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乡不为秋":李雯《风流子》浅析 | 叶嘉莹谈诗忆往之四

2016-09-29 叶嘉莹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古人说:“千古艰难唯一死。”李雯在这次人生的大考试之中,他交了一份不光明的卷子,他投降了,而且还为敌人写了檄文。所以李雯一直很后悔,在顺治四年时就离开北京回到江南。


当李雯回到江南老家时,听到当年他最好的朋友,也共同写过《陈李唱和集》的陈子龙却参加了义军抗清,因此李雯非常地惭愧,非常地悲哀。他早年的作品没有很高的价值,都是写一些美女与爱情的,可是他后期的词,经过了这么多的生活体验以后,就写了一些很不错具有特色的词。


▲ 《故国愁思》 石涛  出自《山水精品册》

纸本 水墨或设色

全12幅 各23*17.6厘米 第11副 纸本 浅绛

泉屋博古馆住友藏


文 | 叶嘉莹


李雯,字舒章,是江南华亭人。华亭是在现在的上海附近,原属于江苏华亭县,华亭在古时有一个别名叫云间。我们讲清代的词人,你们要注意他们死生的年代,他们的生平经历了当时什么样的时代风云,然后我们才能知道他们怎样地反映了时代的苦难。李雯是明朝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出生的,少与陈子龙、宋征舆齐名,称“云间三子”。这三个人不但是好朋友而且家住得很近,甚至他们共同有过一个女性朋友,这个女子就是柳如是。柳如是是一个才技皆绝的伎女,她的出身是很卑微的,初在嘉兴名伎徐佛处为侍婢,后来嫁与人做姬妾,她很有才艺,又美貌、会作诗,还会写字,很得主人宠爱,但不容于其他姬妾,后来被逐出。她迁转于江南,与当时名士才子相往来,也想择人而嫁,这云间三才子都与她交往过。宋征舆曾热烈地追求柳如是,但是因为当时他太年轻尚未中科举,他的家人强烈反对他与柳如是成婚,后来柳与宋遂因事决裂。她又跟陈子龙交好,陈子龙年岁较大,已经结婚,本来可以娶她做妾,但是他的家人也反对他娶伎为妾,因此婚事终告不偕。但是柳如是是个很有勇气的女子,她把自己乔装成一个男子,去拜望当时很有名的一个文士钱谦益,后来遂嫁与钱谦益。


我之所以要讲这一段故事,因为这与李雯词的风格有密切的关系。当李雯、陈子龙、宋征舆与柳如是交往的时候,这时他们写的词都是描述美女与爱情的作品。但是这种浪漫的日子过得不久长,明朝就灭亡了。这个大变故来临的时候,他们这三个好朋友就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落到了不同的下场。这云间三才子以陈子龙为领袖——就才华论以陈子龙为最高,他古文、诗、词,样样都写得好。陈子龙参加了“复社”,而“复社”的主持人叫张溥。张溥曾编定了《汉魏百三名家集》,是当时很有名的学者。除了“复社”之外,他们在陈子龙、李雯的故乡另外成立了“几社”。这些文社的成员都是关心国家政治的,他们以儒学为基,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因此这些文人学者都喜议论朝政。


当明朝败亡,满清入关时——你们要知道:中国从三代夏、商、周以降经过了几千年,也经历了无数的改朝换代。但是以南宋到元朝这一次易代和明朝到清朝这一次的易代,反抗最激烈。这又是为了什么缘故呢?因为元朝攻进中原的是蒙古人,清朝进入关内的是满族人,不像过去的那些朝代再怎么换同样是汉族人。满清之所以引起明遗民强烈抵抗的缘故,更是因为满族的服饰与汉族不同,汉族不只女子留发,连男子也留发。而满族一入关就下剃发令,要男子把头发剃去大半,只剩中间一块梳根辫子,这以汉人来看真是怪异,很不能接受。而汉人自小就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因此当满清严令剃发后,大家群起反抗。


