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道、竹安斋、剥狗桥、韭菜街……闵行那些奇葩地名,走着走着就饿了
闵行报记者 崔松鸽 实习生 于丽丽丨文 于丽丽丨制图
“闵行”地名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刻印的《上海志》,距今约500年。虽然现在也叫“闵行”,但500年间沧海桑田,闵行几易其名,出现过或有趣或奇葩或蕴含丰富典故的历史地名,跟小编一起逛逛。
那些远去的奇异地名
上下500年,闵行的历史几多风霜历经演变,反映在地名上,有的以自然地理特征命名,有的跟历史名人相关,有的根据民间传说而来。如“秦皇道”相传为秦始皇看海的地方,“竹安斋”是董其昌读书的所在,“韭菜街”讲的是孝顺母亲的故事……
剥狗桥
在今吴泾镇境内,剑川路北,宝秀路西。相传清嘉庆年间,当地原有一条清华浜,浜上无桥,北岸一位附近村民绕远路到南岸时,被南岸人家的狗追咬受伤,伤者便将狗打死,并剥去狗皮。狗主人与伤者两家都感不平,诉至县衙,并欲斗殴。县官判定,狗主人家族须在清华浜上修座桥,但伤者家族不得另外寻衅。狗主人的一位富绅同族承诺出资修桥。桥建成后,因这一缘故,有了“剥狗桥”之称。当地村宅亦以桥名。1985年后因城市建设拆迁湮没。
听起来好残忍,当年的地方变成了今天的枫桦景苑
河圈里
位于龙吴路西,六磊塘南岸。原为世代相传的老宅基,因三面环河而得名。1958年,土地被征用,村宅湮没。
河圈里因三面环河而得名,不过看上去也就两面半嘛
韭菜街
历史道路。位于原闵行老街东南部。据清同治《上海县志》载:“张必荣、字季华,归安人(今浙江湖北人)。鼎革时奉母梅民避乱迂盗,母子赴水,籍枯木浮至闵行,遂家焉。梅喜食韭,必荣种韭养母,人乎其里为韭菜街,卒附祀孝悌词。”
母亲喜欢吃韭菜,儿子就开荒种韭菜,赞一个!
秦皇道
历史道路。位于原闵行镇(闵行镇即现在的闵行区江川路街道,俗称老闵行)西面,即今沪闵路南段东侧。据传为秦始皇观海时筑,故名。
南面分明是黄浦江啊,莫非北方的皇帝到了南方把江当成了海?
牛桥
历史桥梁,位于原闵行镇西部。最早记载于明代弘治《上海志》,称小母子桥。在1920年前为木桥,1920年募资翻建成石桥。桥西是大片农园,农夫常牵牛过桥,故此桥被民间俗称牛桥。1953年拆除。
因农夫常牵牛过桥而得名
竹安斋
历史园宅。位于原闵行镇横泾港启秀桥(已废)西。据清嘉庆《松江府志》记载:竹安斋在闵行,董氏别业,董其昌读书处,有元时柏二,今萎其一。
相传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此读过书
瘗骨塔
历史慈善设施。位于今新闵路戚家桥西下堍西南部,据桥约50米处。清末由普安堂设立。塔身为四方形,砖木结构,高约5米,长、宽各约4米,葫芦式尖顶,瓦盖呈庙宇式样。四面离地约2米处各开一个半圆形洞口,死婴由此放入。1949年前后废圮。
瘗骨塔曾是故去婴儿的安息地
天字号
位于原华坪路街道东南部,淡水河以西,东一号河南岸。据传,明永乐进士蒋性中的幼子住在此地,因兄弟间他排行最小而不服,自称“天字第一号”,故此地以“天字号”得名。
虹桥与后虹桥
闵行北部的“虹桥”大名鼎鼎,闵行地区南部也有过“虹桥”。这个“虹桥”位于原碧江路街道东北部,北竹港以东,西二号河北部。清康熙年间,当地人虹图董在竹港上建一木桥,名“虹桥”。后在虹桥附近出现的村宅因桥得名;“后虹桥”位于北竹港以东,与那处“虹桥”原属同一自然村,1955年分出后称“后虹桥”。
坟园里
原是一处自然村落,位于横泾港东、东二号河北。民国初年,闵行镇人李衡斋在此买地建立坟园,并建了几间房屋供看坟人居住,故名。上世纪60年代,原址改作牧场,村宅湮没。
那些沧桑的集镇故事
如今的闵行区有14个街镇工业区,你可知道,下面这些地方历史上也曾是闵行的街镇,而且颇有来历。
陈行
在今浦江镇北部,陈行公路与陈中港交会处西南,周浦塘北侧。明太祖朱元璋所封的上海城隍秦裕伯身后即葬在陈行,他的后人亦多居于此。明万历年间浙江陈姓商人在此开设木行,故名。
