螃蟹的大学生,也是挺光彩的。
角色&主体性
飞晚
传统观点看,小朱读完大学放弃安全可靠且前途光明的工作,选择“卖螃蟹”的工作,这之间观念思维偏差太大,简直有些不可理喻。而我则欣赏他难得可贵的精神品质,从某种意义说,他突破了世俗枷锁的牢笼,就像《优秀的绵羊》中提到“精神勇气”一词,意指以最大限度跳出固有生活,为自己争取活着的最大价值化。
作为社会中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们俨然被时代的潮流裹挟,有太多心不甘情不愿,而无奈地随波逐流,我们在一种体系中建立且固守一种体系,以此来评判我们的价值。然后在众人的说辞中,掩饰自我的感受和想法,去做那些看上去的“光彩”的事,成为大家“仰慕”的人。于是我们被定义为各种角色,分布在行行业业。记得曾德雄在《角色意识和主体性》一文中,就强烈地批判了这种因缺乏主体性,不知自己为何物的社会现象。
小朱的所作所为,是自我意识的觉醒,追寻自己主体性,摆脱角色的过程。他抛弃了标签化的工作,并从角色中挣脱出来,省视自己的心之所爱。养螃蟹似乎是一件不成功没有出息的工作,不过又有什么关系?一个人的价值,首先必须从自己真正获取自我认知感和成就感的事出发,而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化的角色带来的荣誉感。努力寻找自我,复活一个真实有个性的自己,已然成为互联网时代青年的新追求。
那么,既然选择了一种“去标签化”的工作,谓精神勇气做出突破,该如何做,怎样规划,以最大程度实现自我的价值,这才是实现自我主体性的真实的意义。
观小朱的行为,让人敬佩他的眼光和智慧。这让我想起了北大才子卖猪肉的事例,没有智慧和目标,做任何事都是徒然,无法实现自己的主体性。像其卖螃蟹,与电商相结合;北大学子卖猪肉,与京东签约,卖到全国第一,并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我想这就是做事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做事情具备新眼光,并且能做到极致,在当今社会中必须拥有的品质。大凡成功者身上都具备了这种大眼界以及内在的慧能。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炜玮,她强烈感受到熟悉的汽车和出行行业正在面临巨变,“汽车其实是一个移动的电脑,但为什么说我们汽车的人机系统那么的老旧,用的还是CD机,还有很多密密麻麻的按钮。但我们用的手机却已经如此智能。”,就毅然辞去大家都无比羡慕的记者职业,启动了摩拜单车的研发,给城市的出行带来了新的健康的理念。胡炜玮看到了时代前行过程中的未来的视野,且将共赢共享的互联网时代的白色思维演绎到了极致。
由此,我们应摒弃作为一个别人的角色活着,应作为具备自我意识主体性的人而活着,这样,我们才有精神的勇气和做事的能力去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如何去实现自我价值也并不容易,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应发挥自己的新眼光和专长,去走自己生存发展的新模式。
怎么样,这篇考场作文,你打多少分?
我来透露一下,飞晚此文可是得了最高分哦!
此外,你们有没有发现,从1月到3月,三个月过去,飞晚的行文发生了一些变化?
封面题图,是飞晚和她的小伙伴们,哪个是飞晚?
欲揭开此谜,何不来我们的课程中,与飞晚同学?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报名跟史老师中学生综合读写课程第一期
“第一期?我想参加寒假的可以吗”
——寒假即将满额,报名从速——
欢迎加入我们的QQ群:455754276
咨询课程,日常交流
彼此支撑,互相取暖
请习惯这种
妙不可言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