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迫!中国第一经济大省,正在淌入“无人区”
High-quality development——高质量发展,这个词正在中国大地激烈地涌动着。
2023年农历正月初七、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召开了一场万众瞩目的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现场参会人数达到1000人,同时以直播的形式开至全省,分会场参会人数达2.5万人。
会议由广东省长王伟中主持,省委书记黄坤明作动员讲话,广东21个地市的市委书记全部表态,纷纷把今年的增长目标设定在6%以上,如同集体立下“军令状”。
这被认为是近年来广东省最高规格、最具紧迫感的一次经济工作总动员,没有之一。
这种紧迫感直接体现在大会的会场布置上,发言台前没有设置鲜花元素,只有一排来自20大报告的大字,映入参会者的眼帘:
“高质量发展”为何上升到如此紧迫的境地?我们先说一段几年前的往事。
2016年4月16日,上海虹桥机场,临近夜晚11点,72岁的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正独自拉着拉杆箱,排队等候出租车,这张照片被网友拍下。
难以置信,作为全球最大通信公司的创始人兼总裁,居然如此轻车简从,身边没有随从、没有保镖、没有专车,神态举止也与一个普通老人无异。
照片中的他,正和人打着电话,脸上有着任正非招牌式的微笑,看上去神情松弛。但我相信,他当时的内心一定是焦灼的。
一个多月后的5月30日,在当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任正非在汇报发言中说,“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前进在迷航中”。
新闻传出之后,“无人区”迅速成为一个大众热词,华为的困境也被公众普遍get到。
几年后再品味任正非这句话,“无人区”多么像中国经济的一个隐喻。
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堪称全球化最美好的时代,关于发展中国家的道路选择,当时的国际学界流行一个“雁阵模型”的名词。
大致意思是,在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中,某一产业会在不同国家转移然后依次兴盛更替,发展中国家会从发达国家获得技术、资本、人才,两类国家在产业链上形成一个“雁阵”形态。
这个模型看上去就像一个美丽的童话,发达国家似乎永远会为发展中国家转移技术,但这个模型一个致命的缺陷:万一全球化受阻,或者发达国家不干了怎么办?
这个情况确实发生了,最近几年,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开始打击华为等中国优秀的科技公司,企图以芯片断供、技术脱钩等方式遏制华为的发展。
“技术脱钩”一旦发生,华为随之进入无人领航的“无人区”,中国经济在高端科技领域,也就进入了“无人区”。
深圳夜景图源:深圳发布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其中“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
一言以蔽之,“高质量发展”、“自主创新”已成为华为这样的科技企业,以及中国经济迈过“无人区”的核心抓手。
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在经济工作上的紧迫感显然更强烈一些,尤其是对“高质量发展”这个词语的领会,也更透彻一些。
2022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为129118.58亿元,占全国GDP的10.6%,连续34年居全国第一。
不仅如此,广东还连续多年稳居第一人口大省、第一财政大省、第一工业大省、第一外贸大省、第一知识产权大省、第一养老金贡献大省、地方财政净贡献第一大省……
在国内,广东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但与全球其他优秀的省级经济体相比呢?仍有很多不足。
目前全球排名前五的省域经济体依次是美国加州、英国英格兰、美国得克萨斯州、美国纽约州、中国广东。
其中,美国加州2022年的GDP达到3.63万亿美元,按照今天的汇率,折合24.6万亿元,占美国经济总量的14.4%。
如果把加州单独算为一个经济体,已经超过英法和印度,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排到全球第五,是广东GDP的1.9倍。
而加州的人口只有约3900万,不到广东常住人口(1.27亿)的1/3。2022年,美国加州的人均GDP高达9万美元左右,而中国广东的人均GDP才刚刚达到1.5万美元。
所以,广东的总量虽然很大,但一谈到人均,数值还是很低的,更关键的是,我们的增速也已降下来了,要实现对美国加州的赶超,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没人知道怎么做,这又是一个全新的“无人区”。
淌过这片“无人区”,谈何容易。
一方面全国人口负增长已经成为事实,这意味着过去多年支撑广东经济的“人口红利”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全球贸易摩擦频仍、“技术脱钩”时有发生,广东经济很难再像过去那样依赖发达经济体的技术转移。
