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通信巨头华为的崛起之路

深度行业研究 乐晴智库精选 2024-04-11

▌华为发展历程

2011年后华为收入和利润持续稳健增长,2015年运营商业务收入份额全球第一,2018年起消费者业务逐渐超越运营商成为重要收入单元。

持续强力投资未来,强化行业竞争力

每年把收入的20-30%投入到研发中,约10%投入到基础研究中,转化为了在网络、IT、智能终端和基础研究的各个领域内的竞争力,也转化成了向客户持续提供创新产品和高效服务的能力。

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达到4850亿元。

根据欧盟委员会公布2018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榜单,华为已经成功超越苹果、微软,成为全球研发投入第四多的科技工业公司。

近八年,公司超过45%员工为研发人员,数量约为80000人

华为发展历程:从国内走到国外,从CT走到ICT

纵观华为的发展历程,至今共经历过五次变革,分别是从农村到城市的变革、以客户为中心的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变革、从国内市场走向全球化的变革、从B2B企业市场和B2C终端市场的商业模式转型和云管端一体化转型变革

未来华为将继续聚焦ICT基础设备和智能终端,推动万物互联和智能,促进个性化体验,打造数字平台。

华为“先易后难”,逐渐走出国门

华为的产品和技术已经可和国际市场产品技术接轨,甚至更具备性价比优势,国内市场逐渐饱和,不将目标转移到新市场,华为将停滞不前;

华为进入国际市场因地制宜,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华为海外拓展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制胜薄弱环节”的策略。即首先从电信发展较薄弱的国家“下手”,步步为营,层层包围,最后攻占发达国家。


▌华为战略

端=(硬入口)M+PC+穿戴设备+智居/4K+汽车+监控+医疗+智造+VR/AR+AI...

DT=(软入口)搜索+电商+社交+阅读+地图+...

华为战略演进

▌华为海思: 提供芯片解决方案,旨在保证供应安全,降低成本

战略定位

拥有自己的芯片意味着更低的研发和制造成本、更有底气的议价能力和更可靠的供货保障。为了在芯片领域不受制于人,华为开始进行芯片研发,在该领域,华为一直坚持代理和自研“两条腿走路”战略;

主营业务

早在1991年华为就成立了ASIC设计中心,负责设计专用集成电路,2004年华为海思成立,提供数字家庭、通信和无线终端领域的芯片解决方案,产品范围涵盖手机芯片、移动通信系统设备芯片、传输网络设备芯片、家庭数字设备芯片等。

发展历程

从2004年至今,华为海思的发展经历过了四个阶段,在这15年里,海思从零开始,从备受骂声到现在跻身行业前列,重视研发投入,不断推进芯片的更新迭代,解决痛点问题,现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无晶圆厂IC设计公司,其芯片组和解决方案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验证和认证。

从高速通信,智能设备,物联网到视频应用,海思致力于提供全面的连接和多媒体芯片组解决方案,产品涵盖手机芯片、移动通信系统设备芯片、传输网络设备芯片、家庭数字设备芯片、AI芯片、服务器芯片、基站芯片等

从自研芯片开始,华为坚持将麒麟芯片与自身手机绑定,给芯片带来压力,从而让海思努力提升芯片的性能和质量。

▌华为组织架构

华为组织架构基于客户、产品、区域三大纬度

公司设立基于客户、产品和区域三个纬度的组织架构;华为的组织架构经历了四次变革:1995年的直线型组织架构、1996-2003年的二维矩阵式组织架构、2004-2012年的以产品为主导的矩阵式组织架构、2013年至今的动态矩阵型架构;

2010年开始将原按照业务类型的组织架构变为按照客户类型划分,成立面向企业、运营商和消费者三个客户的组织架构,2014年成立ICT融合的产品解决方案组织,以适应ICT行业技术融合趋势,2016年成立CloudBU,以抓住云计算发展的行业趋势。

