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里的危险与浪漫,你都有份
上海野生动物园熊吃人事件已经过去两周,曾经引起的关于熊和园区的讨论,已经渐渐平息。
错误在熊还是人,熊要不要受“惩罚”,已经不重要,管理上的漏洞,是最应该被堵住的缺口。
而动物园,这个充满自然和趣味的地方,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像是街边的行道树、立交桥下的花圃——它一直存在,丰富着这个城市,但几乎从未以中心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
你有多久没去动物园了?你看到的,就是动物园的全部吗?
动物园是另外一个世界
无数人的童年回忆里,都有这样一幕:还是个孩子的自己,在某个周末,或是在小学时的某一天,被父母或者老师带领着,穿过动物园的大门,走进那个在当时看来充满奇幻的世界。
在那里,对这个世界还不太了解的小朋友,可以看到各种奇奇怪怪的生物。自然科学书上出现的图画,在进入大门的那一刻有了实体。
对孩子来说,动物园是自然馆,是一个校园之外但仍可以学习的地方。带孩子来参观游览的家长,可能自己也分不清猎豹与花豹、东北虎还是华南虎,却能照着眼前的牌子一本正经地向孩子科普。
成年人对动物园没有童年时那种天真兴奋的情绪,但作为一个收费不高的动物博物馆,它有更适宜的用途。
社恐患者无法拒绝与相亲对象的见面,不必担心令人如坐针毡的饭局前后该怎么安排。
动物园一日半日游,让两个人暂时忘却了初次见面的尴尬,讨论话题避开尖锐拷问,转变为对打工动物的关心好奇。
而除了两两一对的小年轻,一些“老夫老妻” 的身影也经常出现在动物园。比起约会,不如说是散步遛弯。看惯了公园的湖面和树枝杨柳,在动物园散步也是一件正经事。
如果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带着单反的各位摄影爱好者。
来拍动物的摄影师非常好辨认,他们通常穿戴很严实,双肩包是标志,基本都会带一个相机包。乍一看去他们周身散发的气息少了很多好奇,多了几分笃定。
总之就是感觉非常专业。
北京动物园内有一位老人,时常去看动物园的熊猫明星“萌兰”。萌兰是一只非常活泼的雄性熊猫,它的微博超话内有9.3万粉丝,每天都有“干爹干妈”在里面发新鲜的图片和视频。
熊猫中的流量明星萌兰 图by微博
老人每次去都带着长焦镜头,各个角度咔嚓来好几张。有时候萌兰不爱动,吃饱了趴在架子上,有游客自言自语“这也不好玩儿啊”,这位资深粉丝就义正言辞地纠正“它是最好的!着什么急,你再等等,看它多漂亮!”
动物园也有很多独自游览的人,有的人一边看一边拍照,有的人站在一个玻璃幕墙前,保持一个姿势很久,说不清他是看得入了迷,还是在思考人生。
事实上,动物园不仅仅是满足好奇心、治愈心情的娱乐场所。
根据国际标准,动物园的功能有四大类,分别是动物保护、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娱乐休闲。其中,动物保护才是动物园、特别是野生动物园的首要功能。
许多国家Ⅰ级或Ⅱ级保护的极其濒危的动物,都在动物园得到延续和救治,甚至有的物种仅存在于该动物园内。
比如苏州动物园的一只雄性斑鳖,是全球仅存三只该物种个体中的一例,全中国也只有这么一例;西宁动物园有着中国唯一一对人工繁育成活的双胞胎雪豹;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普氏野马,只在国内少数几个动物园展出。
普氏野马 图by图虫创意
科普作家花蚀几乎逛遍了国内所有大大小小的动物园,他在自己的书《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中写道:“收集、展示野生动物......通过保护教育,使游客感受到这些可爱的动物与其野外生活环境的关联,并意识到人类决策会间接影响这些可爱的动物。”这是他认为的,动物园的意义。
快乐与安全的反向空间
动物园是个可以捕捉到野生气息的地方,但野性往往伴随着风险,动物园内,也隐藏着很多危险。
最先直面危险的,是饲养员。
饲养员是最接近动物的人,吃喝拉撒、清理笼舍,基本都是一条龙服务。
有多年饲养员经历的陈先生说,自己在和凶猛动物相处的几年里,能凭借自己的“绝活儿”和老虎、熊以及猎豹搞好关系,但也遇到过天生就带攻击性的动物。不管怎么小心翼翼地喂食、培养感情,在那些动物眼里,只要有机会,就会发起攻击。
他曾在某平台分享过自己和一只“养不熟”的熊的故事,那是一只黑熊。喂了它四年,有一天他去喂食时,内屋和外舍之间的门没关严,他也没检查,刚刚打开外舍大门,那头熊“嗖”地一声冲出来。好在他反应快,才在黑熊扑到围栏之前退出去锁上了门。
“差一点小命就没了。”
看起来可爱,但你最好还是离它远点 图by图虫创意
人在动物面前,并不具备力量的绝对优势,即使是相处已久的饲养员也难以保证处处安全。每个饲养员在进入笼舍前,都会配备武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时机将他们拿出来,真正用上。
除了引发争议的上海野生动物园事件,前几年被动物咬伤、尚未危及生命的事故也曾发生:四川,饲养员被大熊猫咬成重伤,手掌几乎被咬掉;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饲养员被斑马咬住拖行,导致手臂受伤......
