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掘金垃圾分类与碳中和,维尔利是怎么做的?

伏波望族 环保圈 2022-07-08

作品来源:环保圈

者:伏波望族/主编


2019年7月,上海率先实行垃圾分类,随后北京、天津、成都等城市陆续跟进。在这一轮垃圾分类的大潮中,都蕴含着哪些商机?
工业环保市场天花板高,但同时也竞争激烈。在这方面,领先的环保企业又是如何开拓的?他们为什么管这叫“降维打击”?中国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对所有企业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在这方面,环保企业又该如何参与?从而增加项目收益?

7月8日,在与第三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同期举行的“BOSS直播间”活动中,《环保圈》专访了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维尔利”)副总裁李遥,请他为我们解读了维尔利对于西部环保市场、数字化转型、国资进军环保行业、工业环保市场、碳达峰与碳中和,以及垃圾分类等问题的看法,从中也带来不少有价值的思考,相信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图右为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遥


《环保圈》:首先想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维尔利?

李遥:维尔利是2003年作为德国维尔利的子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德国维尔利是一家1860年成立的家族企业,专门做水处理。进入中国市场以后,第一个细分领域是垃圾渗滤液。2007年,公司做了一个管理层收购,维尔利从一个德国的家族企业变成了一个中国的民营企业。2011年,维尔利上市,上市后又做了一些多元化的拓展,也是围绕着节能环保产业进行的。目前,维尔利的主营业务是围绕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主要包括餐厨厨余垃圾处理、其他有机废弃物处理,以及垃圾渗滤液处理,未来的发展方向还包括建筑垃圾、工业节能环保等。因为我们是作为一个细分领域的技术公司起家的,上市以后的整体方向还是始终保持技术公司的本色,在不同的细分领域拥有一些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希望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占据比较领先的地位,这是我们的发展战略。


《环保圈》:今年维尔利第一次参加环博会成都展和广州展,跟随环博会一起开拓西部和华南市场。维尔利为什么要参加成都展和广州展?您如何看待中西部和华南环保市场?咱们公司在西部和华南有什么布局?

李遥:维尔利发展到现在,一方面在各个细分领域有一些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在各个板块间有一些区域协同,这也是我们与一些细分领域的技术公司相比的优势。环保市场发展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比如我们目前很多项目都是在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区域,而我们判断未来整个西南区域也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所以我们在今年3、4月份成立了西南中心,地点就设在成都。这也是我们今年为什么来参加成都展的原因,我们希望给客户传达一个声音,就是我们一方面希望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在西南市场的开发,另一方面也希望给西南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快的技术响应。广州也一样,实际上华南区域我们前前后后也做过很多项目,广州也是维尔利设立比较早的一个区域中心。今年我们希望通过广州展和我们华南区域的客户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能够促进我们未来的合作。


《环保圈》:这次参展,维尔利带来了什么新产品?

李遥:这次展出的重心首先是介绍维尔利的各个业务板块,在上海展我们可能不会介绍得那么详细,但是到西南区域的话,肯定还会有很多新的客户,他们对维尔利并不了解,所以我们希望让他们对维尔利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其次,针对我们数字化这一块,这次也着重做了一些展出,介绍维尔利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去优化整个环保项目在设计、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的效果。


《环保圈》:前段时间维尔利刚刚与商业云软件提供商Infor举行了数字化转型项目启动仪式,借助InforLN打造以ERP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什么要进行这次合作?

李遥:我们是从2016年开始做数字化转型的,最开始的切入点是运营项目,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经过几年时间,我们的数字化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所有的运营项目都已经接入我们的中控平台。我们发现,在其他很多环节上,环保企业的数字化走得还是相对比较慢的,比如一些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很多其他行业的企业10年前就已经上了,现在又在上一些更加先进的系统,但很多环保公司却还没有上。至于我们与Infor的合作,首先是基于维尔利目前的数字化管理,希望上一个平台,从前端的设计、供应商合作,到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给客户提供一个数字化的交付,这是第一阶段;未来在第二阶段,我们希望在自己的数字化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和行业内其他的客户或技术合作伙伴,一起去分享数字化的成果,打造一个上下游打通的数字化生态,这也是我们花很多精力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目的。


《环保圈》:数字化是未来环保产业发展的趋势吗?