华为建立平台协调委员会,推动跨领域执行

2018年华为对董事会原四大委员会做出了适当调整:

将战略与发展委员会的权力下沉至各BG/BU的执行管理团队(EMT)

审计委员会依然保持独立,并且高度集权在集团

将人力资源委员会与财经委员会合并至平台协调委员会,该委员会不参与每个组织的日常业务运作决策,而是在理

解公司的要求及指示下,推动平台组织在准确理解公司意图与改进要求的基础上落地执行,包括推动跨领域执行产品与解决方案部门拆分为网络产品解决方案部门和Cloud&AI

时隔五年,华为改选董事会,在原有架构基础上无太大变动

华为管理体系

企业文化:华为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将其融入日常管理之中,指导员工及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DNA,它决定了一个公司的性格和命运。

“狼性文化”一直是华为的代名词,象征了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和群体奋斗的特点,华为将

其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从人才进入企业之日就是价值观贯彻之时,促进企业文化真正落地。

华为ISC向全球化和多产业化发展

华为的供应链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99年-2003年可以认为是供应链的建设期。

•2005年-2007年,为了支持海外发展,华为公司开始开展了全球供应链建设工作(GSC)。

•2008年公司对整个供应链和交付进行了打通,海外多功能中心也建立起来,2011年,为了公司支持多产业发展,

对供应链和采购的流程及IT系统等再次进行了升级。

▌为什么是华为:华为崛起的思考

摩尔定律演进速度变慢甚至停滞,有利于中国科技企业追赶领先者的西方企业

•2016年国际半导体路线图认为,在2021年之后,对公司来说继续缩微处理器中的晶体管不再经济,芯片制造商将使用其它手段提升晶体管密度,即从水平转为垂直,建立多层电路。晶体管体积将在2021年停止缩减。这意味着届时摩尔定律将不再有效。

•摩尔定律失效,台积电、三星利用代际差碾压国内芯片制造企业的竞争策略将失效,这对中国来说是机遇。

摩尔定律失效给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更多机会

1.全球半导体行业格局或将重塑:

摩尔定律失效意味着我国的制程工艺与国外领先的造芯技术之间的差距将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被缩小,从目前国内对芯片领域的投资力度来看,未来全球的半导体行业竞争格局或有可能重塑。

2.中国具备资本和人力资源优势,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

芯片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150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足以给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提供一片良好的沃土;其次我国的人力资源的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低,可节省了不少劳动力成本。

3.摩尔定律的终结敦促市场寻求更聪明的设计和新想法:

摩尔定律的放缓敦促整个行业寻找其它方法来制造更好的芯片。人们的注意力正逐渐从改善制造工艺,转向寻求更聪明的设计和新想法。若这能改变芯片行业的运作方式,中国企业就

能试着挺进这个尚未被宣示主权的新领地。华为海思的芯片就是一个例子。他们的产品包括高度定制化、主要用于加速人工智能算法的芯片,这也是“中国制造”和国家意欲重金投入的领域。

中国制造业得益于巨大的规模形成的“中国制造”效应,使得中国企业具备成本和速度的优势

中国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有望独当一面,中国工程师红利逐渐凸显

“工程师红利”正在来临

在第三阶段,对于中国科技创新来说,尤为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工程师红利正在来临,目前中国工程师红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1. 中国培养了上千万的大学生和上百万的研究生。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国培养了7000万大学毕业生和500万研究生,其中,仅2017年,中国本科毕业生人数就在800万左右,研究生毕业人数在58万左右。

2. 高级留学人才回国成潮流。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千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6000多人,各地引进高层次留学人才5.39万人,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人员比例由2012年的72.4%增长至2016年的82.2%。

3. 外企高管及核心人员离职,纷纷加入国内公司,无论是微软、谷歌还是其他企业,均有人才回流至国内公司,这些人才具有

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管理经验,为国内公司带来了强有力的补充。

工程师红利、“中国制造”效应的趋势下,智能手机高渗透率和创新乏力给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手机厂商带来更多机会,进一步驱动产品品类延伸和供应链本土化

