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才是城市最美的风景
文|孙不熟
最近的几篇文章经常提到两个概念,分别是“消费者逻辑”与“投资者逻辑”,有读者表示不解,问怎么区分这两个意思?
这个问题涉及到城市的本质,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第一个例子。
假如你在城市中心区有一套漂亮的房子,你最引以为豪的一个亮点是,站在自家阳台上可以看到璀璨的小蛮腰(广州塔)。现在,有消息说,你们家小区对面要起一栋超高层建筑,下面还配建一个超大商业综合体。
这个时候,你会有什么反映?给你两个选项。
A:卧槽,奸商!当初卖楼的时候可没说前面会起一栋高楼啊!这栋高楼要是盖起来,我家漂亮的阳台就废了,再也看不到草坪与绿树,再也看不到小蛮腰,再也不能在阳台上惬意地喝酒赏月了!我不要、我不要,这房子要贬值了,赶紧去拉横幅!抗议没用就折价卖掉!
B:嘿嘿,发财了!这个高楼和综合体要是盖起来,每天至少会有几千上万个白领过来上班,会有十几万人过来消费,他们都是我们小区潜在的租户和买家,我的房子又该涨价了!什么,阳台上的光被遮住了、看不到小蛮腰了?这有什么所谓,静候这套房子升值,然后换一套离小蛮腰更近的!
A是消费者逻辑,他只关心房子的消费体验,毫不关心房子的资产属性,他们大概认为房子升值100万还不如阳台上看到小蛮腰这件事快乐。B是投资者逻辑,他根本不在乎这套房子眼前的居住体验,他在乎的只是这套房子未来的可能,他们会认为阳台上看不到小蛮腰这种事情对房价的影响忽略不计。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A的武器是拉横幅,B的武器是对财富的敏锐度。
第二个例子。
晚上11点你在某一线城市坐地铁,发现仍然挤到爆,你拍下这景象,发一条朋友圈感慨说:“这是深夜11点的地铁”。这个时候有两个好友过来留言了。
A的留言是:太吓人了,我不要、我不要,我才不要这种生活。
B的留言是:棒棒哒,再来两套!
A应该是无房文青,他们注重细节与感受,生活常充满情调与诗意,但他们从骨子里不喜欢大城市的生活方式,他们本质上向往的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式静美的田园生活。他们会认为大城市是万恶之源,那里的一切全是泡沫,只是骗子与傻子的游戏。
B应该是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的职业经理人,他们严于自律,生活单调而乏味,但内心充盈、思维敏锐。相比当下,他们更关心未来,看到拥挤的人群,他们第一反应是兴奋,而非鄙夷与避让。他们会认为,还有什么比一座深夜11点还得挤地铁的城市更富朝气与活力?更富拼搏精神与升值潜力?
面对压抑的大城市,A的武器是逃离北上广,B的武器是迎难而上,再来两套。
第三个例子。
A在某省会城市工作,他的城市这几年像打了鸡血一样搞建设,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是粉尘,到处都是外地人,他认为这座城市太不宜居了,决定跳槽,去到一个安静舒适的旅游城市工作。
B在某旅游城市工作,他的城市安静舒适,风景秀美,就和十年前他刚来的时候一样美丽,这里没有工地,没有粉尘,工作与生活中基本上看不到外地人(除了游客)。现在他决定跳槽,去一个那种每天都不一样的大城市,因为这座小城的工资水平就和这里的风景一样,十年都没变过。
A生活在大城市,但B显然比A更懂得城市的本质,因为B深知:一个安静的城市,一个每天都一样的城市,是没有前途可言的。他深知:一个到处是挖掘机的城市,才会有未来。他深知:涨工资比漂亮风景,更让人幸福。
面对的高速发展的中国,A的武器是退隐田园,B的武器是拥抱挖掘机。
看完三个例子,你应该能够理解“消费者逻辑”与“投资者逻辑”的区别,二者不仅仅适用于买房,也可能适用于人们求学、就业、婚姻等方方面面的选择。一个人来到大城市,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思维方式,才能在这个急剧变革的时代,从容不迫、优雅应对。
面对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城市化浪潮,我们想说:拥挤的人群、永不疲倦的地铁、尘土飞扬的挖掘机、霓虹闪烁中的欲望,才是城市最美的风景,因为那是财富与机遇的象征,也只有财富、机遇和欲望才是城市最美的风景。
至于你家阳台上看到的那支璀璨妖娆的小蛮腰,不过是一座伟大城市可有可无的配饰。
延伸阅读:
欢迎加入孙不熟开通的付费社群,在那里我们可以专心地聊房子。
扫描以上二维码加入孙不熟的社群,读懂城市、学会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