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外来常住人口下降,广深仍快速增加
本文选自21世纪经济报道
数据显示,北京、上海的外来常住人口在2016年均出现下降。
根据北京统计局等公布的统计公报,2016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807.5万人,比2015年的822.6万人下降了15.1万人。这是自17年以来北京外来常住人口的首次下降。
此外,1994年,北京外来人口比重为5.6%,但是到了2015年外来人口比重为37.9%,2016年比重为37.2%。这也是北京外来人口比重近二十年来出现首次下降。
不过,北京常住总人口仍在增加,主要是因为北京本地出生人口增加。201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6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7万人。2016年北京常住人口出生率为9.32‰,高于上一年的7.96‰。
与此同时,继2015年上海常住外来人口下降后,2016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再次下降。2014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为996.42万,2015年、2016年分别降到981.65万、980.20万。
受此影响,2015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比上一年下降了10.41万。2016年上海常住人口总数为2419.70万人,比上一年增加4.43万,也是出生率上升导致的。2016年上海全年常住人口出生21.84万人,出生率为9.0‰,高于2015年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8.19万人、出生率为7.52‰的数字。
有意思的是,深圳和广州的外来常住人口仍在增加。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外来常住人口是786.04万,高于2015年782.9万人。广州2016年的外来常住人口533.86万,高于2015年的495.92万。
综合来看,京沪的常住人口的增速已经放缓,但是广深还在快速增加。2016年广深的常住人口总数分别为1404.35万、1190.84万,大幅高于上一年的1350.11万、1137.89万,分别增长了50多万人。和京沪比上年末增加2.4万人、4.43万人相比,增幅明显。
京沪为什么外来常住人口下降?这与两地实施了人口总量控制计划有关。两地设置的红线是,2020年(“十三五”末)常住人口分别为2300万、2500万。对此,两地采取了一些以业控人的措施,如北京将大红门、动物园等地的批发市场搬迁出北京,进而减少从业人员。
不过,这样控人的措施有无效果,仍还需要观察。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张兆安在2月21日的发布《2017年上海经济蓝皮书》时指出,上海2500万人口底线短期守得住,长期有待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很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在一线城市工作,主要目的是谋取发展空间,希望有高薪水和未来上升的可能。
不过,最近近年来,很多大学生表示,在京沪这样的城市,现在租房压力很大,月薪1万元去掉税收和社保后,只有7000元左右,去掉1间房的月租金两三千元,再加上吃饭和坐地铁等,所剩无几。如果未来未有大的发展潜力,则开始转向其他城市,比如一些省会城市,也包括另一些一线城市,比如广州,因为房租压力稍微小一些。
不过,一线城市限制人口后出现外来人口下降,到底是一个真实的数字,还是一个统计结果,仍不好说。
因为在北京,每天有几十万甚至百万居民在北京城区上班,但是居住在河北。尤其是近几年,在河北居住,在京上班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这部分人口只是统计成河北的常住人口,并未降低了北京的交通拥挤和人口承载力。
同样,2015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下降了约15万,但是2016年仅仅下降了1万人左右,似乎逃离的趋势在放缓。此前有看法认为,过去逃离北上广深的人,因为在地方无发展空间,再次回到了北上广深。
而大量的大学生转到二线城市,也不一定轻松。因为除了北上广深,现在一些二线和三线城市,包括各大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均在陆续出台积分落户的措施,要想留下来并不容易。
精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