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佳作展台】开启智慧之门,直面现实苦痛——中学生综合读写课第一期 第11讲《海边的曼彻斯特》作业展

孩子们 体验大地 2019-10-12

点击上面蓝字体验大地关注本公众号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报名 史老师中学生综合读写课第一期


  今天,分享一下 春季中学读写课 第十一讲 成为和谐发展的人《海边的曼彻斯特》的课后作业。


第十一讲作业:


1、重看《海边的曼彻斯特》,关注每个人物的肢体语言、透过细节体会人物的内心,选择2-3个人物进行人物形象分析,题目自拟,不少于1000字;


2、预习加缪《西西弗斯神话》(有很多种版本,推荐杜小真和沈志明译本,上课会以杜小真译本讲读);罗曼罗兰《巨人三传》出版序;何怀宏《把握你自己》(选自马小平主编《叩响命运的门》p532~536),准备5月13日《西西弗斯神话》。




海边的曼彻斯特

Manchester by the Sea

导演:肯尼思·洛纳根

编剧:肯尼思·洛纳根

主演: 卡西·阿弗莱克 / 卢卡斯·赫奇斯 

上映日期: 2009-12-25

评分:IMDB 8.4 豆瓣 9.1

剧情简介

  李(卡西·阿弗莱克 Casey Affleck 饰)是一名颓废压抑的修理工,在得知哥哥乔伊(凯尔·钱德勒 Kyle Chandler 饰)去世的消息后,李回到了故乡——海边的曼彻斯特处理乔伊的后事。根据乔伊的遗嘱,李将会成为乔伊的儿子帕特里克(卢卡斯·赫奇斯 Lucas Hedg es 饰)的监护人,李打算将帕特里克带回波士顿,但很显然帕特里克并不愿意离开家乡和朋友们,但李亦不愿在这片伤心地久留。 

  原来,曼彻斯特埋藏着李的一段绝望的回忆,他的过失使得两个女儿葬身火海,妻子兰迪(米歇尔·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饰)亦因此而离开了他。此次重回故乡,李再度见到了已经再婚并且即将做妈妈的兰迪,与此同时,帕特里克那失踪已久的母亲艾丽斯(格瑞辰·摩尔 Gretchen Mol 饰)亦联系上了帕特里克,希望他能够成为她的新家庭中的一员。 ©豆瓣




论人,论人生

——看《海边的曼彻斯特》有感

文/ 庄生晓梦(初一)

  《海边的曼彻斯特》一部不像电影的电影,我只能这样去评价它,他代表一类人,一种人生。

  李曾经是多么快乐,但是却因为一个意外,而永远变得冷漠。我为他伤心,又为他的不小心造成家破人亡而惋惜。乔伊想让他走出这个阴影了,让他和小帕相依为命。李却走不出来,他做不到。《海边的曼彻斯特》这部电影没有结局,这是一个人生,只有结束也不能能领悟这个世界。

  我注意到李哭了——是因为他的哥哥,而他笑了——是因为小帕。我以为,李已经走出来了。他却没有注意到,他自己走出来了。他的心门早已打开了,而小帕是这把钥匙吧。

  李在电影中翻了许多白眼,每一个意义却不一样。有人说李在装高冷,他是在装。在他心中最重要的人是乔伊和小帕。他是对小帕真心地爱待,他有他的喜怒哀乐,李之所以打人,是想挨打,他不放过一个被挨打的机会。他,在忏悔,一直在忏悔,却在忏悔中而走不出来。而我却以为他只是想打人发泄,我想我之前误解他了。

  电影中的小帕却是另一种人。他的生活十分真实,十分充实。他在篮球队,也在冰球队,他还有一个自己的乐队,他的所有朋友都在曼彻斯特,他有两个女朋友。他一周两天在船上打工,积极面对人生,和叔叔李的颓废的人生完全相反。当他说这话时,我认为李实在不应该将他带到波士顿。没错,最后李尊重了他的选择,将他托付给了乔治。

  在电影前面部分,我对小帕的行为感到愤怒,又十分不解。他的父亲死了,他却不难过。直到他看到冻鸡而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在冰柜,他的所有伤心爆发了,这是我才明白他不是不伤心,而是因为要装成快乐吧!

