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线】总书记来过的“驿站”为啥玩起了“跨界”?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上海虹口区嘉兴路市民驿站(党群服务站)第一分站考察,强调“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要及时感知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


两年来,虹口区委、区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不断增强市民驿站(党群服务站)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外延,以群众“省事、省时、省心”为目标,服务空间从4.45万平方米,拓展到7.65万平方米。


嘉兴路市民驿站的老年人在交流幸福生活


目前,虹口区家庭医生诊所、就业服务站、长者照护之家、老年日托站、阳光之家、白领服务站、物管中心等社区内具有一定规模、符合延伸点建设条件的公益服务站点及其服务项目,均已统一纳入市民驿站(党群服务站)服务版图,实行统一冠名、统一标识、统筹管理。


“双白”人群不“安分”,服务对象先“跨界”


如果把社区基层治理比作一张考卷,市民驿站群服务站就是其中一道简答题,怎样答好?北外滩街道把重点放在如何玩转“跨界”。


市民驿站群服务站服务对象无门槛,不管是否在这里居住、工作,都欢迎。北外滩街道市民驿站群服务站,来得最多的是“双白”:白发人群占六七成,年轻白领占三四成。“白发”在驿站享受养生、理疗等养老服务;白领在网红食堂美餐、在白玉兰市民驿站延伸点享受就近社保服务、职称受理等。


但总有一部分人“不安分”,提出“跨界”。老年学校课程受欢迎,几乎费用全免,很多学员“赖着不肯走”,报名上课就像年轻人抢演唱会票……一批学得好、有教学能力的学员主动挑大梁,做“蒲公英”志愿者,在4个驿站分别开设课程,既解决场地问题,又带动更多老年人发挥余热,“蒲公英的种子撒出去,从一棵变成了一亩”。市民驿站群服务站提出“苗圃式培育志愿者、放风筝式管理志愿者”,一枚徽章、一本志愿者手册、一本证书,他们就从活动参与者“跨界”到“蒲公英”志愿者。


“蒲公英”志愿者老师在传授绘画


甜橙金融在虹口有500名员工,就在市民驿站群服务站边上,“近水楼台先得月”,驿站有新颖活动他们第一时间报名,员工颈椎病、腰椎病很常见,中午一小时,便来驿站享受理疗服务。时不时楼宇里还有配眼镜、贴膜等贴心服务。


驿站活动区中午为社区食堂开辟“临时就餐点”,疏解午市“一座难求”问题,选派优秀“蒲公英”志愿者,配合驿站和食堂管理就餐区。甜橙金融的“小橙子”们向驿站提出,他们也可以给社区提供点“便利”,“程序猿”们利用专业技术,建立送餐群,把企业IT部主管拉进来,改进企业订餐网,实现网上订餐。“小甜橙”们都逐渐成了“蒲公英”,“跨界”干起宣传员。


退休职工、白领、企业高管,甚至老外,都可以“跨界”。北外滩市民驿站群服务站是志愿者高度自治管理的团队,全年无休——“跨界”志愿者给了社区管理者莫大的信心,有他们在,驿站才是“家”。


“开始来这里,一看都是爷爷奶奶和小朋友,离年轻人很远。”白领“豆沙”感慨。让市民驿站群服务站成为周边白领“打卡地标”;让企业高管坐镇驿站周末站长;让国医大师坐堂国医驿站……一系列举措展现了市民驿站2.0版“新姿态”。


聚焦群众需求,可咸可甜、可萌可酷


民以食为天。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群服务站第一分站一楼社区食堂开放一日三餐。今年街道扩建后厨130平方米,升级烹饪设备,每天供应量增加350客,新增5个社区助餐点,全年无休,为行动不便老人送餐,让居民就近吃上热气腾腾、价廉物美的饭菜。食堂推出“菜品评分墙”,好评、差评,居民说了算,向助餐老人征集菜品满意度评价,对食堂菜品优胜劣汰,定期翻花头。重阳节邀请原上海大厦行政总厨现场制作本帮菜……


