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莫茶话丨 所谓的“进口涂料”,别再掩耳盗铃了

巴莫 涂料经 2023-04-03
广告


前段时间,涂料经发布的一篇关于进口艺术涂料的文章下有读者留言。


称某艺术涂料宣称原装进口,其实就是挂羊头卖狗肉,所谓进口产品就是江门造。一个品牌分三种方式分别招商,做了原装进口品牌也得进国产的货,不做国产就把你往死里整!


针对这位读者的遭遇,我们是真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现在都是一个什么时代了,竟然还能被拿捏的死死的,你说上百亿的品牌不好找,进口的涂料品牌真的满大街。


进口本为一种贸易形式,是以国家为区域界定,在全球范围内由于市场需求平衡而产生的一种商品、资本、信息、文化、技术、人力等的有价值流通。



曾经由于国家经济的相对落后,进口商品成为人们意识领域“高、大、上”和“好、精、尖”的代名词而被拥趸,而被认可,而被追求。


这有点像我们小时候,上海货就代表着高级货,一条毛巾印着上海就觉得比一般的毛巾强。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强大而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行列,加之世界贸易壁垒的逐步消除。


 “进口”,这个贸易名词被历史的外延成为了一个品类的名词,就从原本就是一个传说而逐步沦为一个本不是传说的传说。


在这里说一个很戳中国人自尊心的现象,2000年前,90年代去日本旅游的中国大妈几乎人手一个电饭煲。


那些年,日本每年都要向中国出口几十万个电饭煲。与此同时,我们的国产电饭煲却在扎堆搞99、199元的促销,结果还卖不出去!


凭什么日本人的电饭煲可以卖几千上万一个,还被疯抢?而国产电饭煲亏本都卖不出去?


在那个年代,我们可以说,真的是我们产品不如别人,因为电饭锅的核心技术始终真不在我们手里。


但中国制造业经过过去三四十年的逆天改命,至少说在轻工业板块已然是全球无可争议的全球霸主了。


因此,回顾过去在日本疯狂抢购电饭煲的场景,现在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日本的电饭煲怕是要滞销了。那么一个几乎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民用涂料板块,难道进口的就比国产的好?


这我是真的说服不了我自己的!


我知道目前的进口涂料其实很乱,挂羊头卖狗肉的不少,单纯起个外国名字国内生产的属于初级玩法。


中级玩法是到国外代理个品牌但部分产品国内灌装,高级玩法是自己去国外注册个品牌做个网页找个地方OEM再进口回来。



OEM模式被中国商人认可后,这种模式都已然全球性的泛滥了,涂料行业玩的还是别的行业玩剩下的。


细数中国涂料市场,有多少所谓进口品牌的幕后老板竟然是我们堂堂的国人。


“进口”只是OEM下的名义而已,只是为了“进口”的背书而已,而生产企业,品牌的背书价值,却可以小到忽略不计了。


广告


只要是人,不论是国人还是外国人,在资本社会,谁又能拒绝对暴利的追求呢?


国外法律和监管很严,难道国外就没有杀人越货、偷盗抢劫、贩毒枪击事件了。(当然,此处的国外非所有国外,是指能和中国某方面有相对可比性的国家。)


同样,自我菲薄的片面设定,国内监管宽松,但也绝不是人人强盗,个个奸商的程度。


恰恰是国外监管相对于国内监管的相对宽松缝隙,而使国内的利欲熏心之徒携资本远赴重洋而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这中名目下的进口又能有多少实质性的担当呢?


巴莫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相关监管信息的公开,进口的神秘面纱被逐步揭开。传说的迷雾散开后的真相会击碎人们迷信的心智。



质量事故、质量隐患只要是产品,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犹如是人都会生病的论断一样,无法回避。那种视进口等同于完美的臆测,只是掩耳盗铃般自我欣慰的情绪罢了!


进口只是一种宽泛的意识品类,真正嫁接商品内涵、外延以及价值的是品牌以及品牌后企业的德行和操行。


品牌,一个简单的标识,却嫁接了商品的价值以及其后企业的标准,不管这个品牌是在本土还是异域,一个负责任的品牌绝对是表里如一的。


我国经济规模已经达到世界第二,我们不必盲信于国外,更不必仰鼻息于“进口”。当世界3/4的人口仰视我们的时候,我们却匍匐于别人的脚下!


所以,在本文的最后,也给文中给我们留言那位读者回复一下:“心有不爽,就让它滚蛋吧,洋鬼子都不怕,你还怕一个假洋鬼子,国货的春天总会来的。”


END



相关阅读



艺术涂料的未来,是纯色市场?

做艺术涂料,不跟风,不从众

进口高端涂料要内卷了么?

进口艺术涂料阵营,“ARCO奥可”不可小觑

“简历造假”?原装进口与本土生产之“变”与“辩”

这里有一份涂料“高考试卷”,你能做多少分?

为什么印度涂料企业能进全球前十?

威罗,“云”回米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