  “快乐是不要钱的,而快乐却能带来钱所不能带来的舒心。”记得这是一个清洁工的一句话。我们的快乐大都是装出来的吧!我们的人生既像李,又像小帕。

  乔治是乔伊和李的朋友。他是我认为的真正的忠心朋友。我的朋友很多,真心朋友却几乎没有。我没有一个能了解我的朋友,我也没能去了解他人吧。

  乔治不一样,我在看电影前后。我一直认为李不了解乔治,而乔治却处处帮助李。这才是真心朋友,我每每看到这些场面。我的内心总是要感慨,有一个朋友,一个真心朋友有多好啊?

  《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的每一个人都代表一类人,一种人。《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个小型的世界,在一定区域内的一个世界。同是世界,却比《楚门的世界》更加真实。如果说楚门是一种人生,一个精神;那么海边的曼彻斯特就是一个世界,一个人世间的投影。

  史铁生写到:每一个有激情的演员都难免是一个人质。每一个懂得欣赏的观众都巧妙地粉碎了一场阴谋。我想:演员是可以和观众互换的。我的生活如同演员,每一天都在演戏;而我又如同观众,观赏着别人的表演。人生及时如此,我想我的人生是与他人不一样的,是独一无二的。


  这世界最难打开的锁就是心锁。亲爱的孩子,你已经看懂了这部电影!




痛苦可以使人成长

文/疏克勒茜•亚隆•伊斯多维尔

  在海边的曼切斯特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三种的痛苦。李是电影的男主角,卡西在演的是汇聚所有悲痛与一身的男人,对这个世界毫不留恋,眼神空洞没有焦点,他的悲痛又有谁能懂?因为自己的过失,忘记把防护网放上;因为自己的好心,多添加了几块木材;因为自己喝了酒,不能开车回家。一系列的原因,而导致了,接下来的悲剧的发生。李在一开头就出现了,但是他的眼神好像没有焦点,对这世上好像没有什么值得他留恋了,随时都可以死去。像一个死活人的感觉,他好像受尽了天下的痛苦。李是一个善良的人,正是因为他太善良了,所以他不能接受自己的过失。他不能原谅自己。所以当警察说他可以走的时候,他一脸疑惑。所以他到酒吧里喝酒,面对美女的搭讪无动于衷,却对两个陌生男人的讨论大打出手。他想赎罪,只有别人打他的时候才能感到一点点释然,酒醒了之后又陷入的心魔的深渊中。最电影的最后,他对侄子的邀请说到:“我做不到。”他还是做不到从痛苦中走出来,也许对他来说,与痛苦和解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吧。

  小帕是李的侄子,也是李的哥哥的儿子。在他得知父亲的去世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反应,父亲去世之后还在想着如何和几个女生发生关系,父亲的遗体看一眼就离开了。让我在看电影的时候感觉到不满,他到底爱不爱他的爸爸?当我看到小帕打开冰箱的时候,终于忍不住痛哭。我终于明白了,他在逃避,他又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迟迟不去看他爸爸的遗体,是因为他太爱他爸爸了。不过小帕很快从失去爸爸的痛苦中走了出来,他有两个女朋友,有一只乐队,有一艘爸爸留给他的船。他也马上走进了新的生活。

  兰迪是李的前妻,因为丧失了孩子的痛苦与李离婚了,但是在电影的开头或者是结尾,他们都是彼此相爱的。但是孩子的事情成为了导火线,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动,她慢慢的淡忘了,她有了新的家庭,新的孩子,新的丈夫,她慢慢走了出来。

