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庭医生】合理规范用药 遏制微生物耐药

健康周报
2024-08-24

随着抗微生物药物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耐药病原体的出现和传播已经成为十分棘手的公共卫生问题。新冠流行使呼吸道疾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也让微生物耐药问题走入公众视野。微生物耐药带来的挑战,事关我们每一个人;应对这项挑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从合理用药角度入手,与您聊聊关于微生物耐药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顾名思义,就是能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生长或繁殖的药物,是用于治疗人类、动物和植物感染的药物,包括抗菌药物、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和抗寄生虫药。












如何应对微生物耐药

微生物耐药本身是一种物竞天择、发展缓慢的自然现象。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微生物面对药物的选择性压力,只能更努力地“改变自己”生存下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耐药微生物的出现和传播。由此可见,抗微生物药物是宝贵的医疗资源,是我们对抗病原微生物的重要武器,但不是可以包治百病的“万能灵药”。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而滥用抗微生物药物,不但无法医治疾病,还会促使微生物耐药的发生,从而使我们逐渐陷入无药可用的绝境。因此,只有更加规范、合理地使用好现有的药物,才能遏制住微生物耐药的速度,从而赢得战胜病原微生物的机会。













常见的用药误区

“胡子眉毛一把抓”

有些患者习惯自行应用抗菌药或抗病毒药,甚至为了快速起效,多药合用,这是非常危险的。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各种病原体的自身结构不同,各类抗微生物药物作用的靶点也不同。因此,在治疗各类感染之前,医生需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再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等检查来明确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多种药品一起服用,很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不仅影响药效,还会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他好我也好”

当前,正值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免不了交流心得,顺便推荐个“好药”。殊不知,用药要讲究个体化,同样是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不同,患者的年龄、体重、基础疾病不同,药物的选择和用药的剂量也存在差异。如果患者处在妊娠期、哺乳期,或者由于慢性病同时还服用其他药品,在用药上就需要更加谨慎,“以身试药”的做法不可取。

“少吃点,危害小”

老百姓常说“是药三分毒”,所以很多患者常常会自行减少药量或提前停药,这种做法也不恰当。抗微生物药物的作用靶点不在机体自身,而是在我们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因此,如果此类药物应用剂量不足,会导致体内的敏感菌被杀死,而耐药菌大量繁殖,加速耐药的发生,从而造成疾病的进展或反复。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再次呼吁,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要和身边的家人一起,做到合理用药,遏制耐药。


作者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药学部 杜芃

更多精彩科普





【糖协专家细话糖尿病】了解风险 了解应对 

【专家面对面】糖尿病患者警惕身边的定时炸弹:心脑血管疾病

【老年天地】防治骨质疏松应“个体化长期化”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文章来源于健康周报
转载需经本报同意并注明出处
全国各大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5-13

点在看,把健康分享给大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健康周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