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国际上评价最高的华语电影,和你想的不一样

吴泽源 虹膜 2019-11-19

吴泽源


每到三大电影节热度已消,奥斯卡硝烟又尚未燃起的影坛长草期,就是媒体拿榜单攒人气的好时机。这不,仅仅在两个多月内,就有两个有分量的榜单出炉:英国电影协会的1990年代90佳电影,和《卫报》评选的21世纪迄今为止的百佳电影。
 
然而在看到这些榜单时,大家或许总会产生许多似曾相识的疑惑,因为外媒对华语电影的评估与国内影迷的喜好,在很多方面并不相同。比如:
 
为什么西方影评人和学者们似乎只喜欢《花样年华》、《一一》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几张老面孔?
 

为什么被我们视为影史黄金期的「第五代」导演作品,在西方的视野中如此边缘?
 
为什么国内学界总体上更尊崇侯孝贤,而在西方媒体近几年的评选中,杨德昌却更出风头?
 
为什么我们喜欢的杜琪峰、姜文、周星驰、娄烨,总会被外国影评界无视?
 
造成这种东西接受差异的成因很复杂。需要我们细细分析,才能摸出一些脉络。
 
1、作者/非作者
 
今天距离法国评论家罗兰·巴特宣判「作者已死」,已经有五十多年。而在电影学术界,由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安德列·巴赞和弗朗索瓦·特吕弗等人推动的电影作者论(Auteur Theory),也早已不是多么流行的理论。现在的电影研究,更注重外延至文化、历史、人类学等人文学科的研究领域,作者的表达意图相形之下,其实已退居二线。
 
安德列·巴赞

然而,评选影史佳片榜单,从本质上是对不同电影作品的美学重要性的评估。而在其中,作者论的重要性依然不可小觑。因为电影史的本质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美学和风格的历史。

所以像《熔炉》和《我不是药神》这样的电影或许能改变社会,却不一定能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所以,虽然卓别林与巴斯特·基顿相比,社会参与意识更强,但在近些年的影史榜单评选中,他的巅峰作品却经常屈居于基顿的巅峰作品之后。这些都是例证。
 
巴斯特·基顿

所以,当我们审视影史佳片榜单时,会发现,生涯更持久、个人风格更鲜明的导演,往往要比生涯较短、个人风格不明显的导演,在评比中更占优势。这就是作者与非作者之间的分界线。

西方媒体和学界最推崇的华语导演——王家卫、杨德昌、侯孝贤、蔡明亮、贾樟柯、吴宇森甚至王兵,都毫无疑问地可以跻身于作者之列。如果生涯不够有延续性,或者美学风格不够鲜明、不够有开创性,那就吃了大亏。
 

所以我们或许可以作出以下揣测:在西方视野中,张艺谋是作者,陈凯歌则不一定是;徐克是作者,刘伟强则不是;姜文刚好处在作者与非作者的界线之上。很多导演的佳作,或许正是卡在了「作者」的硬性门槛之上,未能入选外媒的各大权威榜单。比如《霸王别姬》,比如《无间道》,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比如《鬼子来了》。
 
《霸王别姬》(1993)

这么分析,或许会显得假设性太强。但作者门槛在一部所谓的「艺术电影」(起码对北美市场来说,绝大多数「外语片」都被视为「艺术片」)进行海外发行时,其实有着非常实际的功用。像王家卫、侯孝贤、贾樟柯和王兵这样的作者,在海外市场上本身就是品牌,每发行一部新作,海外艺术片影迷便趋之若鹜,传播度自然更高。
 

相对地,一位不具有作者声望,或者还未打响名声的新导演,如果作品在技术与话题性方面不够突出,那么它在艺术片市场的传播度,或许还比不上一位像维姆·文德斯这样过气已久的作者导演质量平平的新作。不论公平或者不公平,这就是现实。
 
2、是不是西方视野所需要的作者
 
解决了作为品牌的「作者」地位问题之后,我们可以把问题进一步讨论下去了。为什么在华语视角中非常重要的作者,如杜琪峰、娄烨、周星驰、张艺谋,在西方视野中却没那么重要?促成此现象的是中外文化差异,还是他们的创作风格本身?
 

答案或许是二者皆有。周星驰显然是文化差异的牺牲品,因为大家都知道,喜剧在离开原本的土壤后,其文化和娱乐价值会大大缩水。另一方面,严肃的榜单评比,往往对喜剧电影存在某种「歧视」。事实上,在马克斯兄弟和比利·怀德之后,就没有多少纯喜剧能得到媒体、学界的一致认可。具有文化隔阂的周星驰就更不例外。
 

杜琪峰的例子与周星驰类似。他在华语视野中很受重视,这不只是因为他鲜明的个人风格,也是因为他的类型片里带有某些明显的地域特质。对都市空间的呈现,对东亚式人情社会的见地,甚至对地方美食的细腻表现,都是其作品的魅力所在。
 
然而,过于具有地域色彩的特质,在文化隔阂下,很难被西方视角理解和欣赏。而杜琪峰的个人风格与现代性特质,又在西方视角中并不新奇。论冷冽气质,西影史上早就有让-皮埃尔·梅尔维尔了;论犯罪片对都市空间的呈现,西影史上也早就有《步步惊魂》和《盗火线》这样的翘楚之作。

《步步惊魂》(1967)

