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儿子去武汉看长江
文 / 孙不熟
小学一年级的儿子,看电视时听到有人在说长江,就问我:
爸爸,长江在哪里,有没有珠江厉害?
听到这么有“深度”的问题,我很高兴,但我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说:有空我带你去看看,你就知道了。
我就随口一说,他却记住了,时不时问我,什么时候带他去看长江。
好吧,安排!
终于等到一个合适的假期,我们来到那个熟悉的城市:武汉。
01
看长江、读唐诗,一定要去武汉
之所以选择去武汉看长江,一是因为我是湖北人,在省城武汉上了四年的大学,去武汉也算是回老家,亲切。
想起18年前,我第一次看到长江,也是我父亲带我看的,那是2004年,他送我去武汉上大学。
二来呢,我认为,武汉是大城市中看长江的最佳选择。
长江沿岸有四座大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而长江穿越核心区的城市只有武汉和重庆,但重庆的江面比较窄,武汉江面则宽阔平缓,且两岸的建筑群气势如虹,很有特色。
乘坐武广高铁最快的那一趟,全程仅需3个半小时,到了武汉,我们的第一站就是长江边上的黄鹤楼,据说崔颢、李白当年也是在这栋楼上观赏长江的。
说来惭愧,作为一个湖北人,又在武汉上了四年大学,居然连黄鹤楼都没有登过,所以这次武汉之行必须得补上。
黄鹤楼之于武汉,正如广州塔之于广州、东方明珠电视塔之于上海、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看来,真的有很多城市把一个塔楼作为自己的精神堡垒。
登黄鹤楼的时候,崔颢、李白、杜甫、孟浩然这些大诗人的文字,如行云流水般浮现在我们的脑海:
在默诵这些诗词的过程中,我们就好像与这些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心灵,建立了一种“连接感”。
这种身临其境的连接感,在课本里读唐诗是体验不到的。
登上黄鹤楼之后,再远眺长江两岸,自然想到毛主席“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这两句著名诗词。
突然间,一股来自万里长江的雄壮感、史诗感扑面而来。
02
读李白,一定要去湖北安陆
写到这里,可以说一段题外话。
说到唐诗宋词里的中国,一般人首先会想到江南,但其实湖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同样有着浓墨重彩之笔。
比如,诗仙李白就和湖北的渊源很深,他二十五岁出川,经重庆、岳阳,辗转来到湖北的云梦与安陆,并在安陆定居了下来,娶了老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氏为妻。
然后隐居在安陆白兆山,每天喝酒写诗,过着诗情画意的神仙日子。
其中有一首《山中问答》就是在安陆写下的: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在湖北安陆住了多久呢?他在诗文里自述: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安陆也因此被称之为“李白故里”。
据说李白旅居安陆之时,还经常去破附近的武汉会友,写过《送孟浩然之广陵》、《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等名篇。
再说句题外话,李白隐居的这个安陆是本文作者的家乡。
安陆在唐代是个州郡,现在是一个小县城,大家如果去湖北旅游,可以去安陆的白兆山(李白诗中的碧山)感受一下诗仙的灵气。
03
武汉的天际线,不输上海广州
除了自然风光与诗词歌赋,武汉长江两岸的建筑群,同样气象万千。
与上海、广州等沿江城市一样,武汉的滨江展示面同样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摩天大楼沿长江水岸横向铺开,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而且绵延不绝,勾勒出一副优美的富有韵律的天际线。
但与上海、广州相比,武汉的江面更宽阔,广州主城区江面的平均宽度大约是200-500米之间,上海主城区江面大约在400-500米之间,而武汉江面的平均宽度超过1公里。
毕竟是万里长江的主航道,这种睥睨天下的气魄,也是珠江与黄浦江无法媲美的。
宽阔的江面,让武汉的天际线也变得更舒缓,更从容,不像上海、广州那么紧凑。
与众多沿江城市相比,武汉的天际线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一江两岸的建筑群旗鼓相当,呈现出一种势均力敌的感觉。
江北的汉口与江南的武昌,一个是商业、贸易与金融中心,一个是政治、文化与科教中心,二者互不相让、等量齐观。
大家知道,凡大河穿越的城市,河水两岸往往都是有差距的,无论是纽约伦敦巴黎,还是上海广州南京,一江两岸都很难做到均衡发展。
有人说,这是因为,武汉并不是一个城市,而更像一个城市群,它原本就是由汉口、武昌、汉阳三个大城市合并而来的城市组团。换句话说,先有武汉三镇、后有大武汉。
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中,曾对武汉之大给予高度评价,他说:
“武汉将来立计画,必须定一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当然,武汉的天际线之美,除了来自万里长江的恩赐,还来自武汉自身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摩天大楼的密集涌现。
04
东湖暂让西湖美,将来定比西湖强
看完长江,一定要看东湖。
如果说长江是武汉的魂,那么东湖就是武汉的魄,二者一静一动、一刚一柔,成就了“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山水格局。
武汉号称“百湖之市”,那东湖便是“百湖之王”。与杭州西湖一样,武汉东湖也是一个秀美的城中湖,同时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
但武汉东湖的面积更大,相当于六个西湖那么大,有些风景甚至比西湖更胜一筹。不过,若论人文底蕴,一般都认为东湖要差一点。
当然,东湖也绝非文化沙漠,其人文气息也非常深厚,是著名的楚文化游览中心。
历史上屈原、刘备、李白等名人都曾在东湖留下足迹,东湖边上著名的景点“放鹰台”就是源自李白。毛泽东也非常钟爱东湖,称其为“白云黄鹤的地方”,建国后曾48次下榻东湖宾馆。
南宋诗人袁说友曾把东湖与西湖相提并论,诗云“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如何不作钱塘景,要与江城作画图"。
开国元勋朱德在游览东湖之后,曾写下“东湖暂让西湖好,将来定比西湖强”。
东湖的人文底蕴,其实不仅仅体现在历史维度,更体现在今天。
大家知道,武汉是国内鼎鼎有名的大学之城,而武汉最知名的那些高校基本都在东湖之畔,像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26所高等院校以及湖北省博物馆都在东湖边上。
如果说大学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堡垒,那么大学环绕的东湖,就是武汉乃至华中地区的精神高地、人文高地。
从这个维度来看,东湖今天的人文气息,是不是要比西湖更胜一筹?