  我事实上并不喜欢看这类的电影,因为太过于深沉,阴沉沉的气息总觉得很不舒服。不过我也要懂得欣赏悲剧,不是所有悲剧都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悲剧可以让我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有时痛苦也会使人成长。


  人对痛苦的反应不尽相同,李成为“活死人”也是其痛苦的正常反应。但是,痛苦不一定会使人成长,更多的是让人麻木、颓废,甚至死亡。我们要尽量避免痛苦,虽然有些是痛苦是避免不了的!还记得课上最后我们一起分享的周国平关于痛苦的那些文字吗,不妨再去回放一遍。




《海边的曼彻斯特》

人物形象分析

文/狼图腾(初二)

  海边的曼彻斯特,首先,是一部很有套路的电影,其中很多细节都可以体现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情节,伏笔。如果不用心去看的话,恐怕是看不懂的。

  首先最有套路的一个就是故事的主角李。影片中许多地方所展现出的细节,都一点一点的把李这几年的生活渐渐还原了出来。首先看这部影片的开头部分,李与他的哥哥和侄子在曼彻斯特旁的海上开着船,场面一片祥和,至少这时候是祥和的。但紧接着,就是李在那位老人家里修水管,这时候的李,不苟言笑,面对老人的疑问和倾诉,始终没有表达任何自己的情绪。就只是修水管,似乎在他的眼里世界上就只剩下了修水管一件事。这就是对一位求助者的冷漠,还有对后来的夫人修灯,虽然老妇人在一旁打电话,但李似乎压根就没听见,只是专心致志的修灯泡,连镜头都把李给虚化了。以及后来的姑娘,李对于她的情感,就像是没有看到一样,把它当作一个普通的顾客来对待,连姑娘给的小费也是连眼睛都不眨的就收下了。还有做后一个妇人,明显的是一个有毛病的人,一个故意找茬的人,但李对于她的挑衅,甚至没有动怒只是不温不火地回答,甚至在最后已经渐渐开始发火的时候,也只是不温不火的讽刺了一句。似乎天下万世就没有一件事可以入他的法眼的,在酒吧里,他的衣服被人泼上了酒,他却依旧不放在心上。可对于两个陌生人的指指点点却赶到了无法忍受。证明了它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人,只是不愿意把感情浪费在这些无聊的人身上。对于那两个人的大打出手,似乎也只是情绪的发泄,也应该是心里有鬼吧。

  第二天,李在门口铲雪,接到了一个电话,然后他立刻回到了曼彻斯特,李在路上不断的回忆,证明他的心里是很着急的,但他依旧只请了一个星期的假。难道是他不想放假吗?这里就是设下的一个疑问。李到了医院,前脚刚出电梯门时,先是跑了两步,却有快步走了起来。这似乎证明了,他在恐惧。他害怕自己的哥哥就此离世,又想早些知道结局,所以很紧张,所以他连话都不让别人说完就问出了自己的问题:“他死了吗?”他是那么激动,以至于连一旁刚出来的医生也紧张的一会把手放进口袋里一会又掏出来。

  在医生领他去往太平间的时候他看着自己的哥哥,先碰了碰他的手臂,本来想抱住他,但却没有温度,所以他犹豫了一下。然后俯下身来拥抱了一下哥哥的身体,最后靠在了哥哥的耳边似乎是亲吻了一下,又似乎是耳语了几句。留下了几滴泪水,也就只有在这个时候留了一点泪。而在人前,他的脸永远是木头做的,虽然悲哀,但绝对看不出山崩地裂的悲痛。而他对于其他人的对话,也似乎只是例行公事,毫无感情。

  随后,他见到了自己的侄子,两人刚刚见面,一直是棺材脸的李,破天荒的安慰了钱德勒,还问他要不要去看自己父亲的遗体,最后还分析了理由,虽然两人没什么好话。但李嘴里说出来的东西,也终于带上了一点情感。