影响人一生的,一半是由于你自己的性格,一半是由于你的命运。当满清入关时,陈子龙是在南方,因此他参加了南方的义军抵抗满清,但是后来他的军队失败了,陈子龙被俘虏后趁人不注意时跳水而死,成了一个殉节的烈士。而李雯呢?李雯当时在哪里?李雯当时在北京。陈子龙在南方参加了抗清起义的义军,而李雯沦陷在北京。当满清入关时,因为李雯是有名的才子,遂被盛名所累,因此就被人推荐给满清。这时史可法在南方坚守扬州不肯投降,满清的亲王多尔衮就写了一封信劝史可法投降。但是多尔衮未必汉文精雅,因此当时就有很多传说,说这一封多尔衮致史可法书是李雯写的。人真是受制于命运,他因才名沦陷在北京,又被推荐做中书舍人。因李雯投降了满清又替多尔衮写了这一封劝降书,当时另外一个有名的文士侯方域曾写了一首诗:《寄李舍人雯》,诗里有两句:“嵇康辞吏非关懒,张翰思乡不为秋。”还有一个诗人叫吴琪也写了一首诗:“胡笳曲就声多怨,破镜诗成亦自惭。庾信文章多健笔,可怜江北望江南。”另外还有一个人叫宋琬,写给李雯的诗有两句说:“竞传河朔陈琳檄,谁念江南庾信哀。”你们看这些诗提到多少次庾信:“庾信文章多健笔”、“谁念江南庾信哀”。


说到中国的诗,有些你是不能明白说出来的,因此就要用典故。“庾信”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呢?庾信是南北朝时候,南朝梁国的臣子。他曾出使到北方,但后来被北周扣留,不许他回到南方。庾信在北周也做了很大的官,可是他一直怀念他的故国,因此他写了一篇很有名的赋叫《哀江南赋》。


现在大家把留在北方替满人做事的李雯比喻成庾信,所以说“谁念江南庾信哀”;至于“竞传河朔陈琳檄”,陈琳又是谁呢?陈琳是曹魏时代的“建安七子”之一,据说他最会写檄文。什么是檄文呢?檄文就是写给敌对的一方要征讨他们或劝降他们的文字。就像武则天篡唐的时候,徐敬业写了一封《讨武曌檄》,这就是檄文。多尔衮写了一封书信要史可法投降所以说是“檄文”,而三国时代的陈琳据说写檄文写得最好。当时南方的人传说李雯替多尔衮写了劝史可法投降的信,是“竞传河朔陈琳檄”。可是李雯心里快乐吗?李雯自己也不快乐,李雯也很难过,不过毕竟人性也有软弱的地方。古人说:“千古艰难唯一死。”当你们遇到人生大考验的时候,你们千万不要交这样的考卷。


李雯在这次人生的大考试之中,他交了一份不光明的卷子,他投降了,而且还为敌人写了檄文。所以李雯一直很后悔,在顺治四年时就离开北京回到江南。


现在我们再回到作者李雯。当时云间三子之一的李雯不是很有名吗?顺治初年的时候,廷臣交相荐任李雯才可任用,除了当中书舍人外,又充顺天乡试同考官。他在清朝很受重用,可是他不是心甘情愿的,他是因守父丧而留在京师的,所以三年后就借口运丧榇归葬而回到了江南,那一年正是顺治四年。李雯生于万历三十六年,死于顺治四年(1608—1647)。与他少年时交往密切的陈子龙也是万历三十六年生,也是顺治四年死去。可是陈子龙是起兵抗清被俘不屈投水而死的。当李雯回到江南老家时,听到当年他最好的朋友,也共同写过《陈李唱和集》的陈子龙却参加了义军抗清,因此李雯非常地惭愧,非常地悲哀。也就是当他在人生中遭遇了这么大的考验,有了这么大的悔恨,有了这么大的屈辱以后,写了他后来的这些词作。他早年的作品没有很高的价值,都是写一些美女与爱情的,可是他后期的词,经过了这么多的生活体验以后,就写了一些很不错具有特色的词。