李遥:我们相信一定会是这样。几年前业内有个说法,叫做“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但到了现在,大部分环保企业已经意识到,数字化已经不是“上还是不上”的问题了,因为它已经改造了太多的行业。环保行业一方面是一个朝阳行业,另一方面也是一个传统行业。现在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以及传感器、仪表价格的下降,数字化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所以大家讨论的不再是“上还是不上”,而是谁能够上得更快,谁能够更高效地把数字化与原来的解决方案、商业模式结合起来,这也是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环保圈》:今年上海环博会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央企国企多了,民企收缩战线。但我们同时注意到,这几年的环博会维尔利的展台面积越来越大,展台设计、互动环节也很好。维尔利为什么能够逆市上扬?在现在这个时代,民营环保企业应该如何立足并发展?

李遥:这个问题非常好,行业内很多人都很关注这种现象,对此维尔利有两个应对策略。维尔利把目前的环保市场分为两大块——市政环保业务和工业环保业务,市政板块大约占我们收入的70%,工业占比约30%。在市政类的环保业务里,尤其是投资运营类的业务中,国企央企有着明显优势。这类项目不光需要一个解决方案,而是需要一个从项目开发、融资、建设,再到运营的全过程,这类项目维尔利很愿意与国企央企去合作,参与到项目的开发当中。在投资的环节中,国企央企在融资成本上肯定有明显的优势,所以维尔利也愿意让合作伙伴去占大股,维尔利则根据自身的能力去参与一些投资,股权比例相对比较灵活。同时作为一家有核心技术的企业,维尔利还可以输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参与到项目运营中去。总之,市政类的项目,维尔利会开放地与国企央企去合作,而不一定是自己去投资这些项目。对于工业类的项目,这也将成为维尔利未来的重心。过去,由于政策监管不严,很多工业企业对环保并不重视,只是寻求一些最低价的解决方案。现在随着环保督察越来越严,特别是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推进,环保已经成了工业企业的生存命脉,工业企业将越来越重视环保工作。而对于工业客户来讲,他们更看重的是可靠性和性价比,所以工业环保市场的竞争将更偏向于技术和经验,这方面维尔利作为一家技术类的公司,也会有一些优势。所以维尔利希望聚焦一些不同丰富的技术板块,去给工业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多的价值。


《环保圈》:工业环保市场,大家谈论了也有几年了,感觉一直发展比较慢,这个领域目前发展程度如何?

李遥:原来大家做市政业务比较多,总觉得工业市场天花板更高,但一脚踏进去以后才发现,工业市场原来也有很多竞争。经过了解以后,我们觉得工业市场的竞争更多的是在技术、案例、执行能力等层面,这些方面维尔利在技术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以我们做的郎酒项目为例,虽然我们原来并没有做过酒厂的废水项目,但实际上这也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我们完全可以把渗滤液领域的技术和经验转移到酱香型白酒的处理上,而且这与原来行业内的传统做法相比,也算是一个“降维打击”。因为我们在解决方案、运行成本上还是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的,所以这个项目建设完以后,客户也很高兴,又把它原来项目的运营也都交给了我们,这类业务就是我们希望去拓展的一个模式和方向。我们现在除了郎酒以外,在贵州的安酒也有一个项目,也是客户非常满意的,我们会把这个当成我们的一个发展方向。除了白酒,像其他更多的工业领域,如石化、炼化、煤化工等,我们也有一些积极的布局。前期进入的时候肯定会遭遇一些挑战,但长期来看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结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大政方针,整个工业板块怎样把污染物处理好,同时又降低碳排放和节能,都是一系列的技术问题,未来整个行业的标准都会往上升,只要标准提高,技术公司就可以有所作为。


《环保圈》:今年3月,维尔利与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碳中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打算把自己建设的碳减排项目推入碳交易市场,通过CCER开发,为集团带来额外碳减排收益。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如何?“碳中和”给环保企业带来什么机遇?又有哪些挑战?

李遥:实际上,在中国提出“30·60目标”以前,维尔利就一直积极参与碳减排的事情,我们的全资子公司杭能环境曾经做过中国第一个特大型沼气CDM项目——山东民和2万立方米沼气工程,那已经是差不多10多年前的事情了。维尔利前年也联合全球沼气协会,给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提交过一个报告,内容是推广沼气利用,产生生物天然气,从而降低碳排放。碳达峰、碳中和,不光是我们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整个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一个根本性变化。我们在原来的环保工作更多的是停留在污染治理的概念,而现在则要把碳排放结合进来,这里面就会蕴藏非常多的商业机会,有些短期内就会体现,有些可能是长期的。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做有机废弃物处理,很多时候是把有机废弃物处理后产生的甲烷收集起来,进行一些能源化的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就可以做一些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eseCertified EmissionReduction的简称)的认定,而CCER是有价格的,对项目的收益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结合全球不同的区域,CCER的价格不同,带来的回报也是不一样的,这是短期内就能体现的经济效益。长期来看,无论是能源的产生,还是能源的输送和利用,包括工业活动、农业活动等,如果大家考虑到碳达峰、碳中和的变化,就会产生更加广泛的一些商业机会,这是每一家企业都要不断思考的,也是未来几十年的大方向。


《环保圈》:维尔利为什么这么早就涉足碳减排?

