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笑气”断“气”,才能避免“笑断气”|新京报快评

2017-07-11 二号少女 新京报评论


与英国、日本相比,我们对“笑气”的监管,显然还有些滞后。


“笑气”。吸食者供图


文/二号少女


近期,一篇名为《最终我坐着轮椅被推出了首都国际机场》的文章引起社会强烈关注,一位在西雅图留学的中国女孩因沉迷“笑气”,最终导致下半身重度肌无力等严重身体疾病。其实在国内,“笑气”近年来也早已悄然流行。


据钱江晚报报道,“笑气”购买渠道很容易找到,记者在一电商平台,花40元钱就轻松买到一盒内含10支的“笑气”。而“笑气”专职供货商更是表示,“很好卖,我光杭州的送货司机就三个。”


我第一次知道笑气,还是在黄西的脱口秀节目里。黄西说,有人对他说NO,他却回答那人“谢谢”,黄西接着说,“NO是Nitrous Oxide(即笑气),能让我兴奋。”


黄西拿“笑气”秀了一把冷幽默,但现实并未回馈吸食者幽默轻松的人生,一旦沉迷“笑气”无法自拔,人生恐怕只能用“不堪设想”来形容,耗费大量金钱自不必说,更会摧毁人的健康。


要命的是,对“笑气”上瘾导致的各类疾病,目前医学尚未有有效手段治疗。不客气地说,一旦形成依赖,这个人一辈子就完了;严重者,甚至会导致人死亡。


法国媒体“TOPSANTE”2015年就曾报道,2006年到2012年间,英国就有17人因吸入笑气死亡。2014年,英国在16至24岁的青少年中,至少有7.6%的人接触过“笑气”。在此后,政府加强了管制,但效果依然不佳。最知名的案例是,2016年,英国伦敦著名的诺丁山嘉年华会上,伦敦警方一共缴获了价值15万英镑的笑气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海外留学生人数的增加,“笑气”也迅速传入中国。早在2011年,豆瓣上就有名为“笑气怎么耍”的帖子,并且下面还有跟帖交流经验,甚至有人贴上了购买气弹和开瓶器的网店链接。


遗憾的是,国内目前对“笑气”尚缺乏有效监管,“笑气”并不在我国的《麻醉药片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也不属于法定的新型毒品。也就是说,“笑气”的主要用途还是医用麻醉剂与食品添加剂,这也是为何记者能轻易买到“笑气”的原因。


不过,从“笑气”的危害性来看,对其严格监管理当提上日程了。


以日本为例,受英国吸食笑气致死案例的影响,日本在发现笑气罐在日本流通泛滥后,厚生劳动省立即决定于2016年2月18日以后,在日本全面禁止除医疗等目的之外所有“笑气”的生产流通、贩卖;并规定,对违反者处三年以下监禁及300万日元(约18万元人民币)以下经济处罚。与英国、日本相比,我们的监管,显然还有些滞后。


追求刺激与新奇,逃避现实暂时的痛苦,借药物、毒品来获得快感,是很多人年轻时候的“快意人生”。而现实中,也总有一些聪明的“绝命毒师”,能发现化学世界的奥妙,为这个世界不停地提供各种令人上瘾的药品、制剂。监管想跑在这些“绝命毒师”前面似乎有点难,但并不意味着监管就该对其束手无策。


今天这些“打气球”的年轻人“笑”得有多甜,明天“伤”得就有多重。不能再让“笑气”市场野蛮生长了。


□二号少女


编辑:与归    实习生:纯洁    校对:郭利琴

推荐阅读:

暴走团被撞1死2伤,发生这样的悲剧别只怪肇事司机

90后敢离婚,是因为爸妈给攒下了资本

作为法学教师,我为何要做兼职律师

高大且美丽的书店正在杀死书?

从金钱豹到俏江南,都在玩资本故事

爱尔兰总理38岁、法国总统39岁、奥地利人民党主席31岁、爱沙尼亚总理38岁,年轻人要统治欧洲政坛了吗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