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暴涨!"茅指数"狂飙,核心资产猛涨7000亿!张坤年内首度现身调研,300亿细分龙头涨停,调整结束了?
刚刚过去的一个交易周并不平静!
本周一,一根光头阳线让市场曾一度看到希望,然而随着国际政治局势的恶化,周二和周三市场温度逐渐下降,从成交量来看,周四市场气氛降至了冰点。周五,市场却迎来了强劲反弹。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418.33点,涨1.63%;深证成指报13769.68点,涨2.60%;创业板指报2745.4点,涨3.37%。盘面上,机构抱团资产全线大涨,核心资产市值单日上涨近7000亿元,茅指数跑赢三大指数,收盘上涨3.55%。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隔夜美联储首次发出鹰派声音,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例会实际上也是外柔内刚。按理这种环境之下,市场出现大反弹有些反常。分析人士认为,本周的调整由政治局势引发,调整的结束可能也跟拜登关于中美关系的表述有关。事实上,他划了一个底线,也给了一个明确的预期。而资本市场最怕预期不明,既然预期已经明确,市场也能接受。所以才迎来反弹。
不过,从大趋势来看,全球收水的趋势正在形成,反弹能走多远,可能还会有一番考验。
今天,两市迎来强劲反弹。盘面上,机构抱团股纷纷上扬,长城汽车、科沃斯、美年健康、徐工机械涨停,宁德时代涨近8%,比亚迪、立讯精密、片仔癀、云南白药涨超6%。茅指数涨3.55%,碳中和指数涨2.5%。
核心资产单日市值猛增7000亿元。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盘报3418.33点,涨1.63%;深证成指报13769.68点,涨2.60%;中小板指报8950.9点,涨2.75%;创业板指报2745.4点,涨3.37%。本周上证指数、创业板指均录升,结束周线五连阴。周五市场普涨,上涨个股达3180只。
从资金面来看,Wind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64.3亿元,为连续3日净买入。本周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逾140亿元。不过,成交量仍未有效放大,今天两市成交7478亿元,较上日的6758亿元有所放大,但相比周二周三杀跌时的量,仍有几百亿的差距,而且也低于本周一反弹时的弹能。近期市场有一个现象,就是反弹时的量能持续萎缩。这意味着进攻方依然处于谨慎心态当中。
茅资产的代表、掌管千亿资金的“公募一哥”张坤,在经历近期的非议之后终于现身。据国际医学公告,在该公司最新发布的调研活动信息中,张坤的名字赫然在列,这也是他今年首次出现在上市公司调研名单中。
作为千亿级别的明星基金经理,张坤亲自调研的次数并不多。据粗略统计,2020年,他总共调研了9次,而且这9次有5次是海康威视,可能是因为疫情的原因,皆为在线交流。
资料显示,国际医学以大健康医疗服务和现代医学技术转化应用为主业。目前,公司正在运营西安国际医学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西安国际医学商洛医院等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同时正按三甲标准建设商洛医院(新院区)、康复医院等医疗项目。此外,公司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模式、打造医联体合作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调研活动中,国际医学介绍了辅助生殖医学项目。公司称,2019年初获得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后,辅助生殖项目已经开始为期一年的试运行,目前夫精人工授精业务已通过验收正式运行,待获得卫生主管部门批复后将启动试运行IVF业务,公司将积极与卫生主管部门进行沟通,以加快项目验收相关的各项工作。可以说,国际医学是A股市场辅助生殖的龙头企业之一。而从此前的资料来看,张坤也持有港股生殖龙头锦欣生殖。
在张坤现身国际医学的消息发酵之后,该股火线涨停。
今天这个市场状态,除了量能不够之外,其它都还OK。那么,调整是否结束了呢?分析人士认为,结构性机会应该还会存在,但震荡亦可能难以避免,市场的操作难度并不低。
首先,从机会的角度来看,下周全球依然有一个重磅事件,那就是当地时间3月31日,拜登将在接下来的匹兹堡行程中宣布BBB(Build Back Better)计划,联邦政府下一项主要议题是重建基础设施。据此前消息,这一计划的金额高达2万亿美元以上。分析认为,该计划可能再度引爆全球商品市场,并推高基建股行情。
其次,从风险的角度来看,全球收水趋势正在逐渐形成。鲍威尔的鹰派之声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预期引导。虽然,隔夜美股反弹,但不一定能走多远。另外,从中国央行的表述来看,国泰君安表示,与上季度相比,央行货币政策例会声明发生五个主要表述变化:
①删除了“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改为“灵活精准”;
②删除了“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③“不急转弯”;
④增加了“国内经济积极因素明显增多”;
⑤对海外经济的描述由“加强国际经济协作”改变为“加强国内外经济形势研判分析”。
他们认为,“内刚外柔”可能是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考量目标,决策层对海外经济和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关注持续升温,央行在当前时点偏“鹰”表态,更多是为后续海外风险溢出打提前量预防,留出足够政策空间。
站在流动性的角度来看,当下的市场可能也很难走出趋势性行情。因此,操作上可以防守为主,适当控制仓位。
百万用户都在看味道变了?基金公司购买自家产品,这类基金竟成主流,什么信号?自购偏股基金已现亏损,真的变天了?
又见百亿级并购!高瓴资本豪掷340亿,"吃进"飞利浦家电业务,网友:整合给格力吧
突发!央行召集24家银行开会,这一主题成重点!房地产金融再被提及,透露啥信号?全线大跌!这一市场骤然降温,什么情况?供给收缩信号明确,市场投资逻辑又变了?易会满重磅发声!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审核要求,部分中介还在"穿新鞋走老路",要防范外资大进大出核心资产"抱团"跳水,如何应对恐慌情绪?李游:光伏和新能源车已跃升为成长股,投资应保持独立思考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