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菰蒲深处》领读第二天:来,谈谈情怀
陈静,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佛山市荣山中学语文科组长,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二十年。牧心原读书部落发起人。主张通过阅读培育人的精神生命。在语文教学中推广优质阅读,与学生一起在读与思中成长,让阅读回归人的教养。
来,谈谈情怀
诸位看君,汪曾祺在《自序》中谈到他写的小说的真实度达到百分之八十,且赋予了真情实感,并非沙上建塔。所以从大淖里看见的就是一幅曾经真实地活在历史中的社会生活图景。简净得近乎白描的文字细细述说着的消逝了的岁月,是真正的“穿越”故事。《菰蒲深处》集子里写的都是民国时期的故事,穿越一个隔绝断裂的时代,回溯到失落了的传统生活。对比起那些轰轰烈烈嘻嘻哈哈的穿越戏玄幻剧,我也建议你读一读这样的作品,跟随文字穿越回那个远去而仍然怀想的时代,慢慢触摸真实。不被闹剧带坏了口味,以雾霾为常而忘记了蓝天,以调料饮品替代了洁净的水。
常听人们说情怀,说禅佛,说传统文化,我不禁要问,这情怀里怀的是什么情呢?钱穆先生认为“历史限于事实,可以专就本己,真相即明。而文化寓有价值观,必双方比较,乃知得失。”谈情怀的时候,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做底,没有明确的价值观认知,没有宽阔的视界,不在对比中懂得鉴别,估计离扯淡就不远了。也许汪曾祺所写的那个时代已然消逝,但只要人还在,开门那几件事,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你一样都没法逃得过。这便是超越时代的人文的特征。人文精神即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当我们高声谈论情怀和道德的时候,其实我们在试图靠近它,试图接近道理。
回到《大淖记事》,读者首先可以在细腻的文字里感觉到一幅浓浓的江南风情画:乡间水泊花事和市井声音气息。汪曾祺暗表一句:“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观念和街里穿长衣念过‘子曰’的人完全不同。”这一句并非真正批判“子曰”,但是“子曰”在被误解了那么长时间之后,估计的确有被腌制的酸朽味儿,要么有能力回归真的“子曰”,要么进入真的市井,不然会堕入“说大话空话”“做空心人”的自欺欺人的泥潭,进而无知无畏。
索书号:I247.7/W085/8
所在区域:智能馆
内容简介:《大淖记事》是汪曾祺以故乡高邮为背景创作的乡土系列小说之一,洋溢着和谐清新之美,处处充满了对健康美丽人性的描绘。他以优雅散淡的笔触,灵敏细致地挖掘平民生活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在平凡中折射出人生哲理。他的小说从容平淡,给人一种"不可言说的温爱",就像一幅幅生动活法的画,是一个爱与美的世界。
小说以故事和场景而非说教呈现具体生活内容。巧云和十一子的故事是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巧云和十一子互相爱慕,巧云被刘号长强奸了,巧云和十一子在一起了。这样概括起来说实在苍白。那看看细节:姑娘巧云没有淌眼泪;十一子咬紧牙关;锡匠们游行,他们竟然要把县大堂烧了,据说这不算犯法;绅商和商会议事,最终决议赔偿和驱逐刘号长;小媳妇巧云养着两个男人去挑担,不仅没有人看不起她,大家还佩服她。小说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环境,从主角到大众各方都有所表现,人物故事之外的社会风貌自然铺展。
比较一下鲁迅的小说作品《祝福》。《祝福》讲的是女人祥林嫂的生命经历,祥林嫂最幸福当属她二婚与山里人贺老六结合生下阿毛的那段时光。可是当读者的目光只盯向吃人的礼教和群众的愚昧麻木的时候,就有可能忽略了其它。同样,如果只读到鲁迅,读者也可能被忽略了一些内容。按照钱穆先生的说法,若对比来看,还可以对文化和传统理解得更广阔些。
建立对一个时代生活的具体认知,练达了人事情感,这时再来谈情怀,也许会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谈论什么。
今日领读
《大淖记事》篇
《大淖记事》原文摘录
巧云十五岁,长成了一朵花。身材、脸盘都像妈。瓜子脸,一边有个很深的酒窝。眉毛黑如鸦翅。长入鬓角。眼角有点吊,是一双凤眼。睫毛很长,因此显得眼睛经常是眯皠着;忽然回头,睁得大大的,带点吃惊而专注的神情,好像听到远处有人叫她似的。她在门外的两棵树杈之间结网,在淖边平地上织席,就有一些少年人装着有事的样子来来去去。
延伸阅读
汪曾祺谈《大淖记事》
对这篇小说的结构,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以为前面(不是直接写人物的部分)写得太多,有比例失重之感。另一种意见,以为这篇小说的特点正在其结构,前面写了三节,都是记风土人情,第四节才出现人物。我于此有说焉。我这样写,自己是意识到的。所以一开头着重写环境,是因为“这里的一切和街里不一样”,“这里的人也不一样。他们的生活,他们的风俗,他们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观念和街里的穿长衣念过‘子曰’的人完全不同”。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才有可能出现这样的人和事。有个青年作家说:“题目是《大淖记事》,不是《巧云和十一子的故事》,可以这样写。”我倾向同意她的意见。
我的小说的结构并不都是这样的。比如《岁寒三友》,开门见山,上来就写人。我以为短篇小说的结构可以是各式各样的。如果结构都差不多,那也就不成其为结构了。
著者:萧红
索书号:I246.57/X311/4
所在区域:三楼南区
内容简介:《生死场》,是中国现代作家萧红的成名作。小说描述了中国哈尔滨附近一个偏僻的村庄在九一八事变前后所发生的种种故事。作者以带感情的笔调,描写农民,尤其女性的悲惨命运。全文共有十七节。这部作品使她成为三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鲁迅为之作序,胡风为其写后记,使《生死场》成为一个时代民族精神的经典文本。
往期回顾:
扫二维码,获取领读图书《菰蒲深处》电子版
或者
1.光临佛山市图书馆三楼中庭2017佛山领读者专题书架借阅。
2.东方书城2017佛山领读者专题图书,同步上线,欢迎购买。
读者还可以下载“无线佛山APP”
参与佛山领读者活动
2017佛山领读者跟读方法
12位领读者分12个月
每月拆1本书
每本书拆15份
每天跟读1份
请下载无限佛山APP
在“书香”专栏
每天跟随领读者的导读
读原文写心得
与导师书友分享感悟
养成天天阅读好习惯
共同开启心灵成长之旅
敬请期待!
参与互动并提问的读者,有机会获得
“2017佛山领读者”推荐漂流图书
你准备好了吗?
让我们共同开启
50公里徒步后的精神徒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