  后来,李在餐桌上与殡仪馆谈价钱的时候,因为几块钱于殡仪公司纠缠了半天。仿佛连着几块钱都不愿意多出。再到后来的与殡仪馆的负责人对话之后,只知道了自己的哥哥暂时还不能下葬的消息,虽然脸上依旧是木头一般,出门以后连车也找不到了。更是与自己的侄子吵了一架。直到最后,钱德勒质问李为什么不让自己的父亲换个墓地的时候,李的理由是,自己的哥哥就把墓地买在了那个公墓,所以换不了。似乎里是挺无情的,但从他找不到车,等一系列反应来看,其实他还是在意的,只是情况所迫,实在是手头拮据,所以不得不小气一点。

  对于李的态度,其实他是不想收养自己的侄子的,因为当初他自己的孩子就是因为他而死在了一场大火中,当他在警察局做完口供的时候,他一出门,靠在了墙上,却突然抢走了警察的枪,试图自杀,但由于心情太过激动,以至于忘记了上膛,逃过了一劫苟延残喘,妻子也因此与他离婚。所以他逃离了曼彻斯特,想离开这片伤心之地。自然不愿意回来,更不愿意当监护人。但他哥哥希望他能从那场大火中走出来,所以才用了这种方式。而被逼到墙角的李,也因此对钱德勒没有什么好气,但他从语言中透出的关心,却是假不了的。而他对钱德勒的态度的转折,也就是从呀站在墙柜面前,卖掉了四把枪,而为钱德勒的旧船,它曾经想要卖掉的船,买了一个引擎。从此,这两个人的关系才真正好了起来。

  再来讲讲李的哥哥,他知道李的性格,更知道在发生了那一场大火之后弟弟的改变,所以他才劝弟弟一定要把自己住的地方弄出个家的样子来。他也知道弟弟如果不会到曼彻斯特,心结是无法解开的,所以他立的遗嘱,逼迫着李不的不会到曼彻斯特,同时居住在曼彻斯特,最后再作为一个父亲代替他带孩子,还未李把一切全部安排妥当,连搬家费,抚养费等各种费用全部安排好了。这等算计,这等关心实在是让我感动不已。当然最后的结果,却实如他所计算的,成功了。

  最后来看钱德勒,钱德勒在自己的父亲确诊心脏疾病之后,脾气就变得有些暴躁,在冰球训练的时候就可以看出,即使别人是有意撞他,但他却也是瑕疵必报的撞了回去。钱德勒在小时候就是认识李的,同时在发生了那场大火之后整个曼彻斯特的人对于李都颇有微词。再加上常年都不来往,自然是越来越生疏再加上李的性格在那一场意外之后,有些孤僻极端,能够接近他的内心的人着实不多。再加上李对于哥哥的后事,表面上是漠不关心的,所以钱德勒对于叔叔,已有些排斥,二觉得眼前的叔叔和以前的叔叔变得不一样了,以前的叔叔和自己是那么的亲近,但现在虽然还是关心自己,但却没有了以前的幽默活泼,没有了生气。想一个死人,浑身散发着压抑的气氛。再加上李有一些固执,自然一开始不太讨钱德勒喜欢,也属正常了。

  所以,李与他的哥哥还有侄子,三个人其实可以算得上是相依为命,虽然嘴上都不说,但感情却还是在的,这也就是他们三个的共性吧。


  以你的能力,完全可以取一个更好的题目,相信我!试试看!

       另外,“套路”可不是这么说的,这么好的片子,怎么能说是很有套路呢!





