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斑马线上,老人有必要鞠躬谢司机吗?丨暖评

2017-08-07 双木林 新京报评论

在我们的生活里,可能正是因为太多“本应该”的事,被当成了“可歌可泣”的事,才会让“本应该”显得值得鞠躬感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5349wo28z&width=500&height=375&auto=0

▲ 莆田老人斑马线过马路遇车主礼让,脱帽鞠躬致谢 。


文/双木林 


一个人到底需要做多大的好事,才值得一个老人主动对你脱帽、鞠躬、致谢?


事情发生在7月27日,莆田市区。一条双向四车道马路中间,有一段斑马线,路上车流不息,两边没有红绿灯。这位老人,左手拄拐右手拎包,头戴一顶遮阳帽,独自过马路。在他经过第三条车道时,迎面而来的汽车,主动减速,停下。老人向车主致谢、鞠躬,几秒后才继续前行。


老人鞠躬的9秒视频,让很多网友感慨。据交警回忆,当天,老人共三次面对礼让的车辆鞠躬。


老人为什么要向司机鞠躬呢?其实他本无必要这么做。


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斑马线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行时应当停车让行。汽车在斑马线上礼让行人,是法律的规定,也是基本的文明素养。所以当汽车礼让行人时,行人本无必要鞠躬感谢。


最近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国共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1.4万起,造成3898人死亡。斑马线俨然成了“死亡线”。从统计情况看,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了全国事故的90%。


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回头来看老人向汽车司机鞠躬感谢的那一幕,更会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何况“行此大礼”的还是一个行动不方便的老人。


许多人说,看到这一幕感觉很暖心,但我却想到,此时的老人难道不是在感谢司机的“不杀之恩”?因为汽车如果真不遵守规则直接冲撞过来,老人非死即伤。


也许在我们的生活里,可能正是因为太多“本应该”的事,被当成了“可歌可泣”的事,才会让“本应该”显得值得鞠躬感谢。反过来说,这样的感谢之礼,也恰恰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还普遍欠缺某种基本的文明素养,而某些基本的规则、职责和义务,则被许多人所漠视或忽视。


 视频截图


有次去医院,偶然看到有位老人坐在轮椅上,手拿一副拐,她女儿正推着轮椅上一个斜坡。女儿肩上背一个大包,手里拎着洗漱用具,上到半坡,突然停住,车往下出溜,有点危急。我赶紧上前,帮忙把轮椅推上坡,来到大楼电梯前。


原来,他们着急来办住院手续,给老人做骨科手术,偏只有女儿在身边,所以稍显忙乱和狼狈。我一直把他们送到住院办理处,临走时,老人拉着我的手,连声说谢谢,并且坐着,给我点头鞠躬。


在老人鞠躬的那一瞬间,我心头一颤。只是举手之劳,太稀松平常,实在担不起这个鞠躬。在那种情形之下,如果不伸手,反而会让我感觉羞愧难当。


斑马线上,老爷爷鞠躬致谢的那一幕当然很暖,因为它是在斑马线上出现的难得的和谐画面。而现实中,有许多行人也不愿意遵守交通规则。老爷爷鞠躬致谢,说起来也是对所有遵守规则者表达的一份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幕确实值得暖一下。


作为行人,如果机动车礼让了我们,以一种文明的态度来回应,不一定要鞠躬之礼,但报以微笑,或许也是对司机遵守规则的鼓励。今天你是行人,明天可能你就是司机。只有双方互相体谅,互相礼让,规则方能不破。

 

编辑:新吾   实习生:纯洁  吴敏   校对: 王心


推荐阅读:

又有人死于传销,重拳治传销无需生命“鞭策”| 新京报快评

“非洲小朋友举牌视频”:创意广告不是法外之地 | 新京报快评

不要轻易被“寒门难再出贵子”所击倒

摆脱传销洗脑,为什么那么难

培训6岁孩子编程,这是“人工忽悠”

干部在群里索要红包,不只是“吃相难看”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