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口太少,至少还要吸纳1000万
文|孙不熟
当我敲下这个标题时,我会被骂吗?
正在广州火车站挤成屎的你,正在三号线上夹成渣的你,正在天河路上堵成狗的你,一定想把我揪出来吊打两分钟。
没错,广州的确太挤了。以我个人在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的生活体验与观察,广州中心区的建筑密度、人口密度极有可能是这些城市中最高的。
但,密度与总量不是一个概念。广州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只有1308万,低于天津重庆,只相当于京沪的1/2多一点,实际管理人口(相关领导的说法是超过1600万)甚至还可能低于深圳(最新口径是2000万)。
广州也不是只有人头攒动的中心区,还有广袤的郊区、开发区正嗷嗷待哺,那里的新城大部分还在吃土,还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看过我上一篇文章《北京需要控制人口吗?我觉得要》的朋友,可能会问:你不是支持大城市控制人口吗?为何今天又唱反调了?
答案是: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关于北京,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超大城市,北京的水资源是极为紧缺、供应成本是极高的(已经紧缺到需要南水北调了)——而且这个成本目前主要由全体纳税人来承担,如果北京的人口继续无限制膨胀,全体纳税人还要继续掏巨资请北京居民喝水,这对没住在北京、不喝北京水的外地人不公平。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两个:
第一是把水价市场化,让真正用水的人来承担高昂的取水成本。谁受益、谁买单,这事儿公平,随便你北京住多少人,外地人也没什么好说的。要不要控制人口也是个伪问题:市场化的水价就是最好的控制手段。
第二是人口控制。居民用水关乎国计民生,市场化几乎不可能,全国人民继续请北京人喝水也不是不可以,问题是成本得稍稍控制一下嘛,给2300万人买单还行,给3000万人、4000万人买单真买不起啊——那可能需要另外一个“南水北调”量级的超级工程。
当然,这里忽略了技术升级的因素——举个栗子,如果是500年前,以北京的水资源承载力,能容纳100万人口就不错了,但今天已经超过两千万,社会秩序照样井然有序,靠的是什么?取水技术的升级。
随着取水技术的升级,北京的人口从今天2000万上升到3000万、5000万可能也不是问题——问题是,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乐观假设,北京的取水技术能不能继续实现跨越式升级,究竟什么时候能够实现,都是未知数,目前只有全国人民请北京人喝水的事实是可知的。
关于广州,我想说的是:首先,广州与北京在城市地位上基本不在一个次元,对人口的吸引力也不在一个次元,人口聚集的压力远小于北京。与其筹谋控制人口,还不如担心人才被京沪深吸走。这并非没有可能,最近几年,广州的确出现企业外迁与部分行业人才流失的现象。比如南方报系的传媒从业者,比如网易、优步的IT从业者,比如部分互联网创客,甚至还有恒大?都出现北上或者南下的现象。
其次,广州的国土面积超过7000平方公里,交通便利,气候适宜,科教与文化资源丰富,更重要的是,水、好空气、绿化植被等自然资源的供应成本较低,是北京没法比的,是一个非常适合建设超大城市的地方,完全有条件容纳更多的人口。
你可能会问,广州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人口?人多有什么好的?
一般来说,如果不考虑环境承载力,城市的人口当然是越多越好。因为人口是所有经济要素中最重要的那一个,人口越多,城市的规模效应就越大,其创造的产业、税收与就业机会也就越多。除了少数单一功能的城市,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发达城市,首先都是人口大市。
然而,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边际效应,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多,城市的经济是上去了,但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成本也上去了,比如缺水、缺电、堵车、高房价、雾霾都是成本在上涨的反映。当这些成本上涨到足以抵消人口增加的红利时,经济学家就可以说城市人口达到了边际效应,城市人口如果继续增加,就是弊大于利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经济学的计算模型,现实中谁也不知道那个边际效应在哪里。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中心城市,并没有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达而出现人口外迁的明显迹象,相反还在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可见,即便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增加的红利仍然高于城市日益高涨的维系成本。
因此,只要环境承载力允许,广州应该想方设法吸纳更多的人口,而不是相反。这座城市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再创业阶段,南沙新区、东部山水新城、白云空港经济区等多个新区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还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以南沙新区为例,目前只有大概60多万常住人口,但规划中到2020年有200万人口,到2025年有300万人口——这是一个浪漫的规划,如果未来5到10年,广州没有能力吸引到大规模的外来人口,南沙新区的规划,或者说广州的海洋之梦就是一个梦。
回到标题,我为什么说广州还需要吸纳1000万人口?1000万的说法只是一种修辞,我真正想说的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已经变了,未来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靠你的政治地位、交通枢纽地位、资源供应能力,而是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聚集能力。对中国城市来说,也许很快就会迎来一场残酷的人口争夺战。
毫无疑问,广州对全国以及全球人才的吸引力,弱于北京上海,在某些领域,甚至低于深圳杭州南京。在这样一场人才争夺战的激烈态势下,要不要未雨绸缪、要不要先发制人,能不能把人口规模做到与京沪接近的体量,就看广州的悟性和本事了。
有心人应该能发现,在北京上海纷纷给出明确的人口控制目标时(北京是2300万,上海是2500万),广州并没有设定一个明确目标,只是提了一句“适度控制人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广州提到控制人口时,已经表现出可贵的审慎姿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