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我们仨》出版二十周年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转载请在文末留言


“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2003年夏初,SARS 疫情爆发。原计划5 月和读者见面的《我们仨》,出版时间推迟到了6 月25日。书刚上架,就成了读书界的热点。这种关注不是对一个名人家庭的私生活的兴趣,而是读者对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生存空间有深切感念;是这个学者家庭的温暖情感,将读者和书联系在一起。

锺书与杨绛在三里河寓所院里散步

选自《我们仨》有声书,配音表演艺术家曹雷演播。现在购买《我们仨(二十周纪念本)》可凭书内礼品卡兑换完整版有声书,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新增“我们仨拾遗”,

配音表演艺术家曹雷演播有声书——

杨绛《我们仨》出版二十周年

推出纪念版


1997年3月,钱锺书、杨绛夫妇的独生爱女钱瑗逝世。

1998年12月,钱锺书先生逝世。

2002 年冬,杨绛先生开始写《我们仨》。

2003年6月,《我们仨》出版,千万读者在平和清丽的文字中读到一个学者家庭的苦难与幸福、快乐与忧伤,体味着中国读书人深邃厚重的人情和正直清朗的操持。

2016年5月,杨绛先生逝世。《我们仨》当年销量达二百余万册,先生的生命在著作中延续,她百年人生玉成的善良、智慧和正气依旧开悟与润泽着后人。

2023年6月,《我们仨》出版二十周年,三联书店在初版基础上,增补相关照片、手稿等珍贵资料,推出了“《我们仨》二十周年纪念本”,邀请大家一起重温我们仨的时光。


女儿曾请求妈妈把《我们仨》让给她写

1994 年夏、1995 年冬,钱锺书先生和女儿钱瑗相继住院,杨绛先生八十多岁了,奔波于家与两所医院之间,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数年。其间有一次编辑去看望杨先生,看见她心情很不好,就劝先生:“写写你们仨,这件事只有你能做,而且十分有意义。”杨先生答应了,说好,就写一本《我们仨》。

最初设想,这本书一家三口各写一部分。到1996 年10 月,钱瑗预感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就请求妈妈,把《我们仨》的题目让给她写,她要把和父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写下来。躺在病床上,钱瑗断续写了五篇,最后一篇文章落的日期是1997 年2 月26 日,她去世的前六天。《我们仨》出版时,杨先生从这些手稿中选定了三篇,影印收录在附录中。

2002 年冬天,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九十二岁高龄的杨先生终于开始写《我们仨》,四个月后稿成。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在前两部分中,杨先生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三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六十三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她的叙述让读者与她一同沉浸于苦难与幸福、快乐与忧伤交织的人生实境中。书中还收录了三人往来的文字、书信与图画,杨先生亲自手写了每一幅的图注。这些内容不仅如梦似幻地道出挚情难断的依恋,也在清丽幽默的文字中浓缩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读书人深邃厚重的人情和正直清朗的操持。
1950年清华校庆日摄于清华大学新林院宿舍
20年感动千万读者的经典之作

如今距《我们仨》首版已有二十年,杨绛先生离开我们也已七年,这部既不煽情也无“内幕”的回忆录却依然被无数的新读者捧读,且常读常新。《我们仨》里有挚爱亲情的娓娓道来,有一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彰显,还有爱国情操的自然流露。但能让它流传久远的,恐怕还是那超越生死的至情至性和与之相得益彰的完美表达。

书的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不足两页,却引出了后面关于“失散”的“万里长梦”。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杨先生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这一梦境的书写,展示了先生的大智大勇。一个九十二岁高龄的老人,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意志,才能把生离死别化成含蓄节制的文字,给读者以温和宁静的感受而不流于煽情?她构筑出“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如梦似幻,借用西方现代派手法将真实痛切的感受融入意识流动的书写中,取得了哀而不伤的抒情效果。而梦境中的客栈、小船和古驿道的意象又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学的韵味。古驿道上相聚、失散,将亲人送了一程又一程,“驿道上又满满地落叶,一棵棵杨柳又都变成光秃秃的寒柳”,这触景生情的古典手法,既帮助作者分担了过于悲痛的情感,又充分展现了中国士人哀而不伤、淡泊恬静的性格。同时,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的文学手法不着痕迹的完美交融,亦显示出“我们仨”一家学贯中西,融会贯通的文化底蕴。