现在我先讲第一首《风流子》,我先把李雯的《风流子》从头念一次。


风流子.送春

(《箧中词》下有“同芝麓”三字)

谁教春去也?人间恨、何处问斜阳?见花褪残红,莺捎浓绿,思量往事,尘海茫茫。芳心谢,锦梭停旧织,麝月懒新妆。杜宇数声,觉余惊梦;碧栏三尺,空倚愁肠。

东君抛人易,回头处、犹是昔日池塘。留下长杨紫陌,付与谁行?想折柳声中,吹来不尽,落花影里,舞去还香。难把一樽轻送,多少暄凉。


这一首词一开头就是个疑问的句子。不是像李后主说的“流水落花春去也”,那只是单纯哀悼春天的消逝;而李雯写的是一个疑问: “谁教春去也?”我曾说过凡是用这种疑问句子表示的,常常是一种悔恨、不平,要试问人间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幸、困惑?有一位在麻省理工学院教书而旧学修养很好的物理学教授黄克荪,他曾翻译有波斯诗人奥马·海亚姆的《鲁拜集》,其中有这样的诗句:“搔首苍茫欲问天,天垂日月寂无言。海涛悲涌深蓝色,不答凡夫问太玄。”他说我搔首苍茫欲问天,人间有这么多悲苦、战乱、不平,而天上悬挂有太阳、月亮,但是太阳、月亮并不能回答我这些困惑的疑问。既然天上的日月不能回答我的问题,那么我低头看看海水汹涌的波涛,这深湛的蓝色波浪也不能解答我的疑惑。这首诗和中国屈原的《天问》向苍天提出许多的问题有相似之处。也和秦观的两句词“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有异曲同工之妙。就如同谢冰心说的:“最幸福的孩子是永远在母亲怀抱中的赤子。”郴江发源于郴山,郴江幸自绕郴山,但又为什么流向那么遥远的潇湘去?为什么走向那么悲哀而遥远的路程?这是秦少游被贬官时所写的:“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李雯这首词一开头就是用这样感慨、哀愁、悲愤的口气写的。他说:“谁教春去也?人间恨、何处问斜阳?见花褪残红,莺捎浓绿,思量往事,尘海茫茫。”“花褪残红”,就说的是花落了。“莺捎浓绿”,就是说黄莺鸟飞过了长得非常浓密而碧绿的树梢。当然这只是表层的意思;你们更要知道中国诗歌欣赏中感发生命的由来,它是有一个传统的。我以前曾经讲解过西方文学的新批评,其实西方现代的文学批评还有更新的学说,如符号学(semiotics)、诠释学(hermenutics)等。我们现在讲清词的批评当然要详究中国的传统,但要知道一些西方当代的新理论,才可以对中国诗词的批评做出更有理论性的说明。按照符号学与诠释学的理论,现在我举一个例子,我手上拿的是一份讲义,“讲义”这是一个“符示”(signifier)。而“讲义”本身是“符旨”(signified)。也就是一个是“符示”,一个是“符旨”。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讲“落花”,花的零落。李后主说:“流水落花春去也。”花的零落是代表了所有美好的、繁华的事情不能够再保留。 “见花褪残红”,亲眼见到那残余红色的花颜色消褪了、花朵也稀少了,那是多少繁华的消逝不能挽回。而当它是一个 code时,那就不只是说花的零落。凡是一切美好的东西消逝了,都可以说是花落了。当它变成一个 code的时候,当它所指的范围这么广大的时候,这个语码就产生了很强、很多、很复杂的作用。所以西方的接受美学说这就产生了一种可能性的效果(potential effect)。我把 potential effect翻译成“潜能”,它潜在的功能。李后主没有明白地说出来,他只说了一个“落花”,但是它可以给你这么多的暗示;这么丰富这么复杂的暗示,我管它叫做“潜能”。这是西方接受美学所说的potential effect。


