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多校划片、创新集团化办学……这些改革为啥都在天府新区?
9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和四川天府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共享·共创·共赢’——国家级新区构建高质量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索”,首届国家级新区教育创新发展学术年会(以下简称:首届学术年会)在成都举行。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近千名中国教育人齐聚四川天府新区,聚焦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各自带来有益经验的分享,并与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就热点话题、共性问题等展开深度探讨。
四川天府新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11个国家级新区,在历经10年的发展中,如今天府新区已从人烟稀少的荒芜地,发展为了高楼林立、产业聚集的城市核心区,同步吸引了大批人才加盟。
教育作为凝聚城市向心力的新名片,自然起到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核心作用。2019年5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加快天府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在天府新区设立省级综合改革试验区,赋予天府新区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的权限。
在“国字号”和“省字号”的双重赋能下,近年来,天府新区以省级教育综改试验区为背景,逐步形成了“以共享理念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路径共识,并相继创建6个省级试验区、落地4个教育部国家级改革试点项目,持续推动8大类20项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首届学术年会上,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教育卫健工委书记李广,以《以共享理念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构建人民满意的教育新生态》为主题作主旨报告,分享了天府新区在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样板区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成立五大教育集团
创新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当下,众多市民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兴隆湖,和2013年天府新区初建时第一批筹备组成员所见景象不同,彼时的兴隆湖乃至天府新区,仍是一片黄泥地,新区教育的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三项监测也全线落尾,企业和老百姓彼时给天府新区教育贴上了“装不下,教不好”的标签,基础教育水平与国家级新区定位极不匹配的现象,让政协委员连连提案、人大代表连连质询。
教育作为凝聚城市向心力的新名片,是加速推进城市发展的引擎。如何破局吊车尾?答案指向改革创新。
天府新区以共享理念为核心,创新办学模式。自2019年11月起,先后在新区成立了五大教育集团,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联盟”的集团化办学新模式。教育集团明确龙头学校和领航校长,纵向从高中到幼儿园贯通,横向在集团内建立中学部、小学部、学前部联盟发展机制,充分赋予学校人、财、物事权,支持师资、课程等资源在校际之间有序整合、流动和共享。
同时,探索一个校长、一套班子、两所学校、两种机制、编内编外教师跨校任教,破解学校二元结构问题。探索职普融通的新模式,打破普职分离的传统模式,将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整合,探索“一套班子、一套人马、一个学校”的综合高中模式,实现党组织、教师、学生、课程深度融合,给学生多次、多样选择的机会,实行一生一课表,为每个学生规划个性发展道路,助力学生多元成才。
全域多校划片降温学区房
选择权给家长,倒逼学校提质
随着城市发展,高顶尖产业在天府新区聚合,一大批优秀人才涌入这片区域,如何留住人才成了关键。
天府新区一方面加速开办新学校,另一方面则对区内原有学校做好提质改革。数据显示,近年来,天府新区新开办中小学、幼儿园93所,新增学位9.5万座,学校数量从120所增长到212所。
在招生改革方面,天府新区以“服务人才、服务产业、服务营城”为导向,2020年5月,天府新区率先全域开展多校划片。学校招生计划、报名情况统一公开,将选择权交给家长和学生,一个学生可以填报多所学校,根据志愿优先级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此举打破传统的单校划片招生方式,既彻底破解了“学区房”难题,真正让房子归房子、教育归教育,又直接将区域内学校赶进了“赛马场”,以同台亮相、同时报名的方式,倒逼学校提升内涵品质,从而充分激发学校的内生动力。
针对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公办占比低等问题,天府新区构建保底线、强基础、优普惠、促多元的学前教育分类保障模式,打出“建园增位、普惠补量、规范收费、成本监审”组合拳,破解长期以来困扰家长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破题“体教融合”
开启拓科、拓区“大共享”
教育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学校普遍存在结构性缺编,导致体育、劳动、艺术等学科师资力量薄弱,使得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成为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7年,天府新区开始率先探索非学科订单式课后延时服务,由家长学生自主选课,既缓解了家长“四点半”接送难题,又丰富了课后服务内容,也为天府新区体育教师共享中心的创设埋下伏笔。
时隔4年,天府新区体育教师共享中心正式设立,以广纳世界冠军、优秀退役运动员等专业人才入驻,实行“先进驻、后培训、再上岗”的方式,推动共享教师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实现优质资源的全域覆盖的同时,一举破题“体教融合”。共享教师不固定属于任何一所学校,根据学生成长需要,属于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区的“共享中心模式”,入选全国政协2022年度优秀提案,获评教育部“双减”和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两项典型案例。随后,体育教师共享中心正式升级为教师共享中心,共享模式逐步延伸到艺术、劳动、国防、思政、科学、心理健康等领域,由此开启拓科、拓区“大共享”。
期间,天府新区还探索了“政府统筹、企业投建、综合运营”的劳动教育的“天府模式”。聘请了67名退役军人走进校园成为“兵教师”,4名“兵教师”担任班主任,固定在周一升旗仪式、九一八、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国防教育。同时,固定周五一节课为家长课,鼓励家长进学校、进课堂,家校社联动,开展青少年青春期心理健康大讲堂。
系列人事制度改革
1200个岗位引来9.6万余人报名
1200个岗位,9.6万余名教师报名……这是天府新区2023年教师招聘呈现的火热,也侧面反映出天府新区对教育人才有着强大的吸引能力。事实上,和当下教育人才争相涌入的场面相比,刚成立不久的天府新区即便是招聘编制教师,都面临着“招不到,留不住”的窘境,2016年,天府新区的教师招聘,84个岗位,仅招到2名教师。
除了以高起点、高规格办校,升级原有学校硬件设施设备的升级外,一场属于教师的人事制度改革也在天府新区拉开大幕。
从打破编制限制,探索教师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到设立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教育人才引进和培育,并给予教师住房安居、子女入学、健康保障等优待;再到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建西部教师卓越发展中心,打造西部地区人民教育家、名师、名校长和骨干教师成长摇篮……天府新区一方面为教师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一方面则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长,让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更具有职业获得感。
值得一提的是,为全面提升教师职业尊严感、幸福感、归属感和荣誉感。2022年12月,天府新区实施健康工程,建立教师就医绿色通道,创新设立教师关爱互助基金,筹资近千万元,用于在职在岗教师患病、身故等意外情况的关心关爱。患病教师医保保障外的经费由基金予以全额报销,对意外身亡教师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抚恤,由此为教师群体再筑一层健康保障,进而让教师群体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据悉,基金运行9个月来,已有百余名患病教师得到了基金关爱。
如今,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加入天府新区。十年来,新区引进培育了名优校园长130余名、名优教师4500余人次,教职工总数由5千余人增长到1.41万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层次教师由0.9%增长到12.4%。
往期推荐
▶9月25日,首届国家级新区教育创新发展学术年会将在成都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