钱瑗从英国留学归来,“我们仨”重又聚于三里河寓所
到了书的第三部分,杨绛先生“在点点滴滴的往事回忆中,与锺书和圆圆又聚了聚”,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六十三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写到动情处,杨先生泪滴洒落纸上,不能自已。平实感人的文字,书写着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的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我们仨”个个音容笑貌如在眼前,生活细节历历在目。最终,“我们三个失散了”,留下“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然而,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打动千万人的力量,就来自于先生书写的、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的、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随着先生的至情阐释,每一个读者都更深刻地理解了家的意义。

剩了我一个!2003年岁尾杨绛摄于三里河寓所

“我们仨”的故事,将在书中永远流唱

多年来,《我们仨》持续畅销,累计销售近千万册,还被翻译成英、德、日、韩等多种语言,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遵照杨绛先生生前嘱托,本书所得版税全部捐给了杨绛先生在母校清华大学设立的“好读书”奖学金,资助优秀和家庭清寒的学子好读书,读好书。一本书带来的温暖,从书里传至书外。

2023 年《我们仨》出版二十周年。三联书店在初版基础上,增补相关照片、手稿等珍贵资料,推出“二十周年纪念本”,邀广大读者一起,重温我们仨的时光。纪念本新增附录《我们仨拾遗 失散了的时光》,收录杨绛先生与“我们仨”相关的回忆文章三篇,还增补了家庭照片、日记、书信、手札等珍贵图片资料三十余幅,图片旁边则是杨先生“一个人打扫战场”时写下的思念文字……拾遗中包括一封珍贵的书信——这封信是当年为隐瞒女儿去世的消息,杨绛冒充圆圆写去安抚病重的钱锺书的,当时钱瑗已辞世五日——看过此信后,天天问“阿瑗”的钱锺书,再未问过圆圆的消息。杨绛知道: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她模仿得再像也无法还原出女儿……

为隐瞒女儿去世的消息,杨绛冒充圆圆写信安抚病重的钱锺书,时钱瑗已辞世五日

此外,纪念本首印的三万册中还将随书限量赠送《我们仨》有声书,读者可根据书中所附礼品卡的提示,在喜马拉雅平台领取。该有声书录制于2017年,是《我们仨》唯一正版有声产品,以《我们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9月第2版)为底本,除对个别字词、语序有微调外(为方便聆听、解意,在不影响作者原意),未有删节、改编。有声书由作家曹聚仁之女、配音表演艺术家曹雷演播,多年来在各平台累计播放近千万次,打动了无数喜爱《我们仨》的读者:“曹雷老师的演绎贴近作者的情感,每一个字都读得那么准确那么美,节奏和气息、分寸感都那么到位。”读者在文字中感动的同时,也将在声音中得到慰藉。

时光荏苒,杨绛先生离开我们倏忽已七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但是“我们仨”的故事,将在书中永远流唱。

推荐阅读

我们仨(二十周年纪念本)
杨绛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3-6

ISBN:9787108076427 定价:68.00元

1998年,钱锺书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先生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绛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本书开头,杨先生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则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杨先生一家人最安全的庇护所。第三部分则是记录了一家人生活点滴的笔记、信笺、图画等,皆由杨先生亲手书写说明。

杨先生的文字含蓄节制,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先生的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