活着,亦是精彩

——读《海边的曼彻斯特》

文/周真旨(初二)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因此,活下去,亦是精彩。

  《海边的曼彻斯特》讲述了李如何去忍受现实给予人们的巨大苦难,也讲述了李与他的命运之间的交集,最重要的是讲述了人首先要有活下去的勇气。只有你活下去,才能像史铁生一样思考怎样去活,为何要去写作,才能有资格看到生活中这么多动人的细枝末节,去欣赏鲜花,去聆听春雨。否则,一切都是空想。

  时光,不管是动荡还是平静,它总是能创造神奇,并把这些神奇又悄悄掩去。动荡之中,李的痛苦与绝望是尤其让人撕心裂肺的。你无法想象,上帝在给了李多么完美的家庭与生活后,又是多么狠心,多么无情地亲手用最残忍的方式摧毁了着一切,这难道是李的罪孽吗?不,他是无心的,更是无辜的。怎么能让他来承担这全部的责任,让他最深刻地体验家破人亡的痛,最后还不让他走出命运的枷锁,这时,我的心就像被剜了一刀一样的痛。李忏悔着,自责着,他宁愿以挨打的方式来赎罪,派遣愁苦,也不愿在乔治和小帕面前痛哭流涕来寻求安慰,更没有勇气去告诉兰迪自己内心的痛,他选择了独自默默承受。这对自己是极残忍的,就像上帝对他一样。或许,他也早已麻木,没有知觉,从不外露。如同用厚重的棉被把自己紧紧缚住,隔断了与外界一切美好事物的联系。平静之中,他的生活是没有一点儿人情味的,根本原因也是他不敢面对过去,面对现在,面对将来。无论是急需帮忙的求助者也好,充满喜感的唠叨者也好,热情激荡的爱慕者也好,脾气极差的神经质也好,他都公事公办,面不改色,全然没有一点个人感情。这难道不像一个机械化的人吗?他的冷漠和平静于无声无息中换来了人们的痛心与惋惜。看似平静,实则深厚,宛如渗入泥土中的老酒。

  如此看来,李仿佛是懦弱而无追求的,但他又是不乏坚强的,至少他活了下来。正因为他选择活着,而没有真正选择自杀,他才能体验与小帕的共同生活,尝试着回到故土,稍稍融化内心的坚冰,

  小帕的生活是与李截然不同的,他的生活就像画卷一样多彩。他有爱他的女朋友与爱慕者,爱他的同学与老师,还有他爱的冰球队与乐队,因此他的情感是丰富的,他的性格也不是冷漠的,而是开朗的。他可以凭他孩子的身份肆意妄为地玩,也可以不顾现实的一切,一开始,他给大家留下来就这般孩子气的印象。可直到后来,才发觉,我们想错了。到底他还是与李有相同的地方。他那么高尚,受大家喜爱的父亲去世了,母亲更不曾亲切地陪伴着他,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已然是最大的痛苦了。小帕同样也是不愿轻易外露自己的情感的。得知父亲刚去世时,去太平间看父亲时,举行父亲的葬礼时,他都好好地坚强挺了过来,唯独一块冻肉,也仅仅是一块冻肉,却能激起他心灵最敏感之处。或许,同样是遭受失去亲人之痛的两个人,才能真正地深刻理解彼此吧。

  余华在《活着》中写道:“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虽然李和小帕的一生都失去了很多,错过了太多。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并且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总能以某种不可名状的神奇,妙不可言的美,无与伦比的永恒吸引着他们,支撑着他们活下去的勇气而不被某种目的控制。所以,活着,亦是精彩。


  生死,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有时,痛苦地活是不是真的精彩呢?要如何活着才能活得精彩呢?

      还有,你是否赞同余华的观点呢?为什么?




救赎

文/陈北暮(初一)

  影片以一串平实的生活镜头剪接开场,我们看到这个名叫Lee的普通中年男人,做着最普通的蓝领工人工作:修马桶、修水管、铲雪。他似乎没有家庭,收工之后就前往酒吧喝闷酒,沉默寡言却一点就着,怒火仿佛扣动扳机,瞬间出膛而出,直冲面门。一个孤独、寡言、易怒,同时又有些失败的灵魂通过一连串的简单镜头,便呈现在每个观众面前。