而在李雯的这阕《风流子》的“花褪残红”中可能有什么样的 potential effect?除了表面上所描述真正现实的春天消逝以外,他的故国,明朝的败亡再也不会回头了。还有当年和他一起读书、一起作诗、一起交女朋友的陈子龙等人的往日的交谊和欢乐,也再不会回来了。他们当年一起参加文社,特别是他们这几位云间才子加入了“几社”有多少人殉节死难了?真是“花褪残红”。那美好的少年时代,充满了理想的时代,充满了欢乐的时代,他的故国,还有那些故人知交都再不复返了。


“莺捎浓绿”,像李清照所说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红花少的时候就显得绿叶更多了。“狂风吹尽深红色”,就“绿叶成阴子满枝”了。李雯词中说:“有黄莺鸟在这里飞来飞去。”我们说春天烂漫,莺莺燕燕,这是多么美丽的春光。而李雯的词中有一种潜能(potential effect),它能给我们读者一种联想,什么联想呢?有多少人是殉节死难了?又有多少人变成了清朝的新贵?有多少人投降了满清去争取高官厚禄?所以说是“花褪残红,莺捎浓绿 ”。在这个大变化之中,有这种种不同而又复杂的现象。所以他又说: “思量往事,尘海茫茫。”想起从前的生活、从前的理想,在这渺渺茫茫人生的大海之中,被那汹涌的波涛推送、起伏,谁能掌握?谁能回答呢?


“芳心谢”,我所有的欢乐、所有的理想、所有的希望都消失了。 “锦梭停旧织,麝月懒新妆 ”。一首词的好坏,要明白作者他是以什么样的感情、什么样的心思理念来写的。写

得好不好?他有没有把他内心的所思、所感能够传达表现出来?而且,一个作品的完成是从作者(author)到作品(text)然后到读者(reader)产生了感发的作用,这才是一篇作品的完成。好的词就因为他用的字很美?还不只这些,它的形象(image)、它的质地(texture)都是很重要的。像刚才我们说“花褪残红,莺捎浓绿 ”,给我们这么多这么丰富的联想,所以这才说它的意象好,它的结构好。


“锦梭停旧织”,“梭”是古代织布的梭,而且又是“锦梭”,在在形容它的珍贵及华美。李雯把自己比喻成是一个女子,每天在编织一个美丽的理想,但是我再也编织不下去了,因为国破家亡了,我有那么多的屈辱,那么多的玷污,我再也织不出丝绸锦缎。我曾经用了那么多的感情、那么多的心思,要织成这幅锦缎,但现在我再也编不下去了。这是 “锦梭停旧织”。下句“麝月懒新妆”,《红楼梦》里有一个丫鬟的名字就叫麝月。什么是麝月呢?就是一种女子的妆饰。“麝”是一种香料。麝香,是黄颜色的。用这种麝香的香料画一个新月形的花样在前额上,像唐朝出土的古画都还可以看到这种妆饰。他说:“我现在也懒得再做这种美丽的妆饰了。”麝月懒什么妆?这一句对得很工整,上一句用的是“旧织”,下面这一句是麝月懒“新妆”啊!什么叫“新妆”?就是比喻迎合新朝、奉承新朝的人。唐朝的秦韬玉写的《贫女》说:“共怜时世俭梳妆。”我体念时局的艰难,不追求时髦,不追求流行,把自己打扮得朴实些。现在李雯虽然是投降了,但内心并不向清朝追求富贵利禄,去曲媚迎合新朝邀功。词这种体式是很妙的,特别是它有多种潜能。 “锦梭停旧织,麝月懒新妆。”表面上是说春天走了,这个女孩子也不织锦,也不再妆扮,可是它里面竟有这么丰富的含义。


“杜宇数声,觉余惊梦;碧栏三尺,空倚愁肠。”“杜宇”,就是杜鹃鸟,杜鹃鸟的叫声在中国有一个历经久远而形成的语码(code)的作用,可引起很丰富的联想。一个就是说杜宇是送春的鸟,这首词的题目就是《送春》。当杜宇叫的时候春天就走了,再也不回来了,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是说杜宇鸟叫的声音像是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所以杜宇鸟是在叫:“不如归去。”也就是说我旧日的国家、旧日的朝廷、旧日的朋友、旧日的生活都回不去了,都没有了,就好像杜宇在叫“不如归去”。此外杜宇还有什么含义呢?李商隐的《锦瑟》诗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人说望帝死后他的魂魄化成了杜鹃鸟,所以中国常常以死去的皇帝、失去的国家引喻为杜鹃。杜鹃鸟声声啼叫,那美好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故国灭亡明朝已矣,我永远都失落了。