2023年是《我们仨》出版20周年。我们在初版基础上,增补照片、家书、手札、日记等珍贵资料,推出“二十周年纪念本”,邀广大读者一起,重温我们仨的时光。
杨绛著译七种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江苏无锡人。毕业于东吴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肄业。1935 年与钱锺书结婚后共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 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52 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及随笔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忆与杂写》、《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等,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本系列收录了杨绛的《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忆与杂写:一九三三—一九九一》、《杂忆与杂写:一九九二—二0一三》、《 “隐身”的串门儿:杨绛读书随笔》、《我们仨》、《斐多:柏拉图对话录之一》。

钱锺书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钱锺书先生(1910-1998)是当代中国著名的学者、作家。他的著作,如广为传播的《谈艺录》、《管锥编》、《围城》等等,均已成为二十世纪重要的学术和文学经典。为了比较全面地呈现钱锺书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文学成就,便于读者的研究和学习,经作者授权,三联书店组织力量编辑了这套《钱锺书集》。

《钱锺书集》包括下列十种:《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七缀集》、《围城》、《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石语》、《槐聚诗存》。

《钱锺书集》由钱锺书先生和杨绛先生提供样书和文稿;陆谷孙、罗新璋、董衡巽、薛鸿时和张佩芬诸先生任外文校订;陆文虎先生和马蓉女士分别担任了《谈艺录》和《管锥编》的编辑工作。

七缀集

钱锺书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1

ISBN:9787108063700 定价:62.00元


钱锺书先生谈文论艺的名作,尤擅从中西比较中纵横诗、画异同,体贴诗艺、文字背后的无穷韵味。《中国诗与中国画》《诗可以怨》《通感》等均为现代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佳作。《七缀集》乃作者的“全部《旧文四篇》和半部《也是集》的合并”。初版1985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自言:“这本书是拼拆缀补而成,内容有新旧七篇文章。古代有‘五缀衣’、‘七缀钵’等名目,故题为《七缀集》。”三联版在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修订版的基础上,征得杨绛先生同意,增补了若干见于其他版本中的内容,以尽量保全钱锺书先生著述的内容。

听杨绛谈往事(增补版)

吴学昭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3-5

ISBN:9787108059338 定价:45.00元


《听杨绛谈往事》初版于2008年,彼时,钱锺书先生逝世十周年,传主杨绛先生九十八岁高龄。杨绛先生在亲笔手书的序言中写道:“为我写的传并没有几篇,我去世后也许会增加几篇,但征得我同意而写的传记,只此一篇。”

这部传记的作者吴学昭,与钱锺书、杨绛为通家之好,其父著名学者、教育家吴宓先生是钱锺书先生、杨绛先生清华大学时代的老师。因与杨绛先生有许多当面交流的机会,“谈往事”“话家常”之间,作者越来越深地感受到杨先生的人格魅力,觉得应该把听到的这些珍贵的史料、动人的故事与所有喜爱杨绛作品的读者共同分享,遂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与杨绛先生对谈,详细记录了自杨先生出生至九十八岁的人生经历。杨绛先生曾说,本书是“和一个知心好友一起重温往事,体味旧情,所以有问必答”,对谈过程中,作者刨根究底地问,杨先生仔仔细细地答,不厌其烦。除了大量口述的一手资料,本书还综合了作者搜集的相关史料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并辅以近百幅珍贵照片。本书上市后,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关注——这种欢迎和关注,不是对一个家庭私生活的津津乐道,而是对中国读书人深邃厚重的人情及正直清朗的操持的推崇,和对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生存空间的关注。

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先生驾鹤西去。三联书店发行《听杨绛谈往事》精装版以为纪念,并于杨绛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推出增补版。杨先生生前曾对本书重新披阅校订,增补版已做出相应修订。

增补版共增补五文,前两篇曾经杨绛先生生前审阅,后三文完成于杨先生逝后。先生已逝去七年,但先生的生命将在她的著作中延续,其善良、智慧和正气将永远开悟与润泽后人。

识别二维码选购


—END—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三联图书

▼复制以下淘口令
「3fu置这个 a:/₤CEXmc9uWeYG¢回淘Ьáò」

打开手机淘宝,进入三联书店天猫旗舰店


▲点击图片阅读 三联书讯 | 2023年5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