李遥: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维尔利很多项目都是有机废弃物的,它们天然就是一个负碳的项目,把甲烷收集起来进行能源化利用,而一个甲烷相当于25个二氧化碳,所以我们会比较早地了解碳排放这些东西。此外我们在海外也有一些项目,包括我们现在也在开发美国的生物天然气市场,他们对应的也有一些碳减排相关的政策,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收益,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比较关注碳减排的事,因为我们的长期目标是针对全球市场的。以美国的生物天然气市场为例,大牧场的畜禽粪污,如牛粪产生的甲烷是温室气体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我们把牛粪收集起来,产生沼气,再打到生物天然气的管网里面,这个业务在畜牧业发达的区域是有很多前瞻性机会的。


《环保圈》:感觉维尔利的视角非常国际化?

李遥:一开始我们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已经是一家成熟的欧洲公司了,是欧洲公司加上中方团队共同进入中国市场,从“0”到“1”做起来的。所以我们也希望把一些国内的成熟技术应用到海外项目去,因为目前中国市场竞争很激烈,大家对价格都很敏感,很多环保技术从欧洲到了中国,实际上是经过了二次研发,本土化生产,性价比提高了。也就是说,很多中国的环保公司实际上已经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去海外开发环保项目的竞争力,只是需要花一些时间去了解国际市场的规则。还有就是开发的效率,确实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海外市场可能比较零散,开发效率可能会低一点。但对维尔利来说,我们国内有海外项目的开发团队,在东南亚、欧洲、美国也有本土的团队,所以海外市场一直是我们的一个战略重心,虽然现在受疫情影响,开发进度不如想象中那么快,但这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我们还是希望去全世界输出我们的解决方案。


《环保圈》:最近几年,“垃圾分类”成为热词,上海,北京,成都等城市纷纷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也发布了《“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垃圾分类给环保行业带来哪些商机?在湿垃圾处置方面,维尔利有什么布局,最近几年做了什么工作?

李遥:垃圾分类跟维尔利的关联还是很密切的,比如当时上海垃圾分类以后,我们在上海前前后后参与了大概4个湿垃圾处理项目,目前也在跟进上海的一些湿垃圾项目。上海是最开始进行垃圾分类的城市,它也会把这种模式、理念传播到其他城市,相信我们可以把上海的解决方案,结合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再复制到其他城市去,这是湿垃圾板块的。此外,垃圾分类还不仅仅包括湿垃圾,除了居民侧的,还有其他方面的,比如建筑垃圾,我们也做了几个项目,相信未来其他城市针对建筑垃圾也会有项目陆陆续续落地。我们希望在上海能有一些标杆项目,未来借助市场渠道,把它们复制到其他各个城市去。包括这次来成都,也是了解到西南会有很多的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建筑垃圾的潜在项目,我们也希望能够参与到这些项目当中去。


《环保圈》: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其中对建筑垃圾也做出了许多规定,这对建筑垃圾处理行业是不是一个利好?

李遥: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其实一直存在,只是原来更多地关注垃圾里有价值的那部分,至于垃圾那部分怎么处理,大家可能就不得而知了。现在像这种建筑垃圾的项目,针对整个原料全生命周期的处理,都提出了很多明确的要求,这就是我们这样的技术公司可以去提供服务的。比如我们在上海做的几个项目,可能放到全球都是非常高的标准的,采用了很多不同的自动化分选装备,整个项目在无尘、噪音的控制上也都达到全球领先水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认为未来建筑垃圾将是重要的市场方向,因为它针对的是真正的建筑垃圾、装修垃圾,需要把里面乱七八糟的东西通过机械分选出来,而这正是我们的核心技术,也是我们打算和欧洲的合作伙伴共同去落地的一些项目。还有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如何把它们分选成潜在的原材料和建材,也是我们现在研发的一个重点。
BOSS直播间视频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