  刚看到开头的时候,也许大多数人都和我作同反应,想把进度条往回拉一些,以为自己一不留神漏看了什么内容,所以面前呈现的是一个莫名其妙的Lee。但影片仍然在继续。

  就在Lee又要重复昨天的枯燥生活时,一个电话中断了他毫无意义,不见尽头的灰色生活。我追随着他一路回忆,直到车子在曼彻斯特的医院停下。交织的现实和回忆,让我看到了Lee和Joe,还有自己的小侄子开船出海,一切都那么美妙。但,那也只是曾经。如今,那个在船上一会儿帮腔Lee,一会儿又与Patrick同一阵线,永远那么快乐的Joe,在苍白的床上永远阖眼。

  出人意料的是,并没有生离死别的悲伤,也没有失去亲人的落泪。沉默是Lee唯一的表态,即使走进停尸间,看到已经冰凉的哥哥的遗体。随后Joe16岁的儿子Patrick出现,同样的冷静、寡言,几乎还没走进房间就返身离开。他在停尸间停留的时间,甚至比Lee还要短。“好的,可以了”,同样的镜头角度,更短的时长,如同一段可有可无的空镜头,这便是父子之间的最后一次见面。

  在那时,我还以为刚出现就是因为争执被教练罚下场,对待父亲死讯那么冷淡的Patrick怕是个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周旋于几个女友和自己少年心气的生活里,而Lee自己成为了遗嘱中的监护人。一开始,他极力想摆脱这个角色,但又不忍太过决绝,不明所以的我又看到了一段回忆。

  一场大火,烧坏了过去所有幸福温馨的回忆;一次过失,Lee失去了自己可爱的三个孩子,又以另一种方式失去了自己的妻子。最后,他甚至连自己的情感都失去了。我终于能理解他那自我放逐的生活方式,面对哥哥尸体时的淡漠,不愿意重新饰演父亲的角色以及他等等奇怪的举动了——那是他给自己的惩罚,仿佛只有这么做他心中的愧疚才会减轻。生活给他的打击让他永远不能走出自己内心深处的阴影,像以前一样。Lee逃避着,拒绝把一点感情分给任何事物,他并非没有了情感,只是心被那场大火烧得伤痕累累。

  最终,他还是成为Patrick的监护人。无意中,这成为了一种角色扮演和心理治疗。Lee重新开始部分扮演起父亲的角色,他是他中途而非的角色,而侄子开始重新拥有了变调的父爱。当然,Lee是在拒绝、恐慌之后,慢慢地试探与接纳。其实,最能治愈孤独和疏离的就是日常的琐碎,Lee终于走出了阴影。那三张永远伴随着Lee的照片,也许他不会再满怀悔恨而注视着它们。他的脸上开始出现笑容,他不再因为迫于生活而让Patrick重新开始,不再想把留有Joe痕迹的船卖掉,反而给它换了一个新马达——这仿佛也昭示着,他有了从新开始的勇气和动力。

  Patrick也让我看到了他不同的一面。相对于Lee,他仿佛更不在意父亲的死,我们可以看到他天天周旋于各种娱乐活动,但同样也看到了这些事情对于痛苦的麻痹性一过,他再也不能忍受丧父的痛苦。生活在曼彻斯特,仿佛哪里都是父亲的残影,于是他也开始逃避,最终所有的压抑、痛苦、孤独因为冰柜里的肉这个契机,全数爆发。Patick哭泣,哽咽,从这个时候,他和Lee之间的关系才进一步发展。两人都深知彼此的心情,却因为不善言辞而不能互相慰藉。

  影片的结局,是两人又如往常一般,坐在船尾,钓着鱼,只是没有讲起那个鲨鱼相关的玩笑。我庆幸的看到,Patrick成为了Lee的救赎,让他有了重新开始的勇气。可是,我总容易忽略一件事,那就是Lee和Patrick之间的种种,都是Joe安排的。

  担心他想不开,时刻关注着他的动向,在他选择自我放逐的生活时仍然想让他有家可归——Joe对Lee的关怀随处可见。Lee肯放下过去,重归阳光,是Joe最迫切地希望看到的。即使,当Lee终于改变的时候,Joe已经猝然长逝,改变后的Lee依然成为了Joe的救赎。

.END.