西方的美学系统中,并没有杜琪峰的位置,相反,倒是作为巴斯特·基顿后继者的成龙,和气质更加夸张甚至刻奇的吴宇森,在西方视野中占据了更高地位。
 


娄烨或许是另一个极端。在华语视角中,他可能是在主题和语言风格上最为西化、最具现代性的内地导演,这也是他在国内文艺青年心中口碑绝佳的原因之一。


然而在西方艺术电影圈(尤其是欧洲),既不缺乏对影像和声音具有良好感觉的导演,也不缺乏强调个体意识与浪漫感的主题表达。所以在西方视角中,贾樟柯要比娄烨重要得多,毕竟《春风沉醉的夜晚》里的桥头堡或江心岛对西方观众的冲击力,远远比不过《世界》里的世界公园,或者是《三峡好人》中游船、工人与网络歌曲的组合。
 
《三峡好人》(2006)

至于张艺谋,这个在「第五代」中最重要的作者,在西方的重要性正在渐渐降低。这某种程度上和意识形态问题有关,但另一方面,艺术电影界的潮流也是此一时彼一时。

西方视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与2010年代所需要的外来事物,并不尽相同。再加上文化隔阂、对中国历史的缺乏了解等原因,促成了被我们看重的《活着》在西方学界遇到的冷遇,也使得时常被我们嘲讽的《十面埋伏》,却能在西方获得不错的口碑。
 
《活着》(1994)

3、关于传播度的复杂问题
 
但有些时候,国外视角和华语视角的审美差异,仅仅与具体影片或作者的传播度有关。
 
比如西方学界一致把《重庆森林》视为王家卫仅次于《花样年华》的第二佳作,而华语学界却大概率会把《阿飞正传》和《春光乍泄》放在《重庆森林》前面。这是为什么?
 
《重庆森林》(1994)

这与刚拍完《低俗小说》的昆汀·塔伦蒂诺在当年对《重庆森林》极尽追捧,以至于负责了本片在北美地区的发行,有很大关系,虽然《重庆森林》与另外那两部王家卫作品相比,也确实显得更「全球化」。
 
比如西方学界对《天注定》与《世界》评价极高,却对华语观众更喜爱的《站台》与《小武》没那么看重。这一方面是因为贾樟柯的国际声望,是在「故乡三部曲」全部完成后才奠定下来,后作的传播度因此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也和欧美媒体在西方视野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有关。

《世界》(2005)

其实法国人早在《站台》时就感知到了贾樟柯的重要性,但它没能在英美市场上激起水花,以至于直到几年前《站台》都还没有一个看得过眼的家庭录像版本。在北美艺术片市场颇受欢迎的《天注定》则不然。
 
《站台》(2000)

杨德昌也是类似情况。2000年之前的他虽然居住在美国,但他在英美世界的知名度却非常低,最能意识到其重要性的,仅仅是华语观众和法国人。然而,在标准公司(Criterion Collection)出品了《一一》的DVD后,他的知名度开始传遍全球。

而在他去世后,其作品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获得的完整回顾,以及斯科塞斯的电影基金会(The Film Foundation)对《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青梅竹马》的高清修复,都为学界近些年对他的重估做好了铺垫。它们是杨德昌被「正名」的先决条件之一。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

与杨德昌相比,侯孝贤的处境要麻烦一些。上世纪90年代可能是他在欧美世界声望的顶峰,但近些年,他在各大榜单里的风头却有些减弱。出于种种复杂的版权问题,其杰作《悲情城市》和《戏梦人生》直到现在,要么根本没有像样的修复版本,要么没有发行家庭录像制品,这无疑限制了它们在全球范围内,以及在新一代观众当中的传播度。如果侯孝贤也能获得杨德昌式的待遇,他在榜单中的地位也会得到相应回升。
 
《悲情城市》(1989)

种种复杂因素,造就了国外视角与华语视角的差异。这其中自然有遗憾,因为一些在美学与社会意义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华语电影,会因此得不到应有的广泛认可,而另一些极具娱乐性的作品则会因为文化隔阂得不到欣赏,华语观众所获得的快乐,也就因此无法与世界共享。
 
但与此同时,这种差异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全是负面的。认知层面的不同步,或许会促使人们寻求更深沟通;他人的视角,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自身。所以国外与华语世界对于华语电影的视角差异,并不代表着话题的终结,却应当成为一次对话的开始。
 
附录入选部分权威榜单的华语电影及名次:


《视与听》2012年影史250佳片评选:

《花样年华》(26)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88)《一一》(96)《悲情城市》(123)《小城之春》(127)《重庆森林》(148)《侠女》(191)《铁西区》(215)


BBC21世纪百佳电影评选:
《花样年华》(2)
《一一》(8)《卧虎藏龙》(35)《刺客聂隐娘》(50)


英国电影学会1990年代90佳电影: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2)《河流》(6)《戏梦人生》(11)《重庆森林》(17)《青蛇》(47)《阮玲玉》(82)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TVB死了?可是仍能拍出这种多年不见的水准神剧
吴谨言的人祸演技遇上一个天灾剧本,那就是大型泥石流现场啊
关于日本电影最权威的一个排行榜,影迷必备

电影日子·2020电影历

双版本预售中

365天 365个电影日子

预售开启

10月20日后开始发货

长按扫描二维码

进入虹膜微店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