产品品类进一步延展,产业结构化转移

在主要产品渗透率比较高和缺乏革命性的创新情况下,未来的消费电子市场更多演绎技术创新和供应链转移的结构性机会:

1. 产品品类进一步延伸:

手机已经到了瓶颈期的大背景下,新的消费电子品类,如智能音箱、AR/VR/MR、智能手表、无线耳机、无人机、运动相机等,在下游厂商的大力的推广下,出货量渐入佳境。AR/智能音箱甚至有望成为下一代的计算平台。

2. 产业的结构性转移:

受益于庞大的本土市场、工程师红利、企业家精神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逐渐实现本土转移。

往上游看,各公司在资本助力下,通过并购/自研等方式逐渐掌握上游核心技术,实现设备、原材料、元器件的本土逐步替代。

往下游看,以华为、OV、小米为代表的终端厂商通过自我革新,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成为消费电子市场重要力量。

目前,三星、苹果、华为、OV和小米六家公司占据了全球主要市场。下游的崛起,也进一步驱动供应链的本土化。

中美贸易摩擦警示中美高新技术差距,倒逼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和供应去美国化,保证供货安全

华为供应商“去美国化”

中美贸易摩擦意在阻碍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贸易战第一轮征税清单中涉及到大批高科技产品,其后美国对中兴、华为等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定点打击,剑指中国制造2025列出的重点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产业、航空航天装备等)

在部分高新技术领域中美尚存在巨大差距:

在对技术研发水平要求更高的半导体、精密仪器、航空航天等行业,我国尚未能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而美国的集成电路产品在对硬件要求高的领域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这些消费电子领域占据绝对优势,性能稍微差一点就会使商业竞争力大大地降低

中国整机厂商对美产业链上游高度依赖:

不仅是华为,包括OPPO、vivo、小米等中国整机厂商都对美国半导体元器件高度依赖,一旦美系停止供货,打击极大,以华为为例,作为利润主力的Mate系列,P系列高端手机将会全军覆没。

因此部分公司包括华为开始采取技术上“去美国化”措施保证供货安全

美国政府加强对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施压的背景,华为通过增加库存、加大芯片自给率、寻求替代供应商、期待供应链转移等方式保证供应链安全

华为市场地位将给国内产业链带来成长机会:全球手机市场排名第三,全球通信设备商市场排名第一

中国通信产业链中上游核心器件的各项工艺及技术逐步成熟,但在高端芯片和元器件领域仍难找到国产替代

华为供应商遍布全球,美国供应商数量最多

华为对美国芯片、集成电路、软件、光通信等厂商依赖度高

美国供应商替代程度—部分传感器、调制器、连接器可以用国产完全替代

美国供应商替代程度—部分连接器、光模块可用国产部分替代

美国供应商替代程度—部分中低端芯片、硬盘等可用国产部分替代


美国供应商替代程度—验证测试、部分光器件和软件暂无国产替代

美国供应商替代程度—CPU、GPU、部分软件和数据库暂无国产替代

精准顺应行业趋势的战略方向、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所支撑的高效率执行力是华为成为行业佼佼者的秘诀,其上游企业因此充满机会。

报告来源:中信建投(分析师:武超则、黄瑜)

请至网站 www.767stock.com 查询更多报告


人造肉

工业大麻

集成电路

5G通信

视频会议

超快激光

疫 苗

量子通信

医疗美容

养老产业

 工业机器人

燃料电池


▼ 加入荣誉会员,即刻获得


8大行业 + 150个细分行业


4000份深度研究报告合辑

网站报告每日海量下载权限


千份行业研究报告

点击进入小程序查看



▼ 点击底部左下角【阅读原文】,成为荣誉会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