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提倡慢饮食

健康周报
2024-08-24


     一忙起来就没空吃饭,只能“见缝插针”扒两口,草草嚼三两下就咽下肚,还没吃几口就撑得想打嗝,一拍肚子还“嘭嘭”响……我国的餐桌礼仪讲究小口进食、细嚼慢咽,但生活节奏的加快,让进食速度也不自觉跟着变快。


    

     吃饭快的人患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风险,高于吃饭慢的人;早餐和午餐吃饭速度快的人,出现高血压的风险也较高。

  




     人的胃与大脑通过神经建立反馈机制。食物进入胃后,胃底和胃体会稍稍扩张,随着吃下的食物逐渐增多,胃内压力上升到一定程度,就会将“吃饱了”的信号反馈给大脑。


  




     从人看到、闻到食物起,负责调节饱腹感、抑制食欲的瘦素就开始分泌,但需要20~30分钟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吃饭过快,会在“饱”反馈还未形成之前就吃下过量的食物,瘦素也来不及告诉大脑“该停止了”,摄入的食物量就会超过人体实际需求。吃得太快不仅阻碍消化吸收,还会给身体带来方方面面的潜在影响。


  




     人体有口腔、胃和肠道3道消化吸收工序,吃太快会缩短食物在口腔中的咀嚼时间,食物未被牙齿充分研磨就进入下一道工序,胃不得不加大蠕动力度,如果短时间内进食过多,食物到达肠道时可能仍未被充分消化,只能暂时堆积在一块。






     久而久之,容易引起胃胀、胃酸、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胃黏膜可能出现充血甚至糜烂,严重者会发展为胃溃疡。一些人吃饭时可能无意识地咽下大量空气,出现吞气症,引起饱胀、打嗝等不适。长期如此不仅影响睡眠,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反过来进一步加重消化不良,形成恶性循环。



      相比吃饭慢的人群,吃饭速度快的人群肥胖风险增加2倍;经常狼吞虎咽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倍。狼吞虎咽本身不影响血糖,但会让人吃得过多,导致体重增加,长此以往可能产生胰岛素抵抗,进而被糖尿病找上门。吃饭太快还会间接导致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等严重影响心脑血管健康的代谢性疾病。

  


     刚出锅的饺子、热气腾腾的火锅是不少人的心头好,但口腔和食道能承受的温度一般在10~40摄氏度,最高不超过60摄氏度。一些人喜欢趁热吃,但过烫的食物会刺激本就脆弱的食管黏膜上皮,增加食管癌风险。对于坚果、豆类等粗糙坚硬的食物,如果草草嚼几下就咽,可能给食管、肠胃造成物理性损伤,反复刺激会导致炎症,甚至细胞癌变。

  

     吃饭时要专心。许多人喜欢边吃边看电视或手机,但这样会让注意力过度集中在屏幕上,影响咀嚼和消化。有研究发现,长时间在吃饭时使用电子屏幕会增加食物摄入量,造成胃肠蠕动减慢,影响消化。


作者 周军


更多精彩科普





白萝卜·红糖水 冬季暖身好食材
冬季易发嵌顿疝
警惕“隐形杀手”一氧化碳中毒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文章来源于健康周报
转载需经本报同意并注明出处
全国各大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5-13

点在看,把健康分享给大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健康周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