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沟沟里的知识城,要不要买?

孙不熟 城市战争 2018-09-21


文|孙不熟


一个远而美的卫星城,但仅此而已。


最近一年,广州城郊最炙手可热的置业板块,知识城肯定算一个。有媒体称那里的房价正在冲四万,虽然很假,但其楼市的热度之高是不能否认的的。


知识城的全称是中新广州知识城,是新加坡在华南地区下的唯一一个蛋。整个新城由规划大师刘太格领衔设计,说起刘太格很多人都知道,他被媒体誉为“新加坡规划之父”,足见知识城的逼格还是可以的


不过,有别于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重庆中新合作区,知识城不是一个“政府对政府”的合作项目,采取的是“企业带头、市场运作、政府支持”的新合作模式,具体是由广州开发区与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旗下的一家企业联合开发。换句话说,知识城在合作的级别上不如苏州、天津与重庆三个中新合作项目,主要靠企业和市场的力量来推动。


当然,以上并非我们所关心的,本文的格局很小,我们只想探讨一下知识城的房子是不是值得买?


首先,来看看新加坡下的那颗蛋在哪里?



看到这张图,我的第一感觉不是远(虽然它的确挺远的,到城市核心区的车行距离超过40公里,到白云机场也超过30公里),而是奇怪——广州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地方造城?它看上去就像一个孤零零的小镇,深藏于山林之中,周边没有与主城区的任何一个边角接壤,有论者说它是硬生生从大山里挖出来的一座新城”——没错,是这个感觉。


我想说的是,正常情况下,这样的地方,没理由会开发成一个城市啊。有人可能会举南沙的例子,但南沙不一样,人家至少有南沙港这个独特的资源,依托港口造城,合情合理,也很普遍。更何况,南沙地处珠三角几何中心,与东莞、顺德、中山、深圳一水之隔开,虽然离广州远,但离珠三角近啊。


知识城依托的是什么呢?既没有与城市接壤,也没有港口、机场、火车站这样的独特资源,在这样一个地方盖一座新城,给我一个理由先?


如果一定要有个理由,那只能是新加坡,有新加坡这个IP,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和国家要政策支持,都是一个很好的筹码。事实上,这两年,知识城的各方面发展都还是很不错的,不仅拿到“中国首个知识产权改革试验田”的帽子,还吸引到百济神州、西门子、奥飞动漫等优秀企业的进驻。


至于新加坡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地方来做产业园,我们不得而知,也不重要。我的猜测是,因为具体操盘的单位是广州开发区,那这个新城就只能在原萝岗区,而要在当时的萝岗找到一块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又能让新加坡满意的大面积平整陆地,想必不太好找,这个选址即便看上去很荒,但也只能这样了,因为这个新城的重点是“有”,而不是“在哪里”。


好吧,还是回到文章的主题,知识城的房子,要不要买?


我们认为城市化有两种基础模型:


一种是沿着城市边界无缝蔓延,俗称“摊大饼”,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成本低、效率高,母体城市的资源可以很快地顺延到新城区。缺点是城市会继续膨胀,人口聚集度继续攀升,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加剧。


另一种是跳跃式发展,即远离城市边界,在远郊地带另起炉灶,规划一些自成一体、独立发展的卫星城。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有利于快速疏散人口,减轻主城区负担,缺点是成本高、效率低,产业积聚很难形成规模效应与生态效应,做不好就变成“鬼城”,或者远郊卧城(卧城当中最差的一类)。


主流舆论往往对前一种模式大加批判,“摊大饼”被认为是一种很低级的城市化模式,而对后一种模式往往怀揣着美好的愿景。


但是亲,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绝大部分成功的新城,其实都是前一种模式的产物,天河北、珠江新城、白云新城、金融城、琶洲,以及浦东新区、中关村,本质上都是沿着城市边界“摊大饼”的成功案例,它们……难道很低级吗?


跳跃式发展呢?也许是我见识太少,目力所及,还没有找到特别成功的例子,天津滨海新区曾经有这样的可能,但自从挤了水分之后,暂时已经凉了。哦,日本有一个,那就是常常被规划学者引述的筑波科学城,它坐落在离日本东京东北约60公里的筑波山麓,距东京成田国际机场约40公里。


怎么样,是不是和知识城很像?不仅离城市远,离机场、港口同样很远,也是硬生生地从山沟沟里挖出来的一座城。


老实说,虽然筑波科学城的聚集了日本相当一部分的大学与科研机构,但它离当初的规划目标还差得很远,至今仍然只是一个小而美的科学小镇,仅此而已,有也行,没有也ok。而在创新创业方面,它和硅谷的差距,何止一个太阳系?


不止东京,伦敦曾经也做过这样的尝试。1946年,英国制定“新城法”,计划在伦敦第三圈绿化带以外的区域新建8个具有独立性的卫星城,它们与伦敦核心区距离大约在30—60公里之间。然而,这个看上去完美的规划,并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可。伦敦最近20年发展的主线已经被调整为——加速回归市中心。


所以,如果你问我知识城怎么样?我会说不错啊,政府掌上明珠,产业运营能力一级棒,对广州爸爸的贡献很大,部分企业如果不是知识城这个平台,还真不一定能拉过来。而且整个新城的规划设计起点很高,比起只能睡觉的亚运城,那强的不是一点点。


不过,也仅此而已,知识城的天花板无非就是一个远而美的小卫星城,或者说是一个低配版科学城,它几无可能成为一个像珠江新城、琶洲、金融城这样的城市级产业中心,也没有条件成为一个像南沙那样的城市级副中心。


关于卫星城的房子好不好,我在这篇文章《郊区买房指南》里有过阐述,相比卫星城,我更看好那些与主城区较近、有高密度联系的睡城。原因很简单,几乎所有卫星城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规模性、复杂性、生态性不足,难以孕育出高质量的城市资源,再加上与主城区疏离,实际上很难让高层次人才真正扎根的。而睡城不同,它没有与城市真正脱节。


一个卫星城如果想另起炉灶,再早一个功能完备、生态复杂、资源丰富、人才海量的高等级城市,除非是有深圳与雄安新区这种独特的历史条件,要不然真的很难,即便是浦东,也只能视为浦西的一个延伸。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21号线开通之后,知识城就与天河连通了,睡城价值还是有的。问题是,如果你对知识城的期待只是另一个远郊睡城,那为什么不买南沙、新塘或者亚运城呢?


南沙十年前就通了地铁,规划还有18号线直接拉到天河,新塘去年也通了地铁,规划还有新东站、TOD等一系列利好,知识城的地铁(21号线)到现在还没通,可价格已经和南沙、新塘拉平了……让我现在去买知识城,给我一个理由先?


延伸阅读:

中心区买房指南

郊区买房指南

老城区的老房子,还要不要买?

中心区太低调,“牛”都让郊区给吹了

广州CBD的保质期

千万不要低估房地产税

欢迎加入孙不熟的付费社群,一对一,陪聊。

扫描以上二维码加入孙不熟的社群,读懂城市、学会买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