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进口涂料“简历造假”?原装进口与本土生产之“变”与“辩”

花花 涂料经 2023-04-03

广告


6月9日,《涂料经》曾做过一篇关于“进口涂料‘国产化’”的文章,让涂料行业又引起了关于此话题的热议,其中某涂料品牌高管就文中的品牌提出了是否是进口涂料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本来就是国产,何来的进口涂料‘国产化’?”。



为此我们初步去探究了一下这一品牌,发现其确有明显的“简历造假”的痕迹。


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在进口涂料领域,一些不被人察觉的变化正在发生:原装进口涂料与国外品牌本土化生产开始转化。本文将就“从品牌代理到本土化生产之‘变’与‘辩’”这一话题展开简单的分析,借此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本能性的,更何况随着现在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生活的不断提高,更加有能力、有想法去追求和实现一些高品质的商品。而在装饰涂装材料方面,进口涂料自然能掠夺得一片城池。


据悉,进口涂料在检测标准、原料差异、产品性能、品牌口碑上,与国内相比的确存在许多巨大的优势,所以进口涂料就有了“必要性”,凭借自带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属性设定自然脱颖而出,一直受到大家的追捧,并产生市场。



因而,我们前几年会看到大批量的进口涂料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当中要数进口艺术涂料最为热闹,例如三棵树曾代理了圣马可涂料,巴德士代理了novacolor等;还有芬琳漆、荷兰蔻帝、德国菲玛、意大利基路伯等。


从上可窥探到,进口涂料品牌在中国的发展模式呈现统一性——大部分由中国高管自建团队或交由某民营涂料企业,实行代理商模式(或设立中国区办事处),主导中国市场的品牌运作,包括渠道开发、运营、销售及管理等。这对于初探中国市场的进口涂料品牌来说无疑是“双赢”的抉择。


一方面,对于进口涂料品牌方来说,利用中国区代理商所拥有本地渠道与资源,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初探市场所产生的成本,也让品牌发展站在另一个高度,算得上“坐收渔翁之利”;另一方面,对于代理商来说,进口涂料品牌符合中国高端化走势的需求,能够夺得更高的利润。




长久以来,这种经营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平衡,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进口涂料品牌的加入竞争,以及在疫情影响、成本上涨等环境下,代理进口涂料品牌的利润不断缩薄——使得这个市场领域的天平开始倾斜,并发生了某些变化:


曾经主打进口涂料,现在已经开始本土化生产的品牌,就是我们常说的“国产化”;本土企业(曾)代理国外艺术涂料品牌的,现在则更多的转为自主研发生产并逐渐摈弃了所代理的进口涂料品牌,如三棵树推出了三棵树艺术涂料,并终止了与圣马可的合作;此外巴德士、嘉宝莉等均推出自己品牌的艺术涂料。


广告


不过我们仍可在中国涂料市场上看到不少厂商在坚持做原装进口涂料,比如荷兰蔻帝,他们大多数定位将品牌定位在高端市场,不争蝇头小利,扛着“质量”、“品质”的大旗,为的是品牌能长远发展。



其实,品牌代理抑或是本土化生产,这两种运营观念并不相悖。就自主研发生产而言,民营涂料企业会对产品定位以及其后续市场操作拥有更多的把控权,同时也可以针对目前市场需求导向进行特色化产品的定制,但是研发过程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人力物力。



而代理进口涂料品牌运营则可以通过筛选拥有较高品质、口碑的产品,并且与对方拥有相同或近似的运营理念进行代理,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看风景,但是对于产品以及运营的把控就会相对受限。


“存在即真理”,所以自主研发生产与代理进口涂料品牌运营都是市场所需要的产品,两者各有益处,只不过是各个品牌的战略抉择问题,无关对错。有从业人员表示:“纯代理,价格偏高,走的是高端路线,注定体量上不去,大品牌始终会抛弃代理从而自主研发生产;这样的方式仅仅适合小而美的企业。”



但都芳可能是个特例。根据知情人士透露,都芳年销售额有好几个亿,但是根据资料显示它并不是纯进口的,而是在北京设有自己的生产工厂,有本地生产产品,也就是说进口涂料品牌国产化,虽然它从来没有对外回应过此事且表明过。


在疫情影响与行业竞争激烈、运费人工成本等多种因素的叠加下,进口涂料利润厚度缩薄已成现实,国产化无疑是提升利润的最佳选择方案。随着时间推移,“都芳模式”或许会成为主流,但也须警惕某些不良的现象不断涌现出来——例如偷偷国产化或者冒充进口涂料等欺诈行为则是不可取的。


如若只是单纯为了概念,不顾产品质量忽悠消费者,无疑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最后损害的终究是消费者的信任感,甚至破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排版:春花 丨 校审:何时了 丨 图源:网络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或投稿,请联系:zhuzhulbs@qq.com

往期推荐


3C涂料现在进场你看还有机会吗?

大宝化工访客背后“神秘意图”

潘奎山: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