05
光谷,再造一个新武汉
看完东湖之后,我觉得还要去看看它旁边的光谷。
光谷的正式称谓是东湖高新区,别称“中国光谷”,是武汉乃至华中地区最醒目的一张科技名片。
数据显示,光谷是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制基地、全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光谷光纤光缆占全国市场66%、国际市场25%,销量世界第一,已培育出中国信科、长飞光纤、华工科技、华工激光等全球知名的行业领军企业。
当然,如果光谷仅仅只是个高新产业聚集区,那也没啥特别的,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一个这样的地方嘛,我觉得光谷的特色在于它旁边全是知名学府,而且和这些大学建立起一套很紧密的产学研关系。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强调产学研,都想把大学变成生产力,但又有几个做成的呢?大学城是越建越多,但没几个能搞出产业。
在我看来,国内真正把大学变成生产力聚集区的,主要就是北京中关村和武汉光谷。所以,要想了解产学研的形成原理,一定要去看看光谷。
光谷标志建筑-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图源湖北发布
据长江日报报道,武汉已经连续4年成为人才净流入城市,人才净流入率已提升至19.2%,“人口年轻化指数”增幅居大城市第一位。
例如,早在2019年,武汉大学的留鄂比例首次超过留粤比例,这是湖北首次超过广东,成为武大本科生的首选就业地。
产业升级,带动人才回流,人才回流,又继续助推产业升级,这是一个良好的循环效应。这方面,武汉给中西部城市打了一个样。
武汉,曾是一座“钢的城”,拥有武钢武重武船等国字头重工企业,是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城市。
而今,它凭借深厚的人才底蕴、强势的人才导流,正在变成一座“光”的城、一座“数”的城,“光芯屏端网”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已经闻名全国。
我相信,“驾乎津门,直追沪上”的历史荣光一直激励着武汉。
06
来武汉的5个理由
简单总结一下这次武汉之旅,如果要给来武汉找几个理由,我可以找到这样几个:
看长江,一定要来武汉,因为这里能看到宽阔大气的长江,唐诗宋词中的长江,以及高楼林立、经济繁荣的长江。
读唐诗,一定要来武汉,因为这里有着李白、杜甫、崔颢、孟浩然等大文豪的足迹。
读大学,一定要来武汉,因为这里是全国鼎鼎有名的大学之城,而且不少大学都是依山傍水,人文荟萃、风景优美。
旅游,一定要来武汉,因为这里有着全国最大的城中湖,有着沿江城市中最优美的天际线之一。
要创业,也一定要来武汉,因为它地处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双城四大经济圈的几何中心,去哪里都方便,把公司设在武汉,可以做全国的生意。
而且这里大学生多、大学生多、大学生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大学生多的好处是什么?好招人,随便你做什么行业,都不怕招不到人。
在武汉时,我还见了一个老同学,他是做外贸的,之前在深圳创业,但两年前,他把公司主体业务搬到了武汉,我问他为啥?
他说有两个原因,一是武汉的大学生多,好招人,而且人工成本也比深圳低。反正他从事的跨境电商主要在线上交流,换到武汉办公完全没问题。
二是武汉房价相对便宜,公司搬到武汉后,员工很快就买房成家了,比较容易安定下来,也有利于团队的稳定。
当然他也补充到,在深圳的话,工作机会、生意机会肯定更多,但同时竞争更激烈、成本也更高,有利有弊吧。
不想在一线卷了,回到武汉这样的新一线城市,把工作与生活都兼顾到,也不失为一种智慧的选择。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