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能时代的德育丨何凯:面向智能时代,做扎根中国大地的实践德育

非常高兴作为国育未来教育科学研究院代表,在这里跟各位学习交流。我今天主要从实践德育的角度,结合研究院和北京普瑞未来教育科技集团的相关工作,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树人关乎党的事业,关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如今,智能技术已经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路径和方式都越来越个性化和数字化,网络世界信息的丰富性远超现实生活,虚拟偶像、网络文化、数字社群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习惯。在智能时代,增强学生与人的连接、与真实社会的连接,就变得非常重要且必要,实践活动在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更加突出和重要。因此我们认为,实践德育是创新德育方式、破解德育困境、提升德育效果最有效的路径之一

为此,国育未来教育科学研究院汇聚了一批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协同顶级学术机构,聚合国内外专业的教育智库力量与教育创新成果,针对实践德育做出了一些思考、探索和实践。在核心专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依据青少年成长特点、规律和国家时代发展要求,研究院持续构建实践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体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增强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一句话,智能时代的德育工作要从德育的内容、德育的方式、德育工作管理、德育的评价、德育的环境等方面,紧紧依靠智能技术和新兴信息技术,把实践育人的理念、方法和技术融入到德育工作当中。 

一、构建未来教育实践德育体系

首先,面对智能时代和国家发展要求,研究院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品格为养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持续完善面向未来的实践德育体系,设计、实施以实践育人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

同时,研究院未来学校研究中心以国育未来学校实验计划为依托,将实践德育作为未来学校实践育人体系的首要构成。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发展规律,分年级、分阶段制定教育目标,构建实践德育校本资源,实现管理育人家校合作项目化,让未来学校德育焕发生机,让德育回归育人本质,让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深挖校本资源中的德育资源,进行系统化整合设计重组,是形成一所学校德育特色的有效途径。研究院未来学校研究中心针对不同的未来学校合作项目,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从这些资源中提取德育元素进行项目化设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不同学段的德育目标,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善于动脑、自主学习、合作精神等良好思维习惯。

未来,包括贵阳普瑞国际学校、公学在内的学校以及在建校,将基于国育未来学校这一套育人系统和管理体系提升为未来学校示范校。我们坚信,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宝藏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有智慧、有理性、有意志、有品格、有美感、有直觉等生命的能量。我们坚持,通过国育未来学校特色课程和丰富的校园活动唤醒孩子内在的心灵能量与人格理想,解放孩子的智慧,发展孩子的潜能,激发孩子的生命创造力,从而夯实民族根基、拓展国际视野、培养综合能力。

二、构建劳动与综合实践教育体系

第二,研究院持续完善以劳动与综合实践教育为主要载体的实践德育体系,并推动青少年劳动与综合实践基(营)地的发展,使之成为实践德育的核心阵地。

研究院专门设有劳动与实践教育研究中心,中心汇聚了国内外教育、科技界领军专家团队,致力于协助地方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着重从实践教育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基(营)地建设与运营、内容开发与提供、质量监测与评价等方面开展工作,让更多青少年获得行走在路上的成长,提升自我,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目前,研究院劳动与实践教育中心正在推动多个国家级、骨干型、枢纽型劳动与综合实践基(营)地的开发与管理,让学生通过沉浸式学习、亲身体验,探究和交往式学习提升品德素养,在京津冀,四川、广西、深圳等国际青少年综合实践营地。

其中,我们在贵阳国家级临空经济区运营大型营地,项目建设预计总投资35亿元,园区场馆利用VR、AR、全息等技术以及球幕等游艺设备,为青少年呈现来自“未来世界”的体验。未来,贵阳营地将作为国家级劳动与综合实践营地承接每年100万以上的省内外学生开展实践德育,以此为原点还将辐射带动到中国天眼-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遵义会议旧址、多彩贵州民族文化等科学、红色、民俗和自然学习资源。

研究院结合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征开设了基地特色课程、基本课程和扩展课程。例如,以一亩田生态调查课程、夜探稻田王国、农业嫁接实践、昆虫初探秘等为代表的农耕STEAM系列课程;以一粒米的旅行、农耕文化历史、稻米科技等为代表的农业科普系列课程;以稻田艺术贴画、稻田风筝创作等为代表的乡村美育系列课程。此外,还包括安全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非遗类人文主题教育等系列课程,以及革命传统、国情省情、自然生态等特色课程。

“身临其境方能心领神会”。学生通过置身于美丽山水、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情境中,自然发展出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传统文化的亲近、对革命光荣传统的崇敬,以及对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认同感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

三、探索实践德育数智化体系

第三,研究院在不断探索实践德育的数智化体系。我们今天已经从工业文明时代,全面进入到了数字文明时代,数字科技、人工智能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德育工作必须善用科技手段。因此,研究院持续推动教育数智化体系在实践德育中的广泛应用和支撑作用。

研究院专门设立了教育数智化研究中心,中心汇聚了教育技术、学科教育、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和一流智力资源,并与全球范围内一流大学、研究机构通力合作,主动应对国家教育数智化、教育新基建的核心任务和迫切需求,针对数字科技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展协同创新研究,为区域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教育数智化整体解决方案。

在实践德育体系的建构中,研究院教育数智化研究中心对德育的内容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管理体系和教学场景等面向未来进行全方位的数智化升级。同时,中心已联合生态机构针对劳动与综合实践教育,开发了一整套区域劳动与综合实践教育数智化平台,平台通过自主研发+生态合作的方式,聚合了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为依托的数智化教学产品,提供线上线下联动的课堂、更丰富精准的资源推荐、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尤其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营造“临场感”,突破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打造更贴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沉浸式教学模式,例如VR、全息+理想信念教育、红色教育、国防军事教育、地方文化教育,让学习者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提高德育课程的吸引力与实效性。同时,以蓝石科技区块链——“未来教育链”为底层架构,全过程进行教育教学的记录和评价,打通学生、基地、学校、教育局的区域大数据,顺应新时代德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大趋势。

同志们、朋友们,各位教育界同仁:

面向智能时代,研究院将继续为做好扎根中国大地的实践德育贡献智慧和力量。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德育的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正在联合生态伙伴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

未来,国育未来教育科学研究院将致力于成为地方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全面抓好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欢迎更多领导、专家、校长给予研究院更多指导和帮助,也期待所有致力于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有关机构与研究院展开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联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国育未来教育科学(深圳)研究院、浙江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活动当日吸引在线观看人数达50万人次。此外,本次活动得到《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网》《学习强国》《浙江新闻客户端》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极大提升了中心的学术影响力。

直播回放

您可通过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收看本次会议回放


文字/叶群 龙周萍

图片/部分来源于视觉中国

编辑/王晓璐 叶萌 范温洋 陈依莎

责编/彭年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