  人,的确是需要相互救赎的!人生而孤独,人不单要能够承受这孤独,还要能够寻找慰藉孤独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




最深的痛苦是沉默

文/两袖清风(初一)

  初次见到《海边的曼彻斯特》,我第一眼想到的是英国著名的工业城市—曼彻斯特或是鼎鼎有名的足球队-曼彻斯特。海边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是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只有5136人的海滨小镇。影片一如海边的曼彻斯特这个小镇,寂静、沉默、平凡。

  Lee是这个小镇上的人。因为一场大火,他失去了自己的两个女儿,而这场忽如其来大火正是因为Lee的一时疏忽。他从这场大火中变得孤独、寡言、易怒。

  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反而将剧本中最悲痛的情节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将这些撩人心弦的情绪难入心底,只在独处的时候才重新拾起。Lee的哥哥,因心脏病去世。出人意料,这部影片并没有生死离别的悲伤,也没有失去亲人悲伤的眼泪。沉默是Lee唯一存在的。他走进停尸间看到了自己哥哥冰凉的尸,他没有过多的表情,嘴角偶尔抽动一下眼眶微微的润湿。当Joe(Lee的哥哥)16岁的儿子Patrick出现同样如Lee冷静、寡言。他镇静的不像一个16岁的孩子。他没有呼喊,大哭也没有撕心裂肺。只是刚进们望了一眼自己父亲的尸体,说:“好的,推回去吧,谢谢。”同样的镜头,更短的时长。一眨眼,一个16岁的儿子就完成了自己与父亲的最后一面。最深的痛苦是沉默。Lee的冷静,是因为他已经被生活所麻木。他的感情,被扼杀在那场大火里。而Patrick都冷静,我并不理解,当他看到冰箱里的鸡冻肉我懂了。他是在压抑自己的泪水。他懂得伪装。他是最快乐的Patrick。

  因为Joe的执意要求Lee成为了Patrick的监护人。Lee平静的生活被打破。那场大火是他一辈子的梦魇。Patrick和Lee可以说是两个世界的人。虽然他们在面对Joe十都是那么的冷静。可Patrick有自己的朋友,有学校有冰球队。而Lee呢?它就陪伴自己漫长黑夜。为了Patrick,Lee开始改变。他为了Patrick心心念念的船舱发动机卖掉了猎枪。他为了Patrick开始调动自己的感情,去考虑别人的感情。Patrick是一个有些失败的灵魂开始有了一丝生机。

  影片的结尾在大部分人眼里是并不完整的。主人公并没有快乐的生活在一起。Lee也没有跨迈出自己施加的枷锁。可我们见证了亲情的奇迹,也见证了一个人的生活。其实Lee的人生并非是平凡的,他的人生里充满了黑色的丧,充满了悲剧。正因为他的平凡才让我们感受到Lee深刻到灵魂尽头的痛苦。

  原来最深的痛苦是沉默。


  最深的痛苦,最深的爱,最深的冷漠,最深的幸福……几乎,都是沉默。




写在后面

  也许,在许多人看来,《海边的曼彻斯特》是部沉闷、压抑的电影,很难一气看完,甚至看完也难解其意。

       恕我直言,恐怕是看了太多国产影视剧,才造成了这样的后果。

       这些孩子,不但看完了这部电影,而且,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一起梳理、分析、品味,他们逐步地理解了、甚至参透了内涵,进而,才能够在文章中,进一步探讨痛苦、活着、救赎这些话题,智慧的大门一旦开启,他们就有了直面这些的勇气和能力。

       在追求智慧的道路上,希望你能与我们同行,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


---------------------------------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报名 史老师中学生综合读写课第一期

欢迎加入我们的QQ群:455754276

咨询课程,日常交流

彼此支撑,共同取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