来头不小,上海城隍秦裕伯身后所葬之处
题桥
在浦江镇东北部。相传明初时,秦裕伯曾为当地的长浜石桥题名“大通桥”,俗称“裕伯题桥”,简称题桥,地以桥名。
塘口
在今天浦江镇的北部,临近黄浦江;因地处周浦塘入黄浦江口,故名。约清同治年间形成集市。
朱行
在今梅陇镇,依淀浦河。宋代,朱氏世居于此,称朱家巷,后谐音称朱家行,简称朱行。清乾隆年间称朱行镇,同治年间疏浚春申港后渐盛。
曹行
在区境中部,今属梅陇镇,一名曹家行,过去明代要员曹闵宅曾居于此,故名。清初形成市集,嘉庆时称曹家行市。清末在镇西马屯港上建石拱桥,名曹家桥,所以当地也叫曹家桥。
纪王
今华漕镇西北部,北近吴淞江。过去吴淞江潮水肆虐,乡民认为潮水是楚霸王项羽所化,称“霸王潮”,因此立祀纪王庙,希望用楚汉战争中曾成功欺骗项羽的刘邦大将纪信之力,镇住“霸王潮”。明万历年间称纪王庙镇。
至今华漕还有不少路名跟“纪”相关
诸翟
今属华漕镇。名字由来,一称世居诸、翟二姓大族得名,也有称因当地沿河堤多紫薇,故有紫堤之名。兴起于明代前期,弘治年间称诸翟市,清乾隆年间称诸翟镇。诸翟是明末抗清志士侯峒曾故里。
塘湾
塘湾:在今吴泾镇,俞塘与樱桃河交汇处。因此地恰处于俞塘的河道转弯处,故而得名。清代中叶称塘湾市。
俞塘河道转弯处,所以就叫塘湾
吴会
过去也称吴会街,在今天的马桥镇。原名吴汇,后人取《滕王阁序》中“指吴会于云间”句,改名吴会。
500年前就有“闵行”了
讲了这么多,
各位亲有没有想过,
“闵行”为什么叫闵行?
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刻印的《上海志》卷二《山川志·镇市》中称:“敏行市在十六保”。到明正德七年(1512年)刻印的《松江府志》中,记载了《闵行市在十六保》,那时的闵行是黄浦江与横沥港交界处的市集——“闵行市”。
“闵行市”叫到清朝,乾隆时《上海县志》改用“闵行镇”,晚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设立“闵行乡”,闵行镇成为其下属镇。1928年7月闵行乡改为“上海县第一区”,民间称为“闵行区”。 这么说“闵行”500年前就有了!
“闵行”名字历史演变图
为什么叫“闵行”?
“行”是江南常用的居民聚集落称呼,“闵”字,有人说这里曾是米市,由“米行”转为“闵行”;有称是嘉靖年间有闵氏文人葬于此;也有称是以聚居于此的闵姓人家命名。
1949年11月“闵行区”第一次登上正式行政区划,1950年又重新变为上海县闵行镇。1960年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上海市闵行区,4年后改作“街道”——原闵行区撤销,分设于徐汇区的闵行街道和吴泾街道。17年后的1981年设区,闵行重新成为区名。1992年国务院批准原上海县和原上海区“撤二建一”,改为闵行区。
部分内容源自本报历史资料
猜你喜欢
△“两翼齐飞”、军民融合,二次创业,李建华说莘庄工业区现在很美未来更美
△像花园似公园,区区2平方公里多点的土地上要实现800亿产值40亿税收,你信吗?
△一张图看懂莘庄工业区的实力、活力,还有 60 26211 60 15756 0 0 2833 0 0:00:09 0:00:05 0:00:04 3023型发展的洪荒之力
△闵行区政府劳动合同制工作人员招聘开始,300+招聘人数,快来报名吧!
△2017年闵行区公办小学、初中学区范围公布,家里有娃升学的请收藏!
△毕生积蓄捐“慈善”的老院士走了,他蜗居斗室却捐数百万元助困济贫
△闵行这28个路口将多出一根车道,“渠化改造”提升通行能力2成以上
△不出小区就能处理某些交通违法 这个“大手机”让你省却排队烦恼!
△闵行区招聘社区工作者啦,近百岗位,400+招聘人数等你来!
△还在痴迷梦花街馄饨?其实我大闵行也有与之媲美的特色馄饨,等你来尝鲜!
(本期编辑 唐晓颖 徐恺凯 谈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