每日亲近动物的饲养员肩负重任,但游客在进入动物园前,如果没有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游览中不遵守园区规则指令,也有可能招致灾难。
野生动物园因为活动场地相对较大,暗藏隐患相比之下更多。2016年,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一对母女因为在猛兽游览区擅自下车被老虎咬死;
2017年1月,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内,一名男子游客未购票,试图翻墙进入,闯入老虎散养区后被咬伤,抢救无效死亡。
而在某些设施不太好的城市动物园,熊可能只用一个笼子圈起来,有的老人小孩安全意识淡薄,把手甚至半条手臂伸进去,被咬掉手指的事故,在过去十几年甚至现在,也未能完全避免。
有的人在能和动物接触比较近的笼舍外,拿着一截木棍或者报纸,外面套上手套,伸进去逗动物。
有句话怎么说得来着:“不作死就不会死”。虽然这句话年代久远,早就失去了网络流行语的荣耀地位,但是道理实实在在,建议全体游客在出行前有感情地朗读三遍并背诵。
由于园区设计不合理,动物的生存环境较为恶劣,进而影响到其身心健康的例子也有不少。
还记得曾经有一次去动物园,看到豚尾猴一直在玻璃幕墙里走来走去,一个游客打趣道:“这猴真有职业精神,还走来走去全方位让人参观。”
又或者有人会想起在兽笼的狮子烦躁地四处转悠,看起来并不悠闲。
虽然人类无法揣测动物作出重复行为的时候,他们脑子里装的都是啥。但是动物如果长时间被局限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环境里、自己的户外行为需求无法被满足时,会出现“刻板行为”。
“刻板行为”的表现包括但不限于不停地做重复的动作、鸟类拔掉自己的毛、灵长类动物把吃掉的食物吐掉,然后再吃进去。
以及某些动物园将多只动物聚集在一起,很容易使动物之间因为争夺资源爆发冲突。
毫无疑问,把人放进去打扫更是让屏幕前的观众都捏一把汗的行为
来自游客的恶意投喂,是给动物造成伤害的另一个危险因子。
动物园爱好者花蚀曾见到有游客给动物喂挂面——那种一块钱一大包,每包有好几根的生硬挂面。便宜,买一包可以喂好几次。
还有的游客出手“阔绰”,一进去就给老虎丢了个桃酥。
“不能说老虎不吃吧,但是这对它来说也不是什么健康的食物,老虎对谷类蛋白吸收效率很低,也并不容易消化。”饲养员很无奈。
动物园会消失吗?
关于动物园“虐待”动物的新闻看多了,不少人纷纷留下自己的控诉:
“再也不去动物园了。”
“我真的好讨厌动物园,动物们都在笼子里关着,一点自由都没有。”
“抵制动物园。”
为此,关于动物园该不该存在、多久会消失的问题,一直都在被争论。
豆瓣甚至有人专门建了一个小组,控诉人对动物造成的伤害
但如果陷入争论并持反对意见的网友认真阅读以上内容,就能发现,动物园所承载的使命和意义并不单一,“不逛动物园”也不是一个真正动物保护者的心声。
动物园是救助动物、保护动物的地方,即使可能伙食偶有不足、游客个别不文明情况,对生存在园内的保护动物和濒危物种来说,那里是他们最后一个可以安全生存的地方。
与其因噎废食,不如说,让动物享受到应有的权利、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才能保障一家动物园的良性运转。
令逛过国内大大小小动物园的花蚀印象最深的,是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这家动物园进步飞快,有很强的动物园设计能力和管理能力,改进了很多笼舍。十一开放的中国猫科馆、年底要开放的熊馆,都非常值得观赏和期待。
在设计上及时改进,也是造福动物和游客的优秀行为。北京动物园之前的熊舍广遭吐槽:把数只熊关在一起,整体的海拔都低于游客观赏区,像个监狱一样把它们监禁起来供人们看。
2014年,北动开始改造熊山,新增了8间兽舍,并进行了景观丰容:借助原地势中大树多的优势,增设植被、山石、水域等视觉隔障,形成接近动物野外栖息地的生态景观。
改造后的熊舍 图by@北京动物园
动物园的功能不只是观赏,某种程度上,它也是衔接着人与自然的一个特别枢纽。
“如果你早晨很早去动物园的话,你会听到长臂猿在唱歌,能感受到‘两岸猿声啼不住’、‘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氛围。或者可以看到‘一丘之貉’的‘貉’是什么,‘獐头鼠目’的‘獐头’长什么样。 ”能在动物园中感受到自然,是花蚀认为的,动物园带给人的礼物。
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是件开心事,也是件有意义的事。
希望在重大事故后,每一个相关的角色都痛定思痛,让动物园真正实现它的使命。
作者:毛冠琪
头图设计:李润
值班编辑:毛冠琪
点击进入「哎呀我兔商店」
▼
海澜之家,咱先把衣服做好看行不?
学跳绳报班哪家强?海淀妈妈:谢邀
点个“在看”生活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