“觉余惊梦 ”,把我过去所有的美梦都惊醒了,我们年少时编织的梦都破碎了。孟浩然有一句诗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还有《唐诗三百首》里头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我打走黄莺鸟,不让它在这里叫,因为鸟声一叫就把我的梦惊醒了,我的梦是要到辽西去见我的丈夫,去见我所爱的人。所以杜宇数声就把我的梦惊醒了。惊醒就是“觉”。什么叫“觉余”呢?那就是说醒来以后,把我所有的梦都惊醒了。这就是“杜宇数声,觉余惊梦”。


“碧栏三尺”,这是说碧玉的栏杆。栏杆当然有很多种,像李后主说的“雕栏玉砌应犹在”,这是雕栏。像李商隐的诗有一首叫《碧城》:“碧城十二曲阑干”,这阑干是碧玉的阑干,代表那么样的美好,那么样的曲折。李雯说“碧栏三尺”,李商隐说“碧城十二”。数目在中国不只是用来计数的;我们说:事不过三,三思而后行……“三”是代表多的意思,“碧栏三尺”也代表它是那么的曲折,那么盘旋繁复的碧玉栏干。我靠在栏干上本来是要向外观望的,观望那春天美好的景色,但是春天那美好的景色已经消逝了。我现在倚立在栏杆边是“空倚愁肠”,我再也找不到美好的景色了。我倚靠在这里是空倚,只剩那满天的哀愁。


“东君抛人易 ”,东君是春天的神,你这春天的主宰这么容易就把人抛弃了。把人抛弃就是说离开人走了。李商隐的诗说:“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后主的词说:“别时容易见时难。”这是把别离的感情作不同的描述,有的感情舍不得离别,但又乖隔于外边的形势,那就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当南唐投降以后,李后主已破国亡家。他被宋朝俘虏带走了,那是再也回不了南唐,再也收复不了他的失地,这真是“别时容易见时难”。“东君抛人易”,这南明的朝廷也是“别时容易见时难”了。


*文章节选自《清词选讲》(三联书店2016年5月刊行)第二讲“李雯”。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与微信后台联系。


《清词选讲》 叶嘉莹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5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购买)


词的微妙,在于它有一种特别的美学特质,即以曲折深隐富于言外之意为美,以引发读者很多的联想为好。而清朝正是词的复兴时代,借这种深婉曲折的文体,“道出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全书涉及清代词人十余位,从时代背景、生活际遇、个人性格、才华短长等诸方面,带领读者一起,邂逅最美的清词,欣赏清词的美好。

  

叶嘉莹作品六种(三联版)

01 迦陵谈词

02 好诗共欣赏: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家诗讲录

03 清词选讲

04 迦陵谈诗

05 迦陵谈诗二集

06 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



「相关阅读」


谈古今成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

——叶嘉莹谈诗忆往之一



▲ 点击图片阅读


我之所说未必与王国维先生原意完全相同,读此文者之所得,也不必与我完全相同。然而这种差异,实在无关紧要。


恩师顾随

——叶嘉莹谈诗忆往之二



▲ 点击图片阅读


顾先生在课堂讲授中所展示出来的诗词之意境的深微高远和璀璨光华,是使我终生热爱诗词,虽至老而此心不改的一个重要原因。


诗人的寂寞心

——叶嘉莹谈诗忆往之三



▲ 点击图片阅读


元遗山《论诗绝句》有云:“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义山这首诗的“碧海青天夜夜”之“心”,便真是寂寞心。


----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按二维码即可订阅

----

▲和友人交流,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回复好文,阅读更多专题文章

▲回复听课,了解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

想读《清词选讲》,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