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下沉阶段”终于结束了。这一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开始于今年8月30日,督察对象为北京、天津、浙江3省市,中国铝业、中国建材2家央企,还有国家能源局、国家林草局2个部门,总共7家单位。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首次将国务院组成部门纳入督察范围。按照惯例,督察开始阶段,督察组都是先查阅材料、掌握线索,这个阶段大约用时10天。然后,督察组将奔赴一线,现场查看问题,这一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下沉阶段”。截止9月11日,第二轮第二批各督察组都已经进入了下沉阶段。如今,时间来到9月22日,用时差不多也是10天的“下沉阶段”终于结束了。*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报道,下沉阶段,督察组主要做了4件事:
1、查实了一批违法排污、违规倾倒、毁坏林地、侵占湿地、破坏生态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2、核实了一批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不碰硬,甚至敷衍应对、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解决工作态度问题);
3、通过督察与自查相结合等方式,推动了部门督察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推动部门督察);
4、现场抽查了群众举报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并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建议(解决群众反映问题)。
最终,经过督察双方共同努力,一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解决,一批整改不到位甚至污染反弹的问题得到查处,一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数据方面,截至9月20日晚20:00,各方面数字如下:举报情况
各督察组共收到群众来电、来信举报8791件,受理有效举报6880件。经梳理合并重复举报,累计向相关省(市)、部门和中央企业转办6047件。
案件情况
相关省(市)、部门和中央企业已办结2242件,阶段办结846件。
其中,立案处罚470家,罚款4668.59万元;立案侦查25件,拘留30人;约谈党政领导干部120人,问责党政领导干部42人。
图为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边督边改情况汇总表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在本次接受督察的7家单位中,浙江省收到的举报数量最多;2家国务院组成部门中,对国家林草局的举报比国家能源局多;2家央企中,对中国铝业的举报比中国建材多。而在立案侦查数上,国家林草局比其他3省市、2央企和1部门都多,达到了11件。行政拘留人数天津最多,刑事拘留人数北京最多。约谈人数浙江最多,问责人数天津最多。众所周知,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是新冠疫情后的第一次督察,相比疫情之前,有什么变化?去年7月10日,第二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启动。截止去年8月5日,各督察组完成了下沉阶段的督察任务。根据统计,第二轮第一批督察到下沉阶段结束时(截至8月5日20时),各方面数据是这样的:举报情况
各督察组共收到群众来电、来信举报18615件,受理有效举报15105件。经梳理合并重复举报,累计向被督察地方和中央企业转办13267件。
案件情况
相关省(市)、中央企业已办结4069件、阶段办结2168件。
其中立案处罚1165家,罚款6508.6万元;立案侦查39件,拘留41人;约谈党政领导干部1042人,问责130人。
对比这两批督察的数据可以看出,同样是截止下沉阶段结束,第二轮第二批督察各方面数据都少于第二轮第一批。例如,接到举报的数量,第二轮第一批是18615件,第二轮第二批则是8791件,少了52.77%。约谈党政领导干部的人数,第二轮第一批是1042人,第二轮第二批则是120人,少了88.48%。问责人数,第二轮第一批是130人,第二轮第二批则是42人,少了67.69%,差不多达到2/3。举报数量、约谈人数、问责人数都比以前少了,是否意味着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比以前“放松”了?这不一定,因为只是简单地对比数字可能并不准确,两批次督察在对象上有很大区别。第二轮第一批的督察对象是6省市和2家央企,第二轮第二批的督察对象则是3省市、2央企和2部门。从媒体报道中,也可以看出,第二轮第二批督察并没有放松的迹象。例如,据《中国环境报》报道,第二轮第二批督察,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至四川省现场检查时发现,中国建材下属企业伪造材料,而督察组则“火眼金睛”识破造假。2019年6月才出台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企业却在2019年5月就已经开始学习了;13次召开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会议的纪要,签字都一模一样;2月份的会议纪要,最后的落款时间却是1月……通过这些细节,督察组发现,这些学习材料都是造假、后补的。通过“危废的台账字迹还能用手擦拭,显然时间还不太久”这一细节,督察组还发现,该企业2018、2019年危废管理台账为2020年8月底补填,提供给督察组2018年至2019年危废处置协议为虚假协议。同时,对照企业2019年12月编制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其要求是排气筒的高度是15米,而实际上该排气筒只有5米左右。最终,从现场检查情况来看,督察组认为,该企业的收尘设施可以用“形同虚设”来形容。在浙江,督察组对同一个地点明察暗访3次,杀了个“回马枪”,最终发现了非法排污口。在重庆,督察组临时改变了检查路线,直奔企业危废贮存点,让企业负责人措手不及。从以上这些报道来看,又是“火眼金睛”识破造假,又是对同一个地点明察暗访3次,又是临时改变了检查路线,可见此次督察还是非常严格的,并未有明显的“放松”迹象。
今年两会期间,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曾经对今年的环保工作做过高屋建瓴的介绍。在“部长通道”上,他表示,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首先,还是要牢牢把握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要做到方向不变、力度不减。不能因为遇到困难、遇到挑战,就放松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要求,放松对环境监管和环境准入的要求。其次,在把握好战略定力的前提下,统筹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要把握好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节奏和力度。黄润秋进一步解释说,“把握战略定力”是个战略问题,而“把握节奏和力度”则是个战术问题。在战术问题上,要更加注重精准治污,更加注重科学治污,更加注重依法治污,更加注重因时因地因事采取适宜的策略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在此情况下,环境部提出了“五个精准”,即:问题精准、时间精准、区位精准、对象精准,以及措施精准。在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也可以看出,今年的督察更加精准了。例如,在分组的设置上,以总部组和区域组为主,做到了“精准督察”。比如说中铝集团,该企业组织架构较为复杂,管理体系特殊,在这种情况下,督察组就将组内人员分成了总部组和区域组2个小组,总部组重点负责总部层面的督察,而区域组则根据集团板块类别,内设各个小组,有针对性地查找问题。这样一来,就能厘清相关生态环境问题背后的责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为了做到“科学督察”,督察组在各区域小组下沉之前,还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公室的支持下,补充调度了多名在有色金属、铝工业、氧化铝等相关行业及工艺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以及卫星中心的技术力量,让下沉工作有的放矢。最后,督察组还严格遵循“依法督察”的要求,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统筹推进,建立长效机制。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能马上解决的,要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则要明确整改目标、措施和责任,督促各责任主体抓好落实。科学分组,做到“精准督察”;配备多名行业专家,体现“科学督察”;不操之过急,遵循“依法督察”。总之,这一次的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比以前更加注重科学、精准和依法了,节奏和力度也更加精准了。或许,这才是这一批督察的数据之所以比第二轮第一批有所减少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