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人不满手稿被人拍卖,这锅拍卖网站该背不

2017-08-05 沈彬 新京报评论


拍卖网站对专家“手稿”未审核拍品来源,跟Boss直聘平台未核实“李鬼公司”身份性质不一样。

▲你可能无语,但这是现实。


文/沈彬


名人手稿拍卖,又惹出了纠纷。著名文物专家和历史学者齐心,发现“孔夫子旧书网”在拍卖自己多年前“遗失”的一盒学术笔记卡片,而且拍卖者公然打出“齐心女士考古文献手稿”的名义,这让齐心感到很愤怒。而“孔夫子旧书网”明确表示,对于拍品来源没有审核过。


▲齐心,1937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1年起先后在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馆、北京文物研究所工作,历任首都博物馆副馆长,北京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99年退休,现任北京市考古学会会长。图源:新京报。

  
有人认为,此事的性质和BOSS直聘平台未核实传销公司的真实身份相似。其实两者有较大的区别: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商平台必须审核入驻商家的真实身份,如果没有,则应承担连带责任;而对被拍卖手稿的来源核实,则是另一个更复杂的法律关系。
    
文化名人的文稿、手札、笔记,一直是收藏行业的热点,已有过很多的法律纠纷。核心问题是,文化名人(及其继承人)对市面上流传的自己的文稿拥有怎样的权利?在物权流转、交易安全与当事人的著作权、隐私权之间,法律怎么做平衡?
    
从《物权法》角度及之前相关判决来看,此案对齐心的主张未必有利。《物权法》为了保护物权的正常流转明确了两大原则:动产物权,以“占有”为公示公信原则;善意取得制度。根据前者,手稿属于特定物,法律推定其属于“合法占有人”,而不是“原作者”。按后者,除非是盗窃的赃物,第三人可以通过支付合理的价格善意取得所有权。


▲8月3日,著名文物专家齐心发现,自己多年前遗失的手稿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被拍卖,价格为2260元,后又被标价3100元出售。图源:新京报。


比如,2014年周作人之孙等诉嘉德拍卖公司,要求返还被拍卖的周作人、鲁迅的共同手稿,但法院并没有支持,法院认为:动产物权是以“占有”为公示公信原则,物品为第三人所占有,在不能确定第三人的占有是非法占有的情况下,难以认定周吉宜等人对物品享有的权益。

前几天,南京法院刚刚一审判决了“茅盾手稿案”。茅盾手稿被拍卖时,其继承权人提出异议,法院认为:手稿系动产,被告张某实际持有该手稿,在无证据证明张某为非法持有人的情况下,应认定张某系涉案手稿合法所有人。最后,法院仅认同拍卖公司将拍卖的手稿在网络上发布,侵犯了相应的著作权。
    
回到本案,齐心表示,类似“卡片柜”,自己曾有不止一箱,其中一些多年来陆续送人,剩下的大多不知去处。那这次被拍卖的“卡片柜”到底是“遗失”的,还是送人之后被辗转到“孔网”上的?如果是“遗失物”可以依法索回;如果是后者,原作者已经丧失对“卡片柜”的所有权。


▲遗失的齐心手稿特写。图源:新京报。

   
说到底,旧书、文稿的流传,本来就是“故纸堆里的生意”,像之前莫言的手稿拍卖风波中,本来莫言的手稿已经被出版机构当成“垃圾”处理了,有人慧眼识珠发现了其中价值,这样的“眼光”应得到市场回报,否则草稿早就化成纸浆了。也是因为“故纸”行业的特殊性,平台很难核实拍卖品的来源,更不会要求出具委托书了。
    
但从另一方面说,作者看到自己的作品在没有征得的自己同意的情况下,就被人拿来赚钱,有反感心理,也属正常。
    
客观地说,手稿“流转”之后的所有权问题,仍是个法律短板。《物权法》原则上保护物的“交易安全”(除非属于被盗赃物、“遗失物”),但手稿有着明显人格权属性,不应混同于一般物。当下已经出现了这么多纠纷,立法机关能否及时补上这块短板?
    
沈彬(媒体人)


编辑:仲鸣  


推荐阅读:

解锁“北漂”购房难题,就看共有产权房了?

“第一案”落锤:反垄断无禁区,电价也不例外 | 社论

男童“尿停”电梯后坠伤,他是“熊孩子”吗? | 新京报快评

商家卖66.8元“假货”被“罚”50万,先别急着说不合理 | 新京报快评

内马尔天价转会:不想做“第一”的青春不是好青春 | 新京报快评

罚培训员工喝厕所水,就该被拘留!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