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动员大会上的一段话,就揭示了广东当前发展的一大痛点:
也就是说,量的积累到了瓶颈期,所以广东这几年的增速变慢了,但要重返高增长,也不是没可能,这就需要一次“质”的突破。
然而,作为改革开放桥头堡、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的发展一直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任何一次质的突破,都需要淌过“无人区”。
如何淌过“无人区”?除了高质量发展,别无他途。
了解一下岭南大地的发展史,就会发现,筚路蓝缕、披襟斩棘这些名词早已刻入广东发展的基因。
正是这种能吃苦、擅逆袭的拼搏基因,让我们坚信广东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定走得通。
要知道,就在40年前,广东还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省,工业基础薄弱,缺乏自然资源,远离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谓偏居一隅。
但广东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港阔水深,而且离香港近,这意味着可以快速融入国际贸易的大循环。
当然,世界上并不缺乏广东这样的沿海区域,但它们当中的很多都选择了转口贸易,热衷于做中转站和连接器,赚”容易的钱“,但往往小富即安,并没有很大的成就。
但广东不一样,容易的钱要赚,拼体力的笨钱也不嫌弃,而且是从”傻大黑粗“的制造业开始起家的!
砖是一块一块地搬,螺丝是一颗一颗地拧,愣是把一个农业大省干成了”世界工厂“。
有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个”世界工厂“的威力,大约在2008年之前,全球IC产业都知道这句话:东莞一堵车,全球都缺货。
凭借“世界工厂”这门不怕苦、不怕累的手艺,广东完成了原始的工业积累与资本积累,而且还“一条道走到黑”,把制造业干成了高新技术产业。
这其中最能整事儿的便是深圳,现在说起深圳,所有人都会对它竖起大拇指,觉得它科技产业搞得好!但就在2010年之前,深圳最为人知的外号是”山寨之都“。
“山寨之都”这个绰号没叫多久,大约在2015年前后,深圳的城市IP就来了个180度转弯,从山寨之都变成了全国首屈一指的科技城市。
在深圳、广州等标兵城市的示范之下,广东把制造业越干越起劲。截至2021年底,广东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17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5万亿元,约占全国1/9。
具体来说,全国90%以上的无人机、50%以上的彩电、40%以上的手机、30%左右的空调,1/4强的工业机器人、20%左右的冰箱和集成电路,均来自广东制造。
另外,在列入全国统计的 41 个大类工业行业中,广东省就有40个,销售产值居全国前三的行业有25个。
这种强悍的制造能力,在全世界绝大部分湾区经济带都不具备。
美国的加州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只专注于研发、设计,几乎没有保留制造业,而广东不仅没有放弃,还把制造业越做越强,这是广东区别于加州的一点,也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
如今的广东,在多项创新指标上领先全国,比如研发支出、发明专利授权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商标注册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广东已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
尤其是最硬核的PCT国际专利,广东更是“一骑绝尘”。
2021年,广东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61万件,以一省之力贡献了全国的40%。如果把广东省作为一个经济体,可以排全球第4,仅次于我国整体、美国、日本之后。
2022年,广东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91家,占全国IPO企业总数的16.5%,稳居全国第一,上市公司总量达到1200家,成为中国内地唯一一个上市公司超过千家的省份。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22年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三年排名全球科技集群100强中的第二位。
这足以说明国际权威机构对广东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的认可。
“采九州之精华、纳四海之新风”,这是岭南大地自古以来的精神风貌,期待新时代的广东,在高质量发展这个“无人区”继续为国家探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