社区食堂变“网红”,五星大厨进驻社区食堂


菜色丰富、足量供应,老人们喜欢,周边白领也来“蹭饭”。90后小刘,两年里每天都来吃午饭。“味道不错,价格实惠,弥补单位没有食堂的缺憾。”小刘有时再买一荤一素和点心,打包回去当晚饭。复工复产初期,为解决白领就餐难,食堂还为辖区楼宇园区提供白领午餐配送近300余人次。


第三分站的特色是为老服务。街道在第三分站挂牌成立“老伙伴工作室”,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凝聚一批老伙伴骨干,带动更多志愿者加入。孙东娣70岁了,她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看望结对的高龄老人,帮老人购物、陪去医院看病都是家常便饭。她的言行,感召着周边居民加入志愿者,她也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志愿者”。街道成立了“守初心·嘉友老伙伴工作室”,对高龄独居、纯老家庭、失智失能老人大排摸,组织282名志愿者与1100余名老人结对,通过聊天、走访,关注每个老人的需求。


每天,市民驿站群服务站内书画、声乐、朗诵、手机微信、形体舞蹈等培训轮番上阵,40多个团队常年活跃,居民读书看报下棋打康乐球,还可以健身;亲子园时常传来孩子们的笑声……总有一款适合“你”,市民驿站成了“网红”打卡地。


架“连心桥”筑“暖心桥”,迎接新朋友照顾老朋友


为及时、切实解决居民操心事,江湾镇街道结合人口密度大、老龄化程度高的街情,集聚智慧,用心服务,把市民驿站群服务站建成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服务站、休憩地以及安全、友好、舒适的社会基本服务平台。


近年来,越来越多虹口的旧改居民在彩虹湾实现了“新居梦”。居民数量不断增加,加上彩虹湾公共配套设施仍在建设中,就医、就餐、娱乐等成为困扰。第一市民驿站群服务站位于市中心城区最大的保障房基地彩虹湾内,为解决社区生活“最后一公里”问题,街道发挥大居党建桥头堡作用,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彩虹湾地区老年人口比例高、骨关节患病率高,虹口区卫健委和江湾镇街道积极吸引和利用社会力量,成立“华山医院·江湾社区第一市民驿站骨科专家工作室”,华山医院骨科主任夏军教授及其团队现场义诊。第四人民医院、江湾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区内医疗资源也落户驿站群服务站,定期开展义诊咨询、养生保健、运动健康、疾病管控等服务,打造健康驿站,缓解居民就医难。


市民驿站“白领课堂”吸引年轻人参与


为了给彩虹湾的新朋友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文化服务,驿站群服务站成立了一个以“以书会友,共享同乐”为主题的书屋,书屋的图书不仅仅来自于街道图书馆的支持,更多的时来源于热心市民的捐赠;书屋的活动不仅仅来自于驿站工作人员的策划,更多的是来源于爱书人士的自发。“驿站书屋”不仅仅是居民看书的地方,也是社区居民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的平台。


今年初,根据市、区防控工作要求,为响应疫情管控措施,街道市民驿站于春节前关闭。病毒无情人有情,市民驿站(党群服务站)的服务并没有因此中止,在特殊时期通过特殊的方式将服务传递给社区居民。经过前期的精心筹备,3月6日江湾镇街道“指尖驿站”于“虹口江湾”微信公众号上正式上线。“指尖驿站”延续市民驿站(党群服务站)“6+X”的功能定位,通过视频、图片等提供丰富有趣的线上课程以及各类居家主题活动,在特殊时期,将居民“家门口”的服务,输送到居民的“家门里”,进一步延伸服务的触角,力求在社区服务上精准发力,不断拉近政府与居民间的距离。


虹口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深化市民驿站(党群服务站)建设、更好造福人民群众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作为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来抓,通过深入调研,问计于民,作出了市民驿站再出发的部署。虹口区民政局负责人表示,虹口区将从“高标准、深拓展、广覆盖”三个维度,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谋划布局市民驿站(党群服务站)再出发的蓝图和路径。

往期推荐

楼宇党员添新家,商圈党建提能级


【关注】“最牛90后”聚“四力”,勇担使命再出发


【借鉴】“时代之问”怎么答?这个街道在探索


(来源:大江东工作室、虹口区、上海大调研,文中有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