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格斗孤儿”留在格斗场上,是社会对应付责任的推卸

2017-08-10 姚遥 新京报评论


如果站在儿童权利的角度,站在人性尊严的角度,这些儿童看起来“自愿”的选择,只是社会现实对他们的另一种强迫。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5356hdgjq&width=500&height=375&auto=0
▲ 王志安专访凉山格斗“孤儿”。   视频来自新京报“我们视频”局面栏目


文/姚遥


据新京报报道,一群来自四川凉山、阿坝等山区的孩子,大多数是“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他们被成都一家俱乐部免费收留、养育,踏上未来通往UFC的漫长征途。


对他们来说,如果不参加格斗训练,现有的情况下他们顶多只能挣扎在生存线上,成年以后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知识储备去适应社会的发展,改变命运只是一句空话。而俱乐部给他们的人生开启了新的契机——不仅吃的好,有社会生活,还能在竞技体育领域内学到专业知识。擂台上的对抗,更是为他们赢得了他人尊重的机会。掌握了格斗技能,至少未来在就业市场上,他们多了选择的机会。


▲阿坝州马尔康训练馆,小伍(左)和小伙伴聊天。新京报记者 陶若谷 摄

从现实出发,更难以反驳的一个问题在于,如果不让这些孤儿参与格斗俱乐部,没有人敢保证他们拥有一个更好的明天,甚至当前已有的生活都无法保证。就像此前发生过的常熟童工一样,他们有的甚至是完全自愿参加工作,并不愿回到自己的家乡。当下的这个选择,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但至少是最不坏的选择。


但我们不能忘记了,这次讨论的是未成年人,而不是成年人。如果站在儿童权利的角度,站在人性尊严的角度,这些儿童看起来“自愿”的选择,只是社会现实对他们的另一种强迫。如果认可了这样的发展模式,等于默认了他们的命运注定如此,否定了社会应当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义务。


无论是未成年儿童外出打工,还是未成年的孤儿进入格斗学校,这都是未成年儿童的被动选择。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应当保证未成年的儿童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确保他们至少能在成年后能站在一个最低的起跑线上进入社会。如果默认了社会阶层的固化,默认了儿童的现在决定了他们的未来,那这个社会就没有资格谈论一切关于公平的话题,我们只需要遵从丛林社会的原则,弱肉强食,弱者恒弱。


▲孩子们在阿坝州马尔康场馆训练。曹宗文 姜胜南 摄


就格斗孤儿事件来说,企业家义务吸纳未成年孤儿参与竞技体育的训练,动机很好。但换位思考,普通父母即便希望自己的孩子身体强健,在格斗上有所作为,也少有人主动在未成年的时候就送他们走上格斗竞技的道路。竞技体育毕竟存在风险,参与格斗竞技存在伤残的可能性。成年人根据自己的选择加入其中是自由,但仅仅因为这些未成年的儿童是孤儿,就默认他们可以接受这样存在风险的安排,明显是推卸了社会的责任。


企业家接纳孤儿的出发点很好,孤儿们现在有了相对更好的生活也不假,但这不代表其他人群就可以旁观。孤儿生活有了进步,不代表我们不需要进一步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给他们一个更好的明天。


认可事实孤儿走上竞技格斗训练的道路,是我们社会中的人放弃了对儿童的责任,放弃了对弱势群体的担当,放弃了社会的道德底线。对于未成年人的生活,一个社会的良心底线,不应存在任何打发他们自生自灭的投机。


 □姚遥(公益人士)


编辑:思凝

推荐阅读:

又有人死于传销,重拳治传销无需生命“鞭策”| 新京报快评

“非洲小朋友举牌视频”:创意广告不是法外之地 | 新京报快评

不要轻易被“寒门难再出贵子”所击倒

摆脱传销洗脑,为什么那么难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